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八年《王者荣耀》,律师孙千和想弄清楚一个问题:“黑箱”一样的游戏匹配算法机制是否公平?
这个疑问来自她的游戏体验——对局连胜几次后,“系统好像会想方设法让你输”,比如匹配到“很菜的队友”。游戏中,时常也会有其他玩家吐槽说,“又被系统安排了”。
《王者荣耀》是一款由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并运营的国产手游,玩家数量众多。该游戏官方数据显示,其日活跃用户数处于亿级水平。而游戏圈关于这款游戏匹配算法的疑问也由来已久,却无人行动。
两三年前,孙千和开始搜集关于游戏的算法信息,她随之怀疑游戏运营方有让用户沉迷游戏,持续贡献“日活”的动机。她决定率先向腾讯公司发起挑战。
2024年6月18日,孙千和正式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起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请求判其公开《王者荣耀》的玩家对局匹配机制。8个月后,她等来法院的通知短信,2025年2月18日,法院正式立案。6个月后,8月12日,该案在深圳开庭。
法庭上,腾讯方的说法是,《王者荣耀》的匹配机制旨在实现公平对战,是商业秘密,公开后易被黑产滥用。孙千和则认为,游戏里的算法机制不应该成为“房间里的大象”。公开是第一步,是否公平,随之也会有答案。
该案被称为“国内游戏算法诉讼第一案”,游戏匹配算法是否需要公开,在法律规定上尚属空白。
腾讯方对诉讼有成熟的应对,先后提交了超过900页的证据。作为一个足够较真的游戏玩家和从业十年的律师,孙千和为自己代理,但相比对面的律师团队,她像是“孤军奋战”。
诉讼
8月12日下午一点半,孙千和带着案件材料,独自抵达深圳南山区人民法院沙河法庭。当时法院门口空无一人。在门口等待半小时后,门开了。经过两道安检,孙千和走入第五审判庭。
第五审判庭门口 受访者供图
从业十年来,孙千和办理过无数案件。这次,她既是当事人,又是自己的代理律师。
她不知道,她进入法庭后,法院门口聚集了一群游戏玩家。他们希望能够旁听庭审,但因为没有提前预约,无法进入法庭。
四天前的8月8日,孙千和已从青岛抵达深圳。法院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了证据交换。被告方腾讯公司提交了超过900页的证据。
与腾讯公司背后庞大的法务团队不同,孙千和独自应战,阅读分析对方的证据材料。她从去年决定起诉时就开始准备材料。到深圳备战庭审这几天,她没有一天早睡。
开庭当天,法院临时通知她提前一小时到庭。从下午两点半开始,双方就证据进行了近三小时的质证。质证环节不公开,出席的只有孙千和、腾讯方两名法务和两名律师,以及法官和书记员。
质证环节结束后,旁听人员进入法庭。由于对方证据数量太庞大,法官告诉孙千和,在庭审结束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她需要向法庭提交书面质证意见。
庭审中,双方质证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公开《王者荣耀》游戏匹配机制的算法。被告方律师认为,游戏匹配机制是腾讯的技术秘密。如果关于游戏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细节被公开,可能成为黑产的作弊说明书,被恶意玩家或黑产滥用,损害正常游戏玩家的利益。
孙千和提出,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可以按照最低限度的知情原则,公开算法机制。
孙千和提交了自己的账号信息和对局数据等十组证据。包括一些对战双方实力悬殊的游戏录屏视频,以及她社交账号中关于游戏机制的视频的播放、点赞和评论量数据,有的视频播放量超千万,孙千和想以此向法庭证明,游戏匹配机制的算法的确关乎众多玩家的利益,否则她的观点和行为不会得到这么多游戏玩家的支持。
腾讯方则以随机抽取多位玩家胜率情况举证,否认孙千和所指的游戏将玩家胜率控制在50%。
当天晚上七点半,庭审结束。孙千和走出法院大楼,看到门口汇聚了很多支持她的游戏玩家,询问她庭审情况。那一刻,她紧绷的神经才暂时放松。
孙千和回忆,腾讯的主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列举了很多之前他们在各个平台发布的公告等,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匹配机制算法的告知义务,不需要再告知。二是大量举证表明自己做了很多净化网络游戏环节的工作。
“我不否认他们做过很多努力,但如何保证游戏的匹配算法不破坏游戏公平?”孙千和说。
“黑箱”
陈娥从大学开始玩《王者荣耀》,连玩几个赛季后,她因工作玩游戏的频率降低。最近,她又重新玩起了这款游戏。
今年七月,她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孙千和起诉腾讯的信息。陈娥也是法律从业者,所以决定到庭审现场支持孙千和。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陈娥意识到匹配机制让人成瘾的可能性:“这种机制一开始可能会让人沉迷,就像赌博一样。它先给你一些甜头,让你能连上十几星或二三十星,到后面就让你输。输了之后,你又因为不甘心,从12点奋战到凌晨四五点,还没有赢,心态就炸了。”
2017年,孙千和开始接触《王者荣耀》,创建了第一个账号。2022年,她又创建第二个游戏账号。她逐渐着迷于这款游戏,越输越想赢。
她也意识到,要走出这种心理状态很困难,所以游戏成瘾才成为一个研究课题。“为了增加日活(日活跃用户数量),需要让玩家在游戏里待较长的时间。”
2023年12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草案”),共六十四条,涉及网络游戏审批、内容管理、游戏币和虚拟道具的发放和交易、宣传推广、未成年保护等多个方面。
其中,对于未成年保护,管理办法草案要求网络游戏设置防沉迷制度,并限制游戏过度使用和高额消费——不得设置每日登录、首次充值、连续充值等诱导性奖励。
但是孙千和认为,游戏匹配机制的算法是游戏成瘾中最隐蔽却很重要的因素,不玩游戏的人,或许没有这样切身的体会。而管理办法草案并没有涉及对匹配机制算法的监督。
在这个层面上,她的起诉是希望将“算法黑箱”暴露到阳光下。
孙千和自认是理性的游戏玩家,但有时她明知不应该再玩,还是忍不住想看“到底要连输多少局,才能赢”。
陈娥在打排位赛之前,会先打两把匹配赛“占卜一下”。如果匹配赛比较顺利,通常排位赛也会顺利。打完六七局,或者十几局后,她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匹配机制)跟股市一样,是不可预见的,完全是玄学。”陈娥说。
陈娥的感受是,有时,她会被匹配到一些“低水平的”队友,而对面五个人就像“五黑”(五人是熟人),游戏操作配合得天衣无缝。有时匹配到的队友配合度很低,团队里有人发任何指令和信号,对方都不会理睬。
另一位该游戏玩家王丽也向记者讲述了类似的经历。她说,玩游戏时感觉在赌,打省标赛或巅峰赛时,非常需要匹配相同战力的队友,否则这一场对局就很容易输掉。在孙千和起诉腾讯案开庭的前一天,她刚在《王者荣耀》中经历了十连败。
早在2018年,腾讯曾发文否认通过匹配算法刻意安排“坑队友”。《王者荣耀》官网发布的《狄仁杰答疑|匹配算法全面解析》一文提到,游戏并不存在通过匹配算法刻意为连胜状态下的召唤师匹配“坑队友”的情况。文章还表示运营方没有任何动机去干预召唤师们的对局结果与胜率,这样做对《王者荣耀》毫无好处。
关于游戏匹配机制中的公平问题,陈娥觉得,公平是有相对标准的。旗鼓相当的人,在自己的硬件基础上打出自己的技巧,这样才公平。“比如我打跆拳道,就必须匹配跟我重量相当的人,既不能匹配一个幼儿园的小孩,也不能匹配200斤的肌肉男。”
成为游戏玩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孙千和考虑过游戏的匹配机制是否存在问题。最初只是主观感受,当她看到许多玩家拥有同样的感受和评论时,她开始搜集关于游戏的算法信息。
她有一种“比较能忍”的性格,没有一怒之下采取行动,而是等待了一两年。
较真
决定起诉后,孙千和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刚开始,她最担心立不了案。尽管她是一名从业经验丰富的律师,并曾在起诉中国移动过度电话推销一案中胜诉。
从2020年初开始,持续一年多时间里,孙千和不停收到不同座机号码打来的推销电话。她拉黑一个号码,新的陌生号码会再打进来。她为此感到苦恼。因为职业需要,她不能错过任何电话,担心可能是客户或法院的来电。
这些电话都是来推销中国移动的话费升级套餐的。2020年11月,孙千和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政务平台“电信用户申诉受理平台”进行反映,没有结果。同年年底,她向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法院提交诉状,起诉了中国移动公司。
起诉中国移动时,孙千和确信自己会赢,因为“法律依据非常充分”。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生效,其中第1033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起诉中国移动案的阻碍,主要来源于案外。 “有人找到我的同事、亲戚,甚至我爸,让我撤诉。但是我已经认定的事情,绝对不可能妥协。”回忆这件事时,孙千和的语气仍然激动。
官司打到了二审。2021年9月,滨州中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电话推销侵扰了孙千和的私人生活安宁,构成了对她隐私权的侵犯,支持一审法院的判决,被告应赔偿孙千和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交通费用782元。
在滨州中院开庭时,一名法官曾对孙千和说,“我也经常被电信公司骚扰”。该案件被山东省高院选入了民法典适用典型案例。
2023年,最高法也将该案选为贯彻实施民法典的典型案例。据《南方周末》报道,最高法认为,该案件的典型意义在于,“裁判结果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隐私权,更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出了回应”。
孙千和说,大家都是受害者,但是没有人起诉,我起诉了,于是这个案件被层层注意到,成了典型。
今年 8月1日,国内三家基础电信企业集体发布规范电话营销举措,统一外呼营销号码。它们的唯一官方外呼营销号码分别是:中国电信10001、中国移动10085、中国联通10016。
“如果用户明确拒绝电话营销的业务,就不能再继续呼叫打扰用户;如果接到其他号码让你办卡办套餐,可以肯定不是正规渠道。”孙千和在朋友圈转发了这则消息。她曾在法庭上说,运营商应该建立一个用户拒绝推销即停止呼叫的机制。三年后,这个机制真的建立起来了。
后来,孙千和的律师同行给她转发了一条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众号的推送。文章中写道,“人固然不应该为了某些利益,在官司中蹉跎一生,但我们应该敬重那些为了‘道理’较真的当事人。”
文章中,一位法官提到了孙千和起诉中国移动的案子,并称赞该案让“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侵扰和破坏”进入大众视野。
孙千和读到这一段时,既惊讶又激动。她没想到,这名法官还记得她的案子。文章中温暖的评论,冲淡了那些网暴言论对她的伤害。
那一瞬间,她感觉到这件事情的意义。有时在工作中,律师和法官之间可能会有一些摩擦,“但是我们都属于法律共同体”。
空白
这次,和起诉中国移动不同,起诉《王者荣耀》的难点在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游戏匹配机制的算法是相对前沿的概念,与之相关的论文都很少。“你问普通人算法是什么,他会以为是数学。”孙千和说。
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是一种解决特定问题的步骤或规则的集合。游戏匹配机制算法需要解决游戏对局中的队友和对手匹配问题,让玩家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开发者通过设计计算机程序,让系统依据各种规则和标准实现这个目标。
孙千和在网络上下载和算法相关的论文,打印出来厚厚一摞。她不仅要研究算法到底是什么,还要深入了解游戏的匹配算法是什么。
在法律上,算法治理同样是一个小众甚至空白的领域,尤其游戏行业目前很少有人关注。全国范围内,懂算法的律师也屈指可数。孙千和起初觉得自己像是在“盲人摸象”。
直到开庭前,她一直在关注算法领域的法律动向。尽管2021年起,《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法规陆续出台,要求平台提供“关闭选项”或“说明机制”,但执行层面的标准仍然模糊。
2024年11月2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专项行动有五个工作目标:算法导向正确;算法公平公正;算法公开透明;算法自主可控;算法责任落实。
今年以来,抖音和今日头条等平台陆续公布算法和平台治理的相关信息,试图通过增加透明性来消弭算法引发的种种争议。
但是在孙千和准备起诉的过程中,尚没有这些文件的支撑。
在争取立案的技巧和证据收集上,孙千和考虑了很长时间。她无法直接请求判腾讯修改匹配机制,一个原因是,作为普通玩家,很难搜集证据证明匹配机制有问题,因此很难立案。
权衡了很多案由后,孙千和决定以要求腾讯公开《王者荣耀》的匹配算法为由起诉,这是她认为最可能成功立案的案由。
孙千和公布自己起诉的决定后,社交平台上有很多人不理解:一个游戏而已,为什么这么较真?有人说她是“为了流量,沽名钓誉”,这令孙千和苦恼。
也有支持的人建议说,“孙律师,你快找俩律师,你一个人肯定不行的。”还有人让她委托罗翔,她只能回复说,罗老师是学刑法的。
起初,她并没有将获立案的消息告诉太多人。一开始,身边只有她的丈夫和几个同事知道这件事。从起诉到获得立案,孙千和陆陆续续在各个网络平台发布过和案件相关的视频,但流量平平。是否有人关注,没有影响她做这件事的决心。
直至今年6月,案件才受到关注。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孙千和并没有做好准备。她说,她并非抱着和游戏对立的想法提起诉讼,而是为了这款游戏能变得更好。
在她看来,玩家们只是把她当成了“嘴替”或“脚替”,她在用玩家们没有想过的方式替他们发声。
孙千和没有期待通过一次诉讼解决对算法的监管问题,“因为算法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社会各界漫长的努力”。
但是她想,相关部门关注到这件事,关于网络游戏的管理才会逐步完善。未来,如果她提出的诉求可以纳入相关规定,这将远超诉讼本身可能带来的影响。
庭审结束后,8月13日下午,孙千和坐飞机回到了青岛。回去后,她需要继续阅读法庭上的证据材料,写质证意见。接着,她又开始为代理的其他案子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