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包乐史驾帆航行|航海、钓鱼和写书:一个记者的再就业之路

article/2025/4/30 7:36:37

如果你问一位英国人:“你听说过阿瑟·兰塞姆(Arthur Ransome)吗?”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嘴角会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阿瑟·兰塞姆?当然,《燕子号与亚马逊号》的作者!”如果运气好,他们甚至会补充出自英国儿童文学中最著名的句子:“宁可淹死,不做笨蛋;若非傻瓜,何来溺水?”(BETTER DROWNED THAN DUFFERS IF NOT DUFFERS WONT DROWN)这是沃克指挥官从驱逐舰上发出的电报,回应是否允许他的孩子们在英格兰西北部温德米尔湖上的一个小岛露营的问题。

《燕子号与亚马逊号》书封

“燕子”号和“亚马逊”号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英国男孩和女孩都伴随着“燕子”号激动人心的冒险故事成长——沃克一家四个孩子和他们的小船“燕子”号(Swallow),以及南希和佩吉·布莱克特姐妹俩和她们的小船“亚马逊”号(Amazons)。这六个孩子的冒险故事连载了十一部,从英国的湖区和诺福克湿地开始,接着穿越北海(We Didn’t Mean to Go to Sea),前往《伟大的北方?》(Great Northern?)、加勒比海(Peter Duck),甚至抵达南中国海(Missee Lee)。如果要概括这些写于20世纪30至40年代的书,它们代表了“造就大英帝国的优良传统英国精神”。时至今日,这些事仍令人着迷,因为兰塞姆以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书写了关于航海、导航和船上生活的故事,而这些知识至今仍然实用。用一种稍微不敬的说法,兰塞姆的年轻英雄们,与典型的英国海洋冒险文学主人公——霍雷肖·霍恩布洛尔(Horatio Hornblower)[1]和杰克·奥布雷(Jack Aubrey)[2]——同属一脉,这些通俗小说至今仍吸引着大量读者。

兰塞姆的儿童书籍至今仍广受欢迎。他的一个粉丝俱乐部确保所有书籍保持印刷,并组织远足和夏令营。兰塞姆晚年的两艘帆船——“南希·布莱克特”号(Nancy Blackett,“阿瑟·兰塞姆最棒的小船”)和“赛琳娜·金”号——由阿瑟·兰塞姆信托基金会负责维护并继续航行。[3]时至今日,在英国仍有人争论,谁才是最初名为“燕子”号小船的真正拥有者。

在读者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要读一篇关于英国儿童文学的文章之前,请放心。这篇文章接下来要讨论的是英国航海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拉昆德拉”号的首次航行》(Racundra’s  First Cruise)。这是一本兰塞姆在一百多年前出版的游记,书中配有大量原始照片,记录了一次从里加到赫尔辛基并再返回的航海之旅。[4]但在深入探讨这本书的内容之前,首先要简要介绍一下作者本人。我猜想,很少有读者了解兰塞姆在成为留着海象胡须、和蔼可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前,曾经过着怎样的冒险生活。幸运的是,一本自传和两本传记为我们提供了指引。[5]

《“拉昆德拉”号的首次航行》书封

罗兰·钱伯斯所著《最后的英国人:阿瑟·兰塞姆的双重生活》的封面

一位富有冒险精神的作家

阿瑟·兰塞姆(1884-1967)成长于工业城市利兹(Leeds),但他的所有学校假期都是在英格兰湖区度过。1897年父亲去世后,他就像回头的浪子一样,被作家兼考古学家W.G.科林伍德(W.G. Collingwood)一家收留。正是通过这家人,他接触到了航海和钓鱼——这两大爱好伴随了他的一生。[6]阿瑟的父亲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飞蝇钓手。在自传中,兰塞姆略带伤感地写道:“能在父亲垂钓过的水域钓鱼,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因为他曾经在那里钓鱼过。”[7]受到科林伍德一家生活方式的影响,年轻的阿瑟也渴望过上像作家一样的浪漫生活。他轻率地娶了一位“情绪不稳定”的女孩(很快便后悔了),并写了一本激情洋溢但饱受争议的奥斯卡·王尔德传记,甚至因此遭到起诉。到了1913年,他的处境变得极为艰难。于是,他抛下一切,突然登上了一艘前往斯堪的纳维亚的船。

《阿瑟·兰塞姆自传》的封面

一年后,兰塞姆定居俄罗斯,并在1914年夏天亲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决定为英国媒体担任战地记者,报道俄国战线后方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深度参与了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活动,并与卡尔·拉狄克建立了私人友谊,还近距离结识了列宁和托洛茨基。

他是如何与拉狄克成为朋友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当一个从英国寄给兰塞姆的包裹抵达俄国审查机关时,拉狄克要求拆开检查,结果惊讶地发现里面有关于航海和飞蝇钓的教材、一套莎士比亚全集,以及一副可折叠的国际象棋盘。拉狄克对此非常好奇,于是便想进一步认识这位收件人,“后来的故事便众所周知了”。

英国军情六处(MI6)对兰塞姆极为关注,并将他招募为特工,代号S76。但他们并不完全清楚自己招募的是个怎样的人。兰塞姆时而与布尔什维克下棋,时而又出现在英国领事馆交流情报。此外,他还赢得了托洛茨基的一名秘书——叶夫根尼娅(Evgenia)的芳心,并似乎可以接触到克里姆林宫的秘密。人们都一致认可他的卓越新闻素养。兰塞姆的文章因其独特的幕后视角,在英美报刊上广受欢迎。

叶夫根尼娅·彼得罗夫娜·谢列皮娜(Evgenia Petrovna Shelepina)身着皮草的照片

1919年,阿瑟·兰塞姆成功地将心爱之人偷运出国,与她先是住在雷瓦尔(Reval,即今天爱沙尼亚的塔林),后来又搬到了拉脱维亚的里加。在此期间,他与前妻正式离婚,并向叶夫根尼娅求婚。在爱沙尼亚,他仍然为《曼彻斯特卫报》(Manchester Guardian,后改名为《卫报》)撰写有关俄罗斯的报道,但他对这种既疲惫不堪又充满危险的记者生活愈发厌倦。相较之下,兰塞姆更想写书、航海和钓鱼。

“拉昆德拉”号

阿瑟和叶夫根尼娅驾驶一艘小船沿着波罗的海沿岸漂泊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建造一艘属于自己的船。“想要造一艘船的渴望,没有什么能抵挡得住。最初,它只是平静地平线上的一抹微云,但最终,它会遮蔽整个天空,让你再也无法思考其他事情。”[8]

“拉昆德拉”号在德维纳河上

一天,兰塞姆夫妇在塔林偶遇了德国游艇设计师奥托·埃格斯(Otto Eggers)。这位设计师于战前曾在当地经营着一家生意兴隆的造船厂。但不幸的是,当时他已经失去了所有财产。埃格斯欣然同意为兰塞姆设计他的梦想之船——既要足够大以保证适航性,又要小到可以由一个人单独操控。设计包括:船舱内有足够的站立高度,一个可以安放书桌大约一平方米的空间,一个专门放置打字机的空间,一个书架,宽敞的卧铺,以及一台辅助发动机。他所设计的船在当时而言,具有不寻常的比例。船体大约长30英尺,宽12英尺,中央龙骨升起时吃水仅3.5英尺,龙骨放下时吃水仅6.5英尺。这是一艘沉稳坚固的船,采用橡木建造,配有一条重达3.5吨的宽铸铁龙骨。这是一艘双桅纵帆船,船帆面积共有40平方米,分布在三面帆上,没有艏斜桅,一切设计都为了便于操作。

由于埃格斯已经失去了造船厂,他们于1921年在里加选择了一家小型船厂。原计划是次年的5月1日交付这艘船——波罗的海的航海季节通常在5月至7月底之间。然而,直到1922年7月28日,叶夫根尼娅才得以为船体光秃秃的“拉昆德拉”号举行命名仪式。愤怒的阿瑟随即将新游艇拖至海湾对面的游艇俱乐部,决定亲自安装索具。一位负责照看那片码头船只的老人帮助了他。这位名叫塞梅尔(Sehmel)的老人——后来在兰塞姆的书中被称为“老水手”(Ancient Mariner)——用蹩脚的英语告诉他,自己曾在英国著名的英国茶叶快船“塞莫皮莱”号(Thermopylae)上航行过,而它的竞争对手恰好是更广为人知的“卡蒂萨克”号(Cutty Sark)。

航海之旅

1922年8月18日,“拉昆德拉”号已完成索具安装,整装待发。这时,“老水手”决定随船参加从里加到赫尔辛福斯(Helsingfors,即赫尔辛基)的往返试航之旅。“我老了,”他说,“我想趁走不动之前再出海一次。”于是,这场航行正式启航,而此时,其他游艇已经陆续返航,因为波罗的海的航海季节已接近尾声。

《“拉昆德拉”号的首次航行》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充满了令人愉快的轶事和深刻的思考。书中附有清晰的地图,让读者能够紧跟整条航线的轨迹,这点尤为重要,因为许多地名如今都已更改。如今,航行中波罗的海沿岸水域的人们会惊讶于过去百年间的变化,或者更准确地说,自苏联解体以来近三十年的变化。众所周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在获得独立仅仅25年后,于1944年再次被苏联吞并。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些国家重新获得了独立,并加入了欧盟。这一变化显而易见,过去仅有锚地或简陋港口的地方,如今在欧美的资助下已建起现代化的游艇码头。人口结构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位于里加湾中央的小岛鲁诺(Runö),一百年前曾是瑞典人的聚居地,如今已完全由爱沙尼亚人居住。此外,大量的俄罗斯移民涌入了波罗的海三国。

如今,人们将不会再遇到兰塞姆笔下详细描述的那些美丽的纵帆船,或是海豹猎人驾驶的奇特船只。兰塞姆经常与当地人打交道,因为厨师(他的妻子)经常派他带着平底锅上岸打牛奶,用来煮燕麦粥。在他无数次寻找牛奶的过程中,有一次竟在森林深处撞见了一艘巨大的木制帆船,一位孤独的老人已经在上面劳作多年——这是一艘“梦幻之船”,却注定永远无法驶向大海。他还曾与一位名叫康加(Konga)的船长有过一次非同寻常的相遇。康加当时被滞留在搁浅的蒸汽船“托莱多”号(Toledo)上,这艘船已经在原地等待涨潮两年了。夜里,拉脱维亚的走私者不断地将船上的值钱物件一点点拆走,甚至连舷窗也未能幸免,而船长却只能无奈地看着这一切发生。不过,康加似乎并不太在意,反而自得其乐,整日读书、钓鱼和狩猎。奇怪的是,在整本书中,叶夫根尼娅的名字从未被提及,我们只知道厨师一直细心照料着船员的饮食。直到有一天,她终于爆发了,因为船长在船只随波漂流时拒绝启动发动机。兰塞姆不得不羞愧地承认,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启动“这个怪物”。

“压倒骆驼”的老鼠

《“拉昆德拉”号的首次航行》已经多次再版,至今仍在发行。这本书不仅是航行于波罗的海沿岸水域的实用伴侣,同时被誉为“最精彩的巡航故事之一”,也是冬夜炉火旁的温暖读物,或是港口里雨天午后的最佳陪伴。阿瑟和叶夫根尼娅多次驾驶这艘船出行,包括穿越拉脱维亚的内陆水域。其中一次航行日志最近由布莱恩·哈米特(Brian Hammett)整理出版,书名为《“拉昆德拉”号的第三次航行》(Racundra’s Third Cruise)。至于为什么兰塞姆自己没有将其出版成书,我们不得而知。很可能是因为在那次旅途中,他除了钓鱼和写文章,几乎什么都没做,直到叶夫根尼娅忍无可忍,愤怒地质问他:“这些工作在家里也可以做,何必非要在航行中进行?”而船上的一只老鼠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叶夫根尼娅愤然跳上岸,留下不知所措的船长独自一人。当天晚上,她冷静了一些,带着一个捕鼠器回到船上。但旅行的乐趣已经荡然无存了。

1925年,兰塞姆夫妇决定离开波罗的海地区,搬到英格兰湖区的一间乡间小屋居住。在那里,阿瑟可以全身心沉浸于他的爱好之中:在温德米尔湖上航行,在周围的小溪中钓鱼。这段时光促成了他的另一部畅销书,钓鱼指南《竿与线》(Rod and Line)。“拉昆德拉”号则以300英镑的价格被刊登在《游艇月刊》(Yachting Monthly)的出售广告上,最终被当时年纪尚轻的阿德拉德·科尔斯(Adlard Coles)买下,他后来成为著名的《恶劣天气航行》(Heavy Weather Sailing)的作者。

“拉昆德拉”号的最后一次航行

阿德拉德·科尔斯在他的自传《航海岁月》(Sailing Years)中,详细描述了他与妻子玛米(Mamie)驾驶着更名为“安妮特”二号(Annette II)的“拉昆德拉”号前往英国的艰难旅程。[9]遇到微风时,这艘帆装不足的游艇行驶得十分缓慢,但当风力增强时,“她享受着与其设计相匹配的天气。”在秋季风暴的侵袭下,他们终于抵达卡尔斯克鲁纳(Karlskrona),在那里重新校准了罗盘,结果发现误差竟然高达24度!之后,他们经由哥本哈根和基尔运河航行至艾默伊登(IJmuiden),并在那里稍作休整。这一行为被证明是明智之举,因为起航后不久,科尔斯和玛米便遭遇了他们一生中最猛烈的风暴——“人生中的至难时刻”。在正常情况下,这艘船可能会成为“一只待宰的鸭子”,“但由于其出色的稳定性,它在恶劣天气下展现出了最佳性能。”最终,他们精疲力竭地抵达了索斯沃尔德(Southwold)。尽管距离家乡南安普敦港只剩下200英里,阿德拉德和玛米还是决定不再继续了。他们乘坐火车回家,而“安妮特”二号则被拖上岸过冬。次年,这艘船再次被挂牌出售。几经易手后,1976年,一位美国水手在北非海岸的丹吉尔港(Tanger)发现被遗弃的“拉昆德拉”号,“只剩下昔日辉煌的影子”。他买下这艘船,进行了修复,并成功横渡大西洋。然而,两年后,他在加拉加斯(Caracas)附近的暗礁上触礁沉船。

晚年生活

在漫长的余生中,兰塞姆又写了几十本书,这还不包括儿童读物。后来,这对夫妇从湖区搬到了哈里奇(Harwich)附近的奥威尔河(River Orwell),他成了当地平米尔(Pin Mill)路上船尾牡蛎酒馆(The Butt and Oyster)的常客。在那里,他们继续驾驶着其他各种船只四处航行,比如前文提到的“南希·布莱克特”号(一艘出自希利亚德造船厂的小船),以及更大得多的“赛琳娜·金”号,后者是一艘由弗雷德里克·谢泼德(Frederick Shepherd)设计的精美帆船,于1938年下水。1946年,兰塞姆在医生的建议下不得不卖掉“赛琳娜·金”号,因为操纵如此庞大的船只对他和妻子来说已变得太过吃力。后来,劳伦特·贾尔斯(Laurent Giles)为他们设计了“彼得·达克”号,这是一艘小型双桅帆船,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用玻璃钢材质建造。然而,由于兰塞姆夫妇都身材魁梧(两人身高都在六英尺左右),他们在狭小的空间内几乎无法转身。这艘船被证明并不成功。而且,那时候他们的年纪也太大了,无法再从航海中获得乐趣。阿瑟·兰塞姆于1967年去世,他的妻子于八年后,也就是1975年去世。

上图为1972年谢列皮娜三姐妹在莫斯科,从左往右:叶夫根尼娅、塞拉菲玛、伊罗伊达。下图为作家兰塞姆。

注释:

[1] 霍雷肖·霍恩布洛尔(Horatio Hornblower)是塞西尔·斯科特·福雷斯特(Cecil Scott Forester)创作的十一部系列小说《霍雷肖·霍恩布洛尔传奇》(The Horatio Hornblower Saga)的主人公,小说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期间主人公在皇家海军的职业生涯。这套书目前在archive.org网站上开源。

[2] 杰克·奥布里(Jack Aubrey)是爱尔兰小说家帕特里克·奥布莱恩(Patrick O’Brian)的二十本系列海上冒险小说《怒海争锋:奥布雷-马图林系列,1970-2004》(The Aubrey-Maturin series 1970-2004)的第一本《舰长与司令官》(Master and Commander)的主人公。

[3] 阿瑟·兰塞姆协会(The Arthur Ransome Society,缩写为TARS)和阿瑟兰塞姆信托基金会(The Arthur Ransome Trust)。

[4] Arthur Ransome, Racundra’s First Cruise.(1923年首版)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56.

[5] 阿瑟·兰塞姆,《阿瑟·兰塞姆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Arthur Ransome),伦敦:Jonathan Cape 1976;罗兰·钱伯斯(Roland Chambers),《最后的英国人:阿瑟·兰塞姆的双重生活》(The last Englishman. The Double Life of Arthur Ransome),伦敦:Faber & Faber 2009;休·布罗甘(Hugh Brogan),《阿瑟·兰塞姆的生平》(The Life of Arthur Ransome),伦敦:Jonathan Cape 1984。

[6] 兰塞姆对童年的回忆是他创作《燕子号和亚马逊号》的灵感。

[7] 阿瑟·兰塞姆,《阿瑟·兰塞姆自传》,P51.

[8] 《“拉昆德拉”号的首次航行》,P13.

[9] K. Adlard Coles, Sailing Years, An Autobiography. London: Granada Publishing 1981.

    责任编辑:杨小舟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施鋆

    http://news.xdnf.cn/HVoLmCNbnZ

    相关文章

    “全国十大考古”揭晓:盘龙城遗址、周原遗址入围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4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澎湃新闻从国家文物局获悉,终评评委会经过评审和投票,今天上午公布评审结果,最终入围的名单有: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武王墩一号墓等入选

    今天上午,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责任编…

    云南洱源县4.8级地震:房屋受损442户,无人员伤亡报告

    2025年4月24日0时8分云南省洱源县牛街乡(北纬26.27度,东经100.00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洱源县9乡镇均有震感。地震发生后,洱源县立即启动地震应急Ⅳ级响应,迅速组织力量核查灾情。消防救援、森林消防、镇村干部及相关单位对震中区域各村民小组、加油站、水库…

    GDP十强省份“一季报”出炉,湖北领跑

    创下近12个季度以来最高增速湖北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3% 各地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截至4月23日,GDP十强省份最新经济成绩单已悉数出炉。其中,7个省份跑赢5.4%的全国平均增速,湖北以6.3%的增速领跑。湖南GDP增速与全国持平,广东(4.1%)、上海(5.1%)则未能跑赢全国大盘…

    鼓励每位学生为优秀定义,上海奉贤这所学校有何特色?

    上海奉贤区世外学校(以下简称“奉贤世外”)的正式启航引发关注。作为世外教育集团近年来唯一新建直属校,这所位于奉贤区庄行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创了多个创新模式。而这背后,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母体校引领-直属校深耕-托管校辐射”的三级办学体系,则为中国民办教育规范化…

    预订假期酒店却被告知无法入住,去哪儿:对违规酒店予以处罚

    受访者供图五一假期临近,你买好机票订好酒店了吗?近日,网友小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糟心经历:她和朋友提早两个多月订的五一期间的酒店,这两天被告知无法入住。“我们所有行程都定好了,4月21日平台打电话告知酒店无法接待,我们都傻了。现在再去重新订,酒店价格高了…

    人民日报开新栏,冼星海之女追忆父亲创作《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在延安指挥排练《黄河大合唱》。 资料图片【开栏的话】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烽火岁月,拿笔的战士从未缺席,一部部文艺作品在战火中诞生。这些作品如同战斗的号角,担负着唤起民众、团结民众、鼓舞民众投入抗日救亡洪流的重大使命…

    湖南永州公安全面推行“项目警官制”,为重点项目建设护航

    “蒋总,有什么需要我们服务的,请随时和我联系。”4月16日下午,冷水滩公安分局周警官来到“项目警官制”联系项目永州睿信科技产业园项目,和公司负责人蒋荣武面对面交流。蒋荣武是冷水滩人,他投资建设的永州睿信科技产业园于2023年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土石方工程和基…

    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彭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视频来源:文汇报(05:29)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中共上海市委外宣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与文汇报社联合出品的《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三集,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会…

    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平台上线,鼓励实名检举控告

    为进一步拓宽营商环境监督渠道,搭建企业(个人)问题反映“直通车”,“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平台”微信小程序今日正式上线。如发现政府职能部门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执法监管、行政审批、政务服务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可通过此平台投诉举报。如何进行举报…

    俄罗斯戏剧《大师与玛格丽特》来沪,剧长8小时一天内演完

    这两年,上海乃至国内观众对于8小时的观剧体验已不再陌生。其中,2019年、2023年,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的史诗话剧《静静的顿河》曾两度来华公演,引发话题和关注。今年,该剧院的《大师与玛格丽特》继去年在北京来华首演后,将于5月2日和4日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上演,并…

    上海天文馆加持,书友可在徐家汇书院“飞越银河系”!

    徐家汇书院地处“海派文化之源”徐家汇源景区核心之地徐家汇,被广大书友亲切地称为“阅光宝盒”。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是属于阅读爱好者的节日,这期间,徐家汇书院以“阅读无界,光启未来”为主题,举办了系列特别活动。“行走的天文馆”是一个以天文为主题的沉浸式XR大空间…

    韩国检方以受贿嫌疑起诉前总统文在寅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24日获悉,韩国检方以受贿嫌疑起诉前总统文在寅。责任编辑:万婷婷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吃菜和吃肉,哪个更“增肌”?

    健身爱好者和关注营养饮食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植物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会影响增肌吗?每天摄入的蛋白质需要均匀分配吗?一项近日发表于《运动医学与科学》的研究给出的答案都是“否”。“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动物蛋白质来源更好,尤其对增肌而言。之前有研究证实,动物性饮…

    百年前的亚裔艺术家与巴黎

    “彼时,艺术的太阳只在巴黎升起。”上世纪20年代,画家夏加尔曾如此描述巴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建馆十周年的首个大型主题展“他者的城市:1920-1940年在巴黎的亚洲艺术家”(City of Others: Asian Artists in Paris, 1920s-1940s)近日对外展出,这一展览以“双城记”形式与…

    上海楼市明显复苏: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1%,土地市场重燃战火

    2025年2月13日,上海,城市楼盘风光。视觉中国 资料图今年以来,上海楼市延续去年下半年的回暖态势,走出一波“小阳春”行情。其中,二手房交易活跃度持续攀升,月成交套数连续6个月超过1.5万套的荣枯线,其中3月份达到2.7万套,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此外,机构监测数据显示…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93%,金价油价大幅下挫

    美东时间23日(周三),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不打算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及贸易战缓和等因素提振,美国三大股指集体反弹。截至收盘,道指涨1.07%,标普500指数涨1.67%,纳指涨2.5%。来源:Wind美联社分析,市场上涨部分原因是特朗普在前一日晚间表示,他“无意”解雇鲍威尔。此…

    体坛联播|AC米兰挺进意大利杯决赛,弗雷戴特宣布退役

    阿森纳2比2战平水晶宫,阿尔特塔不满球队表现北京时间24日凌晨,英超第34轮阿森纳主场迎战水晶宫,基维奥尔和特罗萨德两次帮助枪手取得领先,但埃泽和马泰特两次扳平比分,最终枪手无奈在主场接受2比2的平局。第3分钟,阿森纳后卫基维奥尔接任意球,头球破门。这意味着利物浦本…

    上海车展上的双向奔赴:跨国车企融入中国创新,联手“在中国,为全球”

    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已然成为穿透迷雾的确定性力量。据上海发布,4月23日下午,市委书记陈吉宁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调研,察看中外参展车企首发新品及最新技术,就汽车产业发展与中外展商深入交流。在奔驰、大众、丰田等展台,市领导与跨国车企负责人…

    人民日报整版聚焦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星辰大海,再启新程

    今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55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星空浩瀚,探索永无止境。从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到“嫦娥家族”书写探月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