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的电视剧《生万物》研讨会在京举行。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中国作家协会,山东省委宣传部、广电局、省作家协会等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主创代表、制作播出机构代表和媒体代表等7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
研讨会现场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充分肯定了《生万物》所取得的成绩,指出该剧从创作、传播,到生发出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山东做好新时代文学艺术创作的信心和决心。剧中台词“把日子过出花”表达了当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找到了当代观众的共鸣点。该剧展现出的风景、风俗、风物、风尚,唤起了年轻人对家乡和祖辈的回望,体现了文化自信的艺术化表达。同时,该剧从长篇小说到剧本再到成片的创作传播,全链条顶级配置,共同打造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对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此外,剧中所体现出的中国人精神内核,具备国际传播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表示,文学与影视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相互成就。《生万物》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学长卷到万人空巷的爆款电视剧,是一次成功的创作自觉、重新发现和经验转化,提供了文学IP影视化转化的三个启示:母本是根本、转化重在“化”、“贴心”才“会心”。
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安宁介绍了该剧的播出情况,表示该剧取得了亮眼的收视成绩,创造了CCTV-8年度平均收视和单日最高收视的双冠佳绩,新媒体传播也进一步助力该剧成为现象级爆款剧集。爱奇艺首席内容官、本剧总监制王晓晖表示,《生万物》突破题材界限,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播出效果。同时,该剧价值意义非凡,不仅凝聚了多方力量,闪耀着土地与文学的荣光,还再次证明了长剧集的独特魅力与不可替代性。
本剧导演刘家成表示,《生万物》的成功离不开坚强的后盾,有指导单位的协调帮助,有平台在品质上保驾护航,有文学在艺术创作上提供“质保”,更有全体演员的精益求精。
本剧原著作者赵德发对主创团队的辛勤劳作与精彩演绎表达了敬意。他表示原著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因此改编难度大,而团队对章节选取巧妙,既保留原著的精神内核与故事框架,又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喜好,导演编剧精益求精,演员用心用情,呈现出一部有口皆碑的大戏。
本剧编剧王贺回顾了该剧“从一粒种子到繁花盛开”的过程,表示该剧是众人之力浇灌出的璀璨之花。同时,她感谢观众的“懂得”,看到观众对作品的呼应是艺术创作者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本剧演员,“宁绣绣”饰演者杨幂表示,很荣幸与“宁绣绣”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绣绣在学习如何把日子过出花,自己作为演员也在学习如何把角色演好,把最浓烈的情感通过表演传达给观众。《生万物》对自己来说不仅是一部戏,更是一份提醒、一种召唤,提醒自己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脚下的土地,不要忘记关注那些真实而坚韧的人生。
本剧演员,“大脚娘”饰演者迟蓬表示,通过出演这部作品,自己不但能发挥出饰演山东妇女的经验,更把以往的角色进行了小小的颠覆。主创人员的辛勤与敬业令她印象深刻,她表示拍摄过程虽然辛苦,却很享受剧组的氛围,在此不断净化自己,感受着劳动与演员这份职业的神圣。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高级编辑李春利,北京大学副研究员、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等专家肯定了该剧立意深刻,承载民族根脉与文化记忆,同时将宏大主题与个体命运的有机结合,唤起了当代人对“根”的原始记忆。剧本的改编呈现出创新性和生命力,巧妙选取原著部分内容,紧扣土地和人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并成功结合年轻观众喜欢的快节奏、多爆点,是文学IP影视化改编的成功范例。该剧的成功对重振长视频的影像文化生态有积极意义,它证明长视频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和生命力,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广度、厚度、深度。
电视剧《生万物》改编自著名作家赵德发荣获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以鲁南天牛庙村为叙事舞台,通过宁家、封家和费家三个家族的命运交织,展现了热土群像生生不息的励志人生。该剧8月13日起在CCTV-8播出,爱奇艺同步播出,受到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