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安顿自己——《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分享会
时间:7月19日(周六)15:00
地点:朝阳区东三环北路27号嘉铭中心B1层中信书店
嘉宾:刘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解亦鸿(记者)、李雷(北京新闻广播主持人)
2024年8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朱锐在北京去世。去世前,他为自己深爱的世界留下了一个彩蛋:邀请一位年轻人与他在病房中进行“十日谈”,聊生命、死亡、爱与告别,以及当下大家都关注的话题。今年4月,《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正式出版。这本书是朱老师在临终前十天中留下的口述,同时收录了朱老师在人大为学生上的最后一堂课,以及他对学生们的寄语。7月19日下午,朱锐教授生前同事、挚友刘畅老师,与朱锐老师对谈的“年轻人”解亦鸿,以及北京新闻广播主持人李雷将做客中信书店·三里屯店。如何用哲学安顿不确定的生命?《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这本书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不妨来听他们聊聊。
北京|重看曾国藩——晚清重臣的时代焦虑
时间:7月1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7号SKP购物中心四楼SKP RENDEZ-VOUS
嘉宾:鞠海(历史作家)、毕文静(学者)
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里,我们是否也常感到困惑、焦虑、被推着走?曾国藩,这位被无数人视为“成功学模板”的晚清重臣,也曾深陷类似的挣扎与不安。这一次,我们想重新认识他——不再高举“成事之道”的旗帜,也不再一味颂扬他的功业,而是从他“走不出去”的生死困局、“退不了身”的官场压力中,看见一个真实的、挣扎的、也因此更加动人的曾国藩。7月19日下午,我们邀请到厦门大学中国史硕士、新锐历史作家、《夹缝中的总督》作者鞠海,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毕文静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后浪图书编辑贾启博做客SKP,共同围绕“夹缝中的曾国藩”,展开一次关于现实与理想、妥协与坚守、迷惘与清醒的深度对谈。
北京|重述父亲:书写、聆听与理解的旅程——《写父亲》新书分享会
时间:7月1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朝阳区东坝镇半截塔路53号郎园Station(北京纺织仓库南门)D3-1座单向空间
嘉宾:宁不远(作家)、shiyu(播客主播)
关于父亲的书写,往往是一场深入生命内核的探险。作家宁不远在其真挚动人的新作《写父亲》中,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凝视,勾勒出父亲的身影,也映照出两代人之间难以言说的羁绊与深沉的爱。7月19日,宁不远与播客“除你武器”的主播、非虚构作者shiyu来到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 店,一同踏上这场关于“书写、聆听与理解的旅程”。
北京|光阴的故事:1984-2003——《弹幕书》新书分享会
时间:7月1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二层方所
嘉宾:薛易(历史写作者、作家)、一飞(媒体人)、袁凌(作家)、焦健(写作者)
怎样留住那些并不古老的记忆?怎样让孩子对父母辈的经历能产生一点点兴趣?怎样让生于不同年代的人愿意来一次倾心的交流……或者说,如何让那些独属于我们时代的记忆可以永存?这本《弹幕书》或许将给我们一些启示。7月19日下午,在方所北京店,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弹幕书》的作者薛易、一飞,与作家袁凌、写作者焦健,请他们为我们讲述一段光阴的故事,一起重拾我们的青春记忆。
北京|客自康国来:历史小说的写法——《瀛波志》新书分享
时间:7月19日(周六)15:00
地点:朝阳区甜水园北里12号2幢越界朝阳里B座1层小众书坊
嘉宾:陆源(作家)、张向荣(文史作家、书评人)、莫诺格(诗人、小说作者)
大都会南部边缘的乌夜与拂晓,社幻小说家的机械奇趣宇宙志,作家陆源的新作《瀛波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小说。7月19日,陆源将带着这本新作,与文史作家、书评人张向荣,诗人、小说作者莫诺格,一起做客小众书坊,分享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
北京|法律、社会与女性:《红楼梦》的另一种读法
时间:7月19日(周六)19:00-21:00
地点:海淀区学院路5号768创意产业园A座8号门心·啡空间
嘉宾:柯岚(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剑虹(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卜喜逢(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
7月19日晚,大学问·学术沙龙有幸邀请到《命若朝霜》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柯岚,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剑虹,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卜喜逢,围绕《命若朝霜》,开启一场跨界对话,从清代律例到司法案例,揭开曹雪芹不敢明言的罪案簿,以法律叙事重看《红楼梦》失落的终局。这不仅是一场红学新解,更是一次对制度与人性的永恒诘问。
北京|北京、音乐与到处不存在的我——《他们说你的歌有谁来听》新书发布会
时间:7月19日(周六)19:00-21:00
地点: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二层方所
嘉宾:安娜伊思·马田(艺术家、摄影师、河乐队成员)、董冰峰(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他们说你的歌有谁来听》收录的是安娜伊思在2002至2005年间拍摄的一组照片,记录了野孩子、张玮玮与郭龙、小河、万晓利、谢天笑等音乐人在生活与表演之间穿梭的日常。7月19日晚,我们邀请摄影师安娜伊思·马田、策展人董冰峰、主持kk,与读者面对面分享创作者在困境中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分享音乐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分享马原的摇滚、安娜的民谣,以及肖全的那个文艺时代!
北京|品读茶禅一味——谈日本茶道源流
时间:7月20日(周日)15:00-17:00
地点: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总店二层
嘉宾:靳飞(作家、学者、戏剧家)、王众一(日本研究专家)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茶道与饮茶都被赋予了提供精神滋养的意蕴。茶道在宋代文化的浸润下东传日本,历经镰仓幕府、足利幕府至丰臣秀吉时代,逐步孕育出独特的文化内涵。荣西、圆尔等高僧大德奠定茶道根基,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巨匠推动理念革新,他们的命运沉浮更赋予茶道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色。此次活动,我们特邀《极简日本茶道史》作者靳飞先生和日本研究专家王众一先生共聚一堂,以京都名刹古寺为文化坐标,深度探索“佛法即在茶汤中”“主中主”“物之魂与人之魂合一”等茶道思想的精髓,以及表象之下的日本文化根源。进而解读茶道文化的精神内核:宋代文化如何塑造日本茶道的基因?禅、歌道、能乐与茶的融合如何反映文化传承的智慧?日本茶道文化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续写?人们又如何从“一期一会”的茶道精神中,找到化解现代性焦虑的文化力量?
北京|当我们谈论偶像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关于偶像,一边纠结一边思考》新书分享
时间:7月20日(周日)15:00-17:00
地点: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二层方所
嘉宾:Abby(3unshine队长)、吴呈杰(导演、编剧、播客主理人)、余梦娇(译者、策展人、编辑)
在《关于偶像,一边纠结一边思考》这本书中,九位身份各异的“圈内人”学者记录下了自己常年对日韩偶像团体的观察与思考,以女性主义视角结合流行文化批评、社会学、伦理学、传媒学、哲学等多学科理论,试图以更多元且贴近粉丝的心情,解析偶像文化催生出的奇异现象。7月20日下午,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内地流行乐女子组合3unshine队长Abby,青年导演、编剧、播客《除你武器》主理人吴呈杰,译者、策展人、自由编辑余梦娇,一起聊一聊关于偶像的纠结与思考。
北京|这些诗歌或这爱的碎片——《你的沉默让我胆战心惊:杰克·斯派赛诗选》新书发布会
时间:7月20日(周日)19:00-21:00
地点: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二层方所
嘉宾:肖水(诗人、译者)、崔健一(编辑、诗人)
杰克·斯派赛(Jack Spicer),一个去世已经六十年的美国诗人、大学教师、视诗歌为魔法的人、垮掉派的敌人、嗜酒的人、因文字而生又死于语言的人。7月20日晚,诗人、译者肖水和编辑、诗人崔健一将在方所北京店和大家分享《你的沉默让我胆战心惊:杰克·斯派赛诗选》这部浪漫至死、美妙绝伦的诗集!
北京|超级“月光族”,元朝“破产”大揭秘——元朝的财政创新与衰亡之谜
时间:7月24日(周四)18:30-20:00
地点:朝阳区东三环北路27号嘉铭中心B1层中信书店
嘉宾:郭建龙(作家、社会观察家)、张向荣(文史作家、书评人)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元朝也许短暂,但其巅峰与低谷背后的故事,也许可以让我们重新看待元朝历史,一窥古代中国历史演变的财政暗线。7月24日晚,我们特邀《元朝理财记》作者郭建龙、知名作家张向荣做客中信书店·三里屯店,与大家分享元朝的财政创新与衰亡之谜。
上海|纽约的伤为何与我们有关?——《破坏实验》新书发布会
时间:7月18日(周五)15:00-17:00
地点:黄浦区长乐路398号朵云书院·戏剧店
嘉宾:陆晔(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明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为什么说纽约的伟大恰恰藏在东哈莱姆这样的老破社区里?如何从曼哈顿的室内壁画分辨纽约的社会等级?当“性别革命”和“觉醒运动”变成新时尚,“自由”是否正在杀死自由......这些问题,你将从非虚构的海外人类学札记《破坏实验》中找到解答。7月18日下午,在朵云书院·戏剧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将与《破坏实验》作者李明洁展开对谈,畅聊“新媒体时代凡人叙事与历史的改写”等话题。
上海|古代中国人如何找到快乐?——《未尽的快乐》新书分享会
时间:7月18日(周五)18:00-20:00
地点:黄浦区福州路401号上海古籍书店4楼博雅苑
主讲人:董铁柱(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
生活中,“快乐”是一种看似平常且朴素的情感,但在我们逝去的智者那里,却成为中国独有的“快乐哲学”,孔子、孟子、荀子、庄子、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无不思考着人生的意义,追寻并亲身实践着何为美好生活以及如何实现这种生活。我们的古人有着怎样的“快乐哲学”,他们是如何找到快乐的呢?7月18日晚,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未尽的快乐》作者董铁柱将为我们带来中国古人独有的快乐智慧。
上海|一场从伦敦到上海的黑塞读书会:从黑塞的哲思到未来AI的创想
时间:7月18日(周五)18:30-20:00
地点:杨浦区民府路678号抖音新江湾广场T1一层中信书店
主讲人:Kevin Loi-Heng(美国东北大学伦敦校区人工智能专业研究员、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在《悉达多》中通过修行叩问“自我本质”,他笔下的东方哲思与精神求索,在AI重构世界的今天,依然可以照见人类与智能共生的命题。7月18日晚,我们特邀Kevin Loi-Heng做客中信书店·江湾里店。Kevin是美国东北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研究员、创新型AI教育公司创始人,更是伦敦黑塞读书会线下活动的发起人。他将带我们解锁“黑塞哲思×AI创想”的跨界主题,解码《悉达多》“路就在脚下,无人能替你走”,联结AI时代“自主成长”的新命题。
上海|从御宅族到观光客:东浩纪的后现代诊断
时间:7月18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浦东新区浦城路150号3楼融书房
嘉宾:王飞(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梵一如(播客主理人)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数据库消费的盛行,无论是御宅族还是观光客,后现代视域下主体的变迁究竟意味着什么?“弱关联”是人际关系的退化,还是一种新的自由?在这样的社会中,如何重建有意义的联结?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欲望与关系?个体如何在碎片化时代保持清醒,甚至重构属于自己的“微小叙事”?7月18日晚,我们邀请到东浩纪作品集的译者、山西大学王飞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罗岗教授,播客主理人梵一如三位嘉宾,结合《动物化的后现代:从御宅族透析消费社会》《弱关联:在旅行中探寻检索词》这两本书和当下的文化现象,聊聊东浩纪对全球性的后现代困境所提出的诊断。
上海|性别视角下的男性成长史:莫泊桑《漂亮朋友》
时间:7月19日(周六)13:30-15: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嘉宾:骜龙(南京大学准聘助理教授)、何润哲(法语译者、播客策划人)
“经典导读”本期特约两位法语译者骜龙与何润哲,将以“性别视角下的男性成长史”为题,一起共读莫泊桑的《漂亮朋友》,从性别视角来看“漂亮朋友”杜洛华带给我们怎样的阅读体验;分享在当下语境重读这部经典,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上海|冷战、新前卫与新艺术史 ——《无名的艺术力》《跨学科研究中的美学》读书分享会
时间:7月19日(周六)14:00 - 16:00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鲁明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刘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哲学方向博士生)
本次读书分享会将聚焦冷战这一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新前卫艺术实践与新艺术史理论构建。我们将共同研读鲁明军的《无名的艺术力:论形式意志与图像潜能》与帕梅拉·李(Pamela M. Lee)的《跨学科研究中的美学:从世纪中叶的现代主义艺术到当下》两本著作,理解冷战格局如何深刻影响了前卫艺术的创作路径、美学观念,以及新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上海|贞石背后的文史钩沉——《历代著名文学家墓志笺证》(第一辑)新书首发式
时间:7月19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黄浦区福州路401号上海古籍书店4楼博雅苑
嘉宾:胡旭(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徐艳(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钟书林(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墓志是墓主一生“盖棺论定”的总结。墓志内容一般涉及墓主姓名、籍贯、家族谱系、卒葬年月及生平事迹等,撰写大多在墓主去世不久,涉及客观事实的可信度较高。7月19日,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胡旭,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徐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书林,将做客上海古籍书店,并以《历代著名文学家墓志笺证》为切入点,探讨为什么要整理著名文学家墓志,如何利用已出版成果继续深入挖掘金石文献中的文化资源,为读者介绍怎样利用墓志材料来印证文学家的生平和作品,探寻文学发展脉络。
上海|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
时间:7月19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杨浦区伟德路51号悦悦书店
主讲人:鲁绍臣(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被尊为“资本主义病理学家”的马克思,他以犀利的理论手术刀,剖开了现代文明光鲜的表皮,揭示出隐藏在下的机械齿轮与剥削链条。7月19日下午,鲁绍臣老师将带我们走进哲学家的世界,聚焦哲学家马克思。
上海|舌尖上的老上海——民国饮食与上海记忆
时间:7月19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3F外文科技期刊阅览室
嘉宾:祝淳翔(上海图书馆参考馆员)、徐凡(上海图书馆文献研究与开发部主任)
鲁迅先生吃过草头圈子吗?民国时期的炎炎夏日,上海市民都吃什么冷饮解暑?百年前,上海的底层劳动人民靠吃大闸蟹艰难度日?2025年第3期“馆员说”活动,以“舌尖上的老上海——民国饮食与上海记忆”为主题,两位深耕上海美食文献史的馆员将带您探寻民国上海的饮食百态,在泛黄的菜单、老照片与广告画里,找寻文献里的烟火气。
上海|跟着电影游徐汇
时间:7月19日(周六)14:00
地点:徐汇区漕溪北路158号徐家汇书院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李亦中(电影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徐汇区作为中国“百年电影”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电影文化底蕴。不管是电影制片业,还是电影名人故居,以及电影取景地,都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法国梧桐掩映的马路、百年沉淀的建筑物、烟火气十足的里弄,早已成为不少经典电影的“天然摄影棚”。在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的这个夏天,让我们跟随电影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深度解锁徐汇的电影元素,唤醒这个城市的光影记忆。
上海|不要迷恋毁灭——《午后进入我房间》新书分享
时间:7月19日(周六)14:00
地点:杨浦区淞沪路77号万达广场C栋B1上海书城
嘉宾:温凯尔(作家)、肖水(诗人、作家、译者)、虫虫周(漫画家)
青春的孤独和幻想,鲜活的欲望和青涩的爱情,蕴藉着人们最坚硬的外壳和最柔软的内核,仿佛是一代人生活的基本面貌和令人忧虑的灵魂图谱。世界的精彩和不完美,生活的悖谬,都在某种精神或灵魂或心理的残缺中,激情而本然地释放出来。7月19日,青年作家温凯尔将携新作《午后进入我房间》来到上海书城·五角场店,与我们分享创作中的故事。
上海|穿越边境 便是德国——法德文学漫谈会
时间:7月19日(周六)19:00-20:30
地点:杨浦区仁德路120-2号Bookwoods不可无字书店
嘉宾:田嘉伟(作家、译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比较文学系讲师)、王凡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比较文学系副教授)
在散文集《今晚出门散心去》中,作者田嘉伟在历史和土地上悠然漫游,在拿破仑、贾科梅蒂、迪厄多内的人生遭际中况蔚自身,在阅读杜甫、卡尔·泽利希、莱奥帕尔迪的诗篇中感怀人生,更在川渝、巴黎、瑞士疆土的漫游中感知绵延的历史。田嘉伟的写作,正呈现了如何在阅读中发见自己,如何将自己融汇在绵长历史中的可能。7月19日晚,Bookwoods有幸请来田嘉伟老师以及王凡柯老师做客书店。王凡柯老师是《本雅明电台》的译者,深谙德国文学,同时也是嘉伟比较文学办公室的室友。Bookwoods邀请大家和两位德法文学的青年研究者、译者一起,来聊聊阅读和写作的可能,以及他们的漫游之路。
上海|从故乡到故宫:祝勇的故宫书写与精神原乡
时间:7月20日(周日)14:00-16: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嘉宾:程永新(作家、编辑家)、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
一个人的回忆,一代人的回响。《从故乡到故宫》是故宫学者祝勇写给儿童的首部成长散文作品集,以非虚构笔法回忆童年,但祝勇以其独特的故宫学者身份,赋予了这本书更深的文化内涵。202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祝勇以童年回忆为精神脉络,在紫禁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学的故乡。7月20日下午,祝勇与原《收获》主编、浙江商业大学教授程永新,青年批评家、上海师范大学教师刘欣玥将做客上海图书馆东馆,与各位读者一起走进《从故乡到故宫》中的世界,感受被故宫一点点唤醒的对故乡和童年的记忆。
上海|盛夏,跟着茆帆老师卧游清凉山水画
时间:7月20日(周日)14:00-16:00
地点:黄浦区福州路401号上海古籍书店4楼敦煌空间
主讲人:茆帆(画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烈日炎炎,何以消夏?著名画家茆帆老师说:不妨卧游。7月20日,茆帆老师将通过一场讲座和笔墨互动活动,教会大家如何更惬意地“卧游山水间”。他认为,一幅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是通过用笔、用墨、用水、用力的高度统一,所谓“有笔有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等等。而写意山水画的“本质”,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笔墨,当代画家保留“笔墨”,用一些前人不曾用过的形式进行创作,便是“新意”所在。
上海|倾盖如故 白头如新:朝鲜半岛历史文化漫谈
时间:7月20日(周日)14: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B1放映厅(蓝厅)
主讲人:王鑫磊(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
要了解朝鲜半岛的历史和文化,不能局限于朝鲜半岛本身,应该从东亚区域整体视角和文明互动的大背景出发。本次讲座将通过讲述朝鲜半岛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与大家一同感受其文明发展的历程和文化变迁的逻辑,并思考当下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文明互鉴的历史基础。
上海|请回答1990——《巨龙抬头》新书分享活动
时间:7月20日(周日)14:00-16:00
地点: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一层建投书局4楼传记图书馆
主讲人:张玮(畅销书作者)
说起20世纪90年代,我们很多人都能想起许多令人激动的瞬间。从双休日的设立到彩色电视机的普及,从股票发行掀起热潮到劲歌金曲的火爆,从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到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十年之间,这片大地上热烈而又蓬勃地散发着激情与活力。《巨龙抬头》以年为单位,记述20世纪90年代的大事小情。7月20日,我们特邀《巨龙抬头》的作者张玮,走入20世纪90年代的大事小情,开启一场时光的回顾之旅。
上海|名品聚成书法史——《中国碑帖名品》漫谈
时间:7月20日(周日)14: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研讨室7-03
主讲人:冯磊(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编审)
经过三年多的精心选目、寻找底本、考证源流、编辑整理和调色印刷,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中国碑帖名品二编”已推出50种,其中最新的10种将于今年上海书展期间推出。值此之际,7月20日下午,我们邀请到这套丛书的责任编辑,西泠印社社员、碑帖鉴别专家冯磊老师做客上图,给大家讲讲“中国碑帖名品”系列丛书的编辑过程,以及碑帖选目、版本选择、设计印制等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便于读者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对中国书法史的认知视野,并更加精准地选择自己心仪的碑帖印本。
上海|翻阅《五原路》,在行走与对话中阅读三位鲜活的“真人”
时间:7月20日(周日)14:00-17:30
地点:五原路
嘉宾:曲炜(生活杂货店 “荃二” 主理人)、陈意心(导演、编剧、音乐人、专栏作家)、九个妖(插画师)
阅读“真人”, 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跨越藩篱、触摸真实的过程。7月20日,库布里克书店邀请你走进上海充满故事的五原路街区,参与一场线下“真人图书馆”City Walk。我们将以“考现学”的方法观察五原路及其周边的城市切片与日常细节,在行走与对话中阅读三位鲜活的“真人”,通过他们的体验、记录与创作,直观地深入城市街道的肌理,也让认知在真实的温度中传递。
广州|当沟通成为可能——李沁云《心的表达》新书分享会
时间:7月18日(周五)19:00-21:00
地点: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MU35号方所
嘉宾:李沁云(心理咨询师)、乔纳森(书评人)
从学徒期的被治疗体验、新手心理咨询师经历,再到作为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候选人的感悟,《心的表达》记录了沁云从2017年至今在不同阶段的思考。在她看来:真实的沟通,和自由一样,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追求的事物之一。7月18日晚,《心的表达》作者李沁云、书评人刘铮将来到广州方所,一起来聊聊沟通如何一步步变得可能?心与心之间的理解,是否真的可以发生?
广州|细节中的历史——作家的读史心得
时间:7月21日(周一)19:30-21:30
地点:越秀区解放北路988号越秀公园·花城文学院二楼陌上礼堂
主讲人:王跃文(作家)
鉴古知今,读史明理,这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历史被叙述的过程也是历史观形成的过程,而历史观反过来又决定历史叙述的姿态。因而,如何读史就显得非常重要。《走神》是著名作家王跃文的首部历史随笔集,基于作家多年来对中国人文典籍及野史杂谈的阅读,撷取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轶事轶闻,生发思考或感悟,既有历史考问,又有人生哲思,更有时代回响,语言兼有古朴、雅致、清新、幽默等多种风格,读来益智、明理、养心。7月21日晚,“花城文学课”将邀请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著名作家王跃文开讲“细节中的历史——作家的读史心得”。
深圳|精神分析是一场心与心的奇遇——李沁云《心的表达》新书分享会
时间:7月20日(周日)14:00-16:00
地点:龙岗区坂田手造文化街13号见她书屋
嘉宾:李沁云(心理咨询师)、刘志远(心理咨询师)
“精神分析是心与心的一场奇遇。”与现实生活的热闹喧腾相反,今天人们的内心常常是趋于闭锁和悲凉的。是否存在改变的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怀着对人性和人心的好奇,已经在美国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的李沁云选择在34岁时重新去做学生,投身心理治疗行业,并将精神分析作为自己的一生志业。《心的表达》既是她作为治疗师的成长笔记,也是一位精神分析实践者尝试回应人类共通困惑的诚实表达。7月20日,李沁云将与刘志远一起做客见她书屋,两位心理咨询师来一场心与心的奇遇。
杭州|在不确定性的时代,确定自我——杨好新书《大眠》杭州分享会
时间:7月18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拱墅区丽水路58号远洋乐堤港B区单向空间3F文艺现场
嘉宾:杨好(作家)、张玲玲(作家)、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杨好新作《大眠》中依次出场的他们(也正是我们),这些散落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异乡人,他们身份模糊,来历不清,在紧张的生活里无序地奔走,又不断地走失,没有同行的伙伴,也寻找不到确定的意义。也许,这就是过去五年中,面对已经兑现为现实的“世界大变革”时,我们内心的境况。那么,此时此刻,我们是该在不确定的洪流中顽固地寻求确定,还是先站定,想想我们想要的确定性究竟是什么?7月18日晚,我们特别邀请学者姜宇辉、作家张玲玲,和作家杨好一起,就《大眠》中所传达的“在不确定的时代,确定自我”的议题展开交流。
杭州|“巧合”诗会:与诗人丝绒陨、昆鸟、亚述、海蛇一起“饮”诗
时间:7月18日(周五)20:00-22:00
地点:西湖区曙光路184号阅见西湖3F露台
嘉宾:丝绒陨(诗人、摄影师)、昆鸟(诗人)、亚述(诗人、书店主理人)、海蛇(诗人、图书编辑)
诗与酒的相遇可能也是一种“巧合”,从此以后便相伴而生。“巧合”诗丛也正是回应着这样的缘分,让不同性格,不同写作方式,不同时代的诗人们相遇,打开一道道属于他们的诗歌之门,带领我们看见新的缪斯。7月18日晚,“巧合”与“在西湖钓鳟鱼”也在诗与酒的交映中相遇,丝绒陨、昆鸟、亚述、海蛇,一起同大家“饮”诗。
杭州|《小欢喜》②主题开放麦
时间:7月18日(周五)20:00
地点:西湖区学院路77号黄龙国际中心G座北侧附楼1楼晓风书屋·茶书空间
主讲人:鲁引弓(作家、记者)
6年前,有一部讲高考升学的电视剧火成了现象级,这部剧就是改编自鲁引弓小说的电视剧《小欢喜》。6年后,原著作者鲁引弓推出续作《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将笔触延伸至大学校园与职场初体验。7月18日晚上,我们特邀鲁引弓来到文三晓·森林大厅开启一场打破内循环的读书会新实验!这次我们要让文学真正扎根生活—— 新设 “说吧,你的小欢喜” 开放麦读书会,征集喜欢脱口秀开放麦的年轻人上台讲述自己的段子、感受!
杭州|“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石川啄木短歌分享会
时间:7月20日(周日)20:00-21:30
地点:西湖区曙光路184号阅见西湖3F露台
主讲人:韩钊(译者、书店主理人)
石川啄木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美国传记作家唐纳德·基恩给啄木传记(中文版今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副标题是“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人”,可以说是相当精准的把握。7月20日晚,《短歌是我,悲伤的玩具》译者、杭州“普通读者”书店主理人韩钊将做客阅见西湖3楼快闪小酒馆,为大家分享这位近代东亚第一文艺男——石川啄木。
成都|古典精神与当下生活——《古典的别择》新书分享会
时间:7月18日(周五)19:00
地点:青羊区窄巷子30号三联韬奋书店
嘉宾:张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西方古典学教授)、梁中和(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
“别择”,非常人之选择,少数人、独行者之选择。古典学教授张巍在《古典的别择》这本书里的写作对象并非古典学本身,而是采撷了一些“别择”的时刻。张巍老师用他所推崇的“法式论说文”写法来讲述这些时刻,并非中立的历史叙述者,而是带着鲜明的主张,明确的批判。在这讲述尼采们的字里行间,我们分明也看到了他的“别择”。7月18日晚,我们邀请到张巍,带领我们将目光投向几位对“古典精神”情有独钟的独行者,去看他们选择的那条更贴近古典本质的道路。
成都|44岁,重启人生——《燕子呢喃,白鹤鸣叫》作者分享会
时间:7月1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锦江区中纱帽街8号太古里负一层M68-70号方所
嘉宾:阮夕清(写作者)、唐佳(策展人、心理咨询师)
停笔11年后,阮夕清拾笔再写。这是他的第一本书。阮夕清是一个在低处发声的写作者,低到我们开始沉默后,才能听到他的声音,就像听到我们自己内心幽深处的爱与惧。7月19日,我们邀请《燕子呢喃,白鹤鸣叫》作者阮夕清来到方所成都店,与大家聊聊那些“失去”与“重新寻获”。
西安|明信片与汤匙声——《还可以的金女士》新书分享会
时间:7月1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莲湖区星火路22号老城根G-park商业街区1F方所·设计力实验室
主讲人:金子(国际时尚男刊新媒体副总监)
平凡的我们,也会在某个下午,听到从生命深处传来的汤匙落地声,催促我们记录下自己“平凡”的故事。金子就是这样一位记录者,她写下了小镇女孩的基础款人生:《还可以的金女士》。该书在时尚圈的浮光掠影与小镇生活的朴素底色之间撬开了一道裂缝,让我们窥见了这个河南小镇女孩如何在名利场中挣扎、自嘲、成长,最终完成与自我的和解。7月19日下午,金子将在方所和大家分享小镇女孩勇闯时尚圈却仍然不酷、不美、“不入流”的有趣故事。
西安|夏之夜·长安听月——《长安听月》新书分享会
时间:7月19日(周六)19:00-20:30
地点:碑林区长安北路261号SKP购物中心10楼活动区SKP RENDEZ-VOUS
嘉宾:朱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路(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文学评论家)、仵埂(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刘炜评(西北大学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文学院教授)、王鹏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不论您是对散文作品感兴趣,还是对月亮、长安和历史感兴趣,都可以从《长安听月》这本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月亮,照亮大地的同时,也照亮了人生的路。从仰望月亮开始,回顾过去的点滴,属于您的月亮故事又是什么呢?7月19日,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创院院长刘路,西安培华学院中文系、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仵埂,西北大学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文学院教授刘炜评,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鹏程将一同做客西安SKP,一起翻开《长安听月》,聆听书卷里月光的声音,感受生活的温度。
附:线上活动预告
峡湾变奏——约恩·福瑟《晨与夜》新书发布会
时间:7月18日(周五)18:30-20:00
地点:译林出版社微信视频号、微博
嘉宾:陈丹燕(作家)、邹鲁路(译者)、袁楠(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晨与夜》以短小精悍的篇幅浓缩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生命历程。约恩·福瑟将个体生命置于晨与夜、生与死的永恒循环中,探讨了时间、记忆与存在的本质。7月18日,让我们与挪威总领事宋韬先生,作家陈丹燕女士,福瑟研究专家、福瑟作品中文译者邹鲁路女士,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福瑟作品”策划编辑袁楠女士一起,以朗读与对话的形式,窥看昼夜轮回中,普通人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大历史 小细节:六位美国亲历者的1912-1928
时间:7月23日(周三)19:30
地点:许纪霖文化说微信视频号
嘉宾: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笛(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著名历史学家、澳门大学王笛教授的新著《中国记事(1912-1928)》(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特殊的窗: 他聚焦于六位深度参与或观察这段历史的美国人——外交官芮恩施、记者鲍威尔与阿班、作家赛珍珠、教育家司徒雷登、军官史迪威。他们以记者之笔、外交官之眼、学者之心,留下了关于那个剧变时代中国的第一手记录。为什么值得关注?理解他人如何看我们,是认识自身的重要维度。这些尘封的记录,为我们理解辛亥后的社会激荡、事件真相与政治诡异,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参照。7月23日晚,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将与王笛教授围绕《中国记事》展开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