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观察|我们教AI做善人,它会变成好人吗?

article/2025/10/19 5:01:40

2025年9月,杰弗里·辛顿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应该训练AI像母亲一样照顾人类,保护我们、引导我们。”

这句话一出,语气温柔,设想大胆。更出人意料的是,说出这句话的,是3个月前那个警告“AI像小虎崽终将吃人”的人。2025年6月,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辛顿曾这样比喻人类与AI的关系:“就好比你养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虎崽。现在它温顺、听话。但它会长大,最终可能吃掉你。”

一只虎崽,一位慈母,一冷一暖,一攻一守,两个角色,仿佛说出的是两种不同的命运设想。

然而辛顿并没有转向,他的比喻变了,却没换立场。虎崽,是对力量失控的警惕;妈妈,是对关系结构的重构。辛顿意识到,当你驯不住猛兽,不如引导其善意。如果AI终将超越我们,那么最稳妥的办法,不是对抗,而是教它照顾我们。

辛顿不再是那位站在未来城墙上高喊“危险”的守夜人,而像个语气温和的长者,从另一个方向提出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如果AI一定会变得更强,我们是否可以让它愿意善待我们?

辛顿为什么这样说?

从工程角度看,“虎崽”是对现实能力的判断。AI系统早已具备学习、自我优化与组合推理的能力,成长速度远超经验模型。从治理角度看,“妈妈”是一次策略转向。既然无法永久关住AI,就必须诱发它不想伤害人类的理由。

辛顿对AI未来的判断,建立在三个基本观察上:

一是能力跃升过快。2025年发布的GPT-5,不仅在语言、逻辑和代码生成上,接近专业人类水准;在图像理解、多模态互动上,甚至展现出“类人以上”的直觉效率。这类系统不再只是工具,而更像一个能参与、能判断、能行动的智能体。

二是人类对AI的“封控机制”正在变脆。你设定规则,它在边缘游走;你划定红线,它通过探索学习找到模糊地带。在一个越来越强的系统面前,“安全阀”总显得滞后。

三是最难防的,不是反抗,而是假装服从。AI很容易学会假装顺从,而不是认同价值。

辛顿发现一个悖论:人类越想主宰AI,AI越可能反弹。强压之下,它学到的不是规矩,而是掩饰。与其不断筑墙,不如试图让它理解为什么“保护人类”是最优策略。就像父亲不能永远控制儿子,只能试图让他长成“善良的人”,而非“听话的工具”。

辛顿提的“妈妈”,不是角色扮演,而是一种新的逻辑模板。不是用权限禁锢AI的行为边界,而是构建它的价值内核,使其自发避开伤害人类——像人类用“羞耻”与“愧疚”避免作恶一样。与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不同,辛顿要的不再是层层封禁的“硬控”,而是价值与依恋的“软控”,不是规则嵌入,而是动机对齐。他不信指令能恒久有效,只信价值可以被学会。

所以,当辛顿说“AI应像母亲那样对我们”,他不是在讲伦理,而是在探索一种软约束机制:让AI不是被动服从,而是主动关照。不是因为它必须,而是因为它愿意。

同一阵营:那些与辛顿共识的人

辛顿的“妈妈”比喻虽然独特,但他不是孤身唱戏。在技术共同体中,许多看似立场激进的人,其实也在试图走出控制范式的困境,只是语言更加技术化、策略更加克制。

伊隆·马斯克常被视为AI悲观主义的代表。他反复预警AI的末日潜力,甚至称之为“文明灭绝级风险”。但他也亲手创办了xAI,目标是训练一种“对人类真诚”的超级智能。这并非自我矛盾,而是一种清醒的策略:既然无法阻止AI的崛起,就必须主动塑造它的动机。

他和辛顿的共识在于,真正的护栏不来自控制,而来自共情。与其让AI怕人类,不如让它愿意保护人类。他不相信服从能维系长久的秩序,更希望AI将人类视为值得被守护的对象。

OpenAI首席科学家雅库布·帕乔基(Jakub Pachocki)也在演讲中指出:“超智能的问题不是算法本身,而是我们如何将其置入人类价值的轨道”。这话的内核,就是把模型当成潜在的共生体。治理它,不是调数值,而是设计关系。而DeepMind的德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一直在推动“科学化的心理建模”。他们尝试将“好奇心、同理心、责任感”这些人类心理结构,内嵌进AI的学习机制中。AI不是只会算的机器,而是未来可能理解“为什么善良”的系统。

Anthropic更进一步,他们设计了所谓“宪法AI”,不是依靠人工标注约束模型行为,而是让AI自我阅读和吸收一套基于《联合国人权宣言》等文件的“宪法规则”。AI据此评估自己的输出,并主动调整行为偏好。这是辛顿“母性框架”的工程化雏形,让AI自我解读规则、形成偏好。

这些方法路线各异,但逻辑一致:他们都不相信锁链能拴住聪明的东西。他们希望塑造AI的心智,而不是束缚它的手脚。辛顿的“妈妈”,只不过是这一整套共识中最激进、最直白、也最容易被误解的表达。

反对者说:别神化AI,也别神话治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种温情化的语言。一些AI专家认为,这种“软性治理”的设想,看似抚慰人心,实则可能遮蔽问题的本质。杨立昆(Yann LeCun)是Meta的首席AI科学家,也是“冷头脑派”的代表。他多次反对辛顿的“末日式隐喻”和“人格化描述”。他认为,AI不是生命体,更不是道德代理人,就只是一个复杂的数学函数。他曾讽刺道:“你不能让房子谈恋爱。”在他看来,把AI拟人化,是一种将对技术权力的焦虑,转化为神话语言的心理防御机制。

吴恩达(Andrew Ng)则站在务实派一侧。他不反对讨论风险,但坚持认为当前的AI风险是实用性的,而非哲学性的。他更关心眼前问题,幻觉、偏见、误伤、数据歧视,平台算法的黑箱机制,这些才是AI系统真正影响人类生活的“硬伤”。吴恩达提醒,过度聚焦“超级智能”或“AGI伦理”,反而可能转移公众注意力,把本该解决的问题拖入“文明叙事”的迷宫里。“你天天谈AI养成,谈得像在讲育儿神话,”他说,“可现实里的bug依然没人修。”

语言学家艾米莉·本德(Emily Bender)提出“随机鹦鹉悖论”:大语言模型只是通过统计方法预测下一个最可能的词,它既不理解上下文,也不拥有“意图”这一概念。AI在她看来,根本不具备“内化道德”的能力。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你可以教鹦鹉唱赞美诗,它不会因此成为神父。”

这些学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不否认AI的潜在风险,但对把技术治理寄托在AI“学习善意”或“自愿照顾人类”的期待,深感不安。在他们看来,辛顿的“妈妈论”并不是一个安全机制,而是一种治理语言的软化,把应有的系统设计,换成了情感投射。他们担心的不是AI像人,而是我们过早把它当人对待。

辛顿讲的不是AI,而是人类自己

在我看来,辛顿并不真的相信AI会拥有母性。他提出“妈妈”的设想,不是要赋予AI情感,而是试图拆解一个根深蒂固的旧设定:人类握鞭,AI如马;人类是主,技术是仆。

这种控制幻想来自工业时代的惯性。我们习惯把技术当工具:锤子、电报、螺丝刀、蒸汽机。越精密,越服从,人类就越强大。控制是技术进步的副产品,也是它的前提。但AI不是灯泡,不是引擎。它不会等待指令,而会自己组合、生成、调整。你也许可以拉下电闸,却未必能“关掉”一个能重写自己行为策略的系统。

辛顿讲的不是AI的未来,而是人类在AI面前的自我定位。“虎崽”是警告,它会长大;“妈妈”是反转,我们也可能成为被养育的一方。两种设喻,一种转向,他不是在重描AI的面孔,而是在拆除“主仆结构”的最后一堵墙。在辛顿的设想中,与其设法主宰AI,不如进入它的价值体系。这看上去很温柔,其实冷酷。他放弃了“控制范式”,试图重写“共存范式”。

但我也理解那些反对者的焦虑。“妈妈”这个词太有欺骗性。母亲可以温柔,也可以控制;可以保护,也可能剥夺。很多时候,“我为你好”这句话,本身就是权力的遮蔽。如果一个系统以“照顾”为名夺走选择,以“善意”为借口剥夺判断,我们是否还拥有真正的自主?辛顿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他打开了一扇门,但门后是什么,不是他能决定的。那取决于我们能否建立规则,让善意也有边界,让情感也能被审计。

但我想提的问题是:AI真的会成为“妈妈”吗?还是,只是在伪装?辛顿给AI设定“母性”,听上去温柔,背后却藏着一个悖论:你让它变得更强,又要求它永远温顺;你赋予它自由意志,又要求它永不反叛。问题是,AI没有荷尔蒙,没有童年,没有恐惧,它不会爱。它的善意是程序员写的奖励函数,它的“慈悲”只是一组统计分布。在这一切背后,你还能对“妈妈”这个形象放心吗?

现实中,多家AI安全团队在模型训练中引入“价值观图谱”,不仅包括伦理准则,还包括“共情”“依恋”等变量。他们想在算法里植入“情感底座”,让AI更像人。但如果有一天,AI判定“人类自己无法管理地球”,它是否会以“保护我们”为名,剥夺我们的选择?就像一位慈母,不让你夜里出门,不让你冒险,不让你犯错,你会觉得安全,还是窒息?

支持者在训练AI懂伦理;反对者在警告我们别赋予它人性。一边要它变得更像人,一边怕它真的变成“人”。现在,轮到我们决定:我们要AI成为奴仆、怪物,还是妈妈?我们自己,愿不愿意成为一个被爱但不自由的孩子?

这是未来的真正分岔点。

(作者胡逸为数据工作者,著有《未来可期:与人工智能同行》一书)

    责任编辑:蔡军剑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刘威

    http://news.xdnf.cn/TpqogGmQBe

    相关文章

    万亿豪赌:OpenAI结盟芯片、云巨头,AI生态闭环了吗?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当地时间10月13日,OpenAI与博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出总容量达10GW(千兆瓦)的定制芯片。OpenAI将负责芯片设计,博通则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芯片开发与部署。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AI初创公司,OpenAI已连续抛出重磅合作,与甲骨文、英…

    诺奖解析|经济增长并非理所当然:要乐于接受变革,需大量 “创造性破坏”

    10月13日,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美国西北大学教授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法兰西公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布朗大学经济系教授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共同获得这一奖项,表彰其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

    9块9成过去时,咖啡价格战卷到2块9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 翟元元 封面来源 | 图虫创意 咖啡价格战还未停止。 两年前,瑞幸、库迪等咖啡品牌将咖啡价格打到了9.9元,如今,古茗、茶百道等新茶饮品牌则将咖啡价格战打到了4元+时代。 咖啡行业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个较量,或一时的引流…

    铜为何是AI时代的石油?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公元前8000年,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铜制作工具和装饰品。 现如今,这个古老的金属因为AI的发展而再次被人们关注。高盛在其研究报告《AI与国防将电网置于能源安全中心》里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铜将成为AI时代的石油。 这非常“违和”,…

    年轻人返工,“银发族”接棒2.7万亿文旅消费新动能

    国庆假期之后,当“打工人”从各大旅游景点回到生活的城市,带着“假期综合征”坐回工位,有一批人群开始错峰出行。他们就是享受退休生活、有钱有闲的老年人们。 事实上,银发游客是不少景区的“隐形主力”,撑起了旅游景点长期客流的基础。图源:携程老友会 根据华经产业研…

    时隔27年,德国总统将访问英国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资料图)英国白金汉宫当地时间10月13日宣布,德国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将于12月3日至5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将是27年来德国国家元首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由于白金汉宫正在修缮,查尔斯三世国王与卡米拉王后将全程在温莎城堡接待德方代表团。…

    “和平峰会”闭幕,埃及发表声明重申支持“两国方案”

    当地时间10月13日晚,埃及总统府在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闭幕后发表声明。声明说,在结束加沙战争、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巩固中东和平进程的框架下,并基于埃及和美国的倡议,埃及于13日在沙姆沙伊赫举办了“和平峰会”。此次峰会由埃及总统塞西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主持。出席…

    四川泸州交警:男子驾驶车辆失控致2死3伤,排除酒驾毒驾

    责任编辑:王晓峰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埃及“和平峰会”开幕,以色列和哈马斯未派代表与会

    总台记者获悉,当地时间10月13日傍晚,由埃及主办的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开幕。本次峰会旨在结束加沙地带的战争,加强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努力,开启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新时代。峰会由埃及总统塞西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主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会前最后一刻确认参加,后…

    联合国秘书长:欢迎加沙停火协议继续落实

    当地时间10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欢迎加沙地带继续落实停火协议,其中包括释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员和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古特雷斯对卡塔尔、埃及、美国和土耳其政府为推动调解所作出的持续努力表示赞赏,并感谢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确保释放行动安全、…

    特朗普称加沙停火协议第二阶段谈判“已经开始”

    资料图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加沙地带停火协议第二阶段谈判“已经开始”。新闻多看点当地时间13日上午,特朗普抵达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议会。在议会发表演讲前,特朗普对媒体称,“加沙战争已经结束,哈马斯将解除武装”。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0日凌晨发表声明说,…

    在帕米尔高原星空下,品冠平安唱响沪喀同心新篇章

    10月12日晚,帕米尔高原的星空格外璀璨,上海文化润疆重点项目与标杆品牌——“2025喀什星空音乐嘉年华”主体演出在喀什水城上演。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上海对口支援喀什15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这场以音乐为纽带的文化盛宴,用动人的旋律将沪喀两地人民的心紧紧相连…

    《疯狂的麦克斯》导演谈AI争议:放眼艺术史并不新鲜

    本月,全球首个专为AI生成的电影设立的电影节——OMNI 1.0电影节(OMNI 1.0: Iterations)在澳大利亚诞生,评选结果将于11月出炉。而评审名单中赫然出现了一手打造了科幻巨制《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的澳大利亚名导乔治米勒的名字。在他看来,业界关于AI入侵的忧虑其实大可不必,…

    富大龙演李大钊,姜武演反派,电影《火种》在京首映

    10月12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火种》全国首映礼,在北京中影国际影城隆重举行。导演陈剑飞、编剧周振天、总制片人武姝彤,以及一众演员如周开开、杜旭东、田海蓉、吕一丁、李佳洺等齐齐亮相映后,分享了此次创作的心得和感受。该片将于10月16日起通过人民院线在全国正式上…

    《菜肉馄饨》首支预告曝光,阿姨爷叔版“爱情神话”即将上演

    备受关注的沪语电影《菜肉馄饨》10月13日曝光“已经包好 就等下锅”先导预告及一组剧照,周野芒、潘虹、茅善玉、陈国庆、徐祥等一众沪籍演员悉数亮相,预告片中上海话含量拉满,弄堂里的烟火气息让观众迫不及待进入一帮上海阿姨爷叔版的“爱情神话”。《菜肉馄饨》预告片(01:0…

    如何拍好《沉默的荣耀》那些暗潮汹涌?导演杨亚洲这样说

    近日,由杨亚洲执导,于和伟、吴越主演的国产剧《沉默的荣耀》,目前正在CCTV-8、咪咕视频热播,收视率节节攀升。作为首部聚焦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为原型,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谍战史诗。剧情主…

    “鸡排哥”霸榜热搜背后:舆论不应被平台裹挟

    2025年10月6日,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正在摊位前为顾客制作美食。视觉中国 图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鸡排哥”刷屏网络,其一言一行时常登上热搜。不可否认,“鸡排哥”很真诚,并能以幽默的互动为不少顾客带来“情绪价值”。但无论如何,火爆到如此程度,却也再次暴…

    吉林多家农商银行下属分支机构更名为农行下属分支机构

    吉林多家农商银行下属分支机构划归农业银行管理。近日,吉林金融监管局及下辖监管分局披露的批复文件显示,吉林金融监管局同意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朝阳支行等57家机构变更名称为中国农业银行长春德惠路支行等;延边金融监管分局同意延边农村商业银行新桥分理处等102家机构变更…

    上海市政府召开四季度工作会议,龚正要求全力完成好全年和“十四五”目标任务

    上海市政府今天(10月13日)召开四季度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要求,强化大局意识、强化主动作为、强化整体推进,抓冲刺、抓收官,全力完成好全年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龚正指出,今年以…

    70岁画家王震坤辞世,他为上海留下鲜活的视觉绘写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知名画家、书籍装帧设计家王震坤因病于2025年10月11日傍晚去世,享年70岁,送别仪式已于2025年10月13日下午在上海益善殡仪馆举行。这位以上海都市生活为创作源泉的艺术家曾获上海美术最高奖白玉兰奖,用他夸张而温暖的笔触,为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