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视直播微信公众号 图
“一间不只属于她的房间”——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北京朝阳大悦城商场将母婴室更改为育婴室,宝妈和宝爸都能用,引发舆论热议。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除了母婴室外,还设有专门的“父婴室”。此前,上海、深圳等地也有商场设立“父婴室”,获得网友点赞。
在大力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当下,母婴室已经在各大公共场所日渐普及,但“父婴室”确实不多见,令人眼前一亮。看似微小的变化,实则是时代变化的一个风向标——以具象的关怀打破固有观念,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搭建坚实的微观载体。
“父婴室”的出现,首先是对“未被言说的需求”的回应,是公共服务从普惠走向精准的进步。育儿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但不少“奶爸”带娃时都在公共场所遭遇过尴尬,比如母婴室门口“男士免进”的标识,让想给孩子换块尿布的爸爸们望而却步。
“父婴室”的设立让这些尴尬有了解决的出口:深圳天虹的“超级奶爸区”让爸爸们敢进、能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育婴室让父母各得其所。诚如专家所言,这标志着公共空间“关注民生更具体、更亲切”,是文明向细微处渗透的有力证明。
更深层次看,“父婴室”的意义不止提供一个空间,更是在悄然打破“育儿即母职”的固有观念。长久以来,“带娃是妈妈的事”的认知,将育儿责任过多压在女性肩上。“父婴室”的出现,以实际举措扭转了这种失衡,明确传递出“育儿不是哪一方的专属职责,而是父母共同责任”的信号——冲泡奶粉、更换尿布、衣物增减,这些并非妈妈的“专利”,爸爸同样可以也应当胜任。
当公共空间设计为父亲参与育儿扫清障碍,那些固化的观念便在潜移默化中松动,“共同育儿”不再是口号,而是可触摸的日常。可以说,“父婴室”的本质是对男性育儿责任的支持和尊重。
或许有人觉得,一间“父婴室”的作用有限,改造公共空间也并非紧迫之事。但文明的进步,恰恰藏在这些看似不紧迫的细节里。“父婴室”不是对母婴室的替代,而是对育儿场景的补充;不是对母职的削弱,而是对父职的唤醒。当更多商场、车站、医院能跟上这种空间革新,当“共同育儿”从观念走向实践,我们离真正的生育友好型社会,便又近了一步。
生育友好,从来不是抽象的名词,而是由无数个“让育儿更轻松”的细节构成。对于公共场所的亲子设施,或许也不需要过分强调“父”还是“母”,不少网友就建议在供妈妈们使用的哺乳室之外,多建不区分男女的育婴室,让宝爸宝妈都能使用。
当公共服务更多考虑到父母双方的需求,当男性参与育儿成为日常,不仅能减轻女性的育儿负担,更能让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支持与温度——这会转化为家庭对生育政策的积极响应,转化为整个社会对生育的友好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