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宇慧:当下厨做饭不再是必选项,我们损失了什么?

article/2025/8/19 15:58:45

陈宇慧(田螺姑娘),美食作家。喜欢逛菜市场和做饭,写了十多年菜谱。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以食物为线索,不仅书写了她对食材的独特认知、实用的烹饪心得,更联想到了倾注其中的情感与劳动,由此勾连起对人与生活本身的思考。在她看来,食物从来不只是食物,而是回忆的甬道,是爱的表达与创造,是无序生活里我们的生存确定;同时,食物也意味着掌控与权力,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她说,在“吃什么”以外,“谁来决定吃什么”才藏着生活最真实的答案。近日,就相关美食话题专访了陈宇慧。

陈宇慧(田螺姑娘)

您之前出版的书都是食谱,写作《谁来决定吃什么》这样的美食随笔的契机是什么?

陈宇慧:菜谱是一种工具书,在确定要下厨之前再行查询翻看就行了,所以打开菜谱的契机是确定自己要下厨做饭。但现在因为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下厨做饭已经不是一个必备选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在这个变化里我们损失了什么?这是我想在《谁来决定吃什么》这本书里探讨的问题。

美食主题的散文集、随笔集以前曾经很流行,而现在是肉眼可见的衰落了,您觉得为什么现在大家不那么热衷这类书了呢?在您的阅读中,有没有特别喜欢的美食散文作家或者作品?您觉得好的美食散文写作大概是什么样的一种写作?

陈宇慧:在我心里,好的饮食散文是既有信息量,又能引发共鸣的作品。它既不能和读者距离太远,让人觉得这是自己永远无法企及的生活,最好也不要自说自话,让读文章的人体会不到和被描述的食物、被描述的这顿饭相关的氛围、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早年间阅读的陈梦因(笔名:特级校对)和殳俏都能给我这样的感受,我从他们的文章里认识到了很多新鲜的食物,甚至知道这些食物怎么烹饪更得宜,于是我对食物越来越向往,想吃到,也想买来试着自己做做看。

但这样的饮食散文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设定,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和食物有关的信息逐渐被简化成诱人的图片和视频,以及博主们大快朵颐的表情。品味食物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除此之外的情绪和氛围几乎都被忽略了,刷到社交媒体上这样的帖子或视频,感受到的是一种很直观的刺激,但很难沉浸到情绪里产生共鸣。

食物的表达被简化了,这是我觉得饮食散文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您在书中谈到了如今家庭饮食习惯中的所谓“去酱油化”,包括“去肥肉化”,这个其实还可以罗列很多,都是应今天的健康标准或者说健康焦虑而产生的变化,在您看来,这些变化会使那些传承已久的家常菜失去应有的风味而日渐同质化吗?

陈宇慧:我家餐桌上的“去酱油化”并不是自己特意为之的,只是随着离家时间越来越长,我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菜系,也不那么依赖和迷恋湘菜的口味,日常烹饪里使用酱油的频次越来越低了。而书里提到的“去肥肉化”可能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现在的猪肉越来越瘦,二是大家越来越不敢吃肥肉。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的诉求,好像餐桌上的肥肉就慢慢变少了。

陈宇慧在家下厨

这并不是说产生这样的变化有什么不对,家常菜本身就在不断地流变中。一般家常菜不会特意遵循味型,也不会花费太多精力获取一些食材和调料,家常菜就是随意的、有什么用什么的。家常菜和餐厅菜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几乎不会被标准化。所以家常菜也不会有同质化的风险,它甚至很难被归类总结。

您在《标签化的食物》一文中以您家乡的湖南菜为例,说原本为了解腻、提香、开胃用法多样的各色辣椒,现在都被简化成了最好买、最稳定的小米椒,对地方菜的标签化正在使得地方菜的丰富性不断折损,我原本以为这种情况只是针对旅游区或者开到外地的地方馆子而言,为什么在当地也会这样呢?

陈宇慧:以我的家乡长沙的本地湘菜变化情况为例,作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旅游城市,外地游客对湘菜的刻板印象和觅食需求,已经很大程度影响到了长沙本地餐厅的菜式风格。而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游客们在打卡本地餐厅之后,好评或者差评也会直接影响餐厅运营状态,所以迎合游客的口味,对餐厅运营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在菜式传播乃至传承的过程中,一家热门餐厅会比一个个的小家庭起到的作用要大。假设一道菜在餐厅点单的时候很受欢迎,可以辐射到少则几百,多至几十万人,而且本地和外地的其他餐厅也会模仿这道菜,这道菜就越来越火。但一道菜要火,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它口味清淡平衡,粗暴概括的话,口味重、有记忆点的菜会更容易火。

在这样的传播路径下,地方菜的丰富性肯定是会被折损的,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书中论及的“滤镜下的食物”也是个有趣的话题,拍照发社交媒体几乎已经成为现在前置于吃的必选项,好看大于好吃,摆拍、打卡重要过品尝菜色本身,宁愿牺牲最好的赏味时刻,但没拍就等于没吃,这会不会严重影响餐饮的服务取向?让餐饮朝着形式大于内容的方向一去不复返?

陈宇慧:是这样的。餐厅的服务取向现在已经被社交媒体和点评网站“绑架”了,菜的口味没法通过手机传播,但好看的菜值得拍照上传社交媒体,服务出了问题容易被发帖“避雷”,点评网站上的评分也会直接影响餐厅的自然流量。在点评网站上,一家餐厅如果获得了一个差评,几乎需要二三十个好评才能把评分拉回来。但一条爆款探店视频,可能会让餐厅短时间内爆红,营业额翻上好几番。

以前在活动范围内会有更多社区餐厅,菜式变化不大,价格平易近人,是不想做饭的时候随意吃一口的好选择。而现在食客们选择餐厅的逻辑,经常是先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搜索感兴趣的餐厅,再看看评价,最后才决定去不去。社交媒体可以决定一家餐厅的生存状态,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您在书中提到“生鲜电商平台不只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打破了食材和食材之间的关系”,这话要怎么理解?

陈宇慧:从前不管是买菜还是买衣服,都需要和摊主或者服务员沟通这个食材好不好,这件衣服是什么材料的,再稍微还几句价。随着电商越来越发达,我们在购物的时候已经大幅减少了和人打交道的环节。现在不需要出门就可以自助下单几乎任何商品,想退货也只用在平台上点几下,确实非常方便。

但食物尤其是生鲜食物始终是非标品,省略了人和人的沟通之后,对食物的状态很容易产生迷惑,哪个部位的猪肉更适合炒着吃?圆包菜和尖包菜口味有什么区别?很多时候和摊主的沟通是了解食物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厨房小白来说更是如此。

作者在菜市场拍摄的食材

对于食物的很多想象也是在菜市场产生的,看到一条非常新鲜的鱼,自然就会开始想象中午要如何烹饪它。如果想做个葱油的做法,那下一步就是在菜市场寻觅最好的小香葱。生鲜电商平台虽然非常方便,但很限制我们的想象力。生鲜平台上的食材照片都像身份证上的标准照一样,看来看去都差不多,经常会逛上半天也不知道今天最想买的食材是什么,更别提有搭配灵感了。

作为一个喜欢逛菜市场的人,对于传统菜市场不可挽回的衰落是不是尤其觉得可惜?在您而言,传统菜市场的核心魅力是什么呢?

陈宇慧:便捷,丰富,多变。我把“便捷”放在菜市场魅力的第一步,如果菜市场不能坐落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而需要特地前往的话,大部分人去菜市场买菜的频次就会降低很多。现在大城市的城市规划好像把商圈、住宅、学校全部分离,各归各位,菜市场也在被设计好的位置。可能有些菜市场甚为宽敞,但不方便去的菜市场,再宽敞也显得寂寞。

作者在菜市场拍摄的食材

我也喜欢传统菜市场里食材的丰富和多变。到了丝瓜的季节,会有农民直接挑着担子卖自家种的头茬丝瓜,个头非常参差,但味道格外甜。昨天刚刚买过的蚕豆,今天再去菜市场就遍寻不见,晚餐已经设想好的菜单不能执行,需要马上想出其他的应对方案,这样的状况在我看来都很有乐趣。餐桌上有些新菜式,生活就不是那么一成不变。

现在很多大城市的菜市场,每个摊位的食材都差不多,甚至一年四季都差不多。在这样的菜市场里买菜,能做的菜都差不多,那去不去菜市场其实也差不多。

预制菜也是这些年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从食物的层面您认为预制菜、料理包的目的是保证食物的下限,而不是追求食物的上限,再往深了说,您觉得这代表着我们的“预制生活”,能就此谈谈吗?

陈宇慧:前些年可能很多朋友不那么了解预制菜和料理包,哪怕在餐厅里吃到了用料理包加热的菜式,也以为是现做的。而预制菜的概念会比料理包更广,预先处理、预先制备、预先烹饪都是预制菜的一部分,广义的预制菜无论对于家庭厨房还是商业餐厅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一旦把讨论的范围限定在料理包之后,就会发现这个讨论会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矛盾:首先花钱去餐厅吃到的饭菜,不料想餐厅把料理包加热就上菜了,这和自己购买料理包加热之后的成品没有区别;如果餐厅保证现点现做,那就很难保证每次的出品水准一致,总会有高有低;甚至现点现做导致等餐时间会比较长,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人们对于这种耗费时间的等待变得越来越无法忍受;料理包的口味调配是一致的,很难被改变,也会抹杀食材和调料的精细风味,酸菜鱼里的酸菜再加热,都不怎么香了。

这些都是我们的生活现状:我们既想要效率,又想要稳定,那就只能先保证下限了。如果要追求食物和生活的更多可能,就要牺牲对于效率和稳定性的追求,从根源上抛弃预制方式,这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随着做饭技能的普遍弱化,一方面做饭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再是必选项,可以用外卖、外食来取代,也可以用方便食品、速冻食品随便应付一顿,但另一方面,认真做饭又变成了一部分人生活态度、仪式感的来源,变成了非常治愈的一件事,超越了以前日常家务的性质,这类人在您的粉丝中应该很多,您觉得在今天的生活背景下,做饭为什么能带来这样的治愈感?

陈宇慧:在谈到做饭带来的治愈感之前,可能得先看看现在的生活节奏带来的不得已。很多朋友在工作日的时候用外卖、外食来取代自己做饭,并不是他们不想下厨,而是菜市场的远去、通勤距离拉长导致不得不如此。周末做饭本来也可以是非常日常的行为,但在忙碌的工作日的衬托下,变得好像有仪式感了。这样的生活节奏真的好吗?如果想把做饭作为日常必选项,真的可以做到吗?

所以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下,认真做饭与其说是治愈,不如说是一种反抗,在不得已的节奏中真正把握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反抗。

最后来聊聊“一人食”的话题吧,您在书中以“麻烦”来形容一人食,但同时“一人食”也代表着一种随着时代变化而产生的更个人化、更自在的生活方式,如何在充分享受“一人食”的自在的同时使之不那么“麻烦”,这是不是餐饮产业链条和我们个人都可以思考的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陈宇慧:根据我的观察,现在很多餐厅的桌均人数都有下降的趋势,以前有很多大型聚餐,但现在2-4人的小型聚餐会更多一些。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影响,但总体来说趋势是这样。而且可能很多朋友也有感觉,我们小时候会经常参加大家庭的聚餐,现在从年夜饭开始,这种聚餐范围也越来越小,参与人数越来越少。不过如果对比这些用餐规模的区别,也能联想到很多细节的差异。比如人少的时候不会制作/点单大菜,点几个小菜就够了;人少的时候考虑的餐厅类型也和从前不同,不必再考虑大型酒楼,和朋友们吃点简单的家常菜或者小吃都不错。

随着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大城市里距离感增强,人与人的关系愈发疏离,外食中的“一人食”可能会越来越多。这当然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产生的更个人化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必应酬不喜欢的亲朋,一个人吃饭也更容易决策。但从餐饮产业链条上来看,现在的一人食选择明显还不够丰富,除了大量快餐之外,很难想到更丰富的一人食选择。

比起外食来说,自己在家下厨的“一人食”可能更为困难。就像我在书里提到的,一个人的饭菜是最难做的,无论采购还是切配,下厨的工作量并不会因为用餐人数减少而减少太多。所以一个人吃饭更容易选择外食和外卖,工作一忙起来就更是如此了。

我想这并不是简单的建议可以解决的问题,希望有更多的余裕可以好好做饭、好好吃饭,在当下的生活节奏里可能确实是种奢望吧。

    责任编辑:韩少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

    http://news.xdnf.cn/rvUDDMMqfw

    相关文章

    河南镇平通报假和田玉乱象:4名涉事主播和制假人员被控制

    针对央视报道的“和田玉假鉴定证书2元一张还能扫码验真,央视曝光玉石市场乱象”,8月18日,河南省镇平县联合调查组公开通报称,4名涉嫌造假的直播带货主播及制作假证书人员目前已被控制。通报称,8月17日晚,媒体对镇平县石佛寺镇玉器市场相关问题进行报道。经核实,报道中反…

    著名作家林湄女士逝世,享年81岁

    著名作家林湄女士 福建文联微信公众号 资料图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著名作家林湄女士2025年8月9日晚逝世,享年81岁。据“福建文联”微信公众号介绍,林湄,福清人,1973年移居中国香港,曾居荷兰。上世纪80年代初受聘中新社香港分社记者,文章发表于五大洲华文报刊,创…

    长治市被曝光“垃圾无序倾倒”后:安排部署推进问题整改,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

    据人民日报8月18日报道,7月28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刊发报道《垃圾倾倒无序污染周边环境》,曝光山西长治市上党区、平顺县部分农村,垃圾被倾倒在山沟、农田里,污染周边环境。长治市委、市政府立刻安排部署,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推进问题整改。上党区委、区政府,平…

    唱郎沟大桥工程焊接人员无证上岗,陕西路桥集团被罚4万元

    近日,信用中国(陕西)公开的一则行政处罚显示,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因焊接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被安康市交通运输局罚款4万元。这一文号为陕0901交罚〔2025〕2002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正在施工的G316唱郎沟大桥工程焊接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取得《…

    解读前沿科技深入科学原理,科普书这样点燃青少年科学热情

    中国前沿科技不断涌现,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能源材料等领域都走在国际前列。让青少年了解这些技术,贴近科学前沿,对青少年培养科学思维,塑造人生观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8月17日上海书展现场,《你好!前沿科技》新书发布会举行。上海科技馆带来的原创科普音乐剧《原子狂想…

    超10亿!《浪浪山小妖怪》进入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据网络平台数据,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突破10.026亿,超《功夫熊猫3》,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也是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已超99亿,2025年度电影总票房达372亿。《浪浪山小妖怪》:每个小妖怪都有自己的…

    在三重奏中打开乐圣乐谱,三位音乐家上演“斗乐”派对

    贝多芬诞辰255周年之际,黄秋宁和小伙伴用“重奏”这把钥匙,打开了乐圣的经典乐谱。8月16日在贺绿汀音乐厅,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黄秋宁,联手大提琴家吕佳、小提琴家阳旻佑,上演了火花四溅的“贝多芬的弦键相对论”,仿佛一场“斗乐”派对。音乐会没走寻常路,开场就…

    苏超引爆南通消费,常州球迷也来感受这里的赢球氛围

    中超赛场,榜首四强上演近10年最激烈的争冠大戏;在苏超,则是风景南通独好——17日晚间,南通主场5比0大胜连云港,取得苏超最大比分胜利的同时,延续了开赛以来全胜势头。八连胜的南通已经提前锁定了淘汰赛资格。南通队连续两个主场放在南通足球训练中心如皋基地,26383名观众…

    马上评|“苏辙后人”被打假,更要铲除滋生伪名人的土壤

    遭到身份打假的苏文 “俄罗斯外籍院士、苏辙后人”苏文的身份,近日持续遭到质疑。8月17日,澎湃新闻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相关部门获悉,该县正在走程序注销郏县东坡书院。此外,原计划投资33亿元的郏县东坡书院综合体建设项目已自动作废,且当地未进行实质投入。自称“俄罗斯…

    金建希再次接受韩国特检组传唤调查

    金建希(资料图)当地时间18日上午,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夫人金建希乘坐韩国法务部的护送车辆抵达特别检察组所在地,出席特检组对她的传唤调查。这是金建希本月12日被拘留后,第二次出席特检组的传唤调查。据了解,金建希当天身穿便服,戴着手铐来到特检组办公室。根据韩国相关规…

    苏超欢乐经济席卷南京:全城皆主场,文商旅体借势“激情进球”

    2025年8月17日,江苏南京,珠江路商圈的电子大屏现场直播“苏超”南京主场对盐城比赛,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赛。视觉中国 图17日晚的南京奥体中心,声浪阵阵,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南京主场对战盐城,60633万名观众刷新上个月南京奥体创下的“苏超”最高现场观赛人数纪录。南京全城…

    质疑校服质量被拘7天,当事人已申请再审,甘肃宁县:正全面调查核实

    发视频质疑儿子的校服存在质量问题,34岁的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男子邓建国被当地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大队以寻衅滋事为由,行政拘留7天。此事发生在2023年12月,拘留结束后,邓建国提起行政诉讼。庆阳市中院认定,宁县公安局的行政处罚决定程序违法,认定事实证据不足,依法应予以撤…

    得州洪水退去后,15个恐龙脚印出现了

    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发生毁灭性洪水后,志愿者们近日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了一组距今1.15亿年的恐龙足迹。专家研判,这些印迹可能来自双足肉食性恐龙高棘龙(Acrocanthosaurus),每个足迹大约45到50厘米长。据报道,这些恐龙脚印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特拉维斯县的桑迪溪(Sandy Cree…

    IPO周报|上周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324%,本周比亚迪、理想“小伙伴”来了

    本周新股申购迎来比亚迪、理想、长城等知名车企的合作商。澎湃新闻根据Wind及公开信息梳理统计,本周(8月18日至8月22日)有1只新股安排申购,为上海巴兰仕汽车检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巴兰仕”,920112)。巴兰仕是一家专注于汽车维修、检测、保养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年轻的城如何吸引全球创新人才?上海临港这支“主力军”这样做

    “从博士毕业应届到临港工作这一年来,符合条件的优惠和补贴基本已经全部都发放给我了,下一步我会考虑在临港购房安家,临港对我们这些就业人员还有着力度非常大的购房补贴。”韩世豪是上海中科卫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光学测量系统设计师,博士毕业后回到国内的近一年时间…

    体坛联播|阿森纳1比0曼联,马竞16年来再迎“开门黑”

    仅仅输给对手一分,中国男篮虽败犹荣。中国男篮89比90惜败于澳大利亚,无缘亚洲杯冠军8月18日,男篮亚洲杯决赛在中国男篮和澳大利亚男篮之间进行,最后时刻胡明轩三分球绝杀未能命中,中国队遗憾地以89比90一分之差输掉比赛。此役开场中国队状态火热,首节确立8分领先;次节王…

    水母入侵“逼停”法国最大核电站

    它们是海洋里的“芭蕾舞者”,柔软的身躯,飘逸的触手,在幽蓝的大海中如落叶般随波逐流——说起水母,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多半是它们多姿的身影。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法国最大的核电站竟然被小小的水母“逼停”,这种柔弱的生物是如何让一座大型核电站停止运作的呢?由于大量水母…

    深一度|最不被看好的中国男篮,打出十年来最好的比赛

    戴上沉甸甸的银牌,这支中国男篮对得起球衣上“CHINA”。竞技体育的赛场上,“虽败犹荣”这个词总被看作是败者对于“意难平”情绪的一种自我安慰。对于如今这支中国男篮,用它来形容这次亚洲杯征程,恰如其分。北京时间8月18日凌晨,在沙特的男篮亚洲杯决赛中,当胡明轩的最后…

    AI如何赋能智能制造?关键是找准场景

    尽管AI浪潮席卷全球,但在工业制造领域的AI进程远未达到预期。“工业制造场景相对封闭,更注重安全、稳定和可靠性,AI技术跨行业应用时,进入工业场景的门槛和难度都很高。”8月15日,工业智能解决方案公司南栖仙策(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栖仙策”)行业交付部总监…

    美乌总统会谈在即,各方有何表态?欧洲为何急于参与?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于当地时间1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晤。17日,泽连斯基赴布鲁塞尔与欧盟协调立场,欧洲多位领导人表示要随同赴美参与会谈。泽连斯基与特朗普此次会面要谈什么?各方有何表态?欧洲为何如此积极?目前俄乌战事如何?欧盟及欧洲领导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