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我们从最初的手工的小作坊式生产,到现在逐步达到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的生产管理,我们在连接配件产品领域里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引领了中国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在接受(www.thepaper.cn)采访时,欧梯克工业(天津)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罗维斌表示。
从苏黎世湖畔到海河之滨,作为全球连接配件产品领域的领头羊,欧梯克已在天津扎根30年。从最初仅代工生产,到如今实现研发、生产和销售“本地化”,这家来自瑞士的企业不但深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其产品还出口到日韩、东南亚、北美、欧洲、拉美等市场。
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
欧梯克的发展并非孤例。它所在的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1992年成立,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30多年发展,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凭借自身和天津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产研群体,吸引了众多欧洲企业落户,在中欧产业合作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欧洲企业扎根北辰深耕中国市场
走进欧梯克工业(天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不是庞大的流水线,而是一台台全自动生产设备。据罗维斌介绍,目前欧梯克在中国的生产已基本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产能。他表示,30年来,公司从最初的小作坊式生产,到迁址新厂以及二次扩建,再到设立本土研发中心,“我们一直在深耕中国市场。”
欧梯克中国区研发经理朱明谦认为,北辰区作为天津制造业重要聚集地的优势,是欧梯克长期扎根于此的重要考虑。欧梯克的主要产品是卡箍和卡扣等连接配件产品,尽管只是看似不起眼的小配件,但却在车辆制造和维修、航空航天、医疗、农业、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起着关键作用。据他介绍,1995年企业选择落户天津,重要考量就是这里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首先这里离河北等钢材生产基地近,其次天津本身也是汽车产业聚集的地区,同时天津有大量懂技术的工人,这对企业来说都是很有优势的。”朱明谦表示。
“我们最大的原材料供应商离我们就200多米,这是第一点。”欧梯克华南区销售经理冷鹏补充道,“第二,就是天津当时拥有丰田、一汽等厂商,到现在这些都是我们最主要的客户之一。”
对此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全球主要高压电机生产企业之一的德国茵梦达公司。这家总部位于德国纽伦堡的企业,其前身是德国西门子旗下的电机和传动业务部门。从1994年西门子落户天津以来,企业也已在天津投资31年。
茵梦达(天津)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选择在北辰新建厂区的重要考量,就是北辰区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高端装备制造的精准定位,与茵梦达的高压电机全球领军企业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同时,他表示:“在北辰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下,茵梦达陆续有两家运营公司落户北辰。作为产业龙头企业,茵梦达正在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吸引上下游生态落户。在当前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对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供应链的96%已经基本实现了本地供应,而且是多重供应。”陆正表示,“同时,北辰也有多所高校和技术学校,能够满足我们对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高技能操作工的需求。”
北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商务投资促进二部部长李广民对介绍道,北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本就是北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区总产值的55%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区总量的16%以上。“很多企业落户开发区就是看中我们装备制造的配套能力,因为所有装备制造业在北辰基本都能找到协力配套企业。而且天津作为北方重点港口城市,辐射能力和整个工业体系也是比较完善的。”他表示,下一步开发区将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更好地为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和稳定国外市场提供助力。
多措并举推进中欧产业深度融合
持续投资中国,已经成为包括欧梯克和茵梦达等欧洲企业谋求发展的必要路径。北辰区商务局数据显示,2024年,北辰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15%,2025年1月至7月,北辰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07%,充分彰显了区域外资吸引力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
“不管是我们扩建厂房,还是生产线升级,还是企业研发,天津市和北辰区都提供了很多政策和‘真金白银’的支持,”罗维斌表示,“特别是北辰区在我们扩建过程中提供的‘管家式服务’,为我们二期扩建顺利落地提供了很大支持。”
据北辰区商务局介绍,近年来在服务外资方面,北辰区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强沟通交流与精准服务,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机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组织召开在辰德资企业座谈会等方式,现场回应企业关切并强化跟踪服务,打造全流程、全链条服务,营造近悦远来营商环境。”
“其次积极为欧洲企业与中方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产业对接和技术合作,畅通上下游产业链。最后与属地海关深化合作,联合深入属地、外贸企业进行‘一企一策一方案’精准帮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通关服务,大幅缩短通关时间。”
除了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北辰区也在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推进对外开放,促进外资高质量发展。据北辰区投资促进局介绍,2023年6月和2024年8月北辰区有关部门两次到欧洲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其间对比利时、德国、瑞士、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多家知名企业及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等交流机构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西班牙纳瓦拉举行招商推介会,切实增进了中欧双方的了解和互信。
同时,为了使招商引资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北辰区有关部门还积极走访区内外资企业,了解他们的增资及上下游布局意向,并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主动走出去、跑起来,持续加大对欧美日韩国家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力度,争取引进一批含金量高、支撑性强的产业项目。
2024年,北辰区提出了聚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智能算力、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战略新兴产业,打造“2+3”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记者从北辰区商务局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强化中欧产业合作,未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深入地开展工作。
一是打造‘硬核’产业协同新高地,巩固优势领域,深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等北辰已有优势产业,支持弗兰德、采埃孚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吸引其全球核心供应商落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二是营造良好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和法治环境,回应欧企最深层的需求。完善针对欧企的“服务管家”制度,提供从准入、运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北辰区将充分发挥在全市率先成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通过构建覆盖快速审查、快速维权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对欧洲企业极具吸引力的IP保护高地,为深化中欧经贸合作、稳定外资发展信心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北辰区还将通过深化区域联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为北京的总部研发和天津的港口贸易提供高端制造配套,形成“北京研发-北辰智造-天津出海”的联动链条。
借势稳外资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中央推出了一系列稳外资、稳外贸政策,特别是今年2月19日发布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以“稳存量、促增量、提质量”为目标,通过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升投资服务水平来稳定和吸引外资。对此,北辰区发改委副主任郑龙表示,在稳外资方面,北辰区主要还是围绕国家和天津市的有关政策,为企业在产业升级、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税务加计扣除等方面提供符合国家政策的便利。他认为,“在给企业提供政策优惠的同时,更重要的仍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产业和周边的配套,外资企业增资扩建也好、投资也好,他更关心哪里的成本更低、周边配套能力更强、市场发展更好,将来发展的潜力有多大,这是它优先考虑的重点。”
郑龙表示,北辰区目前重点考虑的,一方面是打造产业链,从人才、科技研发等方向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则是提供政策“把人留下”,比如解决企业融资、职工子女入学、人才落户、就医保障等问题。
有关政策也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2024年,茵梦达增资6亿元,在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全球高压电机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新增面向海工装备等领域的产品线。“我们的研发不只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研发,也在全球不同的生产基地使用。”陆正表示,“在天津,我们(茵梦达)已经不只是一个制造基地,同时也是一个创造基地。”
“从我们企业角度来看的话,在中欧区域合作方面,北辰区已经走得很远了。”陆正表示,“进一步发展的话,可能还需要在强化聚焦产业链精准对接,形成优势互补效应,可能需要引入更多具有核心技术的欧洲企业,在标准协同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并形成生态互补。”
在欧梯克的生产车间里,仍保留着少量的人工生产线。在记者造访企业当天,一台全新的全自动设备正处于调试阶段,这也意味着随着欧梯克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人工生产线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欧关系的深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机遇,营商环境的优化、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都更增强了我们投资的信心。”罗维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