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对上海市政府关于推进上海市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
(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根据相关报告,近年来上海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强化基层能力、推动智慧医疗,全面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化建设,不断打造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目前,上海市医疗资源供给更加充裕,郊区医疗资源紧缺问题有效缓解,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截至2024年底,上海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6431所(含部队医院),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9.39万张,卫生人员总数32.51万人。按2024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2480.26万人计算,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7.82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9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96人,相比2020年分别增长了19.39%、15.63%、16.74%。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创建新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构建高原高峰学科群。目前,上海共承担建设中山医院、瑞金医院2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以及儿科、口腔、神经疾病等6个专科类国家医学中心。
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持续推动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向远郊地区辐射。目前,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国妇婴奉贤院区、新华医院奉贤院区、龙华医院航头院区等市级医院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浦东医院临港院区、市东医院新江湾院区、嘉定中心医院改扩建等区级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
通过建立以区域医联体为主、专科医联体为补充的市区医院合作模式,上海进一步加强市级医院对区级医院管理、技术和人才支撑。目前,上海市46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已有20家从二级甲等提升为三级乙等,部分区级医院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现区级医院国家级专科零的突破。
在基层街镇,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展西医诊疗病种134种、中医诊疗病种73种,全市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5%,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报告认为,上海医疗资源供给与居民健康需求的适配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医疗资源在中心城区相对集中。同时,作为全国率先迈入老龄化的城市,上海市癌症、心脑血管以及失能失智等与老龄化相关的疾病治疗需求日益增长,康复医学、老年护理、急症重症等方面供给侧改革要进一步匹配需求变化,康复和护理资源、急救资源要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上海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上取得一定成效,对标国际医学中心城市定位,市级医院对于复杂疾病、罕见病的系统研究和诊疗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创新治疗技术及药械应用能力也需进一步提升。此外,报告认为上海还要进一步健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的长效机制,并提升数智技术助力诊疗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