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古镇是一块实体化的传统文明切片。青瓦白墙间凝固着农耕文明晚期的治理智慧、商帮文化与礼制空间。我们如何与古镇相处,也象征着中国人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但近年来,“批发式古镇”这一尖锐比喻撕开了古镇同质化开发窘境。深厚的文化基因被掩盖在商业模式下,仿制的“古风”飞檐斗拱下,是千篇一律的铁板鱿鱼和网红奶茶铺。古镇游曾是文旅产业增长极,如今正等待一场文化续存的突围。
古镇既是被消费的文化符号,也是重构地方认同的实验室。其真正价值不在于保存多少古建筑,而在于能否持续生产“传统的新解法”。
换一句话说:古镇,真的不能做出新意吗?真的不能再好玩、好逛起来吗?
《中国目的地》推出“新造古镇”播客系列,探讨有哪些新玩法,能够让古镇如何不会在标准化开发的浪潮中逐渐哑声,让大众走出审美疲劳,重新爱上古镇。
首期节目聚焦上海古镇之首朱家角。2024年,朱家角古镇接待境外游客约164.2万人次,占总游客量的30%。朱家角如何走出“沪派江南”的独特路径?当外国游客惊叹“这还是上海吗”,当粽叶清香与酱缸咸鲜交织在青石板路上,当原住民晾衣洗菜生活出烟火日常,这座距市中心半小时车程的活态水乡,正以“不被完全景观化”的坚守,书写着大都市与古村落共生共荣的新叙事。
对谈嘉宾:
张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乐盖曦——资深city walker,亓门文化(中法交流和户外活动公司)创始人
万新——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目的地》播客主播
本期内容:
01 在朱家角,能看到“沪派江南”所有特征
在朱家角古镇能看到“沪派江南”所特有的代表性景观和文化特征。
张琳:2024年,《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提出的“沪派江南”概念,代表了上海源远流长的文脉以及乡镇独有的自然水田格局、民居建筑、聚落形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反映了上海千年来形成、变化和演进的轨迹。
沪派江南的规划凸显整个郊野乡镇地区的自然基质和文脉传承,不单单是聚落景观。滩、水、林、田、湖、草、荡,构建了“六域八脉、十二意向”的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其中六域是指湖沼荡田、曲水泾浜、河口沙岛、滨海港塘、泾河堤地、九峰三泖。另外还有珠链、纤网等十二意向,以及长江、黄浦江、吴淞江这八条主干水系。
朱家角属于湖沼荡田的地貌特征,对应着“十二意向”中的珠链风貌区。朱家角古称朱里,最早是珍珠的珠,后来改为朱家角,由于其水网密布且水系类型多,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大地上,因此将其景观风貌称之为“珠链”。江南文化留下了非常有特色的人工和自然环境特征,在朱家角古镇能够清楚看到“沪派江南”的代表性景观和文化特征。
2022年8月4日,上海青浦区,航拍朱家角古镇旅游区。视觉中国 图
“珠里兴市”等习俗传承至今,形成了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并且保留着浓厚的烟火气。
张琳:朱家角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时期,历史文化丰富。基于水网密布的区位优势,朱家角自古就成为鱼米之乡和工商业的集镇,水上交通十分便捷,又因与大淀湖相连而鱼类资源非常丰富。
由此形成了很多手工艺、民间工艺的文化资源,以及一些节庆活动,最有名的就是“珠里兴市”,也叫“泥河滩香讯”。作为工商业重镇,来往商船、货运等都会来祈求古镇生意繁荣、人气兴旺等。它和一般的赛龙舟比赛不同,实际上起源于摇快船。船只从泥河滩、三观堂归来途中会在朱家角歇息,每年从七月初七前一周开始,出现临时商铺,拉洋片等各种游戏在此集结,人流如潮,通宵达旦,络绎不绝。这种习俗传承至今,形成了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并且保留着浓厚的烟火气。
此外,以明清街和城隍庙为代表的整个建筑群的肌理,以及街巷格局都保存得非常完好,建筑依水而建,呈现出枕水而居的特征。另外还有很多名人故居,如王昶故居。(编者注:王昶,青浦朱家角人,清代文学家、金石学家。)
朱家角的桥很多,以被称作“沪上第一桥”的放生桥为首,还有泰安桥、永安桥、福星桥……是打卡拍照热门景点。放生桥是整个长三角地区最大的一座五孔石拱桥,始建于明朝,朱家角祠门寺一位僧人化缘15年终于建成。放生桥的建造技法十分有特色,当下对其建筑景观价值评价很高,它采用了超薄柔性的桥墩法,纵连分节并砌,使得桥墩并不厚实,但结构非常坚固,跨度非常大,形状像彩虹一样凌空而起,反映了当时匠人超凡的想象力。
2022年8月4日,上海青浦区,航拍朱家角古镇旅游区。视觉中国 图
对外国游客而言,朱家角非常符合外国游客对中国古城的印象,也是家乡完全没有的地方。
乐盖曦:有人说朱家角是“上海威尼斯”,甚至是“中国威尼斯”。朱家角与威尼斯的共同点是小河流比较多,最大的区别在于建筑风格。
外国游客喜欢去朱家角游玩,首先是因为它非常符合外国游客对中国古城的印象。我们在海外看到的中国古城电影或图片中,都会有河流,有很多石头或木头搭建的桥,还有小船,所以他们到朱家角时,会觉得这里具有浓厚的中式风格,而且比较安静。虽然上海市区也有很多有烟火气、或者中国风、沪风的地方,对从外国大都市来的游客而言,他们会觉得上海市区区别性不大,只是高楼大厦多了一点。但朱家角是他们家乡完全没有的地方,因此觉得非常新鲜、非常不同。
而且朱家角有很多可以体验的项目,比如游船、吃美食、逛寺庙。外国人去朱家角,不仅看重这些体验,还特别看重交通便利。他们在上海市区游玩,会觉得朱家角是最方便到达的古镇,地铁直达,或者打车、坐公交车。如果时间有限,只有半天时间,他们一般会选择去朱家角玩。
2024年10月4日,上海,朱家角古镇灯火通明,游客泛舟夜游水乡。视觉中国 图
02 朱家角发展模式:不被完全景观化,也不改烟火气
朱家角古镇内居民和游客的活动区域没有明显界限,很多原住居民生活在古镇中,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浓厚。
万新:其实中国的古镇文旅有两种比较明显的模式区别:一种是保持原真性、本土性,也能在古镇中看到在地居民本来的生活方式,朱家角就是这种类型;另一种,是统一管理、运营,乃至将原住民迁出来再运营的,就像乌镇,有乐园式的管理模式。朱家角古镇基本完好,景区内部仍有村民居住,如今依然没有被完全景观化,不改烟火气和生活气。
张琳:关于古镇旅游现在有很多模式上的探讨,总体上随着中国对古镇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有序推进,古镇在物质形态的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保护工作中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技术、原风貌的“四原”原则。一些古镇会把居民迁出,整体打造成景区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从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视角来看存在一些争议。完整性不仅包括建筑、景观空间等物质层面的完整,更包括文化的完整性。真实性更是强调了古镇人文环境和生活情境的真实。
古镇旅游兴起20多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当下研究发现,游客对于古镇旅游的地方性、完整性、真实性的体验和感知越来越重视,直接影响游客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愉悦度。古镇物质环境的地方性、文化符号的地方性和行为活动的地方性都会对游客愉悦感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当下古镇景区普遍在物质环境的地方性和完整性上做得非常好,但是在文化和行为活动的地方性和真实性上,我更喜欢朱家角的模式,居民和游客的活动区域没有明显界限,很多原住居民生活在古镇中,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浓厚。
所以在朱家角,游客不仅仅能观光,还能跟居民交谈、拍照、闲聊、看书、画画写生,有非常多样的游览和体验方式。我们也看到居民在水边洗衣服、闲坐、遛娃、打牌,这些日常行为活动实际上是古镇文化的一部分。在居民和游客互动的过程中,体现了文化的交融,并凸显出整个情境的真实感和地方感。
2023年4月22日,上海,夜游青浦朱家角古镇。视觉中国 图
物质环境的地方性和完整性能提供直观的景观和建筑吸引,文化体验则会形成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乐盖曦:从地铁站走到朱家角古镇,会路过很多居民生活的地方,非常安静,也可以跟居民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从古镇外围走到核心区域——古镇景区,可以看到居民在晾衣服、遛狗等等,非常有生活气息和烟火气,这都是外国游客喜欢看的。如果我们直接到一个景区,或者是乐园模式的地方,虽然也很好玩,但是缺少这种生活的感觉。外国游客没有中国文化的背景,不了解这些古镇本来的生活方式,到乐园式的地方只能了解建筑风格等,无法明白居民在这里怎么生活,但这对他们是十分重要的。
这也是我喜欢去朱家角体验一些文化活动的原因。2024年1月,我带一批外国友人去朱家角时恰好偶遇城隍庙在举办新年活动,写福字、写对联,他们体验了觉得非常有趣。城隍庙的志愿者会一些基础的英文,带我们游览并介绍城隍庙的来历、里面各个空间的意义,还有道教概念。当时我们参加这个活动,最有意思的不是活动本身,而是谁跟我们一起参与了这个活动。不论是中国游客还是外国游客,能跟居民一起参与他们生活中的文化活动都是非常好的体验。
张琳:没错,物质环境的地方性和完整性能提供直观的景观和建筑的吸引,文化活动的体验则会形成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的牵引,从而给双方提供优质且亲切的体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021年4月8日,上海朱家角古镇,城隍庙。 视觉中国 图
一位北京退休的伯伯每年都会来朱家角住2到3个月,他清楚12月的上海青菜新鲜美味,绿叶菜很好吃。
万新:朱家角有大隐隐于市的高端酒店。朱家角古镇的游客数量庞大,收入也很可观,2023年超过23亿元。朱家角周边有许多高端酒店,如朱家角安麓酒店、中信泰富朱家角锦江酒店、皇家郁金香花园酒店、朱里俱舍温泉酒店等,价格从八九百到八九千不等。这么多酒店为何选址朱家角呢?
张琳:朱家角有很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环境优势,是上海大都市中最能接近水乡静谧气息的地方。同时,在购买力相对较强的长三角地区,它也有客群优势,这些都是高端酒店选址朱家角的重要原因。这些酒店主打康养度假,感受水乡的幽静与烟火气息,体验江南水乡的气息。
除了酒店建设,对于朱家角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相比酒店的住宿方式,实际上村民自家的民宿改造更能满足游客对当地文化和生活的体验,且价格相对适中。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位北京退休的伯伯每年都会来朱家角居民家里住2到3个月,因为相对北方冬天而言这里气候好、空气好。朱家角有很多村民自发开办的民宿,环境精致,庭院漂亮。伯伯年纪不是很大,可能刚退休,平时在这里看书喝茶,看看水和小院子就感到很开心。住在居民的民宿里,吃饭也同他们一起,他清楚12月的上海青菜新鲜美味,绿叶菜很好吃——可以每天品尝朱家角当地的农家菜,对他而言是一种非常惬意的生活方式。
那么,高端酒店是否能给游客带来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居民而言,外来资本的注入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对他们从事旅游的经营收益是否有所影响,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会不会产生改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研究和实践当中特别重视的,不能因为有较多外来资本的注入,就降低了原住居民对于自己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24年8月25日,上海朱家角水乡旅游区风光。古镇街道上的咖啡馆商铺。视觉中国 图
03 朱家角IP突围:不与江南六镇比建筑特色,而是提供大都市最近的水乡生活
朱家角粽子很有名,外国游客不知道粽子是什么,有人甚至把粽子外面的叶子一起吃了。
万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都市周边的大型旅游开发项目越来越多,引发了旅游都市化,也有说法是士绅化的倾向。大都市郊区的水乡古镇,由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和庞大的旅游市场需求,也成为大都市游客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很多高端旅游地产、旅游产品如郊野别墅、豪华酒店、高尔夫球场、马术俱乐部等等,纷纷在此投产。
也有不少人指出,朱家角新建的景区建筑商业化痕迹明显。店铺的形象陈设,售卖的产品也大同小异,有许多与古镇文化关系本身不大的商品如小饰品、臭豆腐、萝卜丝饼等。在小红书等社媒上也屡见吐槽,说商品“过于雷同”“品质一般”等。
我逛朱家角的北大街,确实看到不少在古镇中雷同的小吃,像臭豆腐、铁板鱿鱼、米酒、米糕等等,但真正做得好吃,有地方特色的少之又少。比如朱家角的粽子、酱菜就更有特色,涵大隆酱园就是一家百年老店。大家的体验是什么?
乐盖曦:十年前到朱家角玩,看到售卖纪念品和小吃的商铺,数量不多且大多是当地居民自营,规划性较弱。现在更商业化,甚至有些商铺的商品跟朱家角没太大关系。不管是对中国游客还是外国游客而言,看到这些东西时都会觉得有点无聊。
我们更喜欢看跟当地文化有关的特色事物。比如朱家角的粽子很有名,尽管很多商铺售卖粽子,但它的确是朱家角的特色,十分美味。外国游客不知道粽子是什么,有人甚至把粽子外面的叶子一起吃了,而通过在现场看商家包粽子,知道放糯米、放肉,就明白粽子是什么了。不仅可以买到商品,还可以看到制作过程,有些地方甚至让游客一起体验制作,这种亲自动手的体验是游客比较喜欢的。
2022年11月20日,上海,朱家角古镇游人如织,外国游客在吃粽子。视觉中国 图
朱家角的大清邮局不久前翻新过,还保持着邮局的功能,可以寄信、贴邮票,我喜欢在这里盖章,很有趣。同时这里也开发了很多文创产品,包括胸针、冰箱贴,还有服装T恤等。虽然价格稍贵,但很有特色。大清邮局的标志是个龙,所以我带了很多外国游客去买了胸针和冰箱贴,并且告诉他们,龙年在这里买一个龙的冰箱贴会很有特色。这里还有一个展览空间适合闲逛。对我而言,这正是朱家角特有的、无可替代的地方。
2024年7月7日,上海,朱家角的大清邮局旧址。视觉中国 图
不能让一条街都变成美食街,可以通过小型手工作坊、小型博物馆、手工艺品店和民俗活动表演等来丰富业态。
张琳:当下古镇旅游的同质化和商业化成为游客吐槽最多的点。从规划的角度来说,古镇旅游已到了必须转型的关键期。朱家角古镇的规划有序,整体风貌保持良好,甚至连居民区建筑的空调外机都会设计在隐蔽位置,但游客仍然感受到了明显的商业化气息。我们也发现,游客对于商业建筑的感知评价分数最低,愉悦感评分也偏低,这与乐乐的感知非常一致。这不仅是建筑本身的问题,更多是业态问题。
首先要突出地方性,与江南六镇相比,朱家角特有的文化底蕴是什么?有哪些能够成为自身特色的东西?比如酱菜、阿婆粽……通过互动性的活动设计凸显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尽量减少和朱家角古镇地方性相关度不高的业态。
我们不能让一条街都变成美食街,每家店都在卖粽子、卖酱菜,可以通过小型手工作坊、小型博物馆、手工艺品店和民俗活动表演等来丰富业态,比如逛两家粽子店后,可以去听昆曲,再去几家酱菜馆,然后看看文创店——既要体现地方特色,又要保持多样性和丰富性,避免千篇一律的售卖方式。期望每家店铺都能突出其特色,给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另外,需要融入创新的文创产品业态,这对年轻人市场非常重要。年轻人也非常喜欢古镇,但他们来了之后不知道要买什么,感到千篇一律且价格昂贵,买回去之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朱家角古镇现在有一个“朱市大集”文创旗舰店,设计了以小猪为原型的可爱IP形象,但品牌推广还不够充分,没有很好地与商品融合,或者说缺乏商品的趣味性和传播的广泛性,这些都需要提升。
2023年3月18日,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古镇的“朱市大集”。视觉中国 图
关于整体氛围的打造,通过业态调整减少古镇的商业感和违和感很重要。研究表明,如果游客看到当地居民在制作并且正在使用某种商品,他们会感觉特别真实,继而产生购买欲。如果你看到一个阿公在那里编织篮子,他们家厨房也挂着篮子,就会特别想买;如果他正在做酱菜,而他们饭桌上也摆了几碟这种酱菜,亦会产生想尝一尝的想法。其实朱家角的酱菜不错,可以对这些百年老店进行推广,通过地方性的挖掘、现代文创产品的融入和创新,居民和游客的共同制作、参与等方式减少商业感和违和感。
很多外国游客到朱家角会感叹:这还是上海吗?吸引外国游客,要让他们知道上海既是一个现代城市,还有朱家角这样的古镇。
万新:朱家角的文化创新产品其实真不少。有古今融合的,昆曲离开框镜式的舞台,课植园实景演绎的昆曲《牡丹亭》;也有在谭盾的水乐堂演出,成为建筑音乐的代表案例;也有超沉浸艺术季,通过“沉浸式”理念将整个古镇都变成艺术舞台。但是,相比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周等成熟古镇文旅IP,朱家角其实没有全国范围内突出的文旅IP。
张琳:朱家角文化IP方面需要提升的点有很多。比如,水上线路可以作为IP亮点之一。到了朱家角,一般游客会坐船,沿途发现有快闪、水上集市,甚至还有水上婚礼,会十分惊喜,因此水上IP可进一步提炼。虽然江南古镇都有水,但朱家角有朱里市集这种传统,可以围绕这点打造特色。
另外,课植园也值得推荐。建筑与园林相映成趣,很有价值,参观时还可以看到在园林实景空间里演绎的昆曲。不过景点的可及性是后续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古镇内很多小的景点都收费,课植园门票是20元,不进园子只能沿着古镇街巷吃吃逛逛,进入园中会有很多值得看的事物。
2021年4月8日,上海,课植园。视觉中国 图
2024年度全季人文大赏“浮生若梦”在上海市朱家角课植园盛大启幕。文汇报 图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文汇报 图
乐盖曦:朱家角的城隍庙历史悠久且声名远扬,大家都乐于参加那里举办的文化活动,但是目前介绍城隍庙的可看可听的、多语种的内容比较有限。
朱家角应该有什么样的IP,才能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前往游览?我觉得这个定位还是需要聚焦在上海,但是,是不一样的上海。外国游客对上海的第一反应是陆家嘴的高楼大厦,但很多人想不到,上海还有像朱家角这样比较安静、江南风格的场景。要吸引他们,就要让他们知道上海有很多不同的面,既是一个现代城市,还有朱家角这样的古镇上海。很多外国游客到朱家角会感叹:这还是上海吗?
所以可以此为突破口,上海也有你想象不到的一面。朱家角交通便利,可以体验比较安静的古镇文化,将这点与上海市区关联起来,有利于吸引境外游客。
张琳:朱家角本身的定位要准——不是跟江南六镇比建筑特色、深宅大院等等,而是要提供离大都市最近的水乡生活——坐半个小时地铁就会让人看到不一样的上海。对外国游客而言是这样,对于上海及周边的市民来说也是这样。
所以,朱家角在水乡风貌和建筑特色保护的同时,更要特别凸显它的水乡生活气息,这应该是打造文化IP的突破口,游客不仅能在这里看到江南水乡的建筑风貌、景观特色,也能品尝到不同于城市里的小吃,感受到非常平静惬意的江南水乡生活氛围。
朱家角。视觉中国 图
04 朱家角怎么逛?上海古镇还有哪些推荐?
乐盖曦: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路线是环保出行。
坐地铁17号线到达朱家角站,从1号口出来步行到古镇,沿着河边走,都是有烟火气的居民区,有老奶奶在晒衣服、晒菜等,也有很多古桥,游客不多,喜欢拍照的朋友可以打卡拍照。沿着河走刚好到达大清邮局,建议进去逛一逛,不买东西也没关系,里面很美。
沿着漕河街往前走就到了城隍庙,虽然要门票,但值得一看。朱家角的城隍庙与豫园的城隍庙很不同。有活动的时候可能不要门票。
逛完城隍庙后,可以过桥到北大街。北大街上有很多小吃,有粽子,也有河边餐厅,还有我比较喜欢的屋顶茶楼和小咖啡厅。之后就沿着放生桥到东井街,比较热闹,商铺相对较多,包括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那家有可爱小猪的店。
之后再慢慢地逛到西井街,有一些园林可以参观。因为收费的关系,人也不是很多。那边的河流较窄,别有一番风味;桥比较短,拍照效果很好,经常有人穿着古装在这里。沿着西井街就可以从一号门离开景区。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去大淀湖看看。总体差不多半天时间。如果去逛个大淀湖就可以玩一整天。
乐盖曦推荐线路。张佳睿 制图
张琳:对于上海的其他古镇,我会推荐新场古镇。黄浦江以东和以西的地形地貌和景观风貌非常不同。新场古镇位于浦东,是长江泥沙在出海口受海潮顶托沉积形成,是海滩不断生长形成的一个镇。它得名于下沙盐场南迁后形成的新盐场。
新场古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被评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2019年,新场古镇作为上海唯一代表,与江苏、浙江地区的古镇共同申报江南水乡古镇世界文化遗产,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它与江浙地区其他水乡古镇相比,具有非常不一样的景观特征和文化特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海滨古盐文化,这一点对于拓宽江南水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新场古镇拥有15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古镇内可以看到传统民居格局,还有西式别墅类住宅和近代宗教建筑,展现出独特的中西合璧的景观特色;还可以看到有上海特色的民居,南方四合院,也叫绞圈房子。总体来说,新场古镇和青浦的朱家角古镇有明显的异质性,非常推荐大家去感受一下浦东的古镇。
新场古镇。视觉中国 图
乐盖曦:我推荐离朱家角不远的练塘古镇。它没有被特别开发,这对我和很多外国游客来说反而具有吸引力。练塘是比较安静的古镇,主要是居民生活的地方,只开了一两家餐厅、茶馆或咖啡厅,没有太多商业设施,有一些小型博物馆和纪念馆。
去练塘古镇一般都要开车,没有地铁或公交车直达。如果想体验购物或买纪念品,我不建议你去那边;但如果想体验安静美好的时光,练塘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经常会带外国朋友去那边,也会有人去遛狗,非常惬意。
练塘附近的金泽古镇,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金泽的古桥非常有名,很多朝代的桥都有。如果玩一天或者大半天,金泽和练塘其实可以一起参观,都在青浦区,开车很近。玩一天的话可以去朱家角,或者先去莲塘/金泽,然后回市区的路上去朱家角。
————————
《中国目的地·新造古镇》制作团队:
统筹:邵媛媛
策划:万新 梁若凡
剪辑:万新 姜雨诺
文稿:董怿翎 梁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