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2025|对话陈润生院士:科学发展是不断交叉融合的过程

article/2025/9/1 9:20:57

【编者按】

在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一骑绝尘中,中国大学迎来2025。

2025年,注定要成为变革的年份。是以战略敏捷赢得战略主动,还是在延误中错失转型机遇,中国大学踏上征途。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给创新人才培养带来哪些启示?特推出“大学2025”专题,以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之变。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科学智能需要成为善意的智能。科学需要传承,传承需要教育,所以科学本身的发展有赖于科学教育。如果一个科学家能够肩负起教育家的责任,当然是很好的,但毕竟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不同的,科学家应当在教育这个领域探索和努力,才能够肩负起教育家的责任。

“早在1988年,我就用复杂神经网络,也就是现在所谓的人工智能做研究工作。虽然那个时候我们不叫人工智能,但是也早已经把这个方法用来解析基因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润生是中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非编码RNA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

生物信息学是以生物学、数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的交叉科学,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信息科学等多领域的方法和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分析和解释,来阐明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研究重点主要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直逼人类基因深处的秘密。

三十多年来,陈润生在生物信息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曾参加中国第一个完整基因组泉生热袍菌B4基因组序列的组装和基因标识,以及人类基因组1%和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研究。他构建了收录非编码RNA及其基因的数据库NONCODE,以及收录非编码RNA与其它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数据库NPInter,这两个数据库已成为国际在非编码RNA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数据库。

此外,陈润生也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人。1988年,该课程首次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开设,当时这门课程在国内外都处于摸索阶段,课程内使用的所有算法、程序、理论都是陈润生自己推导的。目前生物信息学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科核心课,同时也广泛吸引了来自医学、化学、材料、环境、计算机等学科专业的学生选修。如今,80多岁的陈润生仍然在国科大的讲台上为同学们讲课。

近日,陈润生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科学发展永远是交叉融合的。新的学科不断出现,这是一个科学发展的必然。因此,陈润生鼓励年轻人不断探索未来,不断去关注学科交叉融合,“年轻人要多去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或别人没有想过的事情,这样社会才能更加活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润生。 国科大供图

以下是陈润生院士与的对话:

您是内地第一位教授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师,教材也是您自己原创的。当时您是如何设计的课程体系?在这种“无先例可循”的学科建设上,有哪些经验分享?

陈润生:第一次把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课程是在1988年。之所以开设这门课,跟我在国外和在国内的经历有关。在国内,我参加了唐敖庆先生的量子生物学讲习班;在国外,我做的是生物大分子的电子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所以,我先把这两部分内容融合起来,作为理论生物学的一门课程,讲给第一批学生听,那个时候的学生大约有30个人。

两年之后,人类基因组的概念在科技界被大家逐渐关注,那时我也在为自己未来的科研选择方向和重点。当时我认为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一定是未来重要的科学事件,所以我把讲课内容逐渐从理论生物学过渡到生物信息学。后来就在生物信息学这个轨道上,不断地更改、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

生物信息学第一个阶段是遗传密码的破译,也叫测序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后来,我们有了生物芯片和功能基因组,第二部分的内容就升华到功能基因组阶段,再后来,有了系统生物学,就把生物信息学增加了系统生物学内容。整个课程的演化完全紧跟国际上该领域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我想这也是学生们乐意学这门课的原因,能够使得他们紧跟这个时代发展,使得他们站在国际这个领域发展的前沿。

您研究的生物信息学包含着对基因组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分布、分析和解释,通过挖掘生物大数据来分析深刻的生物学内涵。如今生物信息学与AI大模型发展迅速,您认为它们将如何改变生命科学研究范式?

陈润生:我在1992年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时是负责理论分析的,在理论分析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早在1988年我就用复杂神经网络,也就是现在所谓的人工智能做研究工作。

在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我们公开发表的论文有一些就是用复杂神经网络或者机器学习的办法研究这个大分子的特征,所以在1992年我参加人类基因组以后,自然地就把这个方法用到了生物信息学研究当中。

虽然那个时候我们不叫人工智能,但是也早已经把人工智能这个方法用来解析基因组。例如发现基因组当中哪些地方是基因,也用到了人工智能的方法。现在有了大模型,使得对基因和整个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工具。因为大模型提供了大语言模型,把人类的所有知识都集成起来了,也使得整个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学科上了一个台阶,有了更好的技术基础。

早期生物信息学研究面临“数据少、算力弱”的困境,如今算力与数据已不再是主要矛盾,您认为当前生物信息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陈润生:在信息领域,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人工智能本身是希望用数字技术来完成或是实现人脑的智能。这是人类从来没有的新的事物,这个新的事物会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工作、研究、生活的范式,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重大事件。

而挑战的核心科学哲学问题就是,数字智能能否超过人类智能或者脑的智能,这两个智能体将如何协同?

“AI教父”辛顿在他的报告里讲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等于我们培养了一只老虎崽,它长成老虎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那长成老虎就可能吃你怎么办?这就是培养了一个人工智能面临的问题。这只老虎可能你用好了对人很有用,它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它有自己的诉求,有自己的智能,但是它也可能起坏的作用。所以辛顿认为,人工智能将来要并行发展为两类,一类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另外一类要培养未来的数字智能,让它形成一个善意的智能,而不要成为破坏人类的智能。

您曾指出,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在基础研究阶段已有赶超趋势,但临床转化的道路“道阻且长”。不断涌现的基础科研成果,并没有在成果端得到效率体现。您认为应如何提升临床转化能力?

陈润生:我们知道整个生物医学的研究,实际上终极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生活,提高人类健康的素质。医院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因此它也是获得各种各样健康信息的第一场所。所以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在健康领域的发展其实跟医院是有紧密的相互作用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工智能是三个要素组成的,一个要素就是算力,这个是由芯片发展。第二个就是模型,就是怎么来建造一个物理的系统,能够来变成一个信息加工的场所。第三个就是所谓数据,医学的数据很多是来自临床,所以临床数据的收集整理是发展专业大模型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所以如何把数据收集起来,如何把这些数据标准化,让这些数据能够不仅仅是一个医院,而是把各个医院的数据都整合起来。这是未来做好生物医药大模型的关键性步骤。

您认为目前关于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的这个交叉领域,还有哪些地方是空白的?您觉得哪些领域值得科研人员继续探索?

陈润生: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一个平台,是个范式,每一个领域都应当为自己这个领域建一个专属于它的模型。有很多的垂直模型还没有建设,所以总体来讲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

我认为人工智能本身也还在发展,很多人工智能的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目前只有5岁到10岁的年纪,很多的人工智能的理论还在不断发展。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质疑现在用的大模型的这套理论体系是能够长久地保存吗?有人讲只有几年时间,过了几年它就被推翻了,会有新的智能模型出现,从各个垂直模型到总体的人工智能系统理论的发展,有太多值得斟酌和考虑的空间。

此外,科学发展永远是交叉融合的。新的学科不断出现,这是一个历史科学发展的必然。因此我鼓励年轻人不断探索未来,不断去关注学科交叉融合。

我希望年轻人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或别人没有想过的事情。年轻人应当更勇于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去探索一些有利于社会的,但是别人没有做过没有想过的事,这样社会才能更加活跃,更加积极。

而科学本身是要传承的,传承是需要教育的,所以科学本身的发展有赖于科学教育。如果一个科学家能够肩负起这个教育家的责任,当然是很好的,但毕竟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不同的,科学家要成为教育家的话,应当在教育这个领域探索和努力,才能够肩负起教育家的责任。科学家要变成教育家,这是科学发展的需求。科学能够传承,能够使得我们不断地培养年轻人,这是一个系统的延续性的工作。

    责任编辑:王俊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丁晓

    http://news.xdnf.cn/QlrquXGFRa

    相关文章

    新闻周刊丨“失去的东西要拿回来”,白岩松专访中国男篮主教练郭士强

    在沙特阿拉伯吉达举行的2025国际篮联亚洲杯决赛中,中国队89比90不敌澳大利亚队,获得亚军,这也是中国男篮近十年来在亚洲杯上的最佳成绩。‌‌最后3.9秒,最后一个3分球出手,仅一步就能实现逆转,这个夏天,球迷们,重新将“希望”这个词与中国男篮联系在一起。缺乏明星,大…

    以军在加沙地带找到两具被扣押人员遗体

    加沙地带(资料图)以色列国防军当地时间30日发布消息称,在以色列情报部门和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的联合指挥下,以军在加沙地带找到两具被扣押人员遗体,现已确认身份。责任编辑:苏晨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美国内华达州发生5.3级地震

    当地时间8月30日,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美国内华达州瓦尔米地区发生5.3级地震。责任编辑:苏晨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石宇奇晋级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

    当地时间30日下午,2025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迎来男单半决赛。本届赛事头号种子、中国选手石宇奇对阵加拿大选手赖浩俊。最终石宇奇以总比分2-1战胜对手,晋级决赛。第一局,石宇奇表现主动,但失误略多。对手依靠顽强防守扩大领先,石宇奇13-21失掉首局。第二局伊始,石宇奇领先…

    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乘机抵达天津,出席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

    8月30日夜间,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乘机抵达天津,出席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中越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友好邻邦,拥有共同理想信念和广泛战略利益。两国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是中越关系最生动的写照。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75年…

    胡塞武装行政机构负责人在以军空袭中身亡

    资料图胡塞武装30日发表声明称,该武装行政机构负责人艾哈迈德拉哈维在28日以色列对也门首都萨那的空袭中丧生。28日,也门首都萨那遭空袭。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当天证实,以军对也门进行了袭击。另据以色列陆军电台报道,以色列安全官员称以军空袭目标中包括一些胡塞武装高级官…

    乌克兰前议长遭枪杀

    总台记者获悉,当地时间8月30日上午,乌克兰政治活动家、最高拉达(议会)前议长安德烈帕鲁比在利沃夫遭枪击身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其官方社交平台发文称,听取了帕鲁比遭枪杀的初步情况汇报。他表示,目前警方等部门正在追查凶手。责任编辑:苏晨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

    ACT上海当代戏剧节二十周年,8部国际剧目展现“聚合”

    8月30日晚,伴随着加拿大音乐剧《我们漂泊至此》和中国青年创作者陈然及团队StageNoMore的舞台剧《毛绒小可爱》双剧开幕,“2025ACT上海当代戏剧节”如期启幕,并将延续至10月9日。2025年,ACT迎来其创办的二十周年,这个立足上海以当代戏剧为核心的戏剧节,致力于推介世界范围…

    郎朗奏响《爱乐之城》,“郎朗音乐世界”落地西岸

    背靠黄浦江景,郎朗的指间在黑白琴键上起伏,《爱乐之城》的旋律在西岸梦中心梦船坞上回荡,与浦江晚风交织。8月30日,上海郎朗音乐世界西岸在西岸梦中心启幕,钢琴家郎朗和数百位琴童、家长,以及数以千计的观众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郎朗演奏《爱乐之城》(00:43)西岸梦中心是…

    击败安洗莹,陈雨菲晋级巴黎羽毛球世锦赛决赛

    当地时间8月30日,巴黎羽毛球世锦赛进行半决赛的争夺。女单赛场,中国队选手陈雨菲以2比0击败韩国队选手安洗莹,晋级决赛。责任编辑:苏晨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苏超再迎泼天流量:中超球员黄紫昌首秀破门,刘强东现身助威

    进入常规赛收官阶段的苏超再迎泼天流量——30日晚间,苏超第10轮比赛,泰州队主场迎战常州队,前国脚黄紫昌第一次亮相苏超就取得进球,帮助常州队客场1比1逼平泰州队。而在宿迁队主场和淮安队比赛中,京东集团创始人、宿迁人刘强东现身观众席为家乡球队助威!曾助力江苏队斩获…

    言短意长|刘强东:富贵归故乡

    《史记项羽本纪》中引述了西楚霸王项羽的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是“下相人”,下相即属于今天的江苏宿迁。两千多年之后,项羽的宿迁老乡、京东集团掌门人刘强东最近的一次“富贵归故乡”,经由发达的传播技术早已为天下人所知了。在前几天全国…

    8家单位共同组建“上海郊县抗日武装斗争史研展联合体”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郊县抗日武装斗争座谈会”8月28日在上海市闵行区召开。2025年8月28日,上海市闵行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郊县抗日武装斗争座谈会”召开。本文图片均由 上海闵行区 提供活动现场,浦东新区…

    王毅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2025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天津会见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王毅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来,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

    太盟对珠海万达商管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48座万达广场收购基金组建完成

    在太盟投资接过珠海万达商管掌舵权之后,对其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澎湃新闻获悉,近日珠海万达商管在内部宣布了新的管理架构调整及相关人事任命的信息。具体来看,公司总部将设立运营、财务、人力资源三大体系。原架构中战略品牌管理中心、运营中心、商业规划中心、商业规…

    国有六大行上半年业绩出炉:合计日赚超37亿,不良贷款齐升

    国有六大行2025年上半年合计日赚37.7亿元。国有六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已经交齐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合计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下同)6825.24亿元。今年上半年,六家大行营业收入均实现了增长,而2024年全年有2家大行营收…

    美的集团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均创新高,拟每10股派5元

    美的集团(000333)今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保持两数位增长,交出史上最佳“半年报”。8月29日晚,美的集团发布今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523亿元,同比增长15.7%;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由于良…

    “破碎的心”或可修复:研究称运动和认知疗法可治疗“心碎综合征”

    人们常问:“一颗破碎的心要怎样才能愈合?”正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这个问题或许有了初步的答案。心脏病医生们可能在世界首次临床试验中发现了修复心脏的秘密。英国媒体30日报道称,在全球首个针对“章鱼壶心脏病”(Takotsubo Cardiomyopathy),即所…

    横跨欧亚大陆1.2万公里,63岁比利时男子骑行4个多月到达上海

    从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发,63岁比利时骑手克劳德・布鲁尔(Claude Brouir)骑着他的太阳能助力自行车,横跨欧亚大陆1.2万公里,历时4个多月,在2025年8月30日上午10点来到上海东方明珠塔,与他的家人见面。2025年8月30日上午10点,63岁比利时骑手克劳德・布鲁尔(Claude Brouir)…

    国内两所高校同日官宣校史突破,以第一单位在国际顶刊发文

    据内蒙古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8月29日上午,内蒙古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学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CNS(即Cell、Nature、Science)正刊上发表的重大研究成果。消息介绍,该研究成果由内蒙古大学特聘教授徐成冉,内蒙古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骏马计划”研究员杨李领衔,联合北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