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好大,为什么一下子这么冷啊!

article/2025/10/22 13:17:26

周末的图书市集刚刚结束,感谢大家顶着降温来到现场。

风悄悄钻进袖口和衣领,让人不禁打起了寒战。好像一夜之间,夏末的余温就被彻底卷走了。

马上就是霜降节气。自9月以来,被副高压制许久的冷空气终于强势南下(参考来源:https://weibo.com/1763864272/5223744567512319),原本滞后的换季进程反而变成了加速。许多地方的秋天短得几乎可以忽略——薄外套才穿了没多久,羽绒服又得马上翻出来。

也许,天气还是老样子,日常中最基本的表现总是困扰着只看到眼下的我们。放长眼光,拉宽视野,自然现象的背后有规律可循。那么,关于天气最基本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各地温度差异如此明显?

气温的本质是......能量的分配

地球表面与大气层不断吸收、储存并辐射能量,但并不是每一处都能均匀获得太阳光。

某一地点所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即日射(insolation)——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太阳光线射到地球表面的角度,以及白昼持续的时间。

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 图为北半球在夏季的位置(即南半球在冬季的位置) 。

赤道地区阳光几乎直射地面,能量集中;两极地区光线斜射,能量分散。

空气有重量,而气压就是空气柱的重量在地面上产生的力。如果在地球表面切取约16.4立方厘米的空气,并连同其上方所有空气称重,那么在海平面标准状况下,其总重量大约为6.67千克。显然,越靠近地面的空气越重、气压越高。

冷空气比热空气稠密,因此较重。清晨的空气总显得沉甸甸,而午后的空气因升温变得轻盈。热气球之所以能升空,正是因为内部气体比周围空气轻。当不同区域之间出现气压差时,空气便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这股流动就是风。

气压差越大,风速越快。近地面较重的空气向外流动,迫使暖空气上升,形成对流系统。地表受热的暖空气上升,被上层冷空气取代,构成最基本的对流风系统。

在海岸地区,这种对流尤为明显: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上升,来自海面的冷空气随即补位,形成海风;夜晚海面比陆地温暖,气流方向倒转,形成陆风。风的这种日夜交替,塑造了海岸宜人的气候(参考来源:《地理学与生活(全彩插图第11版)》)。

由于受热和变冷的差异而发生的对流风效应。

气温是能量在地球表面不断地再分配,是空气、海洋和太阳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球刚形成时的温度是怎样的?

要理解气温的深层逻辑,必须回望更久远的过去——那时还没有“天气”的概念,整个地球本身还是一个巨大的热体系。

早期地球表面覆盖着的岩浆海(艺术想象图)

原始地球表面极热,大气中二氧化碳远高于今天,形成强烈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一度高达200~250℃。海洋形成后,水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将部分二氧化碳封存于碳酸盐中,缓慢降低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趋于适宜生命存在。

这一过程非常缓慢:洋壳冷却和俯冲作用,将沉积碳酸盐带入地幔,长期封存碳元素,使大气温度逐渐稳定。随着 CO₂ 浓度下降,温室效应减弱,地表温度可能降至接近零摄氏度,甚至出现短暂冰川事件。

间冰期俯冲带示意图。这种机制将加速地球的冷却,最终导致“雪球地球”。

冰期俯冲带示意图。这种机制将使温室效应逐渐加强,最终导致地球的回暖。

地质记录显示,早在 44 亿年前,陆壳碎片就已出现,碳循环机制开始运作。早期太阳光度低,但高浓度 CO₂ 维持足够温室效应,使地球免于完全冻结(参考来源:《太阳、地球、生命的起源》)。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感受到的季节更替、风与冷热分布,都是亿万年地质活动的结果。每一次冷风、热浪,都是地球的韵律。

在多变的气候中,寻觅人与天气的平衡

身处天气之中的人们也和天气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风不仅影响气温,也塑造着人类的感受和文化。

2010 年 9 月,60 岁的耐力泳选手黛安娜·纳艾德计划从古巴横渡到佛罗里达。她准备连续游三天三夜。为此,她通过举重、骑行、跑步,以及在海中连续游 10、15 甚至 24 小时进行训练。签证、后勤和支援团队都准备就绪,只差一个条件——合适的风向。

黛安娜·纳艾德的游泳线路图

“我们为东风伤透了脑筋,它就是不肯停。”纳艾德回忆道。

从古巴出发最理想的情况是完全无风,其次是南风或西风。东风不行,会让游程危险。团队已等了九十天,期间一直刮着不猛烈但稳定的东风。

一天,她的航海顾问带她和教练到基韦斯特海岸,说:“伸出舌头。”

风从海上吹来,嘴里能感觉到微微颗粒。

“是盐吗?”

“不,”水手笑着说,“这是撒哈拉的沙子。”

每年夏季,东风把撒哈拉沙尘横跨大西洋,带到加勒比和佛罗里达,为当地带来朦胧的天光和深红色的落日。

太阳辐射与地球自转共同作用,形成信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它们在全球范围调节温度、平衡能量,也影响海流与航行。赤道地区空气升温上升,极地冷空气下沉回流,地球自转又令气流偏转,形成环状风带。

地球表面随高度增加而形成的风系总体模式。空气下降时形成高压,空气上升时——例如在赤道——形成低压。

山脉、森林、城市和海岸,也塑造出局部风:焚风、季风、海风、峡谷风。它们不仅影响天气,也塑造人文性格。

雷蒙德·钱德勒笔下的圣安娜风,让加州的夜晚躁动不安:“风来的夜晚,每一个聚会都以打斗告终。”

在欧洲,焚风症(Föhnkrankheit)甚至会导致头痛、失眠、情绪低落,瑞士法官遇到焚风季节犯罪的被告,还会酌情减刑。赫尔曼·黑塞在小说《乡愁》中写道:“人们日日夜夜听到焚风呼号……我夜不成眠,听着风暴的呻吟与湖水的怒吼。”

受到焚风效应影响的金沙江干热河谷

风既是物理现象,吹到人类身上,久而久之也带上了感受与文化的隐喻。在赤道附近的低纬海域,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相遇,形成“热带辐合带”(ITCZ),又称“赤道无风带”(参考来源:《电闪雷鸣:天气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里空气潮湿炽热,风速极低,常伴雷雨。对航海者而言,这里危险重重;对横渡的游泳者,却是理想水面。

纳艾德回忆:“那里没有一丝风。水面像玻璃,浪轻得几乎察觉不到,你只需顺流游动,便能平稳推进。”

电影《奈德》(Nyad)剧照

霜降之后,冷空气袭来,北方迎来初冬,南方秋意渐浓。

寒风吹来,气温普降,大气的运作又一次奇妙地让遥远的我们相连。

地理学与生活

[美] 阿瑟·格蒂斯 / [美] 朱迪丝·格蒂斯 / [美] 杰尔姆·D.费尔曼 / 著

韩慕康 / 孙颖 / 黄润华 / 译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最后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太阳、地球、生命的起源

改变地球早期生命史的14个大事件

[法]米里埃尔·加尔戈 等 / 著

冷伟 等 / 译

本书改编自特刊书《从太阳到生命:地球生命起源编年史》,由二十多位国际专家合著,国内权威学者团队合译,是目前国内外天体生物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作者以追溯地球生命的起源为主线,将各学科领域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整合在一起,从天体生物学视角重新审视了早期生命的起源这一古老的话题,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使得地球孕育出生命的14个重大事件:太阳诞生、地球形成、晚期重轰击、最早生命形式的出现……阅读本书,读者将依次化身为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化学家、生物化学家、生物学家,重构从45.7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至5.4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这段时期的地球起源和地球生命诞生的故事。

电闪雷鸣

天气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美] 劳伦·瑞德尼斯 / 著

罗猿宝 / 译

朱丰/ 审校

人类会根据天气来实现自己的设想,天气可以不加理睬,能够助攻,也会反噬。本书的作者劳伦·瑞德尼斯,以极富创意的图文写作和铜版照相凹版蚀刻技术,采样了与天气有关的探险故事、社会新闻、历史事件、民俗传说和科技应用,混编出几千年来人类与天气之间的张力纠葛。从靠近北极的岛屿到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从欧洲小冰河期的猎巫到越战时扭转局势的“造雨计划”;从试图人为改变气候的地球工程到《老农历书》的天气预测公式——本书以无法归类的创造力,带我们在万花筒般的视野中,观察天气于恒常和异常之间的瞬息万变——至今,它们仍然以不确定性、可能性和复杂性,吸引和困惑着每一个人。

END

策划&编辑丨后浪科学

本文内容源自相关图书

原标题:《风好大,为什么一下子这么冷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的观点或立场,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http://news.xdnf.cn/EWYPqmBTtY

    相关文章

    西安市教育局局长李红雨:三年累计组建80个教育集团,查处违法违规机构961家

    10月17日,西安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红雨作交流发言。现摘登如下——用心用情办提案 做实做细见实效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红雨近年来,市教育局始终把支持政协履职作为接受监督、服务民生、推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持续完善机制、深化协作、…

    砰!砰!砰!砰!13分钟4球,枪手扫射带走比赛

    阿森纳与马竞的对决是本轮欧冠的重头戏,赛前前英格兰后卫理查兹预测比赛会非常无聊,不过北京时间10月22日凌晨的酋长球场,阿森纳打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感到惊讶的比分——4比0。阿森纳的一波流让马竞主帅西蒙尼感到无可奈何。一切发生得太快,马竞来不及反应马竞后卫汉茨科的描…

    官方通报“女子称九寨沟旅游被打”:双方因酒店房型问题致情绪激化

    责任编辑:伍智超图片编辑:陈飞燕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李振品辞去梧州市市长职务

    责任编辑:王建亮图片编辑:陈飞燕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浦东机场智能货站今年底投运,为全球供应链提供“上海机场方案”

    上海浦东机场新添一个智能货站项目。10月2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机场集团获悉,由上海机场物流与东航物流共同合资成立的智汇港公司与瑞士国际空港服务公司于10月21日签署了运营服务管理合作协议。上海机场正加快建设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2024年…

    九张图看懂上海经济何以强势向上

    经济大省正在发力“挑大梁”,成为有力应对当前复杂国际环境挑战的一股“向上”的力量。10月22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GDP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跑赢全国水平0.3个百分点。从众多边际改善的数据中不难发现,上海经济“强势向上”…

    “扫描”主播丨今年双十一,小杨哥“静悄悄”

    已经停播一年多的小杨哥,今年是否还会错过“双十一”?2025年“双十一”电商购物节战火正酣,各大电商平台与头部主播纷纷晒出亮眼战报,直播带货领域一片热闹景象。然而,以“疯狂带货”模式掀起行业风暴、曾稳坐“抖音一哥”宝座的小杨哥,却在今年这场消费狂欢中继续“隐身…

    迈上“3个3000亿”新台阶,上海嘉定如何跑出“四个嘉速度”?

    “十四五”期间,上海嘉定区经济社会发展有何亮点?取得了哪些成果?10月22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嘉定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和下一步考虑等情况。嘉定区是上海的西北门户,是距离中心…

    很解压,但危害特别多的一个行为,很多人都会做

    图片: 黄仔 | 撰稿: 阿月 | 责编: 柳北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过啃指甲或撕咬手皮的经历,但严重到一定程度的,可能就需要及时干预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咬甲癖,以及指甲建构是不是真能养护指甲,会对身体有害吗?▲图片来源:pexels健康的指甲…

    北半球流感季悄然来临:为什么今年更要打好“这针”?

    最近,日本全国已宣布进入流感流行季,比往年整整提前了五周,超过百所学校因学生感染而停课。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监测数据显示,北半球各地的流感活动正在逐步升温,一场“冬季流感季”正在悄然逼近。 很多人会问:流感不是年年都有吗?为什么每年都要打疫苗?而…

    中国近代史学者、“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陈三井逝世

    陈三井 资料图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近代史学者、台湾地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退休研究员陈三井先生,于2025年10月16日逝世,享年88岁。公开资料显示,陈三井,1937年生,中国台湾彰化人,1960年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毕业,1962年10月入“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任…

    全球气候行动拉响“红色警报”:45项关键指标全部“偏离轨道”

    根据10月22日最新发布的《2025年气候行动状况》评估报告,全球在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控目标方面进展严重滞后。这份权威报告指出,在评估的45项关键气候行动指标中,没有任何一项正按计划实现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据新华社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

    一图看懂|2025前三季度上海经济向上密码

    责任编辑:郑景昕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奔赴一场与喀什的美丽约定,“丝路燕语·海派文化大篷车”发车

    金秋时节,恰是胡杨好风光。来到148平方公里的巴楚红海,成片的野生胡杨林高耸壮观、广袤无垠,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山海同圆中国梦,沪喀同唱民族情。”10月21日上午11时30分许,新民晚报“丝路燕语海派文化大篷车”从尉头洲城门缓缓驶出,满载着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

    AI赋能新材料产业变革:从智能设计到产线应用,上海跑出创新加速度

    在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室里,AI已经成为林嘉平教授及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的重要工具和研究对象。林教授的研究聚焦于高分子理论模拟、材料基因组及其AI的交叉研究,他也是国内首个AI驱动的高分子材料研发平台的牵头开发人。作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行业带头人之一,林教授认为AI为行业…

    专访|让球迷看到朝气蓬勃,这位中国女足小将不怕关注和压力

    错过了巴黎奥运会的舞台,中国女足正努力走在复兴路上。而最近的一个目标,无疑就是明年3月份将要举行的女足亚洲杯。作为上一届亚洲杯冠军,中国女足渴望在这里找回胜利的感觉。面向新的周期,中国女足也在不断培养着新鲜血液,19岁的王爱芳,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在国字号球队的…

    上海警方20条举措助力进博会:首次将电子口岸签证适用范围拓至进博会

    2025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截至目前,本届进博会已有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家企业确认参展,签约展览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10月2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助力第八届进博会越办…

    【社论】增长韧性,上海挑大梁的信心

    10月22日,上海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5.5%的GDP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海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韧性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时值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十五五”发展的蓝图即将公布,此时,上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上海…

    戏剧让城市更美,大戏东望·2025全国话剧展演季将启幕

    10月21日,“大戏东望2025全国话剧展演季”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隆福寺园区举办。从10月中下旬至2026年1月,35部戏剧作品将在北京市东城区集中展演。其中话剧有20部,其他类型剧目15部,通过国内经典、国际特邀、东城原创、院线联动、线上展映五个单元呈现。发布现场11月6日,话剧…

    专访|钢琴家王笑寒看“肖赛”:华裔和中国选手为什么大爆发

    在刚刚落幕的第19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上,华裔选手和中国选手集体“大爆发”,表现格外亮眼。前六名共8位选手中,华裔选手和中国选手占了6席,并包揽冠、亚、季军。中国选手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三人闯入决赛圈,满载而归:王紫桐获第三名,吕天瑶获第四名,李天佑、吕天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