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2年:苏轼怎样穿越至暗时刻?

article/2025/10/29 20:25:11

楔子

你好,这里是《文明之旅》。欢迎你和我一起,穿越到公元1082年,大宋元丰五年,大辽大康八年。

我们这个节目,启动已经快两年了。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计划框架,并不知道每一年具体该说点儿啥。但是有一年例外,就是今年——公元1082年,大宋元丰五年,我在很早时候就明确知道要说什么。因为这一年,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中国人的心灵史上的奇迹年。

话说这一年的8月12日号,农历是七月既望,也就是七月十六,一轮明月之下,苏东坡泛舟黄州赤壁。那一天真是好兴致,他的小船在江面上晃荡了一夜,人都困了,乏了,睡过去了,浑然不知夜去朝来,东方既白。于是,就有了那篇《赤壁赋》,号称是千古第一文赋。

三个月后,又是一个月圆之夜,还是在赤壁江上,苏东坡又写就一篇《后赤壁赋》。

同样是这一年,同样还是在赤壁,苏东坡还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号称是千古第一的豪放派词。

再来,同样是在这一年的寒食节,苏东坡写下了两首诗,真迹一直流传到今天,这就是书法史上的杰作《寒食帖》。黄庭坚后来看到说,就是让苏东坡自己再来一遍,也写不了这么好啊。这幅书法作品,和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称天下三大行书之一。

这一年,苏东坡还写下了著名的哲理散文《雪堂记》,还有那首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还有那首《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怎么样?是不是感觉这一年,苏轼在创作上杀疯了?说这一年是中国文学史,或者是苏东坡生命中的“奇迹年”,不过分吧?

苏轼这个时候的身份,说得好听叫贬官,其实呢?其实他就是一个被交给地方官看管的罪犯。前年,他刚从乌台诗案的大牢里放出来,神宗皇帝大笔一挥,给了他一个新的头衔,叫“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我们现在听着,只是一大串啰里吧嗦的官名,但其实这里面每个字都有讲究。

“责授”,重点是这个“责”字,摆明了这是一种责备,一种贬斥;“检校水部员外郎”,就是个虚得不能再虚的虚衔,宋朝有“检校官”19级,“检校水部员外郎”是最低的一级;“团练副使”,我看有的书上说,这相当于武装部副部长,其实想多了,在宋代,这个官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基本就是贬官的人专享的一种职务,只要你把官名儿一亮,大家都知道,哦,这人正背着处分呢。那“团练副使”前面的“黄州”呢?你要是熟悉宋朝的制度,就知道,黄州在宋朝属于下州,上中下的下,在宋朝的行政设置里,人口两万户以下的、经济最欠发达的州才叫下州。你看,进一步摆明了惩罚的含义。“本州安置”,这不是说,你去了黄州好好安置啊,“安置”是对被贬斥官员的一种管制措施。这类措施按照严苛程度,一共分成四种,羁管、编管、安置、居住。苏轼头上的这“安置”两个字,属于第三档,比编管稍微好一点,不用定时向官府报到,但是比第四等“居住”又要少一些自由,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监视居住”,老实待着,不许走出黄州一步。

你看看,苏轼的这个头衔,几乎每个字都体现了朝廷对他的责罚。

我们《文明之旅》节目是在前年,1080元丰三年的时候,和苏东坡分的手,目送他去的黄州。当时我们说好了,等他写出了《赤壁赋》,我们就来黄州看他。

当时他在去黄州的路上,还写过这么一句诗,“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黄州。”我虽然还没到黄州,但是我已经能说很多关于黄州的事儿了。这说明啥?说明他在心里无数次翻来覆去地设想过他将来在黄州的生活。那种惴惴不安的心态,你体会一下。

但是,两年不见,这一年,你再来看这位苏东坡,简直像是脱胎换骨一般。

这个时候的苏东坡,笔下有了大江东去的奔涌,胸中有了一蓑烟雨的从容,心里有了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你看看他这个时候写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天哪,这是多么高拔的气象。他弟弟苏辙后来就说嘛:我这哥哥啊,到了黄州之后,文风突然就变了,长江大河一般地有气势,我是瞪眼也赶不上了啊。

这个时候,黄州不仅不再是他的牢笼,反而是被苏东坡点亮了,成了中华文明版图上璀璨的一处所在。

仅仅两年时间,苏轼在黄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是怎么穿越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写出了自己最伟大的作品,也从此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苏东坡,成为了我们人人都喜欢的那个苏东坡的?

带着这个问题,咱们一起穿越到公元1082年。

黄州困顿

苏东坡在黄州过的是什么日子?其实你就看“东坡”这个称号就行了。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在此前的节目里,我们提到他,只是称作苏轼。而“东坡”,是因为他到了黄州之后,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东坡居士”。所以,严格地说,从这个阶段开始,我们才能管他叫“苏东坡”。

那又为啥有了“东坡居士”的称号呢?因为他太穷了啊,不得不在黄州的东门外,开垦了一块坡地,带着家人,亲自下地干农活儿,才能勉强吃饱饭。

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吧,年近半百岁的苏东坡,成了个新手农民,拿着锄头,在一片荆棘丛生的坡地上,把瓦砾捡干净,把枯草烧掉,把暗井清理出来,累得精疲力尽。

你看苏东坡的那一组诗《东坡八首》,那是真下地、真干活儿啊。你就看这一句:“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哎,我辛苦这么长时间,可算要吃到你喽!我都给我的肚子许诺了哈,别跑!你看,他对粮食的那种感情,真是个老农民的感情,对着要收获的庄稼跟它开玩笑。

那苏东坡种地的收成如何呢?他种了大麦,第一次大概收了2000多斤吧,数是不少了,但可惜卖不上钱,正好赶上家里米吃完了,只好让人把大麦的壳去掉做成饭自己吃。你想啊,苏轼可是在天府之国四川长大的,吃惯了大米的人,这会儿只能吃大麦做的饭,嚼起来咯吱咯吱响,家里的孩子们说,像是在嚼虱子。

你可能会说,至于的吗?一个士大夫,好歹还是个朝廷命官,至于穷困到这个地步吗?至于。

他自己说的嘛,我一个月只能花4500个铜钱,就把它们分成30份,都吊在房梁上。每天早上起来,我拿个叉子,挑一串下来。然后赶紧得把叉子藏起来,怕自己忍不住又挑一串。要是这天花不掉这150文,就拿个大竹筒装起来,万一来客人呢?

我看有学者研究说:不可能,苏轼当时一大家子二十几口子,以宋朝的物价,一天150文钱绝对不够花。这150文,只是他每天的零花钱,他应该还有其他的积蓄和俸禄,否则怎么还能天天喝酒吃肉?

有这个可能。但重要的不是钱数,而是他这个行为模式。我就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发了工资,我妈就会把钱分成好多份,拿不同的口袋装上,有赡养老人的,有买粮买菜的,有交水电费的,有给我交学费的,各是各,所有的支出都得保证是不能省的刚性支出,所有的支出也都要算到元角分。你看,这跟苏东坡把一份份儿的钱吊在房梁上是不是相似?我小时候,很多人家都是靠这个办法,才能用微薄的工资护得一家老小周全。这就是贫穷时代的人自发形成的行为模式。

受过穷的人都知道:穷,不见得会让你挨饿;但是穷,会让你的脑子整天都充满了各种精打细算,会让你的心灵变得局促。

我手里这本书叫《稀缺》,是两位美国心理学家的著作。这书里就指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匮乏不仅会让你的生活资源不足,也会让你的认知带宽不足,让一个穷人陷入恶性循环:越穷越没有办法摆脱贫穷。对啊,人在匮乏状态下,会把大量的心智资源用于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比如我一天只能用叉下来的150文钱,我得把叉子藏起来,防止自己再叉,等等,这种小破事会严重挤压你做高质量思考的心智资源。

这书里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有心理学家对印度农民做了测试,发现——他们在每年的甘蔗收获季节,也就是手里有一些活钱的时间,比起其他时间,连智力都要高很多。

这个地方我插一句题外话。自从司马迁说了一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后,很多人就高估了苦难的价值。事实上,能从苦难中让自己精神升华、完成凤凰涅槃的,是少数人。大多数情况下,苦难就是苦难,它会钝刀子割肉,把人从肉体到精神全方位地往深渊里拖。所以,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的序言中说过一段话:“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是的,穷人并不是罪恶,但贫穷确实是一种罪恶。

说回到苏东坡。他在黄州遭遇的,还远远不止是贫穷。还有孤独。

到黄州之后,他有意无意地,切断了和过去友人的交往。苏轼在给一个朋友的回信里,写过一句很凄凉的话,说他来了黄州以后,平生的亲朋好友,连一个字都见不到。

确实,他现在这个状况,跟谁联系多了,都没准会连累人家,不联系也罢。从前年到黄州到这一年,他甚至连诗文写得也少。

你感受一下,这个状态,其实是有点被从社会网络中放逐出去的意思。这是古代被贬谪的官员经常会有的心态。就像韩愈写的那首诗里说的嘛:“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我这把老骨头啊,怕是回不来喽,怕是要抛在遥远南方的江边喽。

苏轼刚到黄州的时候,给朝廷写过一份谢表,其实就是感谢神宗皇帝的不杀之恩,其中有这么几句:说我来黄州之后,这辈子就只应该粗茶淡饭,闭门思过。我今后活着的意义,很简单,就是两条啊,第一,反思自己的错误,第二,给全天下的士大夫当个反面榜样。

看见这句的时候,我内心都刺痛了一下。我其实觉得,他面对权力表现出来的这种谦卑、恐惧,甚至绝望,是真的。你想,那是元丰二年,他这个时候已经44岁了,在当时的观念里,已经快要步入老年了。而远在开封的那个厌恶他的神宗皇帝,现在不过才33岁,小他11岁啊。这日子没盼头嘛。

你看这份著名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上的最后两句:“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要说报效朝廷,但是朝廷君王深不可及啊;要说回归家乡,但是祖宗庐墓远隔万里啊。我想哭,哎,心如死灰,哭也哭不出来啊。

没想到吧?一生以开朗豁达著称的苏东坡,还写过这样的东西。

还有,咱们熟悉的苏轼写中秋,《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是6年前,1076年的中秋,在密州任上写给弟弟苏辙的。可苏轼还有一首在黄州写中秋,你再听听这词儿——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是苏轼的《西江月》,是不是跟传统的贬谪诗一样,充满了孤独,悲凉?

说到这里,我们前面提的问题就更有意思了:苏东坡为什么没有沉沦下去?

就在这1082,元丰五年,他像变了一个人,突然破茧成蝶,变成了林语堂在这本《苏东坡传》说的那样,“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如此匮乏的黄州、如此苦寒的心境,是怎么孕育出一个如此阔大的、温暖的苏东坡的呢?

东坡蝶变

在黄州的苏东坡身上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戏剧性的、众人仰望的变化。可以说,放眼整个中国文明史,这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人格跃迁。我们还是得试着找一找,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观察一个人的变化,最容易入手的角度就是看:他的环境、他的社交关系网络有没有发生切换?这就是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那句名言说的嘛:你别老说“自己”是什么,“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了解自己。”对,人的变化,往往也就是因为他撞上了点什么别的东西,和不一样的人物、事件、物体、道理发生了全新的对话,反弹回来,他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前面我们说过,苏东坡到黄州之后,和原来的社交圈子的联系突然断掉了。

你想,苏东坡是谁?自从21岁中了进士,这20多年来,他是被捧着长大的:前辈捧他,比如欧阳修;皇帝捧他,比如宋仁宗;民间也捧他,他写的片纸只字,都被争相传抄;甚至外国人也捧他,宋朝人出使辽朝,辽朝人都问,最近苏学士有没有什么新作啊?你看,苏东坡就是那个时代的顶流网红。

所以,突然和大宋文人的社交圈失去联系,对苏东坡来说,不仅是情感孤独的问题,而且还会有一点网红生涯的“戒断反应”:哎,我写篇东西,怎么也没人点个赞呢?怎么到哪儿都没人认识我了呢?苏东坡自己就说,我在黄州啊,跟那些普通的打鱼的、砍柴的普通老百姓相处,他们可不认得我是谁,喝醉了就能上来推我一把、骂我几句。哎,奇怪,我也渐渐适应了这种不被人认识的生活。你看,不被人认识,原来也是一种烦恼。

不过,苏东坡牛就牛在这,他能迅速调整,接受这个变化。

穷困潦倒的文人多的是,但是有几个能像苏东坡一样,真的去种地呢?范进行吗?孔乙己行吗?和士大夫断绝来往的人多的是,但是有几个能像苏东坡一样?老朋友没有了,就去认识新朋友嘛,士大夫不跟我来往,我去找打鱼的、砍柴的普通老百姓去玩嘛。

我们来看看苏东坡在黄州认识的那些新朋友:庞安时,当医生的,给苏东坡治过病,俩人一见如故;李委,搞音乐的,苏轼过生日,李委能写首曲子当贺礼;还有,潘丙,卖酒的;郭遘,卖药的;古耕道,可能是个大侠,这三个人可是苏轼在黄州交往最频繁的“酒肉朋友”,他们帮助苏轼处理买田、建房这些生活琐事;还有没名没姓的老农,教苏东坡怎么种地,苏东坡特别听劝,念念不忘。等等等等。

在这张新朋友的名单里,我看到的,不仅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神奇的能力:绝不允许过去的事绑架自己,全然接纳现状,随时能以现实条件为起点,让自己的生命力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四处蔓延。这样长着长着,没准就会摸到一个新方向。

你细看苏东坡在黄州的朋友圈,会发现,他这个阶段开始有意识地结交一群身份特殊的朋友:各种僧人、道士,也就是所谓的 “方外之人”。

比如,《赤壁赋》开篇写的那个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个客,就是西蜀道士杨世昌,苏轼的同乡,就在公元1082这一年赶到黄州来陪苏东坡。这道士身怀绝技,会吹洞箫,你听,“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是道士,那僧人呢?这个阶段苏轼交往的最有名的僧人,就是佛印。不是有个著名的段子吗?说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寄给佛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是夸自己能不动心。佛印看到之后,在信上批了两个字:“放屁”,就给退回来了。苏东坡气得连夜坐船过江找佛印理论,佛印一看说,“咦?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就把你打过江来了?”据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在黄州。不过,提醒一下,这是南宋开始才有的一个段子,当不得真。

在黄州期间,苏东坡交往最多的僧人,是诗僧参寥。有学者统计,在苏轼诗文中,提到参寥的,高达146次,是苏轼诗文中提到最多的僧人。苏轼贬到黄州的时候,参寥是特地从杭州赶过来,陪在他身边,一住就是一年。

再一深究,这个阶段的苏轼,对佛教是有点沉迷了。

年轻的时候,苏东坡对佛教是一点敬意都没有的。前些年,他回四川眉山老家为父亲守丧,老家一位僧人请他为寺院写一篇记。苏东坡是怎么写的呢?先是说了一通,成佛很难的啊。然后批评说,和尚们经常胡说八道,我是从来不拿他们当回事。所以,这个僧人让我给寺庙写记,你说奇怪不奇怪?不过,我观察了哈,这僧人还是不错的嘛,而且他们庙里还有我喜欢的文物,所以,我就勉强写一篇吧。

喂!人家求你写一篇记,是要给庙里贴金的,你能这么写吗?还要不要讲点儿人情世故?这件事就发生在15年前。

而在黄州的苏东坡,对佛教就是另一番态度了。他每隔一两天就往寺庙里跑,早上去,晚上回,一呆就是一整天。去干嘛呢?焚香、打坐、冥想。苏轼说自己,达到了物我两忘、身心皆空的境界。你再看他给自己取的号:“东坡居士”,前半截,说的是自己种的那块地,后半截,“居士”二字,摆明了就是给自己贴了一个佛教徒的标签啊。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破个案。苏东坡有一句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就有人说了,这首诗是写给苏东坡的朋友陈季常的,而季常的夫人柳氏是个凶悍的泼妇。这是苏东坡调笑他,说他老婆一吼,他就吓傻了,手里的拐杖都掉地上了。这个故事很有名,以至于今天“河东狮吼”都成了一个成语,专门形容悍妇。

但是,学界有研究说,其实不然。这首诗前面还有两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然后才是“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整首诗辞气连贯地读下来,你会发现,这是苏东坡说佛理的诗。你看,“说空”、“说有”,这是典型的佛学词汇,接下来的“狮子吼”也是佛学词汇,专指佛陀讲经说法的声音,就像狮子吼一样威猛无畏,吓退一切邪魔外道。而且这首诗也不是写给陈季常的,是苏东坡写给吴德仁,顺手转发给陈季常的。可怜那位柳夫人,背了将近一千年的黑锅。

举这个例子,我其实是想说,黄州时代的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是发生了一次巨大转型的。佛学成为他的崭新的、重要的思想资源。

这个线索,我们不能简单放过。复旦大学的朱刚老师在这本书《苏轼十讲》里说了一句话:“任何一个传统读书人,一旦有了“读释氏书”(也就是读佛经)的经历,都会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比儒家、道家更为丰富的思想资源。”

我们以前的节目也讲过,东汉时期,佛教东传,对中国知识分子带来巨大的震动。在公元1044年,我们讲《岳阳楼记》的时候,提到过这个话题。当时我们只提了两点,佛教讨论了儒家理论当中没有的宇宙论和人生论问题。所以,儒家思想收到了严重的冲击。

但其实,佛教对中国人心灵的影响,还远不止此。

比如,在佛学东来之前,中国人讨论问题,都是散点式的,逻辑性不强。但是佛教理论有严密的逻辑,这叫“因明学”。我举个例子,比如佛教讨论人的意识,分成“八识”。前五识是“眼耳鼻舌身”,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个好理解。但佛学说,人的心识运行,远不是这么简单,还有三个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这我就不展开说了,这是佛教唯识宗的核心学说。你如果对它有一些了解的话,会发现这是一套非常缜密、完备的分类系统。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也被这种理论的简洁、深刻、美妙感到折服。那你想,中国的知识分子刚接触的时候,能不感到震撼吗?

还有佛学讨论问题的尺度非常大。

原本的中国文化中,庄子的境界就够大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那已经是极尽夸张了。但是跟佛教讲的世界比,还是太小了。

佛教讲空间,动不动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按现在的话来说,大概就是10亿个太阳系那么大。讲时间呢,从一“刹那”,就是毫秒级别的时间,到一大劫,大概是十几亿年的时间,再到百千亿劫,再到“阿僧祇劫” ,就是1后面140个零,那么多年。已经完全突破了人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想象。

是的,苏东坡在黄州,就是进入了这个尺度的精神空间。没看见《赤壁赋》里的那一句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还有这一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就是受佛学影响的、极大思考尺度的体现。

那问题又来了:苏东坡进入了这个精神空间之后,对他的人生突破,有什么帮助吗?

自我超越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哦,原来如此,苏东坡能够自我解脱,突然创作力大爆发,原来是因为佛学啊?就是放下了、想开了、什么都不在乎了呗?确实,在很多人看来,佛学就是躺平,就是消极悲观,就是看破红尘。但是请注意,佛教教义不尽如此,它里面也潜藏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我举个例子。比如,你怎么理解佛学的那个核心概念“空”?请注意,空不是无,不是没有。很多人都觉得,人都是要死的,世界终究是要毁灭的,人间的各种功业也都是过眼烟云,所以,做什么都没有用。其实,很多佛学经典都反对这种消极的看法。

佛学里的“空”,不是有,也不是没有。当佛陀说“万法皆空”的时候,他不是在说这个世界毫无意义,他是在说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它们都像水、像大海一样在流转变化,充满着无限的可能。那推论就来了:所以,你可以积极进取,把世界变成任何你理想中的样子啊。

就像我问你,你今天有空吗?你说,有空。别看这个“空”字变了一个声调,基本意涵没有变。你站在佛学的角度看,那意味着什么?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意味着,你愿意接受我的邀请,允许我们之间接下来会发生各种可能性。你看,这个“有空”,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生命的可塑性?

就拿苏东坡开垦的那片东坡土地来说,本来,它只是50亩荒地。请注意,不是荒废的耕地,是一片荒废的营地,所以上面到处都是荆棘瓦砾,当年又遇到大旱,这本来不适合耕种。苏东坡把它整理出来种地,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创造;水从哪里来?怎么清理出一口暗井?种什么品种的粮食?这又是在无穷的可塑性中主动积极地创造;已经把地种上了,怎么给这块地取个名字,不仅是因为它靠近黄州的东门,苏轼更是在白居易的诗中找了这么两个字,给它命名,顺便把东坡变成了自己的一个雅号,这也是在主动积极地创造;甚至包括苏轼要不要亲自去下地干活?他在古往今来那么多人格榜样中找到了陶渊明,说原来读书人躬耕土地也不丢人,这又是对自己士大夫的生活方式的主动积极的创造。

这片养活苏东坡全家20几口人的耕地,黄州东坡,可能是中华文明史上最有名的一片耕地了,它不是生来如此的,它本来也可以归于寂灭,但是,苏东坡不允许,是苏东坡在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中,用自己的汗水、谦逊、知识,甚至是活下去的热望,一点点、一步步地把它从一片虚空当中创造出来的。

还有一点,佛学发源于印度,它在印度本土,是作为婆罗门教的一种对立面、一种解构性的力量存在的,所以,它在印度反而渐渐消失了。但是,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和中国儒家的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结合之后,它变成了一种崭新的、更有活力的东西。你想,中国历史上,如果一提到不惧艰险、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我们最先会想到谁?西天取经的唐僧啊。还有谁?先后六次东渡才最终成功的鉴真和尚啊。你看,都是高僧。

是的。佛学不仅指向超然出世的颓废精神,也可能通往超然入世的伟岸人格。这个既超然、又入世的新配方,就是在中国本土加上儒家精神,才研制出来的。而苏东坡就是其中的人格代表。

苏东坡的佛学水平,其实一直是被佛学界质疑的。南宋的时候,就有禅师说他,根本就没有入门。

那这种批评有道理吗?我看朱刚老师在《苏轼十讲》里说,是有道理,但这就对了啊!苏轼是诗人啊,他可不能像真正的高僧那样,完全泯灭主客体之间的对立,那还怎么审美?审美、审美,总得有个可以审的美的对象啊。你听《赤壁赋》里的这几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你看,苏东坡还是在追求声色,追求审美,他虽然喜欢佛学,但是他毕竟不是高僧,他并没有接受佛学中那种彻底寂灭的安静,他在佛学中拿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其实是一种精神:超越精神。他把儒家的进取和佛家的超越,再加上自己的生命力,为中华文明锻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精神范式。

黄州的苏东坡,本来是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如果是一个传统的儒家士大夫,面对这样的逆境,基本上只有两个选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么你有权有势,那就去拯救天下;要么你没权没势,那就管好自己就行了。这是一个二元的困境。

但是苏轼在黄州,这两条路他都走不通。兼济天下是不用想了,皇帝不让,独善其身呢,他不甘心。

那怎么办?苏轼开创了第三条道路:一方面,我一个筋斗云翻出去,“超越而融于宇宙”。把自己放到无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在宇宙级别的尺度上,你们争夺的那些权力、财富、地位,都是过眼云烟。另一方面,我一个折返跑,再一猛子扎进这万丈红尘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拿来拿来,这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你管我是做东坡肉还是试着造酒?是写诗填词还是教百姓的娃念书认字?我乐呵呵地做一切我想做的事儿。

林语堂所说的那个“不可救药的乐观派”苏东坡就这么诞生了。

最后给你看一张图吧。这张图,是我请天文学家高爽还原的,公元1082年8月12日的夜里、东经115°,北纬30.5°,对,就是黄州赤壁的经纬度,这就是苏东坡曾经抬头看见过的星空,我们今天也看得到。

当我们自己在现实中遇到那种既“打不过”又“不甘心”的两难时刻,你就看一眼这张图。在这片月色下,在一片惊涛拍岸声中,苏东坡告诉我们,其实你还有另一种选择:先超越它,然后乐呵呵地再回来,过你自己的生活。

这就是我为你讲述的1082年,苏东坡生命中的,也是中华文明文明历史上的奇迹之年。

我们下一年,1083年,再见。

致敬

公元1082年这期节目,我想最好的致敬,就是咱们把《赤壁赋》一起再读一遍,读出声地读一遍。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遇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致敬穿越了至暗时刻的苏轼,愿你我都能有心境感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享用造物者之无尽藏。

参考文献

(战国)左丘明 :《左传》, 中华书局, 2022年。

(战国)庄周《庄子》中华书局 ,2007年。

(唐)白居易/谢思炜 校注:《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 ,2006年

(宋)李焘 撰:《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

(元)脱脱等 撰:《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宋)苏轼 :《苏轼文集》中华书局,2004年。

(宋)胡仔 纂集 《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宋)洪迈:《容斋随笔》, 中华书局 ,2022年。

(宋)五灯会元(全三册)释普济 ,中华书局, 1984年

孔凡礼:《苏轼年谱》, 中华书局,1998年。

朱刚:《苏轼十讲》,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

林风云:《东坡在黄州》,崇文书局,2025年。

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年。

李一冰:《苏东坡新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年。

王水照 崔铭 :《苏东坡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23年。

薛瑞生:《苏东坡词全集注评》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

(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 埃尔德·沙菲尔 /:《稀缺 :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

(法) 雨果:《悲惨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

张惠民、张进:《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何忠礼:《苏轼在黄州的日用钱问题及其他》》,浙江大学学报,1989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的观点或立场,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http://news.xdnf.cn/aYIZLjerTZ

    相关文章

    影子调查|宾馆里的刑讯逼供:1名“指居”者死亡,11名办案人员被判刑

    在遭受多次刑讯逼供之后,33岁的暴钦瑞突发不适,经抢救无效死亡。暴钦瑞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人,2022年7月涉嫌寻衅滋事被新乐市公安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一家宾馆被“指居”期间,暴钦瑞受到公安民警的轮番审讯。新乐宾馆一楼,暴钦瑞等人曾在这里“指居”。南方周末记者…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崔保师转任部办公厅主任

    10月29日,微信公众号“教育部微党建”发布消息称,近日,办公厅党总支召开全厅党员大会。办公厅党总支书记、主任崔保师主持会议并讲话。这也意味着,此前担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的崔保师,现已出任该部办公厅主任。公开资料显示,崔保师在教育部工作多年,曾任教…

    我爱我家: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232.7万元,同比增近四倍

    我爱我家 视觉中国 资料图10月29日,房地产经纪企业我爱我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00560.SZ)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爱我家实现营业收入81.65亿元,同比下降6.8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232.7万元,同比增加398.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5424.42…

    重阳佳节,陈吉宁龚正黄莉新胡文容走访慰问老年人,深入了解为老服务工作推进情况

    今天(10月29日)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莉新,市政协主席胡文容连日来分别前往城乡养老机构、为老服务中心以及老年人家庭走访慰问,了解为老服务工作推进情况,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向…

    进博直击|四叶草全面“定妆”,静待第八届进博会开幕

    2025年10月2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建工园林集团获悉,第八届进博会场馆景观装饰工作已全面“定妆”。2025年10月29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第八届进博会场馆景观装饰工作已全面“定妆”。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今年南广场花卉布置总面积为8251.3平方米,共使用52.8万盆花…

    赵宇龙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拟任会长

    10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更新显示,赵宇龙已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下称中保协)党委书记、拟任会长。此前,中保协党委书记、会长为于华,她出生于1965年,已达退休年龄。赵宇龙赵宇龙出生于1970年10月,此前为天津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他2000年1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

    李永舫院士:人生道路要有情怀,要热爱、用心、努力、认真

    “我的座右铭是致力科研,乐在其中。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情怀,要有一个奋斗的目标,一定要做出点贡献。”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想要做好科研,首先要热爱这个专业,要有清晰的思路,同时要付出持续的努力,这样才能在科研领域取得成就。如今,…

    进博直击|3865名小叶子宣誓上岗,小语种志愿者129人

    10月29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暨志愿者临时党、团组织成立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3865名进博“小叶子”在嘹亮的青春誓言中宣誓上岗。2025年10月29日,上海,第八届进博会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暨志愿者临时党、团组织成立仪…

    郑东新区党工委委员赵凯调任郑州市园林局局长

    据微信公众号“河南日报”消息,10月29日,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任免名单,决定任命赵凯为郑州市园林局局长,决定免去牛建军的郑州市园林局局长职务。此前,赵凯担任郑东新区党工委委员、郑州中原科技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公开资料显示,赵…

    亮剑浦江|上海“医疗服务类互联网企业网络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成效

    系统受攻击、网页遭篡改、数据被窃取……2025年以来,上海市网信部门在日常巡查和执法中发现,上海属地部分医疗服务类互联网企业频繁发生网络数据安全事件,暴露出该领域部分企业网络数据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严重威胁医疗秩序安全和医患个人信息正当权益。为有效解决医疗…

    澎湃漫评|儿歌APP低俗广告别只怪第三方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款儿歌App时,开屏会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对此,宝宝巴士表示,问题广告是第三方平台接入的,立即整改优化。既然是以儿童为用户群的App,本就应该更干净、更安全,这就像儿童食品的高标准、…

    拉娅·纳扎尔延当选保加利亚新任议长

    当地时间10月29日,保加利亚争取欧洲进步公民党—民主力量联盟提名的拉娅纳扎尔延(Raya Nazaryan)当选为国民议会新任议长。稍早前,前议会议长基塞洛娃宣布辞职。2024年6月20日,纳扎尔延曾出任保加利亚议会议长。责任编辑:王嘉琦图片编辑:蒋立冬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北海一小区被举报避难层改成酒店致承重柱开裂、路面沉降?多部门介入

    10月28日,多名广西北海壹海江山小区业主向封面新闻记者反映,该小区内存在大规模违建问题,原本设计2层商业加30层住宅,如今被改到了33层半,本该是避难层的部分被改成了酒店,承重柱出现裂缝,路面发生了沉降。该小区业主称,发现违建问题后,已向当地多个部门反映,但至今未…

    中影集团摄影师谢平逝世,参与创作《张思德》等作品

    据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消息,中国电影界杰出的摄影艺术家、国家一级摄影师谢平同志,于28日清晨5时23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谢平谢平生于1958年,198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他生前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摄影师,兼任中国影视摄影学会理事、中国儿童少年电影…

    中年人为何会“未老先衰”?专家详解时序年龄和生物学年龄

    2025年10月29日,“上海健康播报”第十期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上海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全国最高、国际先进,长寿老人持续增多,如何树立积极老龄观、推进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全社会重要议题。2025年10月29日为重阳节,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

    中影集团摄影师谢平逝世,参与创作创作《张思德》等作品

    据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消息,中国电影界杰出的摄影艺术家、国家一级摄影师谢平同志,于28日清晨5时23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谢平谢平生于1958年,198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他生前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摄影师,兼任中国影视摄影学会理事、中国儿童少年电影…

    国家一级摄影师谢平逝世,享年66岁

    据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消息,中国电影界杰出的摄影艺术家、国家一级摄影师谢平同志,于28日清晨5时23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谢平谢平生于1958年,198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他生前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摄影师,兼任中国影视摄影学会理事、中国儿童少年电影…

    麻辣烫里吃出了抹布?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网友帖子截图麻辣烫外卖里,竟然吃出了一整块抹布?10月28日,有来自上海的网友发帖称,其在“刘文祥麻辣烫(爱琴海店)”下单点外卖,却吃出了整块抹布。对此,商家表示,事后查看了店内监控,打包的时候没有发现抹布。10月2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获悉,闵行区…

    那些“染上网瘾”的老年人,要怎么和AI相处?

    很多年轻人撤离社交媒体,而不少老年人则正在染上“网瘾”。数字受众洞察公司 GWI 为《金融时报》(FT)分析了超过50个国家25万名成年人的上网习惯,发现社交媒体使用时长在 2022 年达到顶峰后稳步下降。其中滑坡最快的曾经最重度使用的用户:青少年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老年人…

    招行前三季度净利超1137亿元增0.52%,不良率微降

    招商银行 视觉中国 资料图10月29日晚间,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公布的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1-9月,招行实现营业收入2514.20亿元,同比下降0.51%;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137.72亿元,同比增长0.52%。其中,招行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实现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