“集团结婚”:近百年前革新婚俗的尝试

article/2025/5/20 13:14:58

如今,集体婚礼被广泛接受,成为弘扬新时代婚育文化的桥梁。每逢七夕、情人节、“520”等时节,不少地方都会精心设计,举办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集体婚礼。作为“西风东渐”的产物,集体婚礼早在民国时期就已被引入中国,为当时的婚俗变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集团结婚的兴起是在清末以来“文明结婚”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光(绪)、宣(统)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1]相对繁琐冗长的“三书六礼”,文明结婚力求节俭,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官绅群体中广泛流行。在1928年蔡元培拟定《婚礼草案》的推动下,内政部于1930年制定包含十二节的《婚礼草案》,“因古礼之遗,循习俗之宜”,仍稍显复杂[2]。对集团结婚的推动起关键作用的,是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旨在“改良社会秩序,挽救国家危亡,恢复民族道德,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准绳”的新生活运动。而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为增加人口、鼓励结婚生育推行的集体婚礼提供了崭新思路,如1930年墨索里尼在的里雅斯特(Trieste)举办70对夫妇参加的“联合婚礼”[3]。

“集团结婚”一词于1934年首见于《申报》、《新闻报》等各中文报刊。当年12月,上海市社会局“为推行新运、提倡俭婚,仿意大利集团结婚办法,发起新生活集团结婚典礼”[4]。社会局发言人称,“近鉴于习俗日趋奢侈,结婚费用动辄数千,市民对于俭婚之希望虽殷,终不敢以身作则,惧遭亲友之轻视。际兹积极提倡新生活运动之时,俭婚实有由政府提倡之必要,使民间易于普及。至用集团结婚式,所以使结婚人明了其为社会中之一员,将家庭之观念,扩而至于社会之观念”[5]。不少有识之士意识到,婚礼成本的不断上升、攀比思想的愈演愈烈已经引发了个人经济乃至社会的巨大风险,不少人“宁可举起几年还不清的债,来争三天的虚荣……饥饿队里的群众多得难于估计,而远东最富丽的电影院和耸入云际的大饭店,却不断地建筑起来,点缀着都市的繁华;矛盾性引起了都市的危险性:自杀——个人经济崩溃的结果;金融恐慌,银行倒闭——象征着社会经济的崩溃”,因而“需要庄严、隆重的结婚仪式,来转移民间的错误观念,就是所谓‘变政先变俗’的工作,也就是拟议‘新生活集团结婚’最大的意义”[6]。

因而,“新生活集团结婚”的主要特征是由官方推动“俭婚”,“在极度俭约的经济支配之下,举行极度庄严的结婚仪式”[6]。1934年4月,上海市长吴铁城令社会局改良婚仪,社会局在“礼节庄严、经济时间、节省费用”三原则指导下,拟定包括婚礼、相见礼、告庙礼三项的结婚标准仪式,大量删减其他细目,使婚礼能在半小时内完成。与以往通过八字、五行等择日的传统不同,社会局规定每年元旦、孔子诞辰、双十节、总理诞辰为集团结婚日期,以期将结婚日纳入政府纪念活动的时间序列。初期安排中,每次同时有五十对参加,每对交费20元,约仅相当于当时传统婚礼平均花销的10%[7]。集团婚礼在市府新屋大礼堂举行,由市长、社会局长证婚;礼成后,由市长、社会局长夫妇在市政府食堂欢宴新人,称作连欢宴。

1934年12月21日,第274次市政会议一致通过集团结婚原则。以如此实惠的花费享受如此庄重的典礼,每年节约的民财,“以每对五百元计,便是十万”,其促进社会经济安宁的效果如何?[6]《申报》社论从厉行婚姻伦德化、保持婚姻庄严性两点兼顾的角度肯定了集团结婚办法,但也指出其推行尚有待于社会中上层阶级的身体力行;每年四天,每次五十对的限额过少,若市长、社会局长公务繁忙,可由其他局长及社会中之德高望重者分任其劳。针对举办次数过少的呼声,市府重新规划日期,拟定于每月第一星期的星期三举行,每年举办十二次[8]。

为倡导集团结婚,上海市社会局职员在1935年1月9日的新年同乐大会上,表演集团结婚仪式。2月初,社会局发布布告,定于当年4月3日举行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典礼,并征集集团结婚式样书[9]。上海首开风气之后,北平、杭州乃至西川邮务工会会员都仿行筹划集团结婚,均拟于政府礼堂进行,由政府官员证婚。3月2日,上海第一届集团结婚的登记申请者已达到58对,并于当月11日开始第二届的登记;第一届核准参加的结婚人信息,均通过社会局布告公布,且结婚人须在婚前五日内的规定日期来社会局现场盖印结婚证、领取登记证[10]。最终确定的59对新人中,男子多为公司职员、公务员、商人;女子近半无职业,其余多为学生、小学教员;男女最大年龄分别为37岁、30岁[11]。值得注意的是,集团结婚与推销国货相辅相成:男女礼服均来自美亚丝绸厂,男礼服甲种15元,乙种12元;女礼服甲种5.6元,乙种4.5元,价目均属低廉[12]。通过国货礼服的物质符号,集团结婚将节俭消费与民族主义绑定,以抵制奢靡之风,并呼应绸缎业公会发起、旨在与洋装、洋货竞争的“国绸礼服运动”。

首次集团婚礼前夕,上海市府于4月2日下午在大礼堂举行演习。当日,专用接送车辆于下午2时20分自大世界开出,30分经宝山路,3时前抵达市中心区。[13]婚礼当日,接送车辆的时间、路线保持一致,市中心区交通由七区二所派警员维持,指定七百余名观礼者由市府后门入内,新人由正门入内,以防止拥挤。礼堂内已布置妥当,礼台之下为结婚人行礼完毕后集中之地,下铺红毯、排定数字;其旁一侧为结婚人站立等候行礼之地、主席坐席、乐队,此外均为观众席。礼台和阶梯上布置鲜花,正中孙中山铜像前台上有结婚证书及纪念品。[14]

在市府楼下食堂化妆准备完毕后,社会局派男女科员四人,由休息室中引导新郎新娘分行至市府正门大台阶,登阶时,市音乐队于礼堂外奏乐。入内后,张莲青女士及国立音专四人奏钢琴及提琴,满屋由喧哗变为静寂庄严的氛围。婚礼开始,新郎、新娘分别由社会局科长孙秉辉、陈国伟引导入内,登礼台向孙中山遗像敬礼三鞠躬,新郎新娘对立两鞠躬,向证婚人致敬礼一鞠躬。礼毕后由吴铁城及社会局长吴醒亚证婚,吴铁城宣读证词、训词,正式宣布新人依法结为夫妇。[15]再次奏琴后,新人随手提明角灯和宫灯走出礼堂,“蓝袍黑褂与白色婚纱相映,远望之,颇类含有东方风味之花边图案,可谓奇观”。

新人列队入市府大礼堂《申报》1935年4月4日,第13版

上海市长吴铁城与社会局长吴醒亚与新人合影《申报》1935年4月4日,第13版

礼成后,由王开照相馆负责拍摄合影,派拉蒙、米高梅、福斯等美国影片公司均派摄影师也在场拍摄。合影时吴市长、吴局长站在新人中间,直至六点左右,人群才各散去,“一时市中心区及江湾路上车辆连接、观众拥挤,一番欣喜状况,实未曾见”。[15]首次集团结婚大获成功后,市府于当年5月、6月、10月、12月分别举办第二至第五届集团婚礼,分别有35、54、142、111对新人参加。每届举行,中外人士“结伴往观”,市府广场前往往人山人海[16]。从第四届开始,上海市广播电台向全市直播集团婚礼的全过程。直至1937年4月,上海市政府社会局共举办了13届集团结婚,这项新婚俗也风靡全国,北平、天津、南京、杭州、芜湖、汉口、长沙、厦门及广西、云南的部分地区纷纷效仿举办。抗战胜利后,集团结婚还走入上海市郊的浦东高桥,在1947年1月到1949年1月间以每月一次的频率举行,逐渐实现规范化、普遍化。

集团结婚相关插画《申报》1935年11月17日第12版

上海市第三届集团结婚新娘走出化妆室《时报》1935年6月6日,第5版

集团结婚在市府新屋大礼堂举行,将原本用于行政活动的政治空间转化为公共仪式空间,不仅利用政府建筑的庄严性,更通过政治与私人仪式的结合,实现空间功能的叠加,强化了国家权力对私人生活的介入。通过规定新人从正门入场、观众从后门入场,以及红毯、指定站位等空间分隔确保仪式秩序,体现了权力对空间的精细化控制。婚礼结束后市府食堂的“连欢宴”,则将私人庆祝活动纳入政府管理的公共空间,进一步模糊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的边界。

通过将节俭上升为公民道德,集团婚礼服务于新生活运动“去奢崇俭”的意识形态;其使结婚人“明了其为社会一员”的愿景,将家庭观念融入社会观念,通过仪式空间将个人婚姻纳入国家共同体的建构中。市长、社会局长作为证婚人,将政府权威纳入婚礼仪式,使婚姻合法性由传统宗族转向国家认证;孙中山像、对总理遗像三鞠躬的礼仪等,通过空间符号,将婚姻与意识形态直接关联。宣传机器通过将集团结婚宣传为解决当时上海社会矛盾的手段,通过仪式空间转移民众对经济困境的焦虑,塑造了“庄严仪式替代虚荣消费”的合法性叙事。

集团婚礼现场通过音乐、灯光与鲜花的布置,营造“静寂庄严”的氛围,使参与者感受到与传统婚礼不同的现代神圣性。专业摄影与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将婚礼转化为公共视觉事件,进一步强化其影响力;提前布告公开新人信息,使私人家庭成员转变为公共示范案例,婚姻被赋予了引领社会风尚的使命。然而,尽管集团结婚“无阶级限制”,但参与者多为公司职员、公务员、商人(男性)及学生、教员(女性),实际成为城市中产阶级的集体表演,暴露了仪式空间的阶层局限性。传统“蓝袍黑褂”与西方“白色婚纱”搭配,宫灯与西洋乐器的并置,试图通过符号混搭消解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塑造一种“东方风味”的现代性。

作为权力渗透的工具、应对社会危机的策略和现代性认同的生产,集团结婚不仅是婚礼形式的革新,更是国民政府通过空间生产实现社会控制、意识形态传播与现代国家建构的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1]徐珂:《清稗类钞 (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2]《内政部拟定婚礼、丧礼草案》,《兴华》1930年第27卷,第6期。

[3]秋水:《国闻周报》,1930年第7卷,第23期。

[4]参见《沪社会局发起推行新生活结婚仪式》,《中央日报》1934年12月7日。

[5]《新生活集团结婚办法》,《申报》1934年12月9日。

[6]孙咏沂:《“新生活集团结婚”拟议的前后》,《社会半月刊》,1934年第1卷,第8期。

[7]吴一恒、陈叔英:《各地农民概况——上海附近》,《东方杂志》第24卷,第16期。

[8]《新生活集团结婚》,《申报》1935年1月28日。

[9]《上海市社会局布告字第900号》,《申报》1935年2月7日。

[10]《参加集团结婚男女社会局开始调查》,《申报》1935年3月3日。

[11]《市社会局核准公布首届集团结婚名单》,《申报》1935年3月10日。

[12]《集团结婚与推销国货》,《申报》1935年3月21日。

[13]《首届集团结婚新夫妇先办理盖印二日下午演习》,《申报》1935年3月29日。

[14]《今日举行首届集团结婚》,《申报》1935年4月3日。

[15]《首届集团结婚昨在市府举行婚礼》,《申报》1935年4月4日。

[16]上海市通志馆年鉴委员会:《上海市年鉴》,1936年。

    责任编辑:于淑娟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http://news.xdnf.cn/DBSrhBcNOL

    相关文章

    遇见东方:18世纪俄罗斯宫殿中的“中国风”

    2025年5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ICSCC Fudan)举办了题为“遇见东方:中国装饰艺术在彼得宫与奥拉宁丁鲍姆宫殿中的传播与融合”的访问学者学术讲座,主讲人为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俄罗斯“彼得宫”博物馆馆员、国际瓷器研究会会员Anna Shulgat女士。安娜女士…

    特朗普亲家有了新工作:美国驻法大使

    查尔斯库什纳(资料图)当地时间5月19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成、4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确认查尔斯库什纳(Charles Kushner)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查尔斯库什纳的儿子贾里德库什纳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女儿伊万卡的丈夫。查尔斯库什纳曾获特朗普特赦2005年,查尔斯库什纳承认18项联邦…

    李在明遭遇暗杀威胁,韩国警方锁定两名嫌疑人

    韩国警方19日说,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李在明近期遭遇一系列暗杀威胁,警方已锁定两名涉案嫌疑人。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投票定于6月3日举行,候选人拉票活动已于5月12日正式启动。近期有传言称李在明面临安全威胁,有人企图对其实施暗杀。共同民主党因而要求警方加…

    上海发布台风红色预警?实为演练,今日下午局部中雨下班请注意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5年5月20日09时40分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演练)。 @上海市天气 截图上海中心气象台2025年5月20日09时40分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演练):本市6月1日进入汛期,请市民朋友密切关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少网友没留意“演练”二字,一看…

    在“三只手”上跳舞:公共政策的科学与艺术——读《市场、国家和民众:公共政策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的鼻祖斯密在《国富论》中把“市场”传神地隐喻为“看不见的手”;一个半世纪后,面对史无前例的大萧条,另一位也足够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大声疾呼“看得见的手”责无旁贷;如果再加上位于上述两手之间的民众“勤劳的手”,“三只手”便聚齐了。公共政策如同一个舞…

    李根读《野兽之魂》|拨开高深的布幔,直窥历史的复杂

    《野兽之魂》,[意] 卡洛金兹伯格著,李根译,时刻人文东方出版中心2025年5月即将出版“微观史学”是卡洛金兹伯格最显著的标签。对他有所耳闻的读者一旦看到出自这位意大利历史学家之手的文字,多半首先会在心理上准备好阅读一段来自过去社会底层的不为人知的小人物故事,并期…

    照护者说|胡泳:向死而在,爱这个世界

    从“预思”死亡,到“预演”死亡哲学家朱锐在被宣布仅剩数十天的生命,每天都在体验身体的疼痛与功能丧失之际,与年轻人进行了生命最后的十日对谈,他说:“对话是最好的告别方式。”这些谈话,加上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最后一门哲学课的部分内容,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辑…

    视频|黎明:年轻人已经不相信爱情了吗?

    现在的年轻人还相信爱情吗?今天是520,我们请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黎明从影视剧里的经典爱情来谈谈当代年轻人对爱情的态度。学者黎明谈影视剧里的经典爱情(05:52)年轻人已经不相信爱情了吗?有一次给研究生上课,课前忍不住给学生分享刚经过的教学楼,蓝天、白墙…

    出生于1991年,石秀清拟提名为铜陵市辖县(区)政府副县(区)长人选

    5月19日,安徽铜陵市委组织部发布一则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其中多位“85后”“90后”年轻干部获公示拟任新职。例如:何婧,女,汉族,1987年10月生,大学学历,文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团市委副书记,拟任市直单位正职。胡显景,男,汉族,1986年8月生,大学学历,法学学士,中…

    一座与人才共成长的理想之城,浙江嘉兴为何如此吸引人?

    五月的南湖碧波荡漾,一场关于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5月18日,以“禾你在一起——城人之美”为主题的“嘉兴人才日”在嘉兴大学启幕,200余位海内外人才代表、科创企业代表相聚南湖畔,共话新未来。嘉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城。7000年人类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

    财政部: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支持

    派生万物AI 图5月2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郭方明会上介绍,城市更新的确需要大量资金资源要素的投入。中央财政立足于“三个聚焦”来支持这项工作。第一个聚焦,聚焦探索新模式,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4年,为引导部分大中城市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

    重庆一男大学生掉进化粪池死亡,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以学校通报为准

    有网友反映,5月19日下午,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一名学生掉进化粪池,不幸离世。5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工作人员表示,此事以学校的通报为准。辖区派出所工作人员称,已知晓学生掉进化粪池一事,已有民警前去处理。当地区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已有人上报学生掉…

    著名古人类学家高星获推选为国际史前与原史研究院院士

    5月14日,国际史前与原史研究院院长Barbara Barich教授给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研究员发来邮件通知,高星于5月6日被该院院士大会正式推选为院士。高星,辽宁宽甸人,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家国万里·时光故事会|从徐光启到徐家汇,一颗甘薯里的家国

    繁华的上海徐家汇,摩天大楼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这片因明代科学家徐光启而得名的土地不仅是现代都市的缩影,更承载着四百多年前“睁眼看世界”的精神基因。晚明时期的徐家汇,只是上海县郊区的一个普通村落,并不起眼。直至明朝末年,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

    欧洲观察室|“美国优先”使欧盟对华政策面临地缘经济困境

    【编者按】本文是上海欧洲学会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外交学人”合作推出的“欧洲观察室”专栏的第57篇。近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和上海欧洲学会共同举行了《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4)》和《欧盟的大国和地区政策(2024)》发布会暨中欧关系研讨…

    金融监管总局将研究出台专门的城市更新项目贷款管理办法:引导大力支持城中村的改造等

    派生万物AI 图5月20日,国新办就《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指出,金融监管总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城市更新的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例…

    钟南山谈新冠阳性率升高:可防可治不用慌,高危人群应重点关注

    中国疾控中心5月8日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在3月31日至5月4日期间,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上升至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3.3%上升至6.3%。在4月14日至5月4日的三周内,新型冠状病毒超越鼻病毒,成为…

    这款小孩子最爱的饮料,害处竟大到不敢想象

    原创 于康 小大夫漫画 版权声明 以上图文为熊猫原创 版权归熊猫医学所有 未经允许,谢绝商业转载 原标题:《这款小孩子最爱的饮料,害处竟大到不敢想象!》 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

    这个东西每道菜里都有,却可能让你得一身病,做好这些能避免

    原创 腾讯医典 30多年前的家庭,餐桌上会吃些什么? 有人觉得那时候物质条件不比现在,应该更“清汤寡水”些。 也有人觉得,30多年前和现在应该一样,有菜有肉。(来源:soogif) 不管菜吃得多还是少,可以肯定的是,和30多年前比,这种做菜时必备的“硬货”我们用的越来越…

    痴情与真爱

    【编者按】520因谐音“我爱你”而成为中国现代爱情表白日的数字密码。在四百年前的中国,爱情也曾有过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真爱遗事:中国现代爱情观的形成》一书中,英国学者潘翎通过冯梦龙的《情史》,探索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情”的复杂内涵。冯梦龙笔下的“情”,远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