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2025丨北大教授陈平原:当卷不过AI时,何处是归途

article/2025/5/18 13:12:54

【编者按】

在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一骑绝尘中,中国大学迎来2025。

2025年,注定要成为变革的年份。是以战略敏捷赢得战略主动,还是在延误中错失转型机遇,中国大学踏上征途。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学科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给创新人才培养带来哪些启示?特推出“大学2025”专题,以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之变。

5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苏州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人文学科年度发展大会在苏州举办,大会以“人文学科与文化强国建设: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为主题,聚焦与人文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国家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在会上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学”为题作主旨报告时表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永远属于少数人。绝大多数人,无论怎么努力,都竞争不过AI的。中等以及以下的大学,与其努力提高专业性与创新水平,不如强调通识性与适应能力,培养有专业知识、文化修养、艺术趣味,能思考、善交流、身心健康的大写的“人”。

国家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主办方供图

什么是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

谈到人工智能对科技革命、思维转型、人类生活的影响,人文学者此前其实不太关注,最近几年ChatGPT和DeepSeek出来以后,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无论是畅想人类未来还是感知具体的课堂教学,整个场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实从二十年前讲数码时代的人文学到今天讲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学,都是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审视AI时代文学教育乃至整个人文学术的困境和出路,必须落实到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课程设计以及评价标准。短期内我们看不清楚,但将来肯定会形成巨大的冲击。一般公文性的写作,机器马上能取代,即便是学术论文的写作,也有很多人会借助AI来完成。

我说,AI一出手就是80分。其实做人工智能的人告诉我:“你太保守了,不是80分,是90分。”

这让那些皓首穷经的好学生以后怎么办?什么是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我觉得,要养成读书这个好习惯,在未来的人机竞争中保留自我感动、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而这会直接挑战现有的文科教学,包含从课程设计到课堂到师生对话,乃至作业评审以及将来的学位论文评审等等,我们必须直面。

“教育受人工智能的影响最直接深刻”

关于AI时代的人文学到底应该怎么走,我有几点看法:

第一,接下来十年会是一个震荡期,大家一开始意见分歧,不乏意气之争,就好比一百年前引进索引技术或者本世纪初接纳数据库一样,但十年以后大体上平静。

第二,与AI共舞,承认危机、适应变化,但是坚守人文精神,保有人类的尊严与价值是很重要的,不要被压垮。

第三,必须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人文学者都必须跟AI对话,你可以融入但也可以目不斜视地走自己的路。想象AI赋能以后就降维打击是不对的,人文学者自有其独立的价值,尤其是在AI大火特火的当下,应该允许有人说“不”,让这个社会倾听那些抵抗的声音。

第四,人文学中的语言学和逻辑学其实已经深深介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实践,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文和科技反而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而有可能重新打通。

长远来看,各行各业都会受人工智能的影响,但最直接最深刻的可能是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随风倒,也不该完全漠视,努力发出人文学者的声音,争取我们的位置,呈现我们的功能,实现我们的价值。

AI提高创新的门槛

传统中国教育看重的是文化传承,当老师的,完全可以“述而不作”;现代教育注重创新,大学老师“不发表就‘死亡’”。我们已经习惯于自我吹嘘或者恭维他人在不断地创新“填补空白”,可是严格意义上的创新谈何容易。AI的迭代更新,实际上大大提高了创新的门槛。

原来那些花了不少力气的“突破”,在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面前,很可能变得不值一提。这时候你还有心情与动力吭哧吭哧地攀登吗?想想也是很残酷的,当有一天你发现无论怎么卷,你都卷不过AI的时候,何处是归途?

其实,全民写作、全民发表论文是近20年的事。在大学教书,不仅比论文数量,还要看刊物等级,还有社科基金等等,水涨船高。大学里的“浮躁”与“内卷”就是这么来的。请记得,并不是所有人只要努力,就能有创新成果的。

在文明传递中,原先特别重要的中间层被AI轻而易举取代了,这里说的不是职业,也不是专业。一流的文人、学者、科学家永远需要,也永远能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社会底层的努力同样不可或缺。关键是中间这一大块,面对AI的突飞猛进,很可能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需要重新调整心态和位置。

恕我直言,随着AI的不断进步,不少昔日花了很多心血完成的论著和科研成果,不再值得夸耀。

“很多大学都在卡文科招生的名额”

今年,从国外到国内很多大学其实都在卡文科招生的名额。最近我接受采访,记者让我预测2050年大学的招生状态,比如说人文学科还有多大的比例。我跟他说,不仅那个时候文科生的比例不会下跌,还会触底反弹。人家说我太乐观了,我说不是我太乐观了,是我很保守。

我之所以认定未来中国大学不是减少而增加文科招生数量,那是因为理工科解决外在问题,一旦实现,可以迅速推广,如果走不到最前沿,很容易被覆盖的。人文学科面对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心灵问题,更多考虑精神及文化需求。因此大学里的人文教育有很好的退路,那就是回到传统读书人的传道授业解惑,注重修身养性。

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人类必要劳动时间大为减少,寿命明显延长,闲暇时间增加。有时间、有心情、有金钱,但不见得有能力从事创造性的劳作。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永远属于少数人。绝大多数人,无论怎么努力,都竞争不过AI的。这样一来,带有自娱性质的传承文化与修身养性,很可能会成为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大学教育的主要功能。正是基于此判断,我才会再三提倡“为己之学”。

与此相关,中等以及以下的大学,与其努力提高专业性与创新水平,不如强调通识性与适应能力,培养有专业知识、文化修养、艺术趣味,能思考、善交流、身心健康的大写的“人”。

夸张点说,今天被很多人“看不起”的开放大学和老年大学,其提倡终身学习、凭兴趣读书、跨学科修课,而不强调“创新”与“突破”,反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这是我对未来人文学科的想象。

“大学不会彻底消亡”

从ChatGPT出世,到DeepSeek震惊全球短短几年间,人工智能从一个高深的专业领域,变成一个狂欢的全民话题。从政府到民间到学界,各行各业此刻或者今后都将受到深刻的影响。作为大学教授,尤其是人文学者,我自然特别敏感。

我说世界历史上,每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会伴随一定的价值重组、社会动荡以及知识结构的变迁。这回自然也不例外。若干年以后,震荡期过去了,回过头看今年的好多想法和论述显得很幼稚可笑,但那是真实存在的人类寻路的迷茫、痛苦与挣扎,值得尊重与保存。这是今天所有的思考与表达的意义。我的力量很小,我能做的就是文学教育,看文学教育以后该怎么走。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从历史记忆、文化阐释、精神构建以及社会实践层面思考“大学”是什么、有什么,还能做些什么。

我认为,我们正面临“大学”这个人类社会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发生根本性蝶变的前夜。最激进的朋友认为大学会消亡,而我认为大学会产生巨大的变革,但不会彻底消亡。

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对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己任的大学,尤其是人文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我不觉得它会消亡,但是我会承认技术迭代迅速,世界日新月异,大学必须适应这个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宗旨、学科体系、教学方式以及培养目标等。

    责任编辑:王俊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施鋆

    http://news.xdnf.cn/RdMrYWeQlq

    相关文章

    上海将建设万兆小区、园区及工厂,为模型训练数据的传输提供硬件支持

    双万兆AI能力升级行动正式发布。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市经信委供图今年5月17日是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暨国际电信联盟成立160周年,上海移动、联通、电信等纷纷宣布新行动。5月17日当天,上海移动宣布率先建设万兆小区、万兆园区及工厂,助力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万兆光网连片…

    国际博物馆日|航海博物馆:穿梭于海洋神话与造船工艺间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澎湃新闻获悉,备受青少年观众喜爱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博物馆日前夕双展齐开,推出了“神与兽之间:沉浸式中国海洋神话特展”和“明朝造船记:青少年体验展”。当天,中国航海博物馆也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航海博物馆:穿梭于海洋神话与明代造船工艺间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澎湃新闻获悉,备受青少年观众喜爱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博物馆日前夕双展齐开,推出了“神与兽之间:沉浸式中国海洋神话特展”和“明朝造船记:青少年体验展”。当天,中国航海博物馆也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

    蒲慕明院士:好的科普应以“质疑、讨论公众关切的科学问题”为切入点

    公民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指标。科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没有科学基础的中小学生和成年人,另一类是针对有科学基础、多学科的科研人员的“高端科普”,这类科普有助于学科交叉的发展,我们现在缺乏高端科普。公民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指标,科普工作是科学家…

    广东一驴友在英德野景点溺亡,家属被爆向21名同伴索赔86万

    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今年五一期间,一刘姓驴友组织22人结伴进入广东清远英德市网红打卡地“一线天”溪谷溯溪,其间发生不幸,一人溺亡。事发后,遇难者家属向其余21名同行队友提出总额86万元的补偿诉求,其中含死亡赔偿金70万元、丧葬费用16万元。网友爆料称,今…

    《掩耳盗邻》:富人劫富,是犯罪,也是赎罪?

    《掩耳盗邻》海报在刚刚剧终的HBO美剧《白莲花度假村》第三季中,破产后的金融大亨,坐上离开泰国的船,告别在度假村的短暂逃避,回到美国面对现实。他将如何应付破产后的人生?或许美剧《掩耳盗邻》给出了答案。与其说《掩耳盗邻》是《白莲花度假村》的某种延续,不如说它本身…

    四大皆空!赛季还没结束,曼城已经吃上“散伙饭”了

    谁是这个赛季最令人失望的豪门?皇马刚想出列,却发现曼城已经第一个举手了。北京时间5月18日凌晨,在本赛季最后一项可能争取锦标的赛事中,蓝月亮不出意外又翻车了。仍然是占据场面的绝对主动,仍然是喜闻乐见的干打雷不下雨,赛季最后一个挽尊机会,蓝月亮收获的,是双倍的折…

    特写|银耳种植“北移”到沧州盐山,村民入伙可年增收4万元

    一朵朵洁白如玉的银耳,已成为沧州市盐山县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绽放出富民强县的产业之花。走进沧州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只见通体洁白、如碗口大小的银耳盛开在一根根黑黝黝的菌棒上,扑鼻而来的还有阵阵清香。在经过制棒、接种、养菌、种植等标准化流程后…

    “马上涨价”再到“吞下关税”,美政策让沃尔玛“输两次”

    当地时间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文,抨击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将商品涨价归咎于关税,称该公司应该承担美国关税政策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沃尔玛公司此前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其将上调部分商品在美售价。特朗普则认为,沃尔玛去年利润丰厚,理应自行承担关税成本。他写道…

    发射后失联,印度地球观测卫星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当地时间18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使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地球观测卫星“EOS-09”。该卫星原计划被送入太阳同步轨道,但发射后不久,发射基地与卫星失联。随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宣布卫星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失败。责任编辑:王卉图片编辑:金洁澎湃新闻报料:021-…

    全中国最好的十个博物馆展陈选出来了!

    2025年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承办,首都博物馆协办“518国际博物馆日”在中国主会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会上公布了第二十二(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

    上海这场有温度的“人才集市”,为更多人才搭建“暖心桥”

    5 月 17日,上海漕河泾会议中心内,一场有温度的“人才集市”火热开场。在上海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下,上海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会同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在漕河泾会议中心共同主办“沪社精彩 职等你来”2025上海社会组…

    家国万里·时光故事会|构筑中国船舰钢筋铁骨,她在焊花里展现工匠风范

    从跟着丈夫来上海的保洁员,到打造国之重器的大工匠,山东籍女子朱瑞霞,在上海崇明铺就了一条非凡的人生轨迹。27年前,来自山东菏泽的农村姑娘朱瑞霞跟随丈夫程建华,踏入了中船集团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的大门。由于当时厂里不招收女焊工,…

    推开“房间”的门:一部“生命存在的舞台” 史

    “二战”结束以后,法国史学,尤其是年鉴-新史学在国际史坛声名显赫,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长期引领战后西方史学发展潮流。其间,法国女性史坛高手当然也常有出现。在足以显示“巾帼不让须眉”的这些人中,出于习史经历和研究旨趣,本人尤为欣赏和推崇的是犹如“双子星座”的莫娜奥…

    博物馆书单|走进博物馆,去体验一场与文明的对话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留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一天许多博物馆会向大众免费开放,还会举办纪念活动。自1977年设立以来,博物馆日已经走过48个年头。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去体验一场与文明的对话,向过去追问一个未来。你对哪座博物馆印象深刻?是否还记得在博物…

    解读|战国子弹库帛书漂泊海外79年今归国,追索仍将继续

    2025年5月18日凌晨3时55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处停机坪灯火通明。一架载有中华文明瑰宝的专机缓缓降落,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帛书——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五行令》《攻守占》,结束在美国的79载漂泊,终于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回到故土。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获悉,国家文物局…

    国际博物馆日|在辽宁省博物馆遇见敦煌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澎湃新闻获悉,“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敦煌文化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对外展出。作为东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敦煌文化展,展览展出展品共计260余件(组),包括辽宁地区收藏的藏经洞流散珍贵写本以及李浴手稿、乌密风、周绍淼的敦煌壁…

    台湾关闭最后的核电,岛内担忧“非核家园”缺电、涨电价困局难解

    5月17日,是台湾第三核能发电厂(下称核三厂)2号机组最后的服役日。这是台湾地区仅存的运行核电机组,其停机退役标志着台湾长达47年的核能历史画上休止符,自5月18日起正式进入“非核家园”时代。岛内舆论普遍担忧,“非核家园”将重创台湾,电力不足、电价高涨等危机恐接踵而…

    “南昌航空一号”成功发射,赣江鄱阳湖有了专属卫星守护

    5月17日12时12分,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腾起烈焰,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托举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直破云霄,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一全国首颗专为大型湖泊生态监测打造的遥感卫星,以鄱阳湖、赣江流域为核心“瞭望”目标,标志着我…

    回家了!子弹库帛书二、三卷将于7月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今天凌晨3点55分,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结束在美国的79载漂泊,乘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子弹库帛书1942年被发现于长沙东南郊一个叫子弹库的地方,1946年流失到美国,是目前出土的唯一的战国帛书,也是在中国发现的首部典籍意义上的古书。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