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是上海欧洲学会与(www.thepaper.cn)“外交学人”合作推出的“欧洲观察室”专栏的第58篇。欧盟最新发布的“防务准备路线图”回应了欧盟防务委员库比柳斯提出的“欧洲治下的和平”。要实现这一目标,欧洲要准备多少钱和军队?领导力和团结性这个核心难题又该如何解决?
欧盟近期发布了《维护和平——2030年防务准备路线图》(Preserving Peace -- Defence Readiness Roadmap 2030)。这份路线图是年初欧洲防务白皮书的具体规划,也是对实现“欧洲治下的和平”的进一步回应。欧盟防务委员安德里乌斯·库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今年6月在托克维尔对话会上作了题为“欧洲的未来:从美国治下的和平到欧洲治下的和平”(The Future of Europe: From Pax Americana to Pax Europaea)的演讲。无论标题还是内容,都颇为引人注目。他指出,如果想要欧洲治下的和平,欧洲就需要准备好独立。欧洲的和平是欧洲的责任,而不是美国的责任,美国人正在失去对“美国梦”的传统信念。
虽然这次演讲是命题作文,但确也代表了不少欧洲人的想法,尤其是代表了支持欧洲一体化和在欧盟机构任职的一些人的心声。关于欧洲寻求独立以及治下和平的想法不仅在防务委员的演讲中被提出,而且已经被写到了欧委会的正式文件——《防务准备综合方案》(Defence Readiness Omnibus)里面。
特朗普两次当选美国总统,其战略主张对欧洲安全与防务形成强力冲击,使美国治下的和平在欧洲出现了极大动摇。出于对美国安全与防务战略的担忧和不满,欧洲出现了以其治下的和平取代美国治下的和平的声音。欧盟希望通过加强军事实力和支持乌克兰实现欧洲治下的和平,这将使欧美安全与防务关系呈现更加独立平等的新态势。不过,能否坚持独立自主、真正实现欧洲和平,道阻且长,还要打个问号。能否以欧洲和平助推世界和平,实现多极化秩序,也有待时间回答。
“美国治下的和平”在欧洲出现极大动摇
“美国治下的和平”是一个源自拉丁语的术语,借鉴了历史上“罗马治下的和平”(Pax Romana)一词,认为美国通过软硬实力,在二战后维持了一种以西方自由主义为蓝本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但其合法性与可持续性始终伴随争议。
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主任,在奥巴马政府再次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助理、欧洲事务高级主任的查尔斯·库普乾教授(Charles A. Kupchan)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说美国霸权下的单极时刻不会持久,并在其后来的名著《美国时代的终结》中再次指出“世人在21世纪将见证的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美利坚时代的终结”,“美国霸权治下的和平”只能是一个神话。库普乾当时还就欧洲的角色提出,冷战后的美国衰落并非源于伊斯兰世界或中国的崛起,而是欧洲通过成功的经济一体化形成了系统性挑战。当欧盟试图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地缘影响力时,美欧关系将从战略伙伴转向竞争。这种跨大西洋关系的裂变,加上美国错误的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大战略,将成为美国霸权解体的加速器。
现在看来,美国治下的和平在欧洲确实出现了极大动摇。不过令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欧洲人没有想到的是,不是像库普乾说的欧洲崛起,而更多是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优先主义,以一种激烈甚至难堪的方式动摇了在欧洲的“美国治下的和平”。特朗普对像他的诸多前任那样维持美国治下的和平并无兴趣。他在第一任期时就表示,他不像他的前任那样认同华盛顿的全球领导地位,相比领导他更相信胜利。
特朗普第二次当选美国总统后,他和他的行政团队以粗暴甚至羞辱的方式对待乌克兰和欧盟,以怀疑的方式对待北约。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2025年2月的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会议上表示,美国“不再容忍鼓励依赖的不平衡关系”,而是将“优先赋予欧洲承担自身安全责任的能力”。赫格塞思还缺席了6月4日举行的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会议。这是三年来美国防长首次缺席该活动,让欧洲进一步感受到了美国对其和乌克兰的冷漠。
尽管跟随特朗普的转变,赫格塞思在10月15日不仅参加了在北约总部举行的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会议,还称如果短期内没有和平之路,美国将与盟友一起采取必要措施,让俄罗斯为其行为付出代价。但谁能说特朗普及其团队不会再次快速反转呢?
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优先主义使得欧洲寻求独立自主的声音变大,进而推动欧洲的一体化、激发欧洲的崛起,加速美国治下和平的终结。
欧洲以独立自主寻求治下和平
“欧洲治下的和平”(Pax Europaea)与美国治下的和平存在本质不同的是,欧洲治下的和平也许仍然要求欧盟具有软硬实力,仍然要维护传统的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但目前来看,这只是一种竞争性甚至对抗性的地区秩序。也就是从安全与防务层面看,即使在美国力量离场后,欧洲也能加强军事实力,形成足以对抗俄罗斯的地区安全架构。
进一步说,欧洲治下的和平在安防层面就是以独立思想为基础、法德合作为轴心,建立真正的防务联盟,形成北约的欧洲支柱,实现对内推进一体化、对外应对冲突威胁的地区安全构架目标。
法国总统马克龙长期主张欧洲战略自主,但这次点燃欧洲独立的是被看作终身跨大西洋主义者、如今的德国总理默茨。默茨在今年2月联盟党赢得联邦议院选举后在电视上向观众讲述了他与欧洲领导人的对话,“尽快增强欧洲实力,以便我们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其实在选举前,默茨就表示要与英法两个欧洲核大国讨论核共享或者核保护范围的扩大。在法德带领下,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亚琛国际查理曼大帝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中表示,现在是欧洲再次崛起的时候了,我们下一个伟大的时代是建立一个真正独立的欧洲。这需要我们摆脱束缚,集中精力解决四个关键要务,首先是为21世纪开发一种新形式的欧洲治下和平,一种由欧洲自己塑造和管理的治下和平。冯德莱恩在其盟情咨文中再次重申,这是欧洲的独立时刻,这是欧盟的使命,负责我们自己的防务和安全。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专家表示,鉴于冯德莱恩强大的大西洋主义背景,讲话中非同寻常的“欧洲优先”基调令人震撼。冯德莱恩的讲话精神在库比柳斯的言论中得到了进一步响应和扩展。
危机驱动防务发展,从2022年的《安全与防务的战略指南针》到2025年的《欧洲防务白皮书》和“欧洲重新武装计划/2030年战备计划”(ReArm Europe Plan/Readiness 2030)、《维护和平——2030年防务准备路线图》,欧盟在产业、资金、程序、能力、实战各个方面和环节发展防务。如果说《战略指南针》是上一届欧盟机构在安全与防务领域的指导文件,那么《白皮书》以及《路线图》则是2024年产生的新一届欧盟机构的安防指南针。
俄乌冲突的持续和升级,美国军事力量从欧洲减弱和撤离的可能性,成为了欧洲新防务发展规划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的分析报告显示,如果美军从2025年中期开始脱离欧洲战区,欧洲的脆弱窗口将迅速打开。欧洲需要替换美国的主要军事平台和12.8万人的部队,需要填补美国在北约的指挥控制职能和职位,需要弥补在太空和全领域的情报监视侦察能力方面的短缺,还需要在已有增强军事能力的计划之外投入约1万亿美元的武器设备采购成本。
在此背景下,2025年3月发布的《白皮书》为重新武装计划提供了一个框架,为欧洲防务投资实现百年一遇的激增奠定了基础,规定了重建欧洲防务、支持乌克兰、解决关键能力短缺以及建立强大和有竞争力的防务工业基础的必要步骤。2025年10月发布的《路线图》则将《白皮书》和欧洲理事会提供的指导转化为明确的目标、具有具体交付日期的里程碑和跟踪进展的指标。
“欧洲重新武装计划/2030年战备计划”将大规模增加8000亿欧元防务资金。《路线图》不仅要求成员国完成9大关键领域的“能力联盟”组建,还提出了欧洲无人机防御倡议、东翼监测、防空盾牌、防御太空盾牌4个优先“旗舰”项目。
从过去三年多的实践和未来近五年的规划看,欧盟的防务产业将变得更强、资金变得更多、程序变得更快、能力变得更精,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也将更大,旨在形成真正的防务联盟、北约的欧洲支柱。
实现欧洲治下和平面临诸多挑战
库比柳斯最近在“全球混乱中的欧洲安全”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当他阅读让·莫内 (Jean Monnet)回忆录时不禁想到,现在欧洲的安全和防务情况与20世纪50年代何其相似,不过当时设计的欧洲防务共同体失败了。那么现在呢?实现欧洲治下的和平仍然面临着内部分歧、外部操弄、环境和目标变化等一系列挑战。
欧盟内部既有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也有成员国与欧盟机构之间的分歧。据说在《维护和平——2030年防务准备路线图》的酝酿过程中,支持“无人机墙”项目的有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等东部成员国,而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在项目资金和使用方向上被忽视的成员国则表达了怀疑和不满。德国在法国和意大利支持下就“无人机墙”项目还强调,应由成员国牢牢掌控这些大型防务项目,尽管欧盟提出了有效多数表决机制、意愿者联盟等相对灵活的设想和安排,但领导力和团结性始终是难以解决的核心问题。成员国主权特别是法德轴心的维护,需要与欧盟机构的扩权取得更好的协调。
欧盟外部主要有来自美国的操弄和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打压。美国在优先主义的指导下实施交易式外交,一方面不愿承担联盟领导责任,另一方面不愿放弃对盟友的控制,希望盟友为其出钱出力。特朗普政府一度暂停对乌部分军援,但在今年7月又表示,只要北约盟国根据“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援助机制(PURL)支付对美国武器采购或转让的费用,美国就释放乌克兰急需的关键武器库存。目前已有20个北约盟国承诺支持该机制,也有法国这样至今没有参加该机制的国家。除了军事上的“讹诈”外,特朗普政府还利用极右力量的国际联动试图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上改变和控制欧盟,利用高额关税在经济上冲击欧盟。尽管欧盟有战略自主的想法,但要推进落实,外部的操弄是一大阻碍。
环境和目标变化令欧盟的一些既定计划不得不进行调整甚至取消。《安全与防务的战略指南针》提出到2025年完全实现快速部署能力,在敌方控制的环境下快速部署多达5000人的部队,并在此之前每年开展相关实战演习。防务白皮书等文件完全没有涉及欧盟军队的规划。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在7月9日向欧洲议会的报告中表明,“我们需要实施一个共同的防务体系,这是由我们的国家军队根据共同计划进行运作的公共物品,而不是一支欧洲军队。”欧洲军是否将由北约军取代,尚不可知。北约军能否完全依靠军事机动性予以保障,亦不可知。让·莫内曾经说过:“欧洲将由危机造就,并将成为应对这些危机所采取的解决方案的总和。”危机变化,方案将产生改变;环境变化,目标也可能发生改变。
面对诸多挑战,只有坚强的领导和坚定的意志,欧盟的独立自主和治下和平才能实现。
欧洲治下和平有助多极秩序形成
2025年的《欧洲防务白皮书》提出,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将在这个十年的下半期及之后形成。独立自主的思想基础、法德合作的轴心领导,真正的防务联盟、北约的欧洲支柱,对内推进一体化、对外应对冲突威胁,所有这一切因素会成就欧洲治下的和平。欧洲治下的和平的实现也会使欧美安全与防务关系呈现更加独立平等的新态势,同时助力世界向一个平等有序的多极化方向发展。
不管是欧洲防务联盟还是北约的欧洲支柱,其真正实现就表明了欧洲的安防实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成就。北约的欧洲支柱意味着,不管美国是否还有军事力量留在欧洲,欧洲的安全与和平将由欧洲人自己主导。尽管欧洲仍然处于北约框架内,但从美国主导的北约内的“小弟”成为了北约内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伙伴”。欧洲治下和平的实现将使欧美安全与防务关系呈现更加独立平等的新态势。
当然,欧洲治下的和平不应该成为狭隘的“欧洲优先”或者“西方优先”。各国都应该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尊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只有这样,欧洲与俄罗斯才有望实现稳定共处,进而建立一种包容双方的安全架构。战备和备战是为了赢得独立与和平,而不是为了加剧冲突和战争。这样的欧洲治下的和平才不会导向阵营对抗,而会助力世界向一个平等有序的多极化方向发展。
(杨海峰,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谢润熙,上海欧洲学会科研助理。本文部分内容基于作者在同济大学德国与欧洲研究院、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和上海欧洲学会于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承办的“中欧关系50年:回顾与展望”中国欧洲学会2025年年会上的分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