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itment(承诺)、innovation(创新)、inclusiveness(包容)、exchange(交流)”
——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李国清看来,这四个词是对CIIE(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进博会英文全称)的核心诠释。作为“东方之窗”,进博会年复一年向全球彰显着中国开放合作的决心与共享机遇的胸怀。
11月3日,由上海市委网信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主办,米哈游、承办的“新机遇、新融合、新未来——网络名人走进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活动在沪举行。
一群特殊的“瞭望者”与“讲述者”——数字文创领域的优秀网络内容创作者们齐聚现场,他们以青春视角和创意表达解读进博会的多元魅力,在互联网平台上共同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
用优质内容连接进博会的全球价值
“这已经是我连续第三年以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的身份,深度参与进博会这场全球创新盛会了。”B站百大UP主“籽岷”(粉丝量超500万)在参观完西门子展台的全新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Xpand、复星医药的手术机器人及呼吸机后感慨,今年的进博会“黑科技”氛围格外浓厚。
在他眼中,每年11月走进“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就像一场短暂的时空穿梭,“能亲手触摸未来的模样。希望为没能亲临进博现场、没能来到上海的观众做好分享。”

“籽岷”账号负责人朱明华
“回望三年来的进博经历,仿佛是对‘沪九条’精神的抢先体验与生动实践。网信办为我们搭建了平台,而进博会正是这个舞台的最佳载体。‘沪九条’通过政策扶持、优化环境,为互联网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广阔空间。作为创作者,我们自然要以打造精品内容为目标,把这场全球新品首发盛会转化为永不落幕的云上展厅。”籽岷说。
“如今我不仅是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的UP主,更像是一个缩影——见证上海如何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安吉拉洞见”负责人卢椰则表示,自2021年起,自己团队每年都在持续宣传进博会。在他看来,进博会是一扇充满魔力的窗口,既让世界看见中国,也让中国连接全球。
卢椰介绍,今年团队计划以“进博三扇窗”为主题记录这场盛会:第一扇是“技术透视窗”,将通过短视频拆解硬科技如何借助进博会加速本土化落地;第二扇是“生态连接窗”,跟踪展品从“展台”到“货架”的全过程,展现其如何走进大众日常生活;第三扇是“产业赋能窗”,聚焦进博会内的创新链如何推动产业链升级,传递盛会的长期价值。
“进博会是把全球好物引入中国的世界级、国家级舞台,而我们所做的,正是把中国的产业观点、技术趋势和商业机会,传递给国际层面的资本和决策层。”卢椰分享,上个月公司全渠道粉丝已突破千万,影响力辐射至基金、投资等领域,旗下矩阵账号覆盖了产、学、研、政企等多个圈层。
对此,“天空菌”账号负责人张祥锋亦有同感,他身为一名退役军人,已逐步关注公益领域,印象深刻特别深刻的是上海科技的发达程度,他期待进博会中的医疗设备早日落地,增强老百姓健康和幸福的感受。
上海数字文化:从产业高地到全球中心的进阶
B站UP主、“Muc虚空之翼”负责人龚宇鹍认为,上海是全球创作的灵感源泉,这里有着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为创作者提供了融合全球文化的独特土壤。进博会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每年都会带来全球顶尖的文化产品和艺术设计,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灵感,堪称全球文化融合的最佳实践场。
他认为,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开启产业未来——上海当前正处在数字内容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前夜,“作为内容创作者,我深知数字内容不仅是商品,更是观众、玩家的情感寄托和文化载体,是连接中国与外国玩家的桥梁。相信先进文化与先进技术的结合,必将诞生能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经典IP,让上海不仅成为中国数字内容产业高地,更跻身全球数字文化中心。”龚宇鹍说。
“wow东洋镜”负责人Nancy表示,希望未来能继续参与进博会,感受中国快速发展的蓬勃脉动,尤其想深入贸易领域,更全面地了解进博、解读进博。
而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安栋”账号负责人安栋看来,上海文化品牌走向世界,关键在于内容精湛、引领潮流,并且能产生广泛的审美共鸣或情感共鸣。

网络大V探馆进博会
上海市委网信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杨俊表示,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的鲜明品格,进博会就是展现这种品格的广阔舞台。“进博会是一个契机,未来上海会有更多特色场景向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开放,希望全球更多创作者来到上海,到更多的地方去走走看看,创作出更多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