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元谈历史时间与荆轲刺秦

article/2025/11/6 2:36:07

李开元(章静绘)

今夏,秦汉史家李开元先后推出两本新著——《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年7月出版)与《刺秦:重新认识秦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5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刺秦》)。前者是李开元的随笔,有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后者系《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一书的姊妹篇,李开元继续深读《史记》,从历史记述之幽微处抽丝剥茧,重新发掘荆轲刺秦王这一经典故事,对其中秦汉史诸问题展开论述。特别的是,《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中有两篇谈“历史时间”的文章,涉及对“历史是什么”的思考,而李开元在《刺秦》中由“如果荆轲杀了秦王”这一历史假设深入他的“侦探”之旅,那么,“如果荆轲杀了秦王”这一假设在李开元的“历史时间”之中吗?如何从历史假设推理出的叙述中重新认识秦王朝?这即是这篇专访的起点。

作为读者,我以为在解码刺秦的故事中能发现夏无且是“荆轲刺秦”这个故事的口述者,特别妙。而能揭示这一点在于您发现了《史记》中第二处关于夏无且的记载。那么,这一发现是出于偶然吗?或者说,司马迁面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版本的传说,他记《史记》时是否有意识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呈现或交代?

李开元:我们今天写作会明确地说是根据什么史料来写,把它交代得清清楚楚。司马迁作《史记》时并不是这样。他用了一些战国时期流传的材料,还有一些他听到的故事,他把这些笼统地合在一起,并没有告诉读者他具体是怎么做的。也正因为这样,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待解的谜题,使我们能够重新侦查,有机会重新发现夏无且。

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夏无且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荆轲刺秦的现场,他用药箱去打荆轲,没中;第二次是事后秦王特别表扬他,说要赏赐他。这个细节一直以来都不太被重视,实际上我也不是第一个注意到夏无且的人,顾颉刚先生就觉得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与荆轲刺秦的故事关系密切。《史记》中关于夏无且的第二处记载是在《刺客列传》的“太史公曰”中,司马迁在这里感慨说:世间流传一种谣言,说荆轲把秦王刺伤了,这是靠不住的。因为夏医生(即夏无且)在场,夏说没有刺伤,夏又把这个事情讲给公孙季公、董生听,他们两人又讲给我(司马谈,司马迁的父亲)听。所以,司马迁在这里把这个事情的前后讲了一遍。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推想的空间。

为什么以前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往往觉得秦汉之间隔得很远,没有注意到夏医生是生活在秦汉两个时代的人。事实上秦始皇死了三年之后,秦朝就灭亡了,又过了五年汉朝就建立了。夏无且一直活到西汉初年,我们可以推想,他在西汉继续做医生的时候可能会讲这个故事,这样一来,荆轲刺秦这个故事的流传脉络就清楚了。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为里面有很多口语和动作的成分,精彩到让人觉得难以相信,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先生根据故事中的口语和动作的记载认为,这更像一出戏剧。他觉得是司马迁去看戏,看戏的时候把它记了下来。这些在书中,我都有谈到。我只是进一步修正说,夏无且作为刺秦故事的在场者,他后来口述了这个故事,故事中的口语和动作,都是他在场的耳闻目见,所以形成了这么一个文本。

《刺秦:重新认识秦王朝》,李开元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5年8月出版

如果没有《刺客列传》“太史公曰”这一段,“夏无且是刺秦故事的口述者”还能成立吗?是否还有别的依据能证明这一点?

李开元:如果没有这一段,可能就是一半成立。

如果仔细解读荆轲刺秦的文本,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夏无且两次出现。另外,还可注意到文本中的讲述是基于医生的眼光。荆轲刺秦是如何刺的?故事说荆轲左手抓衣袖,右手持刀刺过去,没刺到,秦王拔出剑后,首先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总共砍了八刀,这些都是医生的眼光。因为医生要验伤,他就记得很清楚,都是很独特的视角。如果我们以很专业的眼光来看的话,可以看出来夏无且在这个故事中非同寻常,但是无法证明刺秦的故事是基于夏的口述。

关于秦始皇的相貌性格,您认为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精力智力超凡,总之形象是比较完美的。您在书中阐明秦王猥琐、阴鸷的形象其实来自范蠡说勾践的相貌性格,并简单提及这与汉文帝时期的方士有关。这里可以展开谈谈吗?

李开元:以前帝王的相貌是忌讳,不能讲。而《史记》中有一段尉缭子见秦王的故事,专门说了秦王的相貌性格,但那个话很奇怪。尉缭子说秦王不可交,因为他“蜂准,长目,鸷鸟膺”,就是说鼻子如同野蜂,长眼睛,胸部如同猛禽,向前突出,说这种相貌的人有求于你的时候,他会低声下气,一旦他得意了就把你吃了,所以他坚决要走。这是有关秦始皇相貌性格的唯一的记载。

但分析这个故事之后,我认为是靠不住的。司马迁作《史记》时会选一些他听到的故事放进来,有的是有根据的,有的就有问题。尉缭子见秦王的故事来自古代的相面术。大概从春秋战国时代一直到东汉,相面术都很流行——就是根据性格来推相貌,或者根据相貌来推性格,各有相应的类型。尉缭子说秦王的面相就属于当时相面术的一种类型,猛禽相貌约等于忍者或者狠人性格,一个典型代表就是勾践。

范蠡文种辅助勾践成功以后,范蠡就告诉文种,说我准备走了,这就说到了勾践的相貌属于猛禽相,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你不走就会被他杀了。文种的结局果然被范蠡说中了。所以,尉缭子对秦王相貌的描述,其实也是相面术的一种相似类型。而且,仔细研究尉缭子这个人,他根本不可能见过秦王。所以,这个故事可能是后来人的添加,并非出自司马迁的记载。

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我们看不到秦王的相貌,但可以推想他的体魄,应该是很敏捷、健硕的。他跪坐案前,面对荆轲的刺过来的剑,他可以一下跳起躲避,荆轲还追不上他,说明他腰腿力量都很强,绝无大腹便便的累赘。再考虑到他的父亲是秦国王子、母亲是赵国的舞蹈演员,这样的基因组合,正常情况下,应当不会差。

秦始皇年轻时曾经受过很多委屈,但功成之后,没有无辜诛杀过任何一位功臣,这说明他性格比较沉稳宽容,并不因猜忌而乱杀人,他的相貌不应该是勾践这个类型。那更接近的是谁呢?我认为是东汉的光武帝,他不诛杀功臣,性格沉稳宽容。如果我们也从相面术的角度从性格推想相貌的话,秦始皇应当与光武帝属于同一龙相类型,“虎口日角,大目隆鼻”,也就是有力的大嘴,前额隆起,大眼睛高鼻梁。古代类书《太平御览》中有这样一条材料。当然,这也是基于相面术的推想,真相还埋藏在秦始皇陵下面,留待将来。

那么,对于秦始皇相貌的这种曲解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因为秦汉更替而对其的抹黑吗?

李开元:有这个原因,但时间比较晚。

汉初,刘邦对秦始皇是非常尊重的。刘邦对以前的帝王,比如说各国的国王,包括信陵君都很尊重。他还曾拜祭秦始皇陵,为他设置的守墓专业户最多。为什么如此?因为最初刘邦他们觉得汉是继承了秦的,刘邦是以秦为根据地统一天下的。但文帝晚年的时候就出现了改制的动向,从贾谊开始。他们认为,我们不是秦的继承者,而是革命者,于是鼓吹改制的方士们制造了很多舆论,编造了很多故事,包括秦始皇的相貌。这点我还没有找到直接证据,但是觉得最可能是在这个时候。当然,文帝时并没有成功实现改制,到汉武帝时最终实现了改制。所以,方士在这方面的努力是经过一段时间完成的。

另一方面是司马迁的态度。司马迁是秦国人,他祖上曾是秦国很重要的官吏,他对秦是有感情的,评价也比较客观。他对秦始皇有很多批评,认为统一天下是伟大的事业,而统一以后继续对外扩张,劳民伤财,这是秦亡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汉书》的作者班固可不同。班固是楚国人。楚国被秦灭亡以后,把他们强制迁徙到了山西北部去,他对秦是有家仇国恨的,所以包括像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这样的说法,都是从班固开始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史记》不是司马迁的原著,而是在流传过程中被掺入了很多东西之后的版本,而其中的“加工者”就有班家。因为《史记》比较特殊,长期以来是禁书,不许在外面流传,直到东汉末年以后,才开始公开。所以,在秦汉简大量出土的今天,我们从来没有出土过《史记》。

回到刺秦的故事。李斯入狱后为自己请功摆好时,为什么没有把他最重要的三件功绩列上去,您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李开元:以前大家都没有注意到,李斯在狱中上书的时候为自己评功摆好——这个材料来源比较清楚,因为《史记》里有这个事儿,出土的《赵正书》里也有这个事情,两相比照,就发现司马迁把《赵正书》里最常识性的错误都改了。所以我们就有个推论:司马迁是看过《赵正书》的,他选取了这个故事,修改后放进《史记》中。

我对李斯的评价很差,我觉得他是秦亡的三大罪魁祸首,另外两个是赵高和胡亥。李斯的品质极坏,完全不讲道德,只讲利益,所以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站在自身的利益上出发。废封建行郡县这个事儿,所有的大臣都认为在边疆应该实行双轨制,而李斯看准了秦始皇不愿意放弃任何一点点权力,所以独排众议坚持要行郡县,就像他看准秦二世既想治国又想享乐的心思,所以设计一个万全其美之策一样。这个人非常利己,只看重自己的利益。

李斯为自己评功摆好所列举的几件事,我们仔细看,大部分都不是他的功劳而是秦的国策,还有他瞎说的,比如打匈奴,他本是反对的,现在说成支持。而他最光彩的事情——主张废封建,彻底地行郡县,这是他独排众议实现的,却绝口不提。为什么?我想这个人很聪明,他已经明白郡县制引起了秦国极大的问题,这是秦速亡的一个原因。然后,他主张焚书,引起文人的集体反抗,他也不提。《谏逐客书》他也没有提,因为《谏逐客书》涉及他对秦国贵族的抵制和排斥。所以说,他之所以没有提,是因为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这三件事提出来就是错误。

顺便提一句,最近,也有学者怀疑李斯狱中上书不是他自己写的,可能是汉朝人伪造的。不过,在质疑旧说而没有新说建立的情况下,沿用旧说依然是一种较优的选择。

在秦的外戚斗争中,秦始皇是什么样的角色?

李开元:秦始皇从一开始就直接受到三种势力:一个是楚系,这是最强大的,从宣太后到华阳太后,一直到昌平君;另一个是韩系,来自他的亲祖母;还有一个即赵系,来自他的母亲,嫪毐就属于这一系。对于这三系势力,秦始皇最早清除的是韩系外戚,从打击异母弟成蟜入手,最大的功臣是嫪毐,背后的支持者是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嫪毐由此就膨胀起来了。在秦始皇正式继位的时候,发生了嫪毐之乱,镇压嫪毐之乱后,赵系势力被清除。如此一来,楚系一家独大,等华阳太后去世以后,秦始皇就利用这个机会把楚系势力排除在外。

在清除外戚势力的斗争中,秦始皇清除韩系外戚势力,借助赵系外戚势力,主要是借助母亲帝太后和嫪毐的力量。清除赵系外戚势力,借助楚系外戚势力,主要是养祖母华阳太后和昌平君的力量。华阳太后去世后,将昌平君免相,排斥所有的外戚和王族,重用如同蒙氏家族和李斯赵高这样的贤人,实现了国君个人专权。

《谏逐客书》就是讲要任人唯贤,不要用任何亲信,包括贵族、王族、后族,但这些本就是秦国政权稳定几百年最重要的因素。排斥了这些人之后,如同李斯、赵高这样的无德贤人就逐渐冒出来了,他们当然有才,但是会无序野蛮膨胀,甚至取代你。所以,应该是亲贤并用,用亲族以稳定组织,用贤才以开拓进取。因此,到了西汉初年,刘邦实行的是双轨制,明确提出亲和贤并用,封建和郡县并行,这样他才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基础,才能够延续。

《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李开元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年7月出版

《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中有两篇关于历史时间的文章,这是您什么时期的思考?

李开元:二十年前。那时候我有一个梦,准备写一本《历史学原理》。因为我喜欢哲学,喜欢罗素,看了罗素的《数学原理》很佩服,就想写本书把历史学究竟是什么讲清楚。我做了很多尝试,比如从光学的角度,从信息论的角度解读,后来都失败了。之所以失败,有一个原因是找不到表现思想的形式。有些问题已经考虑过了,但找不到表现的形式,论文这种形式肯定不行。于是就尝试以最调侃的语调、最不正经的形式来阐述一下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前后写了五篇文章,投给《读书》,《读书》不接受,我也不打算改,就这样搁下了。

这五篇里就有谈历史时间的文章,一篇是《开源巴赫猜想:说历史学时间》,一篇是《千禧年在何年:说历史学时间的虚拟起点》。我觉得历史学的时间跟我们平时理解的时间不同。我们现在习惯以为时间是客观的,方向是过去—现在—未来。实际上并非如此,时间是一种人为设定的观念。历史学研究的是过去的事情,时间成了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不过,历史学者用了一种和一般人不一样的时间观:现在—过去方向的时间。就像考古的地层一样,我们站在现在的时间点去挖,先看到民国,然后是清代、明代……从现在到过去,倒序去挖去看。不过,从现在到过去进入历史后,必须确定一个观察点,然后再顺着从过去到现在的方向重新观察和书写历史。比如我们研究秦朝,首先从现在出发,倒过去进入两千年前的秦朝。进入秦朝后,选定某一起点(虚拟时间点),比如秦王政即位的前246年,然后从这个时间点,再顺序来观察和书写秦国的历史,从秦王政到秦始皇到秦二世——从过去到现在。

所以说,历史学家所使用的时间观是很奇特的,是从现在回到过去以后,又从过去到现在重来。我们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这种从现在到过去,又从过去到现在的认识方式,可能是历史学独有的?当然,这种探讨,一般人觉得太抽象不好理解,历史学家也多不关心,难得你关心到这个问题,我就多说两句。

如何在这个时间理论上理解历史假设?

李开元:从历史学时间观的角度看,假设就是一个虚拟时间点的选择问题。为什么说历史可以假设?以荆轲刺秦王来说,就在于我选取什么样的观察点。如果我选的观察点在荆轲刺秦以前,他就可能失败,也可能把秦王杀死,这就自然会引出如果荆轲刺死了秦王,历史会如何演变的历史假设了。如果选择的观察点在荆轲刺秦完成以后,那么就只能接受荆轲刺秦王失败,进而再做分析。

一般而言,假设是人类的一个基本思维方式。假设就相当于我们语言里面的“如果”。科学研究多是从假设开始,先假设再证明,我认为在历史学里完全可以假设。当然,假设分有价值的假设和没有价值的假设。我在《刺秦》里做的不是反事实的假设,而是在假设里找到一些真事实。以荆轲刺秦来说,太子丹的预定方案——首选是挟持秦王以实现他们的诉求;其次才是刺死秦王。那么,我们在这个历史时间上假设如果当时执行了第二套方案,那么,刺死秦王会发生什么?对此太子丹有预言:“大将在外”,我分析是指王翦带着大军在外面,“内有内乱”,那么从外戚的线索看,就是昌平君等楚系人物登场。这样历史就活了,这个假设就是有价值的假设。

不同于大多数历史学者,您在很多其他领域进行了史学的实践,比如电影、舞剧等等,跟不同领域的人接触,您对历史有什么新思考?

李开元:领域和领域不一样,碰撞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我在书中提到“王负剑”的问题,就是电影导演陆川在拍电影的时候,他深入历史现场,他要复原当时的场景,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过去做历史研究的人多没有关注到。这个事儿提醒我去思考,想去解决这个问题。深入追究下去的结果,得到了文物专家孙机先生的精准解答,他有一篇很著名的论文讲古代中国的佩剑法,叫做璏式佩剑法,完美地解释了“王负剑”。

这给我们的提示是,历史学者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书斋里,那容易把自己禁锢在一些固化的框框里,看不见活生生的历史。我们的历史遗产有各种各样的功用。它是一种学术资源,可以供专家去研究,它也是一种教育的资源、旅游的资源,甚至是一种娱乐的资源,这不是谁能独占的东西。深入到历史资源的不同使用领域中,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提示。

由此引申出来的另一个课题是,历史学的定义,可能需要重新修正。近百年来受科学主义的影响,我们习惯于接受问题研究才是历史学,历史研究就是写论文。而近代以前的历史学,都是叙事的。如今的历史学,放弃了叙事,研究一边倒。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历史由谁来写?这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很长一段时间是媒体人写历史,爱好者写历史,历史学家又不满意,很矛盾。

我写《司马迁来到B大历史系》,用了文化寓言的形式,想要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呼吁恢复历史学的叙事传统,“为历史学收复失地”。研究和叙事,是承载历史学的两个车轮,历史学既要研究也要叙事,既要追求真也要追求美,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生动地把历史写出来。

    责任编辑:韩少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http://news.xdnf.cn/LtSFSfyBRG

    相关文章

    2025年特纳奖展:有叮当作响的装置,也有层层包裹的雕塑

    特纳奖(Turner Prize)被认为是英国甚至是全球当代艺术界的最高荣誉,继2025年特纳奖入围名单此前由泰特美术馆公布后,9月27日,特纳奖入围展在英国布拉德福德卡特赖特大厅美术馆(Cartwright Hall Art Gallery)对外展出,呈现艺术家对和平的呼唤,对暴力的暗示,及对自我身份…

    防御台风“博罗依”:三亚全市停课,机场暂停航班起降

    据“三亚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三亚市教育局27日发布停课通知:受今年20号台风“博罗依”影响,气象部门预测9月28日三亚市有暴雨和局部特大暴雨,为保障全市中小学生安全,经研判,寄宿制学校学生27日晚不返校,9月28日全天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停课。台风期间,学…

    英建筑师阿罗姆铜版画展在沪启幕

    2025年9月26日下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图书馆、上海报业集团共同主办,上海中小企业品牌促进中心承办的“跨越时空的握手——十九世纪英国皇家建筑师笔墨中的东方神韵”主题展在修葺一新的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开幕。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怡群、上海图书馆馆长…

    科技如何赋能中国传统纸工艺?

    中国传统书画纸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对其工艺的研究关涉古书画鉴定、文博修复、艺术创作应用等多个领域。科技如何赋能中国传统书画纸工艺研究?9月27日,一场关于“科技赋能中国传统书画纸——中国传统书画专用纸工艺提升关键技术研发”的学术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行。…

    英法德:联合国已对伊朗恢复实施制裁

    美东时间9月27日,英国、法国和德国表示,联合国已对伊朗恢复实施制裁。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重新实施联合国制裁并不意味着外交的终结。三国敦促伊朗避免采取任何升级行动,并重新遵守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障监督义务。伊朗总统:制裁不会让天塌下来当地…

    让外国游客“秒懂秒付”,上海豫园的这波操作值得全国推广

    9月27日,两块形似电影取票机的大屏幕入驻豫园。在这个不少外籍游客必去的上海景点,入境旅游消费成为日渐重要的消费增长点。全新推出的“Meet China入境旅游数字消费大屏”正是应这一需求而诞生。加拿大人杰西卡考夫曼等人成为首批体验“Meet China入境旅游数字消费大屏”的外…

    媒体评赣超:当看台成为赣鄱文明的鲜活展台

    9月27日,赣超四分之一淘汰赛第二回合,赣州队将在赣州市体育中心迎战南昌队。与绿茵场上的精彩比赛一样值得期待的,是无数球迷一起参与表达的看台文化。赣超的看台,正成为一面映照赣鄱文明的镜子,一处凝聚城市精神的磁场,一场流动的江西文化盛宴。大江新闻全媒体记者 王祺…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鲁宇清已任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日前更新后显示,鲁宇清已任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省援疆工作办公室主任,负责省发改委全面工作。鲁宇清,男,汉族,1974年5月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他曾任湖北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等职,后任武汉东湖新…

    国庆中秋假期,小客车免费通行全国收费公路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小客车免费通行全国收费公路。按照有关规定,免费通行时段从节假日第一天,即10月1日0时开始,到节假日最后一天,即10月8日24时结束,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也就…

    陆大鹏、李思园、高伯樵、沙青青:AI时代“译者”应如何自处

    古往今来,译者是连接不同语言、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桥梁。在21世纪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翻译”这一古老的手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而“译者”又应如何自处,又将如何重新自我定位自然都是一个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近日,国内著名译者陆大鹏先生出版了一本小册子《翻…

    洗冤录|“满蒙联姻”的另一侧面:乾隆年间额驸谋杀郡主案

    苏轼有云:“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特别推出“洗冤录”系列,藉由历朝历代的真实案件,窥古代社会之一隅。毒杀格格乾隆三十五年(1770)十二月,諴亲王允祕面见乾隆帝,呈上一封书信。信是允祕的女儿“七格格”(以下简称为“格格”)寄来的,内…

    上海是如何传承“江南民歌”的

    资料视频:青浦田山歌(02:50)“啥鸟飞来节节高?啥鸟飞来像剪刀?”“绣起来哎呀!第一绣要绣啥?要绣天上明月亮呀明月亮。”……9月27日晚,“民歌上海”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暨长三角江南民歌优秀节目展演在青浦朱家角市民广场体育公园举行,由《啥鸟飞来节…

    沈白高铁今日开通运营,辽宁省内14个地级市实现市市通高铁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区域连接线——沈阳至长白山高速铁路今天(28日)正式开通运营。沈白高铁起自沈阳北站,经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接入长白山站,线路全长430公里,是今年内开通的首条运营里程400公里以上的长大…

    中国文化周艺术展演举行,多元艺术绽放阿尔巴尼亚舞台

    中国驻阿大使庞春雪和阿尔巴尼亚外交部副部长梅吉菲诺(左一、二)在上海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林在勇教授作词的《孔子》书法立轴前合影留念。当地时间9月25日晚,随着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的隆重举行,由中国驻阿使馆、上海市对外…

    王安宇首演反扒警察,《毕正明的证明》定档国庆

    9月26日,国庆档电影《毕正明的证明》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导演、编剧佟志坚,主演王安宇、张天爱、聂远、石云鹏等齐齐亮相,介绍了此次拍摄的缘起和亮点。该片将于10月1日国庆当天全国上映。《毕正明的证明》的确有一个稍显绕口的片名,却是近年来呈现反扒一线干警与盗窃团伙的…

    中国彩绘青铜已三千年!最新研究实证多彩三星堆

    9月27日在四川德阳召开的2025三星堆论坛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三星堆存在大量彩绘青铜器,不仅“揭秘”了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三星堆,更将中国彩绘青铜器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千年。提起商周青铜器,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那抹古朴的青绿色。这其实是青铜…

    瘦西湖拟香港IPO:水上游船观光业务占总收入85%以上

    扬州市唯一一家水上游船观光服务企业正式递表港交所。港交所9月26日披露,江苏瘦西湖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瘦西湖,871343.NQ)首次提交上市申请书。瘦西湖成立于2006年8月,前身为扬州市古运河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在瘦西湖区经营水上游船观光,2016年4月改制为股份公司并更名…

    10月起一批新规将施行:涉及民航铁路客运发票、金融服务

    2025年10月起,一批新规正式施行,涵盖反不正当竞争、民航铁路客运发票等方面。哪些与你我有关?一起了解。回应众多社会关切,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将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10月15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包括总则、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涉嫌…

    体坛联播|皇马、利物浦遭遇赛季首败,梅西无缘连续四场破门

    阿尔瓦雷斯本场比赛打进两球,送给皇马联赛首败。阿尔瓦雷斯双响,马竞5比2送皇马联赛首败北京时间9月27日晚,西甲第7轮上演一场焦点战。马竞在大都会球场以5比2大胜皇马,收获两连胜的同时,也终结了各项赛事对皇马的5场不胜,时隔两年再次在西甲击败皇马,并且送给皇马联赛首…

    用胜利开启复出之旅,郑钦文想要“坚持得久一点”

    此前面对哥伦比亚对手阿朗戈,郑钦文两次交手都拿下了胜利,且从未丢掉过一盘。这一次,郑钦文依然完成了零封。9月27日晚的中网女单第二轮,郑钦文以2比0的比分获胜晋级,也就此开启了自己在今年中国赛季的征程。对于郑钦文而言,这场胜利的意义有些不一样——今年温网之后,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