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正在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
江西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提出,要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出口,加大出口型重点企业服务力度,促进外贸促稳提质。
作为中部外贸大省,江西身兼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国家战略为一身,多个地市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工贸易转移承接示范地,在全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为支持相关外贸企业纾困转型,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江西出台省级层面专项政策,统筹发挥各方面力量,从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全方位给予超常规支持。
稳住外贸基本盘,江西出手了。
01
江西外贸的韧性从何而来?
今年一季度,江西地区生产总值达7927.1亿元,同比增长5.7%。三次产业稳中有升,“三驾马车”同步发力,顶住了日益复杂严峻的外界压力,呈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
在备受关注的外贸方面,江西一季度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49.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4.3%,有力托起了外贸大盘,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江西7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来自民营企业,约90%的外贸主体都是民营企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更强的内生动力。
一般而言,民营企业具有生产经营自主的灵活性,善于敏锐捕捉市场机会,能迅速响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展现出更充足的外贸发展活力。
从以外资为主转向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新格局,既让江西得以从容应对关税战升级的冲击,又能率先走在“内外贸一体化”转型的前列。
与民营企业作为生力军的结构相比,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高技术产品、“新三样”出口产品的崛起,则为江西外贸带来新的增长极。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西锂电池、家电、平板显示模组出口分别增长279.4%、26.6%、17.8%。而去年平板显示模组、空调、中央处理部件、商用车出口更是分别增长207.9%、190.1%、112.7%、56.9%。
产业升级带动外贸升级,产业向“新”带动出口竞争力提升。改革开放之初,江西多以资源品、农产品出口为主,贸易对象只有为数不多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尤其是“1269行动计划”持续发力,江西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动出口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日益成为新的出口主力。
同时,江西着力打造对外开放通道,不断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以口岸经济为依托,以跨境电商为载体,在关键时刻发挥着托底外贸的重要作用。
在口岸经济方面,江西已形成以四大口岸、五大综保区、六大新兴业态、八大功能平台(指定监管场地)为基础的对外开放通道,让一个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得以跃升为内陆开放高地。
图说:九江港集装箱码头。图/本文图片均由江西省商务厅提供
在跨境电商方面,江西坐拥南昌、赣州、九江、景德镇、上饶等9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以及南昌、赣州、九江、吉安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全省各地集聚了30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为外贸稳定增长、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支点做出了重要贡献。
5月7日,2025江西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交流会在南昌召开,以“数实融合·品牌出海”为主题,聚焦跨境电商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高质量出海、数字技术重塑外贸新生态等深度交流,持续探索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模式。
图说:2025江西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交流会在南昌举办,一批跨境电商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今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江西将稳定和扩大“新三样”、机电、特色农产品等出口,拓宽中间品出口渠道,加快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跨境易货贸易。
图说:赣州陆港国际跨境数字物流有限公司在布达佩斯的海外仓。
民营企业的活力,产业升级的动力,改革创新的魄力,共同为江西外贸带来巨大的发展韧性。
02
“外转外”、“外转内”两条腿走路,是江西应对外界不确定性的关键一招。
虽说外贸自身具有的韧性、超大规模市场的空间,足以让许多省市从容面对关税战。但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之下,贸易冲突注定短期难以消停,外界环境日益严峻复杂,在被动应对之外更需主动作为。
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外转外”还是“外转内”,都有了现实的紧迫性,既需要企业的主动转型,也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对此,江西正从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大金融支持、全链条降低成本、筑牢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实打实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外转外,指向的是大力拓展海外新兴市场,以多元化市场布局、全球化贸易合作对冲风险,不再依赖存在巨大风险的单一市场。
图说:江西组织500余家企业齐聚第137届广交会,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早在10多年前,我国就已发起“一带一路”倡议,5年前联合东盟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打造了有“亚太最大自贸区”之称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今,“一带一路”国家和RCEP国家,已取代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江西也是如此。目前,江西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早在2022年,东盟就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来自“一带一路”伙伴的贸易占比也在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一季度,江西对东盟进出口占比高达21.3%,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占比超过50%。
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的背后,既是江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对接RCEP、中欧投资等多双边经贸协定的结果,也与当地借助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释放出双向开放的动能不无关系。
在4月初,江西在广深港澳四地联动举办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周活动,特别推出“赣贸优品 惠通全球”贸易供采(大湾区)专场对接会,从大湾区链接国际贸易网络,拓展全球“朋友圈”,首场活动意向订单金额超500万美元。
图说:2025年4月1日,“赣贸优品 惠通全球”国内首场江西贸易供采专场对接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
外转内,即出口转内销,借助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内外贸一体化”,以国内大循环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助力企业应对外部冲击。
作为消费大省,江西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3万亿元,且增速连续多个季度跑赢全国。不只是本省,统一大市场之下的全国市场,都是江西外贸企业的转型阵地。无论是服装、家电、家具的外贸“老三样”,还是以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为代表的“新三样”,江西诸多外贸企业都能在国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出口转内销不是新鲜课题,但由于国内外市场体系存在差异,产品标准不一致、渠道不熟悉、品牌不响亮等问题始终横亘在许多外贸企业面前。面对突如其来的外界冲击,单靠外贸企业很难突围,有赖政策和社会各界共同发力。
早在2020年,江西就出台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10条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对接消费需求;2022年,面对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势所趋,江西进一步发布《关于促进我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高地;今年初印发的《江西省提振消费行动方案》,再次强调“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近期,面对持续升级的关税战,江西省商务部门进一步采取“政府搭台+电商助力”等方式,帮助经营困难的外贸企业拓内销,纾解企业燃眉之急,坚定发展信心。目前,第一轮精选的近160家外贸企业及产品,已陆续开展线下双向对接,30余家外贸企业与平台企业已达成合作意愿。
可见,无论是“外转外”还是“外转内”,都不是被迫之下的无奈转型,也不是外界环境急剧变化之下的权宜之计,而是回应全球经济秩序变化的“先手棋”,也是企业转型升级、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03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江西的确定性来自何处?
过去一年来,江西经济走出一条逐季上扬的曲线。从去年一季度的4.0%到上半年的4.5%,从前三季度的4.7%到全年的5.1%,再到今年一季度的5.5%,增速节节攀升的背后,正是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不只是经济总量,从消费、投资、外贸到工业,均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今年一季度,江西消费、投资、工业分别同比增长5.5%、5.2%、8.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1个、2.1个百分点。
面向未来,无论是稳住外贸出口形势,还是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扩大开放、促进消费、推进产业升级都是绕不开的一环,这也是江西经济发展最大的确定性来源。
第一大确定性,来自“双向开放”构筑的高水平开放格局。早在2020年,江西获批全国第三个、中部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被赋予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承接境内外产业集群转移等重任。
今年是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设立5周年。5年来,江西以内陆双向开放为抓手,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同步发力,内外联动、双向互济,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开放体制。
对内,江西积极对接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双向奔赴,彼此赋能,推动跨区域合作步入新的阶段;对外,高水平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巩固传统商路,积极开拓新路,构建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第二大确定性,来自活力迸发的消费市场。与沿海省份相比,江西江西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信息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提质提效期、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期”,多期叠加,意味着江西正处于扩大内需、消费升级的关键机遇期,为内外贸一体化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过去10年来,江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000多亿元跃升到1.4万亿以上,平均每1年多就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增速连续多年跑赢全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消费堪称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强大的内需市场,既是“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强大依托,也是助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重要支撑,更是消费驱动时代助力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第三大确定性,来自蓬勃发展的“1269”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江西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做优做强做大制造业“强省重器”,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已从传统的农业大省迈入了新兴工业大省行列,正朝着工业强省而迈进。
无论置于中部地区还是放眼全国,江西的优势产业都有着关键的一席之地。且不说有色金属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之首,竞争最为激烈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已迈过万亿大关,位居全国第四位,而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鹰饶抚昌铜基新材料集群、赣州市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更是跻身“国家队”。
从高水平开放到消费驱动再到产业升级,江西正在构建的不只是短期应对外界不确定性的“护城河”,更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海报设计:祝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