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6年:哲人为什么当不了国王?

article/2025/9/17 21:52:36

楔子

你好,这里是《文明之旅》,欢迎你穿越到公元 1076 年,大宋熙宁九年,大辽大康二年。

上一年,也就是1075年的3月,王安石又被请回开封,再次担任宰相。距离他第一次罢相,只歇了九个月。相当于只放了一个长假,就又回来上班了。这次君臣相见,神宗拉着王安石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人我已经帮你摆平了,爱卿你可以大展身手啦。”

确实,这次王安石回来,干事的环境表面上更好了。你就看宰相班子的情况:首相留给了王安石,次相是韩绛,参知政事王珪、吕惠卿,枢密使吴充,枢密副使王韶。这里面除了吴充和王珪,都是变法派的核心人员。而吴充是王安石的亲家,王珪是王安石的同年,这俩人都相对中立,至少不能算是激烈的反对派。有这么个班底,确实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点儿事了。

但是没想到,转过年来,到了这1076年,这个班子里的人走的走,散的散。到了今年的11月,王安石也再次罢相。啊?这就又走了?是的,一年多,又走了。而且这次走,就再也没回来了。

关于王安石这第二次罢相,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因为神宗年纪大了,已经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君主了,所以不肯再听王安石的话了。

这只是个推测,你去看当时的史料,会发现很难得出这个结论。这次王安石回来,和神宗之间的相处模式其实没有变。他还是那么倔,一言不合就要辞职,必须得神宗皇帝服个软,他才肯出来干活。比如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神宗说,这事儿要不算了吧?王安石马上就怒了,朝廷每次要干事,就一定有人瞎哔哔,你就改主意,这样下去,还干得成什么事?我请病假,我不干了。神宗一看,又来了,只好派人去说,朕对你啊,一丁点儿的猜疑都没有啊,老天爷可以做证啊,你不要这样好不好?王安石这才起床干活。你要是听过我们前面的节目,对这个情节应该很熟悉。他第一次当宰相的时候,这君臣二人就是这么个“你要分手,我偏不干”的交往模式。

他俩有时候闹分手,闹得都出格。比如,今年2月份有一次,王安石也是闹着要辞职,神宗直接下令,让人把王安石的宰相官邸看住,不许他家有人带行李出门。我看你还怎么走?

那为什么到了这一年的11月,王安石还是走了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儿子王雱死了。这个“雱”字是个生僻字,上面雨字头,下面一个方字,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意思。王雱这一死,可不是一般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啊,王安石对王雱的感情是远远超越一般的父子之情的。王雱从小就聪明,一身的豪杰气质,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助手。王安石曾经对人说了一段自言自语的话:“如果有一天我死了,谁能继承我的位置,继续当宰相呢?”,一边说还一边掰着手指头数,数了半天,冒出来一句:“哎,还得是我儿子啊。”这说的就是王雱。你想,当宰相这事,可不是你一个大臣能定的。但王安石就这么自信,就这么钟爱自己的儿子。

现在,33岁的王雱死了,55岁的王安石还在,他是彻底心灰意冷了。所以,这一次他辞职,是真心实意地要走,而不是在跟神宗闹脾气。当时,神宗为了留他,已经不收他的辞职信了。王安石还特地给王珪写了两封信,说你帮帮我,你就跟皇帝说说,放我走吧。神宗一看,才知道这回是彻底无法挽回了,这才放人。

王安石也因此得了解脱。在离开开封之前,他去了一次佛寺,出门的时候,突然心有所悟,写下了一首诗:“江上悠悠不见人,十年尘垢梦中身。殷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间自在春。”说我这十年啊,就跟做了一场梦似的。现在终于解脱了。“丁香结”,这是中国诗词中的一个经典意象,丁香花的花苞像是一个结,这就有“缠绕、难解”的意思在里面,象征愁绪,李商隐不是有一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吗?王安石说,我的心结,我的愁绪,这一刻全部解了,我剩下来的生命力就像丁香花那样,要在枝头绽放出下一个春天了。

我们《文明之旅》一直有一个传统: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离开历史舞台,或者是去世的那一年,用专门一期节目跟他们告别。虽然王安石后面还有10年平静的晚年生活。但是1076年毕竟是他离开政治舞台的关键一年。那这一年,我们就来和王安石告别吧。

我们一边回顾王安石的人生,一边问一个问题:经常有人说,王安石搞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神宗最后撤回了对他的支持。那好,假如给王安石更大的、更绝对的权力,这场变法,有没有成功的可能呢?

新身份

我们先来问一个问题:王安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别的有争议的名人,像秦始皇、曹操那样的,优点缺点就摆在那里。对他们的评价不同,不过是对不同侧面的强调,是“五五开”还是“二八开”的问题。

而王安石不一样。对他的评价,经常是从一个极端摆动到另一个极端。有人说他是千古第一完人,也有人说他是祸国殃民大奸臣。别的不用看,仅仅是宋朝,仅仅是宋朝的皇帝,对王安石的评价就天上一脚,地上一脚。我们来简单捋捋:

神宗对王安石,那当然是最好的。用他的时候,称他为“师臣”,你既是我的臣子,也是我的老师。即使罢相之后,神宗对他也是经常慰问,赏赐不绝。神宗是一个心思特别细的人,他为退休后的王安石还做了两个特别的安排,一是派了王安石亲信的吕嘉问去做了江宁知府,还把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调到江宁任职,两大地方官护着你一个人。你就说,君臣一场,皇帝对他做到这个份儿上,是不是也算可以了?

神宗死了,王安石也死了,但是没想到吧?王安石的政治地位居然还在上升。到了宋哲宗时期,他配享宋神宗的宗庙;到了徽宗时期,他又升一格儿,配享孔子,仅次于颜渊和孟子,地位就这么高,而且还被追封了一个王爵。这是王安石历史声誉的最高峰。

然后就一路走低喽。宋高宗建立南宋,开始贬低王安石。配享神宗,停了,追封的王爵,也撤回了。到了宋理宗时代,淳祐元年,也就是1241 年,你想,这都什么时候了?都过去快200多年了,那时候的皇帝宋理宗还不解恨,送了王安石一个称号,叫“万世罪人”:北宋灭亡,都赖他。这真是到了谷底。此后几百年,王安石就基本维持着这么一个祸国殃民的奸臣形象。直到清朝末年,梁启超给他翻案,他才重新成了正面人物。

王安石还是那个王安石,为什么对他的评价会有这么大的波动?很简单,因为对后世来说,王安石就是一个符号,一个搞改革的符号。

但凡一个时代要强调自己继承传统的那一面,王安石就会成为大逆不道的象征。对啊,你居然敢讲“三不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你这是要翻天啊。富弼当年听说这话,就有个忧心忡忡的评论:天命不足畏?这皇帝,能够畏惧的,也就是一个天了。如果皇帝连天都不怕,什么坏事做不出来?谁跟皇帝说这话,必是奸臣无疑啊。你听,富弼的担心是不是也有道理?当传统的价值凸显的时候,王安石搞的那一套当然就很负面。

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个时代要强调变革、创新的时候,王安石又会被推出来,作为改革家的符号。梁启超为什么要写这本《王安石传》替他翻案?因为那是清朝末年,又到了一个需要勇气,需要冲破一切的大担当的时代的了嘛。你看梁启超夸他这话:“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要是在中国历史找一个完美的人,那就是王安石。这也未免夸得太狠了。但没办法,时代需要你王安石了,还得劳烦你出来走两步啊。

中国的传统史学就这样:是以对人物的评价为核心的。一部二十四史,里面主要琢磨的,就是谁是忠臣孝子?谁是奸雄恶棍?一个个地摆出来,要么是后人的榜样,要么是后人的借鉴。那后人呢?也不傻。后人也不会照搬既有的评价,后人也会根据时代的需要,重新调整给古人打的分数。所以,王安石就会这么忽上忽下。

好在我们这个《文明之旅》节目,从来不以褒贬为己任,我们想做的只是“解释”:解释人类今天的文明成就是怎么积累起来的?解释人的行为和观念何以如此?所以我们不给王安石打分数,我们要跳出圈外,力求看到另一个王安石。

请注意,用“功过”“成败”“忠奸”这些尺子来衡量王安石,不管你的结论是什么,你其实都是把王安石看成了一个政治家:被重用,搞变法,失败了。九个字好像把王安石的一生就总结完了。

其实,这个角度,把王安石看小了。

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他在历史的水下,还有一个更显赫的身份,那就是儒家的大思想家,大经师。“经”是四书五经的“经”,“师”是老师的“师”。比如西汉的董仲舒、东汉的郑玄、北宋的程颐、程颢、南宋的朱熹,只要是做过儒家经典的阐释和研究工作的人,都可以叫经师。

对啊,你想,变法工作他才做了几年?从熙宁二年干到熙宁九年,即使不算中途罢相一年,满打满算,这个宰相他也不过干了8年。

而你放眼他生命的此前和此后:王安石是1042年,就是宋仁宗庆历二年中的进士,在进京变法之前,一直在各种地方官的任上转来转去。那他这段时间主要在干什么?当官,但是主要精力都在学术研究上。如果你生活在宋仁宗时代的后期,就是嘉祐年间,你听说的王安石可不是什么官员,而是一个著作等身的大思想家。尤其是他写了一本《淮南杂说》之后,已经被看成是孟子那样的人物。学术地位就高到这个程度。到了他出山前夕,他在江宁讲学的地方,已经门庭若市,大量年轻学生从各地赶来听他讲学。

这是什么派头?熟悉儒家历史的人知道,这就是儒家大经师到了一定地位之后,设帐讲学的派头。相传东汉时候的马融,跟着他学习的学生经常有上千人。他讲课的时候,坐在高堂之上,挂起深红色的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女子乐队奏乐,学生们按次序来请教,因为人太多了,所以很多都是只能听马融的弟子讲课,真的能到马融面前听讲的人非常少。王安石当然不搞什么女子乐队那一套,但是那种名动天下,众人仰望的状态,是差不多的。

这是王安石当宰相之前的状态。我们再看他这一年卸任之后的状态。按说,一个官僚都下台了,还能有什么影响力?但是别忘了我们说的王安石的底色,官僚只是他的短期身份,他真正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资本,是他作为一个大经师的名望。

所以他罢相之后,影响力又持续了上百年。直到宋孝宗的时候,这已经是南宋的第二个皇帝了,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你看,这可是100年之后了,这个时候王安石的很多荣誉称号,什么配享神宗,什么舒王,都已经没了,但是这一年,居然还有人打报告给朝廷,说我们能不能不用王安石的学说来作为科举的标准?这说明啥?说明王安石的思想,还是当时儒家的标准答案。又过了60多年,到了宋理宗的时候,就是送给王安石“万世罪人”称号的那个皇帝,王安石才正式被从孔庙里面搬出来,他作为孔子正宗传人的地位才失去。

你看,王安石的学术思想的生命,远远长于他的政治生命。

这里我要插一句话:过去我们提宋代的思想史,往往只提什么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加上南宋的朱熹和陆九渊。好像程朱理学、陆九渊的心学才是宋代学术的代表。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是理学在南宋后期崛起之后,有意遮蔽的结果。

我手里这套大书,《宋元学案》,这是黄宗羲编的一本学术史著作,从宋代到元代,一共收了2000多个学者,将近100个学派的资料在这里面。王安石在里面什么地位?黄宗羲最早编这书的时候,压根都没提过他。是全祖望,作为后继者编这套书,才把王安石补进去。补在哪里?全书100卷,补在倒数第三卷,而且用的名字也不是某某学案,而是“荆公新学略”,王安石有一个封号是“荆国公”,所以,荆公新学指的就是王安石的学问。你注意一下这个“略”字,就是附在最后,简单说说得了的意思。

但其实呢?如果你是一个宋代人,你会看得很清楚:从熙宁年间到后来的南宋初年,王安石的“荆公新学”,是作为朝廷的官方意识形态的,风行天下60多年。此前的,什么汉唐时代的人对儒家经典做的解释,全都不算数了,只看王安石的解释。科举考试,王安石的学说就是标准答案。

所以你知道了,这本《宋元学案》和后来的很多书,说宋代思想但不提王安石,是一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偏见。

好了,如果你接受了王安石的这个“大经师”的新身份,你就理解了:为什么宋神宗上台之后,要急匆匆地提拔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王安石来主持变法。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王安石非常能干,在当地方官的时候政绩卓著。看得出来,他有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和手腕。但是另一方面,王安石已经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通过学术思想,为自己养出了一个巨大的声望。这个声望,可不是一个当世的官僚所能有的,而是被几千年的儒家道统所加持的声望,危乎高哉。当时司马光就说过一句话嘛:王安石负天下大名三十年。天下的人,不管远的还是近的,也不管认不认识王安石的,都说,王安石不当宰相便罢,只要当了,马上就是太平盛世,老百姓都要受到恩惠。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中,历来就有两条上升通道。一条是按照当时的官场规矩来,一步一磕头地往上升迁;还有一条路,就是不去当官,而是先在江湖上养成自己的声望。当你的声望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皇上都不好意思不请你出山。其他人也会在旁边跟着喊:“先生不出,奈苍生何!”你不出来干活,天下的老百姓可怎么办啊?这就是所谓的终南捷径。

所以,我们看到的王安石的故事,可不是什么职场剧,一个能干的人被皇帝提拔了。真实的逻辑是:王安石用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漫长的时间堆出了一座巨塔,虽然官位不高,但是江湖声望把他推到宋神宗面前。

到这个时候,宋神宗如果想搞变法大业,想用一个有能力、也能让官僚集团服气的人来当宰相,除了王安石,事实上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了。

大经师

我们说了半天:王安石是大经师、大学问家、大思想家。那他到底有什么了不得的思想啊?

说清楚这一点很难。

一方面,要想理解王安石的思想,得回到儒家经学的传统中,什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什么性、命、心、气、理,这些概念,我们今天的人非常隔膜。

另一方面,王安石当年的很多著作,都没有流传下来。比如刚才提到的那本《淮南杂说》,就是一出来就风行天下,很多人惊呼这是孟子再世的那本书,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王安石其他注解经典的书:《易解》二十卷、《尚书新义》十三卷、《毛诗新义》二十卷、《礼记要义》二卷、《孝经解》一卷、《论语解》十卷、《孟子解》十四卷、还有什么《老子注》二卷、《庄子解》四卷、《维摩诘经注》三卷、《金刚经注》一卷、《楞严经解》十卷、《华严经解》一卷,王安石注解经典的主要著作,都全部或部分地失传了。所以,他作为一个大经师的主要学术观点,我们已经看不到全貌了。

这里,我就借北大历史系的邓广铭先生的一篇文章,跳出儒家经学的范围,来看看王安石的学术创新到底体现在哪里。

到了唐朝的时候,儒家经学其实已经衰落了。一方面是自己不争气,天天搞那种寻章摘句学问,一字一句地解释经典,然后再把解释经典的话再做一番解释:经里面写传,传下面做注,注还要补上一个“笺”,笺完了再写“疏”,后面还有什么“正义”“集解”。等等。在几本经文里打转,儒家思想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生命活力的东西。另一方面呢,是佛家和道教的竞争和冲击。这个我们以前讲过,很多问题,生死问题、世界观、宇宙观问题,你儒家不回答嘛,佛家和道家就填补了空白。

所以,从唐朝后期开始,像韩愈、李翱,包括宋代的欧阳修,都想着要振兴儒学。那他们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骂佛家和道家啊。站在我的阵地上,向对面扔炮弹:我好,我对,你不好,你不对。

那你想,这种策略的效果肯定有限。某种思想之所以能出现,能够站稳,能够有市场,一定是因为它解决了某些问题,适应了某些人的需求,靠打击、排挤和否定这些思想,是消灭不了它的。

那怎么办呢?更高级的策略就是,干脆把对方的地盘也占过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资源,我管是你的还是我的,拿来就用。谁把问题解决了,谁就是胜利者。是的,王安石在儒家经学史上的地位,就是因为开创了这套策略。

熙宁二年,神宗启用王安石,对他说,别人以为你只是个大经师,不会操持具体的政务。他们都不懂你。王安石说,对啊,有思想有学问,是为了干具体的事儿啊。

为了学以致用,那什么东西好,我就用啊,我才不会把自己困在儒家经典的地盘里呢。有一次,王安石就公然对神宗皇帝说,我看佛门的书,有的话讲得很好,跟儒家经典的道理是通的。神宗回应,对啊,佛祖虽然是西域的人,那不也是人嘛,语言不一样而已,道理还能有什么不一样?王安石说,对啊,只要符合义理,我管它是谁说的?

所以你看我刚才念的那些书目,王安石不仅给儒家经典做注,还写过大量的佛家道家经典的注解。

不仅是佛家和道家,儒家的老冤家,比如杨朱,比如法家,这都是儒家一提起来,就痛心疾首的,就要骂他们“无君无父”“禽兽”的学派,王安石也是照样拿来就用。

邓广铭先生的论文里,说了一段俏皮话。大概意思是:别人看来,这是什么“援佛入儒”“援道入儒”“援法入儒”,就是把其他学派的东西掺和到儒家来了,那儒家不就不纯粹了吗?邓先生说,你看看你们用的这个字,“援”,援助的援。儒家经典是怎么用这个字的?《孟子》不就说了吗?男女授受不亲,对的,这是礼数,但是你嫂子掉井里了,你不拉一把?“嫂溺援之以手者”,这也是对的。你看这里的“援”字,就是援助,拉一把的意思。王安石这就是看着儒家掉井里快淹死了,就像看见嫂子掉井里一样,用别的思想资源拉他一把,这是救儒家呢,有什么不可以的?

这就是王安石学术在思想史上的功劳啊,当然了,有功就有过,王安石的这种逮什么用什么的作风,有的时候也会导致牵强附会。

比如说,他有一个另辟蹊径地做学问的方式,就是从汉字的字形来理解义理。他觉得,别以为字是人造的,那也是自然的,一定符合天道,背后一定有道理。

南宋的朱熹曾经就描述过王安石的这种如痴如狂的状态,说他在一个禅寺中,自己睡在禅床上,床前摆上笔墨纸砚和灯。经常倒在禅床上睡一会,突然就起来写一两个字,你看他根本就没睡着。有点魔怔。文字嘛,哪有那么多深层的义理?王安石非要每个字都作解释,还有前后贯通,这不就牵强了吗?

宋代关于王安石解字的段子特别多,我随便举一个:王安石把“才”“工”、和“士”,三个字放在一起比较。这三个字除了都是三笔写成的,也没啥联系吧?王安石说,哪能没联系呢?他这么解释:先看“才”,人有了才,就能四通八达,所以中间这一竖,上下都出头。“工”呢,就是人的器具罢了,所以这一竖上下不出头,大概就是说“工”没有主观能动性吧。“士”这个字,还没有达到“才”的地步本来也没法四处通达,但是又因为一心追求天道,所以可以向上通达,这一竖就出头了。你听听,是不是有点牵强?

不仅是说文字,王安石的学问,很多地方这种穿凿附会的痕迹。朱熹还举过一个例子。你要是读过佛家的《心经》,最后有这么几句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王安石说这揭谛两个字,这就是揭示了做皇帝的道理。朱熹说,你看,又胡说,这就是印度的梵语,你非要解释个意思出来,你这是何必呢?

没办法,我们不能用现代学术的标准来要求王安石。他为了解决他那个时代的问题,急了,什么招儿都用,也可以理解。但这也正是王安石的可爱之处,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我沉浸在自己的问题里,对一切学术和思想资源都采取开放的态度,我倒是要看看,在我这一代人的手里,用了这么多新东西,能不能为儒家闯出一个新局面?

将来,我们《文明之旅》节目到南宋的时候,谈到理学和心学的时候,你会发现,王安石闯出来的这条路,以另一种方式开花结果了。这是后话,先按下不提。

我们还是回到王安石这个人身上那个最大的谜题:你学问这么大,思想这么深,声望那么高,为什么最后王安石变法却没有搞成呢?

我之所以花这么长的时间为你还原王安石“大经师”的身份,介绍他的学说,其实是想请你注意一下这背后的假设:一个人有思想,有学问,那他就一定能治理国家吗?

按照儒家经典里的观点,对啊,当然能啊,从格物、致知,到正心、诚意,然后修身、齐家,最后就是治国、平天下,这不是一个滑梯吗?做到前一个,自然就有后一个啊。一个人思想境界上去了,行动能力不也就上去了吗?

你再想想,这个假设真的成立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了,也许王安石身上的那个千古谜题也就解了。

哲人王

刚才我们说,王安石身上有一个千古谜题。什么呀?就是他那么学富五车、道德高尚,这两点从古到今没人否定过,那为什么他主持变法还是失败了呢?

解释很多。包括我们前面节目讲过,这场变法的真正主导是神宗皇帝,根子在他身上。中国历史上,以大经师的声望被捧上宰相位置,以思想家的高度主持一场变革的,王安石还真是独一份。他的观念、行动、偏好,对变法同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还是可以从王安石的角度来找找原因。

王安石当年一见神宗。神宗说你要帮我搞改革哦,王安石说,你要是想用我,不能着急,你先去看看我的书,对我的学问思想原原本本地学透了,不怀疑了,然后你再用我,改革也许就能有点小成就啊。你听着口气大的。但是神宗皇帝对这一点是认的。他也对王安石说过,你来当这个宰相,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功名利禄,你就是因为有思想,有道术,可以给天下带来福祉。你看,这君臣二人是有默契的:这场改革之所以用王安石,不是因为别的,因为你有思想高度。

如果跳出中国文化的语境,这个话你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对,西方也有这个观念传统。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其实有类似的表达:“除非哲学家成为城邦中的国王,或当今被称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真正且充分地从事哲学,否则,我认为,无论城市还是整个人类,永远不会摆脱灾难。”

这就是柏拉图哲学里面的著名结论:“哲人王”,哲学家要当国王,这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但是,王安石的故事也许就在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思想家、哲人真的成了治理天下的王,那也许才是灾难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哲学家和政治家,这不仅是两种身份,这还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哲学家思考世界,思考的是世界的本质。他们会用精准的概念、严密的逻辑、直达事物的核心,要简洁、要纯粹、要优美。

而政治家思考世界,就没那么在乎世界的本质,他们思考的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要解决问题,那就要左右权衡、让步妥协、规避风险。

那这两种思维方式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在于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的态度。哲学家要优美,要简洁,所以要剥离掉现实世界的全部复杂性。而政治家在丛林中小心翼翼地前进,一着不慎就满盘皆输,他追求的反而是要能纤毫毕现地看到现实世界的全部复杂性。所以,政治家才能理解尼采说的那句话:“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

比如说,美国总统林肯,我们对他的印象是:了不起,带领北方,打赢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这当然没错,但是你去看细节,林肯是因为他在观念上是一个废奴主义者,所以才这么干的吗?

当然不是。南北战争是1861年开打的,但是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是1862年发布的。那林肯对废除奴隶制是什么态度呢?他自己有一封信说得很明白:

我进行这场战争的首要目标是保存联盟,而不是拯救或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够在不解放任何奴隶的前提下保存联盟,我会那样做;如果必须解放所有奴隶才能保存联盟,我也会那样做;如果只能解放一部分,保住联盟,我同样会这样做。

你看,这是政治家的典型行为方式,为了目标,为了解决问题,用什么手段都好说。1862年,为什么他会发表《解放黑奴宣言》呢?这不是什么政治态度,这就是在当时情况下的一种战争策略:宣布解放南方的奴隶,这是慷南方之慨啊,鼓励南方的人叛逃,到我这里参军,至少也能起到破坏南方经济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你可能会说,这是不是在故意曲解伟大的林肯总统啊?不信你去看《解放黑奴宣言》的原文:“自 1863 年 1 月 1 日起,凡在反叛美利坚合众国之州或部分地区中所持有的奴隶,从此日起将获得永久自由。”你听听,是反叛的州和地区。林肯还怕有误解,把什么叫反叛州和地区都列出来,细到每一个教区。换句话说,林肯是在“我们打不到的地方”宣布奴隶自由,而在“我们打得到和朋友拥有的地方”继续保留奴隶制度。你看,这就是为了赢得战争而施行的策略。

但是请注意,我这么说,一点也不会减损林肯作为黑奴解放者的声誉和地位。这就是政治家行为的正当方式。不这样做,他就不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

而如果是一个哲人当了政治家呢?他们脑子里的正义、原则,往往是绝对的,至少是不肯在现实的泥泞中摸爬滚打曲折前进的。

王安石去世之后,司马光对他有一句评价,请注意,这个时候司马光可是王安石的铁杆反对派,但还是说了一句厚道话,他说王安石这个人没什么毛病,就是执拗。对呀,一个思想家可以执拗,人生只为一个大道理而来;可是一个政治家,如果手里只有一个单一的原则,用一种执拗的态度,怎么对付得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哦?

我们就不再提他变法过程的那些事儿了,我们就看他最著名的那篇小短文《读孟尝君传》吧。他说,孟尝君也算能招揽贤士吗?如果他能招揽到一个贤士,他就可以君临天下。他招揽的那些人,都是鸡鸣狗盗之徒啊。那些人来了,真正的贤士就不来了啊。

文章写得很精练,只有四句话,八十八个字,千古名文哪!听起来也很有道理。

但是你不觉得吗?这里面很可能有两个错误的估计:第一,他高估了所谓的贤士、思想家的价值。打败秦国、君临天下这样的事,真的靠一个贤士、一个哲学家就能做成吗?另一方面,他也严重地低估了鸡鸣狗盗之徒。在泥泞的现实世界里,能为我所用的每一分力量,都无比宝贵。

今天我们《文明之旅》节目要送别王安石。但是,这一年并不是他生命的终点,他还要在江宁度过人生中平静的最后十年。晚年王安石,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儿了,每天骑着一头驴,四处转转。

有一天,他来到一所寺院。遇到几个读书人正在畅谈文史,激烈辩论。王安石默默地在旁边坐下,一言不发就听着。过了许久,终于有一个人发现了这个奇怪的老头,上前问他:“哎,老人家你也知道《尚书》吗?”王安石只是点点头,说知道一点。这个人又问他:“敢问大名啊?”王安石拱手说:“我叫安石,姓王。”给这群人吓一跳,惭愧地低着头跑了。

你看,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段落里,报出《尚书》两个字和王安石的大名,还是有这样的威风。不知道王安石会不会后悔?如果他这一辈子,只是读书、思考、写作、著作等身、名高一时,而不是下山到红尘中大闹一场,这一生会不会更好呢?

这就是公元1076年,我试图让你看到的一个可能会让你有点陌生的王安石。我们下一年,公元1077年再见!

致敬

公元1076年,节目的最后,我还是想致敬王安石,以大经师身份入主朝政,试图用理念重塑世界,虽败犹荣。

读中学的时候,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吧: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说得多好啊,“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谢谢王安石走了一条艰难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华文明的人格宝库里,多了这么一个不折不挠的拗相公。向走得足够深足够远的王安石致敬。

参考文献: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

(元)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

(清)黄宗羲著:《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

周思成:《王安石“强辩”考:十一世纪中国政治的常识与诡辩》,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2024年。

吴钩:《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

刘成国:《荆公新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

刘子健:《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

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陈嘉映:《价值的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

刘成国:《王安石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18年。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

梁启超:《王安石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年。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

[美] 田浩:《朱熹的思维世界》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年。

梁白瑜:《王安石父子短暂附享孔庙的背后博弈》,《文史天地》2023 年第 10 期。

漆侠:《王雱:一个早慧的才华四溢的思想家》,《中国史研究》2000 年第 4 期。

邓广铭:《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的观点或立场,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http://news.xdnf.cn/hREWohpKvw

    相关文章

    科普|小鸡鸡“深藏不露”?家有男宝的家长请注意

    在很多男宝家长的焦虑清单里,如果小鸡鸡看起来短小,第一反应是什么?割包皮?减肥?或许您可能不清楚,很多时候问题并非出在“尺寸”上,而是出在“藏”与“露”上。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共同守护孩子未来健康。一、什么是隐匿阴茎?隐匿性阴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外生殖器发育…

    广西好戏齐聚上海,一场推介会撬动十余项合作

    “上海是演艺之都和文化大码头,汇聚了大量演艺资源、大批演艺同行,来这里推介广西的剧目太有优势了。”谈及为何来上海推介演艺项目,广西文化产业集团的一位负责人介绍。9月17日,民族歌剧《柳柳州》在北外滩友邦大剧院上演,“跟着演出游广西”演艺产品推介活动也在此落地。…

    三星电视机十个月内两次出现黑屏故障,客服:此前未收到类似投诉

    近日,来自上海的黄先生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反映,他2023年底买的75寸三星电视机十个月前出现黑屏,近期又出现第二次黑屏故障,使用期间还频繁死机,他要求换新或退货。9月17日,记者就投诉情况致电三星官方热线,接线售后人员称,“此前未接到相似情况的反馈,没有消…

    第九届平遥影展发片单:华语力量新鲜,戛纳威尼斯新片都来

    9月17日,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举办线上片单发布会,正式面向全球公布本届电影展官方展映单元片单。发布会由平遥国际电影展创始人贾樟柯主持,艺术总监林旭东、华语片节目策划吴觉人、短片节目策划宋甲一一揭晓并解读“卧虎”“藏龙”“首映”“从山西出发”等官方展映单元影片…

    电影《731》哈尔滨首映:让影院变成正义的法庭

    9月17日,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为题材的电影《731》,选择在与影片历史背景紧密相连的哈尔滨举行全球首映式。影片主创团队全员集结,与观众共同见证这部历时六年打磨的作品首次亮相。电影《731》由黑龙江、山东、吉林省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制作,以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为…

    台胞抗日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全民族抗战及台胞抗日历史,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9月17日下午,“台胞抗日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ST立航:实控人、董事长刘随阳解除留置,上半年亏损扩大至4456万元

    立航科技 视觉中国 资料图9月17日晚间,*ST立航(603261.SH , 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解除留置的公告。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某县监察委员会签发的《解除留置通知书》和公司董事长刘随阳家属的通知,国家某县监察委员会决定对刘随阳…

    皇马科技遭多名股东减持,创始人妻子或套现逾8000万元

    9月17日晚间,皇马科技(603181.SH)公告称,因自身资金需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公司董事马荣芬拟于本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90天内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500万股公司股份。截至目前,马荣芬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206045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

    夜读|友人赠我百香果

    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周老师,某日给我寄来百香果。他与友人入山摘百香果,顺便就给我寄一些。百香果之外,还有一本书:《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50-2000)》。我与周老师素昧平生,亦无书事业务往来,概因都是乡村生活爱好者而引为同类。之前,周老师给我寄过橙子和茶…

    最高金额超10亿美元!一天两家上市药企官宣创新药BD交易

    BD(业务拓展)热度还在国内医药行业继续。 9月17日晚间,迈威生物(688062.SH)公告称,公司与Aditum Bio Fund 3, L.P. 宣布成立Kalexo Bio, Inc.,并就心血管领域双靶点siRNA创新药2MW7141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 这是一次NewCo形式的跨境BD交易。迈威生物称,交易标的2MW71…

    北京香山论坛|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9月17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当日下午,举行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回顾与展望”情况介绍会。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一支特殊的方队首次亮相——中国维和部队方队,引发关注。这个安…

    中国储能产业链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曾毓群呼吁正视五大挑战

    过去五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增长达11倍。而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储能市场,近五年累计装机规模增加20倍。其中新型储能又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占比达95%-99%,“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储能产业链,储能电池和系统出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的90%和…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经营主体抢抓产业变革机遇!龚正调研人工智能产业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今天(9月17日)在调研人工智能产业时指出,人工智能是上海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关键产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部署,为国担当、勇为尖兵,对标全球顶尖水平谋篇布局,立足上海优势锻造核心竞争力,推动…

    合肥宝能城项目“重生”:引入华润万象生活、绿城和中铁置业

    沉寂多年的合肥宝能城项目迎来“重生”。据合肥市宝汇置业有限公司9月13日微信公众号披露的信息显示,合肥市宝汇置业有限公司自2024年12月30日重整成功以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解决遗留问题,商洽合作伙伴,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近日,公司在翡翠湖迎宾馆与中国中信金融资…

    电影《731》明日上映,首日预售票房已破1亿元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9月17日20时08分,影片《731》首日(9月18日)预售票房突破1亿,也是今年春节档后首部首日预售票房破亿影片。明天(9月18日)起,电影《731》将在全球多地上映。据了解,该片公映时长为125分钟,9月18日9时起片。多地影院的排片表显示,《731》首场放映时…

    持续擦亮船舶海工“深蓝名片”,南通崛起长江口

    江海南通,挺进深蓝。9月16日上午,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推进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开幕式在南通举行,国内外船舶海工领域的知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代表齐聚一堂。16个重点项目在开幕式现场签约,超500家国内外船舶海工企业携新产…

    毕业即就业,上海这所高职院校先后与企业合作开设6个订单班

    9月17日,“产教融合 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暨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就业供需对接双选会在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上海市闵行区人社局局长沈萍介绍,这场双选会是2025闵行秋招的“第一场”,也是闵职院首届毕业生的“首秀场”,精…

    龚正会见美国亿滋国际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冯朴德

    上海市市长龚正今天(9月17日)会见了美国亿滋国际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冯朴德一行。龚正说,当前,上海正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市场对全球商品具有…

    澎湃漫评|水牛奶不能成为“注水奶”

    水牛奶不能成为“注水奶”近年来,水牛奶因奶源少、口感浓厚,成为很多消费者追捧的对象。但据媒体调查,20款随机挑选的同时标注“水牛”与“纯牛奶”的产品中,无一款以100%生水牛乳为原料;部分产品还玩起文字游戏,“水牛配方”竟是商标。从千禾0酱油到壹号土猪,从供港牛奶…

    落地2年多化解矛盾逾270万起,上海“三所联动”怎么做到的

    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立足派出所“主防”定位,不断深化推广“三所联动”机制,实现了公众安全感、公安工作满意度连续第12年双提升。9月17日,上海市公安局举行“枫桥式派出所(所长)”宣传展示活动,澎湃新闻记者获悉上述信息。“三所联动”化解矛盾纠纷。上海市公安局供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