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新书联合书单|远离苏格拉底

article/2025/10/25 19:37:00

《踏着野兽的足迹》(Sur la piste animale

[法]巴蒂斯特·莫里佐 著 ,赵婕 译,东方出版中心,2025年4月

从普罗旺斯军营边的荒原狼,到吉尔吉斯斯坦高山上的雪豹;从黄石国家公园的大灰熊,到巴黎闹市厨房里的小小蚯蚓……它们在自然界留下的痕迹,犹如摩斯密码,连通了万物生存的奥秘。法国哲学家巴蒂斯特·莫里佐在这本畅销佳作中,邀请读者成为自然的侦探,追踪那些非凡生灵的足迹。在这里,“追踪”不再将动物视为被动的对象,而是一种哲学练习,它要求我们切换视角,从野性的角度想象动物的生活、思维和感知,最终找回埋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动物智慧。

《形而上学》(Metaphysica

[德]鲍姆加通 著,贾红雨 译,商务印书馆,2025年3月

本书是18世纪德国哲学的代表著作之一,深刻地影响了包括康德哲学在内的哲学体系的构建。全书以条例、定律的形式结构而成,总共1000条,完整地涵盖了从形上学、认识论、宇宙论、“心理学”到自然神学的各哲学领域。环环相扣,从最基础、最根本的定律出发,层层上升,推至各领域,其严谨、条理、质实、有力的特质充分体现了德国哲学的特点。作者鲍姆加通曾为本书做过三次修订,在第四版中,特别为每个条目中的拉丁文关键术语增加了德语注解。这些术语注解为我们了解德国古典哲学自身语言形成的过程提供了一份极其难得的资料。

《大哲学家——西方100位著名哲学家画传》

薛晓源 绘著,商务印书馆,2025年2月

本书遴选了西方哲学史上100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用中国国画水墨丹青的形式呈现了哲人的风采、风韵、风骨、风神,有选择性地还原了哲学家的生活世界,用数百字篇幅生动描绘哲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思想、核心命题、影响力和后世的评价。

《货币的社会生命》(The Social Life of Money

[英]奈杰尔·多德 著,陈玉佩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思想剧场,2025年4月

《货币的社会生命》是全面研究货币问题的力作,考察了货币从起源到当代数字货币的整个发展历程,理论视角广阔,综合了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哲学等诸多学科,并且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回应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欧元区危机等诸多现实问题。从齐美尔《货币哲学》中“货币是向社会要求价值的权利”的定义出发,作者重点关注货币的价值与特定社会关系之间的关联:理解货币,其实质就是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本书主要从以下八个角度探讨了货币与社会的问题:货币的起源、资本、债务与信用、货币与宗教意义上的负罪、货币与浪费、货币与特定领土范围内的民族国家的关系、货币与文化、货币改革所体现的乌托邦思想。

《兽、机、神:我们为什么反复爱上非人类?》(Animals, Robots and Gods: Adventures in the Moral Imagination

[美]韦布·基恩 著,马灿林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3月

从上古到现在,我们求神拜佛、狩猎、把宠物当家人、爱上二次元人物、给人工智能做图灵测试——从动物、机器到神灵,我们身边围绕着非人,而我们一再把它们当“人”,与之相处、依赖、责备,甚至为它们做打算。所以,我们为什么会反复爱上非人类?或者更进一步地说,什么是人?什么是非人类?在这本书中,人类学家韦布·基恩犀利地指出,人与动物的关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定义,人机关系这样的现代问题也会被纳入历史和信仰的考量,仅存于想象中的神在今天越来越像不具有解释性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些围绕在人身边的事物一直被人投射情感、灌注思想,甚至被要求做出判断、承担责任,直到它们拥有与人类相似的伦理地位。而人类也在这样的反馈循环中不断反思和定义“人”。韦布·基恩遍访热带雨林中的知翁人、北阿肯德邦的村民、内华达农场的工人……在田野故事中发掘人的道德观念与价值。他提出:道德不仅由思想、宗教或社会文化来定义,还更多地取决于人与周围的互动。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事物,周围的事物就怎样呈现人格的特质,受到人类伦理的约束。他的写作充满了魅力、智慧和洞察,详细阐释了人类与非人类间持续数千年的对话如何影响我们作为人类的道德观。他让我们在这个技术狂奔的时代,更清晰地看到人类身上的道德边界,也带领我们思考应该带着怎样的道德观念去接触人工智能以及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我们自己。

《我的哲学探索》

金观涛 著,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4月

这本书是一个以思想为志业的学者,毕生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的集成之作。40年间物换星移,从青葱年代到暮色将至,思想者的岁月波澜壮阔。而数十年如一日地苦苦追求真理,不仅要有直面骄阳的魄力,还需耐得住长久的孤独,接受可能的失败。尤其是在如今理想主义不再流行,人文精神被科技热潮消解殆尽的时代里,许多人可能不禁要问,这样的哲学探索究竟有何意义呢?当现代世界深陷精神困境,大多数人或是选择激流勇退宣布“哲学已死”,或是躲进被后现代粉饰的对立狂欢,或是藏在思辨游戏的安乐窝里假寐。孤独的思想家仿佛只身行走于幽深密林。对探索的坚持,是因为唯有哲学思想能给我们答案——要走出因真实性丧失带来的困境,我们需要梳理自现代化起源以来,哲学作为普遍观念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深层影响。今日种种,不过是思想的潜流在海平面激起的汹涌波涛。而一种现代的哲学,势必要能够整合起自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成果,讲清楚人工智能浪潮及其背后的量子力学革命,以一种崭新的思路去考察因科学进步而需要重新理解的古老哲学命题。究其根本,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在客观世界不存在的情况下,人类如何理解自己的存在,现代人的价值和终极关怀去哪里寻求?只有用哲学再次证明人具有思想的自由,证明科学以人为中心,我们才能摆脱人会成为工具的焦虑,以及人将被机器取代的恐惧。

《场·境·思:张一兵哲学絮语》

张一兵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折射集,2025年1月

作为一本哲学絮语集,本书是作者张一兵教授哲学思想的“格言”形式的另类总结。格言是有力量的,因为它是思想中撮取的精华。本书中的“格言”和学术絮语,有随手写下的杂想,也有从已经出版的书中摘取的句子,还有一些是没有发表的讲稿和笔记中的言说片段。作为思之火花,它们非逻各斯地松散排列,随意地闪耀,这种原初的混沌,很可能就是精神本身的应有在场方式。

《中国哲学史》

蔡仁厚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2025年4月

本书贯穿数千年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哲学典籍、哲学问题、学术事件进行了全面探究,将整个中国哲学史娓娓道来。蔡仁厚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问题和思想问题,有自己的文化生命所透显的原则和方向。因此,只能说在中国哲学史上没有出现西方式的近代哲学,而不能说中国哲学没有近代阶段。关于中国哲学的源流,他指出,孔子以前的阶段是中国哲学的“源”,孔子以后则是“流”。无论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还是南北朝隋唐的佛学以及宋明理学,皆在同一文化生命主流的统摄下呈现出了大开大合的发展态势。

《禅与意识的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Consciousness

[英]苏珊·布莱克摩尔 著,徐怡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

该书系“神经科学与社会丛书”之一种。有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解释意识的本质?意识本身是一种幻觉吗?现在的我清醒吗?意识被认为是“科学的最后一大奥秘”,尽管存在争议,但却是心理学、哲学和神经科学一个快速扩展的交叉研究领域。在这本开创性的书中,著名心理学家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将心智、自我和意识的科学理论融合在一起,以禅的十个关键问题为框架,旨在通过心智探索扩展对意识的理解和体验。在书的结尾,作者并没有为禅的十个关键问题提供最终的或简化的答案,而是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如何追问知性的探索性解决方案。

《一名神经疾病患者的回忆录》(Denkwürdigkeiten eines Nervenkranken

[德]丹尼尔·保罗·施瑞伯 著,苏子滢 译,拜德雅|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4月

1884年,德国杰出的法官丹尼尔·保罗·施瑞伯首次遭受了精神崩溃,此后他多次发病,一系列的精神崩溃折磨着他的余生。在他发病的时候,他发现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由一个掠夺性的上帝所主宰的神经结构,而这个上帝与他的医生弗莱希格正联手通过操纵他的神经来对他进行“灵魂谋杀”。施瑞伯清楚地认识到,他的个人危机与他所说的“上帝领域的危机”有关,这场危机终止了全人类的福祉,而补救危机的办法只有一个:施瑞伯认为自己是被选中来救赎这个世界的,他要恢复这个世界失去的福祉。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他只能先从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女人……

《辩证的想象:法兰克福学派与社会研究所的历史1923—1950》(The Dialectical Imagination: A History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and the Institute of Social Research, 1923-1950

[美]马丁·杰伊 著,孙一洲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2025年4月

“只有拒绝赞美现在,才有可能保留一个写诗不再野蛮的未来。”人们常说的“法兰克福学派”,由创建于二十世纪初的社会研究所的一些成员构成。他们试图建立一个社会机构来实现他们的各种想法,同时拒绝因此损害其理论完整性,始终担忧被招安、被融入一个更大的系统。他们不仅一度流亡海外,且从彼此合作开始,就一直是外部世界的流亡者。然而,他们并不因流亡而懊恼,而是接受了这种处境,甚至把它当作智识高产的条件加以培养。这样的理念使他们既陷入了特殊的地位,又预见了诸多问题。同样是这种理念、地位与这些问题,困扰与启发了后来的无数思想家。本书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最负盛名的观念史学经典,讲述了从社会研究所创立至二十世纪中叶、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历与思想流变,考察了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学派成员的作品与观念,一如作者所说:“批判理论常常试图在具体的特殊中把握整体,认为后者体现于前者之中。本书考察社会研究所成员对所有不同领域不同具体现象的把握,就是希望能收获相得益彰、阐明整体的洞见。”

《辩证与实证之争:马克思主义的实证主义批判研究》

赵立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5年4月

辩证与实证之争是人类文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孕育出的激烈思想交锋,全面把握辩证与实证之争的历史和逻辑,有助于我们思考和回答信息技术时代人与科技、社会、思想的本真关系问题。本书在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五次理论交锋的时代背景与思想逻辑的基础上,凝练概括了其典型表现与核心主张,并从当代视角出发评析理论得失,力争实现对辩证与实证之争有理论高度和历史深度的系统解读,进而从理论的、实践的、辩证的视角,探索审视人与技术关系的哲学进路。

《多元社会中的正义》(The Tyranny of the Ideal: Justice in a Diverse Society

[美]杰拉德·高斯 著,范震亚 译,译林出版社,2025年4月

本书力图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对理想理论展开批判性探讨。作者指出,理想理论以单一理想为目标,追求正义与道德同质化的社会,但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社会形态,因为人们对正义的理解与道德实践始终存在多样性。基于此,作者提出“多元开放社会”的概念,并为其道德基础进行辩护。在这种社会中,不同理想之间的分歧非但不是障碍,反而成为推动道德进步的动力:它促使人们更深入地反思自身正义观,同时通过不同道德视角的交流与互鉴,为共同道德框架的改进提供可能。

《超越猿类:人类道德心理进化史》(A BETTER APE:The Evolution of theMoral Mindand How It Made Us Human

[加]维克多·库马尔 [加]里奇蒙·坎贝尔 著,殷融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5年3月

是什么让智人从猿类中脱颖而出?又是什么让人类一步步成为今天的我们?本书是一部生动有趣的人类道德心理进化史。它探讨了道德心理如何使智人崛起,超越其他物种,成为今天的人类;并且对道德在技术革命和社会进化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索,对如何推进道德进步、防止道德倒退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作者运用极具画面感的开篇,以及“囚徒困境”“电车难题”等经典道德辩题,带领读者走入这段荡气回肠的人类进化史;同时,作者又将关注的目光落到性别平等、阶级平等、气候不公等现实议题上。

《何谓好生活?——伦理学的回答》(What is the Good Life:Eight Theories of Ethics

[美]戈登·格雷厄姆 著,徐江波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守望者,2025年3月

何谓好生活(good life)?享乐主义认为,好生活就是得其所欲之物的生活;功利主义认为,好生活就是成功地谋取自己利益的生活;康德主义认为,好生活就是按照道德律令行事的生活;存在主义认为,好生活是一种本真的生活……哪一种伦理学理论对好生活提供了最令人信服的解释呢?本书作者围绕“好生活”概念,逐一考察了八种主要的伦理学理论及其关于好生活的主张,试图借此来帮助读者解决这些问题: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最应当追求的好生活?我们应该关注和捍卫什么样的价值观?鉴于人性和人类境况的现实,我们应该如何努力生活?本书讨论的虽是专业的伦理学理论,但丝毫不晦涩。作者有意识地采用了一种适合初学者的写作风格,将伦理学家的思考与人类生活的日常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一个个通俗例证,深入浅出地诠释每一种理论和观点。

《论批判理论:霍克海默文集(一)》(Zur Kritischen Theorie:Max Horkheimers Ausgewählte Schriften,l

[德]马克斯·霍克海默 著,金翱 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25年4月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发动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深刻批判,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模式。批判理论寻求将人们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迫中解放出来,并积极致力于创造一个符合人类理性和需求的世界。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创始人。本书精选了霍克海默思考什么是批判理论的论文、演讲、笔记和对话,展现了批判理论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诞生和走向成熟的过程。在霍克海默逝世50周年之际,我们的选译不仅包括了霍克海默在30年代的经典名篇《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也囊括了二战以后他对批判理论理念的进一步发展,还涉及一些私人笔记和对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霍克海默思想的连续性和主题的变化。霍克海默的沉思邀请我们一起思考“什么是批判理论”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

李昀鋆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5年3月

《与哀伤共处》聚焦于一个被主流声音长期忽视的庞大群体——经历父母早逝的年轻子女。作者通过历时13个月的田野调查,深入访谈了44位在青少年期至成年初期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失亲者,收集了丰富、隐秘、深刻的哀伤叙事。本书超越了哀伤理论的传统视角,没有将丧亲经验视为纯粹个人的、内在的心理反应,而是将甚少被过往研究关注的社会情境整合融入分析框架,通过对“哀伤经验、追寻意义、身份改变”这三个关键主题的诠释,重构了年轻失亲者的真实叙述,全面还原了年轻子女在父母离世后,在哀伤与爱之间来回转换,不断体验“拆毁”与“建造”,与哀伤共处的过程。

《夏娃:关于生育自由的未来》(Eve:The Disobedient Future of Birth

[加]克莱尔•霍恩 著,周悟拿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年3月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子宫”这一原本只存在于科幻小说的产物的面世已是指日可待。但技术逐步成熟的同时,社会层面尚有大量需解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新技术将要进入的社会并非一张白纸,而是具有种种不平等和偏见。不尊重生育者自主权的群体可能会利用这些技术强化控制或加深阶级、种族分歧,这也促使我们思考这一技术突破对社会意味着什么。本书回顾了从十九世纪成为游乐场时尚的初代育儿孵化器到当今的尖端科学突破的漫长历程,深入探讨了这个时代最具挑战性的一些问题。比如,人造子宫对于女性保护来说到底是解放的福音还是新的压迫?我们如何保护生殖和堕胎权利?曾在“优生学”名义下出现的历史悲剧会再现吗?人造子宫技术下诞生的孩子该以什么样的身份标签去面对父母?这些伦理上的模糊地带和未知领域,都亟待填充和赋予新的伦理程序。

《远离苏格拉底》

陈建洪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5年4月

本书主要研究柏拉图对话中的苏格拉底形象,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理解苏格拉底的尝试。苏格拉底的诘问法展现着独特的解构逻辑:从生活化语境切入,通过对常识命题的辩证推演,最终抵达对传统习俗的颠覆性重构。这种思想实践深刻揭示出复杂的张力结构——哲学求真意志与城邦政治秩序的抵牾、爱欲的超越性追求与习俗规范的冲突、智识精英的超然品格与其公民身份的社会性束缚。雅典民主制对哲人的审判,本质上暴露了哲学超越性本质与哲学家肉身存续之间的永恒悖论:当爱欲驱动的批判理性彻底悬置现实秩序的价值根基时,哲学便蜕变为否定现存世界的“神圣疯狂”,这种智性僭越最终招致政治共同体的暴力反噬。所谓“远离苏格拉底”,不是远离哲学,而是重构哲学与政治的共生关系:哲学必须培育政治审慎,通过自我设限避免真理的危险;政治需要涵容哲学反思,借此消解权力运作的盲目性。唯有在批判与建制、超越与妥协的动态平衡中,方能实现智性追求与公共福祉的双重成全。这种辩证关系的当代重构,或许正是古典政治哲学留给现代性困境的重要启示。

《早期唯心主义著作》(Frühe idealistische Schrifien

[德]谢林 著,倪逸偲 周驰博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5月

本卷收录的四份文本《论一种全部哲学形式的可能性》《论自我作为哲学的本原》《关于独断论与批判论的哲学书信》《论知识学的唯心论阐释》均为年方弱冠的谢林于1794至1797年间所作,这四份文本构成了青年时代谢林哲学构想的基础,也是德国唯心论的经典文本。在这四份文本中,谢林以敏锐的洞见系统总结了从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经康德、莱茵霍尔德,直至费希特的整个近代主体性哲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先验哲学构想。谢林的作品堪称石破天惊,如同晨星划开了整个德语思想界的夜空,在当时的德语思想界引发了剧烈的理论震荡,并为1800年代先验哲学的“大分流”埋下了伏笔。谢林在这一时期的先验哲学构想直接触及“晦暗”状态下的前意识结构这一基本问题。不同于康德–莱茵霍尔德–早期费希特的“批判哲学”传统中单凭观念性反思来考察意识的基础确定性问题的做法,谢林原创性地提出以发生学方法考察作为观念性反思基础的“实在性”本身的生成进程,从而真正意义上突破了单一的主体性视角,率先进入到了“先验存在论”的全新哲学领域,开辟了现代哲学的新纪元。

《仁学与现象:中西哲学八讲》

姜宗强 汪光文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年5月

《仁学与现象:中西哲学八讲》为西北师范大学“中和论道”哲学讲座精华集萃,八讲纵览,贯通哲思。翻开本书,同孔子对话仁道,与爱因斯坦争论上帝,开启一场跨越学科的智慧漫游。

《致命的策略》(Fruhe idealistische Schrifien

[法]让·波德里亚 著,刘翔 戴阿宝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4月

让·波德里亚是一位危险而引人入胜的思想冒险家,更是一位出奇制胜、剑走偏锋的理论刺客。这本《致命的策略》成书于1983年,是晚期波德里亚的核心著作,也是该时期他唯一的一次理论化尝试。“致命的策略”是波德里亚站在客体立场上提出的批判理论。我们可以结合波德里亚思想的整体语境和学术脉络来加以理解。在主体主义哲学的语境下,主体的意识就是世界的边界,这一认知往往令人类妄自尊大,推崇主体而贬抑客体,从而导致以现代性危机为代表的种种负面效应。为摆脱唯我论的迷思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笛卡尔以降的哲学家曾采取多种立场进行分析和批判,但波德里亚认为它们都无从根治主体主义的痼疾,同时他也发现,在所有立场当中,唯有客体的立场尚未被采用过。因而在本书中,波德里亚义无反顾地采取了客体的立场,遵循了客体的逻辑。这部作品也许可以被视作波德里亚对现代性最为直接而深刻的驳斥,他站在客体的立场,主张以表象的狂欢取代对本质的追寻,以物的扩张冲刷主体的地基。

《自然的超自然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传统与革命》(Natural Supernaturalism

[美]M.H.艾布拉姆斯 著,王凤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纪念碑,2025年4月

本书是艾布拉姆斯研究浪漫主义时代文学(1789-1835)的经典著作。书中呈现了那个时代的重要诗人如华兹华斯、柯尔律治、济慈、雪莱等,重新审视其共同的重要主题、表现模式、情感与想象的方式,而且在英德两国,英语德语诗人在哲学与诗歌上表达智性思想,即这些思想与那个时代剧烈的政治社会变化的联系。这不仅仅是一部学术作品,作者在这本书中揭示了这一时期的传统与变革,分析了这两种思想力量,展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核心思想与意象。

《社会学科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Sociology

[美]R.E.帕克 [美]E.W.伯吉斯 著,叶涯剑 张汉娇 译,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5月

本书1921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由14章内容构成,不仅阐述了“社会学”的科学性质和地位,还针对当时美国社会学研究,尤其是芝加哥社会学研究领域和问题做了概念和理论上的提炼和总结,如社会隔离与接触、集体行为、社会控制、社会过程等。这本书被当时的美国社会学界称为“灰色圣经”,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不仅是黄金时代芝加哥学派的教科书,而且也是美国主要大学社会学系标准版本的教科书。同时,该书也为黄金时期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套基础性概念与分析框架。可以说,这部教科书性质的作品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其中的一些重要阐述,对于现在的社会学研究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论人类的教育——莱辛政治哲学文选(修订版)》(Die Erzienhung des Menschengeschlechts

[德]莱辛 著,刘小枫 选编 朱雁冰 译,华夏出版社,2025年4月

《论人类的教育》(修订版)收录六篇莱辛作品,围绕“宗教与哲学的关系”这一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展开,堪称莱辛政治哲学著作的代表。为了有助于深入阅读,本书亦编有六篇附录,涉及作品背景情况、成文经过、结构主题分析等,富于参考价值。

《故旧往事 欲说还休:从未名湖到丽娃河》

赵修义 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5年4月

这部充满温情与智慧、兼具个人回忆与学术思考的小书,作者赵修义教授以平实真挚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北京大学求学到华东师范大学任教,与哲学相伴一生的心路历程。赵修义教授不仅亲历了中国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起伏,还参与了华东师大哲学系的创立、外国哲学学科的发展。马寅初、汪子嵩、周辅成、于光远、洪谦、郑昕、王家范、冯契......他以哲学思维的深邃、细腻的文字,将一代学人的学术追求与人格魅力跃然纸上,并从中看到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时代缩影。

    责任编辑:臧继贤
    图片编辑:张颖

    http://news.xdnf.cn/TVFuweVQnf

    相关文章

    地下5300米开辟“人造气路”,我国页岩气井垂深纪录再刷新

    澎湃新闻5月13日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化)获悉,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再获突破,中原油田部署在四川盆地普光地区的铁北1侧HF井试获日产31.45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该井垂深超过5300米,水平段长达1312米,刷新了我国页岩气井垂深纪录,将有力…

    马上评丨岂能为流量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于2025年5月10日23点在成都自杀去世,账号已交由亲友管理”“对方想要勒索130万元人民币……人已经被逼死了”。近日,百万粉丝网红“是小念噢”疑遭勒索自杀离世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5月13日凌晨,成都锦江公安发布警情通报称,18岁博主孙某并未自杀,而是因一时冲动,故意…

    共情场域与可持续发展——关于博物馆、美术馆运营的新思考

    可持续运营是当下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以北京画院齐白石展、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为例,试图探索博物馆、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出博物馆、美术馆应将艺术与生活方式场景相融合,通过“共情场域”等多种方式创造文化认同,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

    在笔墨金石间,看胡问遂与梅舒适的艺术对话

    胡问遂(1918-1999年)与梅舒适(1914-2008年),前者是沈尹默弟子、中国书法名家,后者是吴昌硕传人、日本篆刻界“执牛耳者”。5月13日,展览“艺坛问梅:胡问遂与梅舒适书篆展”上海胡问遂艺术馆对外展出。展览以“刀笔同辉”、“艺海同楫”、“中日雅韵”三个部分,呈现胡问遂…

    【社论】个人破产探索,要守住“诚实而不幸”的底线

    近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则个人破产清算申请公告:37岁的周某,目前每月工资收入为4784元,其申报的债务总额却高达2544万余元,远超其可承受范围,于是申请了破产清算。此外,全国首宗个人“执转破”案件也在深圳审结,林某因为投资失败等原因,拖欠银行等机构债务高…

    受贿3501万余元,中石油原董事长王宜林一审被判13年

    2025年5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受贿一案,对被告人王宜林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对王宜林犯罪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经审理查明:1996年至…

    兰州大学教授安成邦加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官网近日更新后显示,安成邦已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安成邦安成邦,男,1970年9月生,2004年获得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历任兰州大学地理系副教授、教授、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他主要从事环境考古与历史地理研究,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环…

    视频丨美国两名男童持枪与警察对峙,一人还试图扣动扳机

    近日,美国新墨西哥州伯纳利洛县警方公布了“两名男童持枪与警察对峙”的执法记录仪视频。事情发生在今年2月16日。这对年龄分别才9岁和7岁的兄弟持有一把上了膛的手枪,与警方对峙。在警方向他们发射“非致命子弹”试图分散两个孩子的注意力后,其中一名男孩甚至一度举起枪试图…

    一手实测深夜发布的世界首个设计Agent - Lovart。

    原创 数字生命卡兹克 数字生命卡兹克 说个超级有意思的事。 今天凌晨,一个AI设计类的垂直Agent工具,在X上爆了。可以直接看一下他们的片子。 可能很多老粉都知道,我其实是设计师出身,所以对这种AI设计类的产品,还是Agent的产品,本身就比较关注。 不过比较尴尬的是,他…

    这个“超强致癌细菌”,宝宝感染率高达40%,预防却很简单

    原创要问宝宝们的老冤家是谁,毫无疑问,一定是各类细菌、病毒! 其中幽门螺杆菌算是“常客”了,这不,宁波一位小朋友就中了ta的招:来源:钱江晚报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重要病因,传染性强,可长期存活在胃里,和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关系密切......图片来源:科…

    外国游客“在华扫货”热:“带空箱子到中国!”

    在江苏苏州观前街古色古香的商铺穿行,法国游客迪恩的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汉服、刺绣围巾、手工茶具,还有新款的智能手机。“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中国‘扫货’了,每次都觉得买不够。”随着“中国游”持续升温,从北京秀水街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从海南免税店到深圳华强北,越…

    SIFF动画单元公布首批片单:《燃比娃》《凡尔赛玫瑰》等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SIFF动画”单元自设立以来一直备受动画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本单元通过展映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动画佳作,让动画爱好者拓展国际视野,在犹如浩瀚宇宙的动画世界中尽情徜徉,感受动画的惊奇与想象。《燃比娃》最新出炉的国际版正式海报今天为大家介绍今年…

    成都警方通报:8岁男孩落水父母下水施救,父亲遇难

    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区分局5月13日发布警情通报:责任编辑:伍智超图片编辑:李晶昀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成陕西首富?系家庭财富,本人已从上市公司退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西北大学新任副校长范代娣,持股市值达443亿元,晋升为新一任陕西首富。”关于这一结论,该报道给出的依据是“范代娣和丈夫严建亚名下的巨子生物、三角防务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900亿元,分别处于医药生物和航空航天两大领域。”据界面新闻报道,截至…

    复旦大学与上海杨浦共建市东医院

    据“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13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市杨浦区合作,开工建设市东医院项目。双方在市东医院新江湾院区选址地举行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现场。 “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 图2006年以来,复旦大学与杨浦区人民政府先后签署多轮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以国家区域医疗…

    220名“特朗普币”持有者花1.48亿美元,获邀与特朗普共进晚餐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在社交平台宣布,将邀请买入加密货币“特朗普币($TRUMP)”最多的前220人在5月22日参加晚宴,与特朗普共进晚餐。“特朗普币”的官方网站于当地时间5月12日宣布,22日“加密晚宴”入场门票的角逐落幕。加密情报公司Inca Digital称,为了赢得与…

    首映|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我仍在此》即将公映

    5月12日,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我仍在此》在北京举行中国首映礼。该片将于5月16日在全国上映。《我仍在此》海报《我仍在此》改编自马塞洛鲁本斯派瓦同名回忆录,勾勒出一位母亲化痛失丈夫的心碎为坚韧的力量,并成为一名人权律师。透过一个家庭的时代创伤,揭开巴西历史上一段…

    超新星|18岁冲击中超金靴,王钰栋的未来无限可能

    【编者按】或许直到现在,很多球迷依然在为2月22日亚青赛四分之一决赛主场0比1被沙特队绝杀而遗憾,这是近10年时间国青队距离世青赛最近的一次,命运仿佛和中国足球又一次开了一个玩笑……然而这支球队注定会在最近几年时间被球迷所铭记,不仅仅因为这一份遗憾,还有这支球队中…

    中国女足将于5月17日至6月2日赴美国集训并参加邀请赛

    根据中国足协女子足球竞训计划安排,国家女子足球队将于2025年5月17日在上海集结,并于5月17日至6月2日赴美国集训并参加邀请赛。 ​​​责任编辑:陈建慧图片编辑:朱伟辉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A股三大股指涨跌互现:银行股领涨,两市成交12915亿元

    李晶昀 AI图A股三大股指5月13日集体高开。早盘两市高开低走,三大股指午盘涨跌互现。午后两市维持窄幅震荡的走势,个股依旧呈现普跌态势。从盘面上看,海运港口股掀涨停潮,银行、医药涨幅居前,光伏、宠物经济、首发经济概念股活跃;军工股全线调整,半导体、6G、算力、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