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与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早苗举行党首会谈。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会谈后,两党领导人正式宣布终结长达26年的执政联盟。
两天后,日本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12日在电视节目中表示,如果立宪民主党、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能够团结起来,在野党就有可能产生首相。同日,野田还在横滨街头发表演讲表示,将与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的干部会谈,以就推举首相候选人达成一致。
另一边,齐藤铁夫12日则表示,如果自民党今后接受公明党在“政治和金钱”问题上的要求,不排除再次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的可能性。但他也承认,“很难说事态会马上恢复正常”。
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后“如无意外”的首相之路出了意外,也给原本就不甚明朗的首相指名选举增加了新的变数,日本政治进入“多事之秋”。
2025年10月10日,在日本东京,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右)与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准备会谈。新华社 图
自公联盟破裂的深层原因在安倍时代已埋下
在两党党首举行会谈之前,舆论界仍倾向于认为两党不会彻底决裂,毕竟,“自公联盟”被认为是自民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基础。然而,齐藤铁夫以非常坚定的语气表达了退出执政联盟的诉求。那么,公明党为何选择此时退出执政联盟呢?
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是最直接的契机。高氏是极端保守的政治家,其政策主张和价值理念与公明党相差甚远。在高市当选总裁后不久,公明党便表达了三个方面的忧虑:靖国神社参拜、排外主义风潮以及政治与金钱问题,高市新体制必须要对此有所回应。尤其是政治与金钱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自民党体制的痼疾,高市却任命此前背负黑金丑闻的萩生田光一为自民党干事长代理。同时,高市本人明确表示不排斥启用曾涉黑金丑闻的政治家,这让以清廉政治为宗旨的公明党大为光火。
自黑金丑闻爆发以来,自公执政联盟在众议院选举、东京都议会选举和刚过去不久的参议院选举接连遭遇挫败。在两党党首会谈现场,齐藤铁夫明确要求高市早苗在政治资金规制问题上给出一个让公明党满意的答复。然而,高市早苗一直以基层民意为由,希望延迟答复公明党要求,最终导致党首谈判崩盘。
此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自前首相安倍晋三执政以来,两党在涉及经济、社会、民生及外交安全保障政策上的立场差异越来越大。在安倍晋三执政期间,由于安倍本人的强势领导能力和内阁相对较高的支持率,虽然公明党对安倍的政策有所抱怨,但也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尽量扮演“刹车阀”的角色。另外,安倍深知公明党在国政选举过程给自民党带来的帮助,因此会尽量对公明党保持尊重。
本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中,高市早苗最终坐上总裁交椅,在高市背后提供支持的是“造王者”麻生太郎。他们二人从理念上就不认同公明党的政策主张,并且没有意愿与公明党建立起稳定的人脉网络。无论是表面还是实质,公明党都已经到了与自民党分手的时候了。
2025年10月10日,日本东京,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早苗与公明党代表齐藤铁夫会面后向媒体发表讲话。视觉中国 图
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的“涟漪效应”
公明党退出联合政权,在日本政坛可谓一石掀起千层浪,朝野各方暗流涌动,特别是在野党似乎看到了政权更迭的可能性。
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公明党本身而言,在过去26年,除了民主党执政的三年多一些时间以外,公明党一直作为执政党活跃于日本政界。如今退出执政联盟后,在接下来的国政选举中,公明党也将面临议席减少的窘境。公明党的支持母体是创价学会,其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在学会信徒中有崇高威望,但是池田在2023年去世之后,学会的影响力开始弱化。落实到选举层面,则是公明党支持者锐减。如今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其所能获得的选举资源将较以往受到更多限制。
对于自民党而言,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带来的最直接打击便是接下来的首相指名选举。在自公联盟未能获得国会多数席位的情况下,高市早苗在当选总裁后,便积极寻求与自公两党外的第三党磋商。如今,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自民党要想继续确保执政党的地位,或者说确保高市早苗能够在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获胜,则不得不寻求更多在野党的支持。
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给自民党的最大打击是今后的两院议员选举。有研究指出,在既往的多次众参两院选举中,公明党因其出色的筹票和宣传能力,至少帮自民党多获得了20%的席位。所以,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对于自民党而言,不仅仅是失去盟友那么简单,更大的影响则是自身的基盘愈发羸弱。
另一方面,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为在野党谋求政权更迭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公明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后不久,立宪民主党便向国民民主党和公明党抛出橄榄枝。为实现政权更迭,立宪民主党表示不会拘泥于指名本党党首野田佳彦为首相。立宪民主党以让渡出首相为筹码,寻求国民民主党和日本维新会等政党的合作,并最终以联合执政的形式推翻自民党政权。对此,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积极回应,表示已经做好担任日本首相的觉悟。
立宪民主党和国民民主党的前身是2009年执政的日本民主党,从政治谱系而言两党一脉相承。如今两党政策主张差异较大,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两党共识是合作的关键。
整体而言,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让原本的政治乱局更加扑朔迷离。受此影响,原计划在10月15日举行的临时国会首相指名选举已经确定延期。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各政党在私下仍然会有更多的合纵连横,日本政治或将进入新一轮的动荡期。
日本政局可能出现的几种场景
结合当前形势的变化,今后日本政局最有可能出现的几种场景如下:
第一种是首相指名选举继续延后,给自民党寻找合作政党留下空间,这必然造成“总总分离”(即自民党总裁和内阁总理大臣分离)的局面,即不再担任自民党总裁的石破茂继续担任首相,而新当选的总裁高市早苗只关注于党内事务。这种场景对自民党有利,但对于政府政策以及外事议程而言,无疑会产生消极影响。毕竟10月末美国总统计划访问日本,同时日本首相还要参加在韩国举行的APEC首脑峰会。
第二种场景是复制1993年在野的“七党一派”追求的非自民联合政权。结合此前几个主要在野党的表态,在国会议席中并非占据多数但呈上升空间的国民民主党,其党首玉木雄一郎被推选为首相的可能性较大。但也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三个政党的政策主张差异较大。如果单纯以追求政权更迭为目的草草合作,在接下来政府运营的过程中,则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更多的龃龉和掣肘。
第三种场景是自民党和在野党均无法组织执政联盟,即无论是自民党还是在野党,在首相指名选举中均未获得半数以上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自民党作为国会中“相对第一大党”,高氏早苗仍然可以被选为首相,仍面临少数政党执政的格局。在公明党已脱离联合政权的情况下,其执政的困难比石破茂执政期间更为复杂。
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象征着日本长期“自公体制”的终结,2025年的10月10日也是足以刻印在日本政治史上的一天。未来的日本政治,可能迈入一个多党竞争、政策协调复杂化的新阶段。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或将以更频繁的联盟重组与权力更替,来迎接其“碎片化政治”的时代。
(王广涛,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