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对话可能吗?——评“以蚁为序的生命网络”

article/2025/5/21 13:23:37

2025年4月20日,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题为“以蚁为序的生命网络”的圆桌对话,此次对话属于UCCA与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共栖与绵延”系列,旨在探讨当代艺术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可能联系。对谈的契机是UCCA同期展出的“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There Exists Another Evolution, But In This One),作为2020年博古睿“ToftH” (Transformations of the Human)项目的首批获奖艺术家,安妮卡在与机械工程、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的合作中思考“感官的生物政治”,而这个生物—技术—艺术三者交融的情景可以看作是整个系列对谈的背景。

然而,在整场对话中我感受到的与其说是对话,不如说是对话的失效。“以蚁为序的生命网络”由演化生物学家张国捷与艺术家刘帅为嘉宾,由研究生物哲学的陆俏颖教授主持,在科学与艺术几乎相异的思考逻辑中,以哲学家担任对话的桥梁是十分用心的安排,但由于艺术家与科学家始终没有在概念或视角上找到对话的交点,我始终无法对两者的交流有进一步的想象。仔细想来,这个感受主要来自艺术在跨越领域时目的和标准的模糊不明,相比于生物学家科普式的分享有着明确的沟通对象和语言标准,艺术在援引其他领域时的成果似乎总是因人而异的。这让我不禁思考,跨领域的艺术是否真的不存在标准或共识?

让我们稍微回顾一下近几年国内与生态有关的展览:泰康空间的“追踪末日松茸”( 2019)首先引入了关于人类世的探讨,美凯龙艺术中心的“谁拥有自然?”(2022)系列用三部曲重新思考自然的定义和范畴,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的“蛇纹绿岩”(2023)处理的是人与环境的相处关系: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尝试着探究人类生存背景下的环境复杂度;而红砖美术馆托马斯·萨拉切诺的“共生”(2024)是以蜘蛛为核心的生态剧场,还有同年UCCA沙丘美术馆的“麦克斯·霍珀·施奈德:创生奇想(Carnival of Gestation)”,则尝试以自然世界中的具体案例打开人的感官体验;或者,较为特殊的还有博古睿学者龙星如策划的“时间的幼虫”(2024),展览邀请生命科学家和艺术家进行为期两年的通信和田野,是相对专注于科学与艺术两个领域对话的展览。无论如何,这些展览都可以视为对当前已成为全球共识的去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回应,它们意识到此刻地球的问题来自人类旧有的认识论与感官极限。暂且不论成果,至少我们能将这种对人类自身意识的警惕看作是21世纪当代艺术的基本底色。这么想来,也许我所感觉到的对话失效,是因为艺术家作品中某种过于拟人化的抒情和潜在的独我论倾向,具体表现为艺术对世界的征用,而不是试图成为更大世界的一部分。

《红火蚁乡愁:我不属于这里,也不属于那里》,2022,图片来自艺术家网站。

回到对谈现场,艺术家刘帅以蚂蚁为题的作品《红火蚁乡愁》(2022)起始于他在广东偏远的乐明村观察红火蚁的经验。根据他的叙述,红火蚁是入侵者,而他试图以赋予入侵者乡愁来转化大众对红火蚁的厌恶感,引导观众在视角错位里得到新的伦理观念。但是这种乡愁其实来自一个偶然的事实,在观察蚁穴时艺术家注意到蚂蚁向下挖掘的倾向,这令他想象一种无止境的挖掘直到贯穿地球的可能性,而他发现广东的对跖点是红火蚁的原产地阿根廷。在确定了乡愁的基调后,我们可以看见艺术家将阿根廷的歌曲与广东山歌对应,以广东的竹笔在蚁穴附近用产自阿根廷的白糖写下歌词直到蚂蚁搬空白糖为止,或者将阿根廷的陨石和废弃的蚁巢做成装置,进一步暗示两种漂泊在形态和叙事上的相似。正是在这种相似性里,我注意到艺术在涉及另一个领域时的标准模糊,也就是当艺术不再以传统的形式语言,例如绘画、雕塑作评判标准时,艺术家在处理复杂信息的过程中仍有可能会依赖形式上的相近,这就像是拼贴,只是此刻拼贴除了可见的材料之外也包含了文本概念,而它最终的结果则是某种难以深究的奇观。

《红火蚁乡愁: 从天上来,从地下来》,2022年,图片来自艺术家网站。

由此引发的进一步问题是,难道奇观不也是艺术提供给人类的重要体验吗?确实,今天的当代艺术家致力于展示世界的复杂度,这使得我们能看见艺术借助跨学科的视角(科学技术、人类学、历史学等)带回地球各处的细节,这也意味着,在今天许多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实际上是世界自身超越人类想象的事实,而艺术的工作便是以别样的方式串联起世界内部隐蔽的线索。这么一来,我们可以继续思考的也许是:艺术里的奇观是否有标准?或者说,我们是否有某种方式去评断艺术处理信息的方法与转换的逻辑?再次回到《红火蚁乡愁》上,在没有采用更多观察到的事实与专业知识的情况下,红火蚁被直观赋予了属于人类的乡愁,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艺术家试图对抗此刻知识过量的研究型艺术,但另一方面乡愁这种感性形式也给人一种过于怀旧的疑虑——因为它更接近于19世纪工业革命背景下的浪漫主义立场,是那种遭遇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而失去故乡、社会变动和人口流动的失落感。某种程度上,这种抒情放弃了思考我们与当下现实的关系,我们当然都会对乡愁有所反应,但这种反应似乎是一种保守或者退化。

在随后主持人抛出的问题中,当话题进入“如何看待蚂蚁的意识”时,艺术家将拟人化描述为一种艺术的自由,并指出人在“判定某种生物是否有意识的时候,其实关照的还是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而科学家则回应在研究中必须思考和推测蚂蚁的行为动机,这实际上要求调动共情的能力。于是我意识到,其实调用感性并非艺术的专利,比如在BBC的科普节目《绿色星球》(The Green Planet),在每一集的片尾,我们都能看见节目组介绍拍摄团队如何开发新的技术,以便捕捉难以被制式相机记录的自然现象。这里无意论证艺术是否正在失去它作为感性载体的独特地位。艺术当然可以参与感性经验的开发中,而这也正是此刻拥有去人类中心主义思维的艺术家们所努力的方向,如今他/她们正致力于从以往独属于人类的语言里扩展出朝向地球的共同语言;另一方面,艺术家也可以在人类已有的感官经验中重新置入新的内容,使人们重新意识到人类个体固化经验的局限。这里我想到的一个案例是艺术家皮埃尔·于热的水族箱系列作品,在名为《昼夜节律困境》(Circadian Dilemma,2017)的作品中,艺术家扫描了一个墨西哥水下洞穴,该洞穴中有一种存在了数百万年的盲眼鱼,它们的昼夜节律也因为缺乏视觉而与一般生物有所不同。这件作品由特殊的玻璃制成并连接到特定的地点,当侦测到的气温、降水量、能见度达到特定条件时,整个水族箱将变得不可见。这件作品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见,这是艺术并不充当知识传达者的一个案例,在最基本的感官经验中,艺术也可以触及到关于生命形式的思考。

《昼夜节律困境》(Circadian Dilemma),2017,图片来自Esther Schipper网页。

“当开始一个项目时,我经常需要去创造一个世界。接着,我会进入这个世界,而我在其中的探索就是作品本身。”这段皮埃尔·于热的个人陈述也许可以作为跨领域艺术的标准之一,它表明今天的艺术是朝向世界的,并且在朝向世界中得到新的语言,而不是回撤到内部自我重复——这或许就是我在整场对谈中感觉到失效的原因。当座谈末尾主持人询问两位对谈者艺术与科学是否有合作的可能时,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思考两个领域是否存在某种同构关系,能够让两者的行动互为支撑。这让我开始好奇是否真的有成功的合作案例存在?

幸运的是,我在一份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在线发表的文章里找到了案例,这篇发表在2023年的题为《艺术与科学合作:新思想和偶然事件的生成器》(Art–science collaborations: Generators of new ideas and serendipitous events)的文章,由科学家Yasmine Meroz与艺术家Liat Segal合作完成。她们开宗明义地写道:“这既不是一份科学报告,也不是一份艺术家声明,它更像一篇个人陈述,讲述了一段艺术家与科学家之间真正的合作,如何成为激发‘意外之喜’(serendipity)的催化剂,并最终让双方受益。”在一件名为《不可能的物件》(Impossible Object,2022)的作品中,艺术家设想了一个以液态水构成的外太空雕塑,它的造型并非由容器组成,而是由水在脱离重力的环境下依据自身特性而形成。这个旨在创造脱离日常经验的雕塑,由于无法在地球上测试而让两位合作者不得不回归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去推测可能的结果。最终她们在宇航员的协助下完成了作品,并确认了在地球上微观层面的“弹性-毛细效应”在宇宙中是宏观尺度的表现,而这个结果又进一步引起科学家的好奇:是否将该作品的尺度缩小到一定程度,也能在地球上重现类似的现象?

《不可能的物件》(Impossible Object),2022年,图片来自艺术家官网。

意外在这里成了艺术与科学交流的基础,而不是从对比分析两者已有的认知差异开始,但这算一个相当特殊的案例,因为两位密切合作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是同一位导师门下的同学,这是这场跨领域合作无法回避的前提,她们共享的认知工具与参考框架令交流更有效率。尽管如此,这意味着当我们思考跨领域的可能性时,是在某种共同体的层面上展开想象,而跨领域时遭遇的未知,有机会让我们更加理解自己当下所处的世界。也许它真的就像蚂蚁一样需要某种共享的信息素来推动彼此的关系,而不是一再强调彼此的个体性。

    责任编辑:朱凡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刘威

    http://news.xdnf.cn/PyqIXHFJVo

    相关文章

    “共栖与绵延”系列对话|张国捷、刘帅:以蚁为序的生命网络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在呈现展览“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营造了一个跨越生物学、技术、哲学与艺术等不同领域的多感官世界,艺术家安妮卡易的创作实践为我们重新思考人类进化、创造力和共存形式的本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平行系列对话“共栖与绵延”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

    福建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郭国云已赴厦门履新

    澎湃新闻从权威渠道获悉,原任福建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的郭国云,现已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公开资料显示,郭国云早年曾在国家统计局工作,担任过国家统计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正厅长级)等职,于2021年赴福建省履新…

    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因不当“大米言论”引咎辞职

    江藤拓因发表不当“大米言论”引发舆论批评,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21日向首相石破茂提交辞呈。石破茂当天接受其辞呈,并决定由自民党前选举对策委员长小泉进次郎接任这一职位。江藤拓本月18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我从未买过大米,因为我的支持者送来了很多大米,多到可以…

    马上评|当众猥亵女演员,没有任何开脱理由

    视频截图近日,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某剧场发生一起猥亵事件。脱口秀女演员于某在表演过程中,遭观众任某当众触摸大腿根部猥亵,现场观众拍摄视频并报警,警方到场后将其带走。任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构成“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他人”,被处以行政拘留十日。这本是…

    引入AI Mode聊天机器人,Gemini 2.5 Pro加持,谷歌重塑搜索智能

    当地时间5月20日,谷歌在I/O 2025大会上发布一系列人工智能新进展,更新了谷歌图像和视频生成模型,为搜索和Gmail增加新的AI功能,推出了配备摄像头和扬声器的安卓XR眼镜,最新模型Gemini 2.5 Pro则拥有Deep Think增强推理模式。谷歌在其搜索引擎中引入一项名为AI Mode的新功能…

    1309家县医院已达到三级医院能力,还有哪些短板要补?

    县城,被称为中国的底色。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1800多个县域地区,常住人口达到了7.48亿,占国内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近几年,随着城市与县城的消费边界逐渐消融,县域也常被说起撑起了中国消费的一片天。那与县域消费一样无法被忽视的县域医疗,如今又发展到了哪一步…

    2025年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要点发布

    为进一步做好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根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上海市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方案》等,结合上海发展实际,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制定了《2025年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要点》,一起来看:责任编辑:黎凡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

    王晋卿读《酒的精神》︱乏味时代的有味之思

    《酒的精神》贡华南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版,393页,98.00元在当代中国具有原创性的哲学思想中,贡华南教授的味道哲学或曰味觉思想在生存论旨趣与方法论特征上始终别具一格。从《味与味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此书2015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2022…

    第九届非遗节将于五月下旬举办,600个非遗项目将参展参演

    5月21日,文旅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总体情况、筹备情况。2025年5月12日,四川成都,交子公园内的一处新装置与远处的天府双塔相互映衬,形似“暂停键”标志,吸引市民打卡。 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会上…

    嘴巴总是发干,喝水也不管用?小心是这几种疾病的警报

    原创 腾讯医典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半夜醒来,觉得自己的嘴里就像撒哈拉沙漠,干到不行。 喉咙干涩到快要冒火,只好下床“吨吨”喝水。(来源:soogif) 可是有时,就算喝了很多水,还是会觉得口干口渴。那么,口干仅仅是因为缺水吗?还是身体的某种疾病在发出警示呢?…

    六个最伤脊柱的姿势,你可能天天在做

    原创 喵大夫 猫大夫医学科普原标题:《警告!六个最伤脊柱的姿势,你可能天天在做》 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

    从马相伯到谢希德:复旦大学校长传记系列再版首发

    据复旦大学出版社消息,5月18日晚,“六位掌舵者 百廿复旦魂——复旦大学校长传记系列新书首发暨分享会”于杨浦区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以线下线上形式举行。活动现场,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峰和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演员朱媛媛去世,其丈夫辛柏青发讣告

    演员辛柏青发讣告:妻子朱媛媛患癌去世。责任编辑:刘雯图片编辑:沈轲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朗普宣布打造“金穹”导弹防御系统,计划3年内运转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国会法案将包括250亿美元的“金穹”建设资金,总成本将高达1750亿美元。视觉中国 图据新华社5月20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0日下午在白宫发布了名为“金穹”的天基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规划,称该系统计划在3年内“全面运转”。特朗普…

    演员辛柏青发讣告,妻子朱媛媛去世

    演员辛柏青发讣告:妻子朱媛媛患癌去世。责任编辑:刘雯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演员辛柏青发讣告:妻子朱媛媛患癌去世

    演员辛柏青发讣告:妻子朱媛媛患癌去世。责任编辑:刘雯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华生是养了狗,还是藏了枪——《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翻译一例

    “有人知道华生的狗到底去哪儿了吗?”这个问题来自百度贴吧“福尔摩斯吧”。这是很多福迷心中的一个疑问。华生的“狗”从何而来?这还得从《暗红习作》(旧译《血字的研究》)中华生与福尔摩斯第一次见面说起。二人准备合住前互相探个底,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轮到华生:I la…

    单人飞行器首次实现海拔5000米载人试飞

    《中国科学报》从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获悉,由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八研究所(以下简称二O八所)研制的垂直起降单人飞行器,近日已在青藏高原上进行了飞行性能极限测试。据悉,此此飞行是国内外首次实现垂直起降类单人飞行器海拔5000米以上载人飞行。据介绍,这款飞行器拥有重量…

    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可精准嵌入完整基因

    派生万物AI 图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刘如谦团队联合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成功研发出新型基因编辑工具evoCAST。这款工具能像编程般精准地将完整基因或多个基因嵌入人类基因组特定位置,为遗传疾病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当前…

    《远山淡影》改编电影入围戛纳关注单元,张怡微谈石黑一雄

    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小说《远山淡影》改编的同名电影入围了今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原著作者石黑一雄和电影主创们一起出席了首映式。除了石黑一雄这部处女作改编的电影,戛纳电影节的文学元素还体现在一位女性评委蕾拉斯利马尼——她是2016年龚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