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国门也能培养世界人才!多所高校共议“在地国际化”之路

article/2025/7/7 9:01:22

如何让中国学子不出国门就能享受世界一流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不仅是中外合作大学的课题,更是所有类型高校共同关注的方向。

2025年“新时代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与青年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于7月2日至4日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在地国际化”与“青年人才培养”,涵盖开幕式暨主论坛,两大垂直领域分论坛和一场核心圆桌讨论,探讨如何通过在地国际化,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具有家国情怀的毕业生。

本次活动吸引了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十余所海内外顶尖学府,其中也包含西交利物浦大学、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等8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以及方太集团、蓝洁丰仑海洋科技集团等5家知名企业共计71位代表参加。

在地国际化的重要性

当前,全球人才竞争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国际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推进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命题。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岑逾豪在《新时代如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一文中提到,高等教育的在地国际化,是指高校中发生的除师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教育活动。

具体而言,在地国际化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国际人员互动,包括与国外学者和留学生的交流;二是国际化课程教学,包括阅读外文文献、修习全英文课程等;三是利用国际化学术环境,包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跨境合作项目等。

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董红波认为,海外国际化和在地国际化是互相依存,优势互补的。

近十年来,在地国际化的话题越来越热门。因为,现实中大概只有10%的学生有机会出国留学,90%的学生国际能力培养依赖于在地国际化。此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使得国际交流面临重重阻力,而且从经济角度来看,去海外读书成本大幅上升。“在地国际化已经成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学术体验的重要途径。”董红波说。

中外合作办学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是根植于中国土地上的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模式,堪称通过在地国际化培养人才的主力。

(www.thepaper.cn)了解到,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以来,中国已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进行合作。截至目前,国内已有类似于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样的中外合作高校11所。

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该校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我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提供本科与硕、博研究生教育,实现让中国学子不出国门就能享受世界一流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董红波博士在现场作主题分享。  本文图片均为主办方供图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深度探索

在活动现场,有一组数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毕业生中,超过三成被全球排名前十的顶尖高校录取,超过九成被世界百强院校录取;直接就业的硕士毕业生95.19%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中外知名企业机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博士生100%高质量就业。而且,超九成的宁诺学生,在完成海外学业以后选择回国发展。

如此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正是宁波诺丁汉大学深耕多年的“在地国际化”培养方案所结出的硕果。

一方面,宁波诺丁汉大学是诺丁汉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成员之一,全英文、小班化教学,从英国诺丁汉大学引进教材,师资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委派或按同等标准选聘,颁发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本部完全一致的学位证书。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具备卓越学术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沟通与协作,为全球发展和中国进步贡献力量的高素质人才。

另一方面,宁波诺丁汉大学高度重视价值观的培育。学校党委书记沈伟其指出,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四大核心素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多元文化认同、国际交流能力、前沿专业素养,掌握国际领先的知识技能。这四方面相辅相成,以家国情怀为根基,以文化认同为桥梁,以交流能力为工具,以前沿知识为支撑,共同构建国际化人才素质模型。

董红波也表示,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宁波诺丁汉大学,旨在培养其国际化和素养。但她同时强调,培养国际化视野与正确的价值观,同样重要。“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拥有广阔国际视野的同时,深植中国文化根基?又如何践行将中国文化传向世界的使命?”董红波说,实现“本土根基”与“国际视野”的有机共生,是这类院校持续探索的共同命题。

对此,宁波诺丁汉大学已经有诸多有益探索,在引入英式教育体系的同时有意识把地方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正式与非正式的课程之中。

比如在搭建研学平台方面,该校于2019年和余姚王阳明故居共建了阳明文化研学基地。国际学生发现基地的英语解说资源不足后,主动开发并捐赠了国际版讲解机。在融入课程体系方面,学校将阳明文化引入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在理工学院学生体验计划中增设“阳明文化研习”板块,并在贵州修文王阳明纪念馆建立第二个阳明文化研习基地。

在推动国际传播方面,学校致力于让学生的创作成果走向世界舞台——在去年3月的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作品展”上,该校成功举办了首届“阳明文创”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于意大利米兰展出。

董红波认为,未来,宁波诺丁汉大学将在课内外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实践条件的创设,同时增加国际学生招生规模,在课程和教学中注重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合作学习。加强本科生的学术和科研参与机会,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和组织体系。

嘉宾在活动现场作主题分享。

挑战与出路

在本次活动现场,不少专家也讨论了当前在地国际化培养面临的挑战,聚焦在地国际化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我国的在地国际化实践由来已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房欲飞指出,从清末效仿欧美等西方国家建立近代高等教育机构和制度,到建国初期参照苏联经验办大学,再到重视聘请外籍教师、引进或翻译国外教材等实践,都是这一教育理念的自发体现。

不过,目前我国的在地国际化仍旧面临不少挑战。在房欲飞分享的一份基于公开报道的文本调研中,明确宣称启动在地国际化的院校只有30余所,占普通高校总量2868所不到2%的比例,与“截至2015年,已有56%的欧洲大学将在地国际化纳入学校战略规划,64%的学校宣称将会采取实质行动来推进这一进程”相比差距甚大。

之所以存在这种差距,并非因为我国缺少国际性的教育资源,而是实践领域尚缺少行动的自觉。因为对在地国际化的概念和实践规律缺乏了解,实践者缺乏把现存国际师生、国际性科研平台、国际会议等丰富的国际性教育资源制度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意识,以至于大多数高校中,只有碎片化的在地国际化自发实践,却缺少自觉的制度设计。

除了意识层面的缺位外,在地国际化的实施也要求相对较高,作为系统性的制度变革,其顺利实施需要全员参与,这就需要学校各部门的联动与协同,没有自上而下的战略型推动,往往很难实质性地推进。但在大多数习惯将其作为国际交流部门职责的高校来说,扭转制度惯性是一项很难的工程。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刘圣明也提到,当前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常见的“被动性”问题,学生参与国际项目依赖比如学分、就业优势等外部奖励,缺乏可持续的内驱力。他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打破专业边界激发学生自主性,才能真正提升在地国际化的培养效果。

总之,在地国际化不是简单的教育模式移植,而是要实现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创新。随着实践的深入,中国高校有望走出一条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育人新路,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打通“最后一公里”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已进入新阶段,构建“政产学研”协同生态成为关键突破口。在这场创新实践中,高校与企业正以开放姿态探索多元路径。

“走国际化这条路一定要越来越开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副校长(学术)李娟强调系统性培养的重要性。她表示,香港城市大学通过四大维度打造培养体系:国际化师资网络带动科研合作、特色创新创业学位课程、海外顶级初创企业实习、全链条国际化教育渗透。国际化路径具有多样性,比如,可以依托学者个人网络搭建“学术丝绸之路”;在工科领域受阻时,可转向其他地区优质资源。“保持开放思维,以多元化方式构建全球人才培养网络。”

西交利物浦大学在国际化交流方面也构建了多元合作网络,据该校党委书记、副校长钞秋玲介绍,学校与英国利物浦大学等30多所世界名校开展76个交换项目;设立义工学院,每年派遣百余名志愿者赴亚非国家服务。此外,学校已争取到51个国际组织实习岗位(1个月至1年不等),今年已有6名学生成功获得实习机会,为未来在国际组织就业奠定基础。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毛亚庆在分享中提到,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的背景下,合作办学能融合中外优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社会公民。博雅教育注重全人发展,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国学教育等多元路径实现,强调互动教学、家国文化传承和过程性评价,致力于培养能适应技术变革、具备审美与情感连接能力的人才。建校二十年来,这一理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竞争力。

这种中外合作、校企协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也得到了创新发展。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余捷也分享了诺丁汉商学院的国际化创新实践。“我们采取‘三校联动’策略,将英国、中国和马来西亚三个校区的商学院深度整合,定期举办联合科研与教学会议。”依托全球化网络布局(覆盖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学校打造了跨国创新创业平台。通过三校统一的创新实验室(ingenuity lab),不仅培养三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组织英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创业团队来华孵化,并为其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支持。这种“全球联动+本土孵化”的模式,有效促进了国际化商业人才的培养。

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也在积极破局。方太集团人员与文化副总裁蔡江南介绍,方太集团在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方面形成了立体化合作模式: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开展特色课程共建;与西交大、哈工大等高校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同时与清华、上海交大等顶尖学府合作打造实践平台。这种“课程植入+基地建设+实践赋能”的三维体系,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

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沈伟其认为,当前国际化人才培养已进入“破题”阶段,关键在于建立高校、企业、政府的三方协同机制。宁波诺丁汉大学通过创新实验室等平台,积极推动跨学科团队合作。在去年亚太区一项金融竞赛中,以理工学院为主的跨学科团队获得冠军,印证了复合型培养模式的成效。“作为高校代表,我们期待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高校需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应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政府则要营造创新驱动的政策环境。三方协同不仅关乎人才培养质量,更是提升区域创新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沈伟其说。

在这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中,中国高校和企业正在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当开放创新的脚步继续向前,更多中国方案有望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新范式。

嘉宾在现场作主题分享。

海报设计:熊玉帆

    责任编辑:王韡

    http://news.xdnf.cn/LytmfZADXq

    相关文章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特朗普回应:荒谬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当地时间7月6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被问及如何看待美国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党时表示,马斯克“可以从中找点乐子”,但他认为这实属“荒谬”。特朗普:马斯克在过去五周里彻底“脱轨”当天晚些时候,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

    侵华日军口述罪证视频曝光,731部队原队员:曾解剖300个人体

    在“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首次在国内公布七三一部队原队员胡桃泽正邦完整版口述证言视频资料。曾解剖300个人体“人还是温热的,有血喷出”七三一部队原队员胡桃泽正邦在视频中说:我解剖了人体是300个,其中有三分之一曾被(作为标…

    破解博物馆预约难|世界一流博物馆:提前预约和现场排队并行

    逛博物馆在当下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暑期家庭游、亲子游、研学游更令“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在国内,已出现了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的状况。相较于国内,海外的热门博物馆是否也存在入馆困难的问题?针对人流量的增大,它们又是如何找到解决方案的?澎湃新闻发现,大英博物馆、…

    IPO周报|3.18元,今年来最低价新股周一申购

    今年来最低价新股周一申购,该股或成为今年最容易中签的新股。澎湃新闻根据Wind及公开信息梳理统计,本周(7月7日至7月11日)有1只新股安排申购,为周一申购的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电新能”,600930)。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华电新能是发行价最低的新股,…

    “七七事变”88周年|缅怀先烈,吾辈自强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浴血奋战。 斗转星移,88年过去了,卢沟桥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段血泪与苦难的历史,我们永不敢忘。 “七七事变”88周年,缅怀先烈,吾辈自强!责任编辑:沈关哲校对:张亮亮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

    人民日报:88周年回望七七事变——历史转折处的那“一夜之间”

    “清风徐来,吹散了午后的暑气,刮得玉米叶子唰唰作响,夕阳照耀在地平线上,缕缕炊烟四起,衬托满天彩云。眼前一幅多么美好的大自然风光!”1937年7月7日黄昏,时任宛平县政府秘书的洪大中望着城外的玉米地,心生感慨。如果没有战争,在人们的记忆里,这将是一个宁静的夏天。…

    “没见过这么大场面”!外卖大战补贴升级,周末上演大爆单:能持续多久?

    在刚过去的周末,“爆单”成了不少外卖骑手口中的高频词。在7月5日,美团单日零售订单突破历史纪录——达到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则超过1亿单。当天晚间8点45分,美团内网显示平台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1亿单。这也意味着,在2小时的时间内,美团产生超过2000万笔订单。这番订单的…

    破解博物馆预约难|上海博物馆的两难

    暑期来临,“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一些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无法预约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澎湃新闻近日走访了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需提前预约)和位于浦东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免预约)。在人民广场馆,见到多位从外地远程而来因无法预约而冒着高温到现场碰运气的观众,最后的结…

    苏超持续火爆令人欣慰,警惕拉踩国足、中超的黑流量

    进入酷暑,苏超的热度和高温一样居高不下!最近两轮比赛,昆山奥体中心和南京奥体中心先后创下了43617人和60396人的上座率纪录;南通队和盐城队“榜一大哥”争夺战日趋白热化,而常州队也终于拿到了苏超第一分……全方位热度下,苏超堪称今年社交媒体上流量担当。但这段时间,…

    体坛联播|中国U16男足上演绝杀,萨巴伦卡晋级温网八强

    中国U16男足绝杀乌兹别克斯坦,7月8日将与韩国队争夺冠军。中国U16男足绝杀乌兹别克斯坦,“和平杯”保留争冠希望7月6日,2025CFA中国之队沈阳“和平杯”国际足球锦标赛次轮在沈阳城市体育场举行,凭借周雨诺最后时刻的远射破门,中国U16男足以2比1力克乌兹别克斯坦队,保留争…

    破解博物院预约难|国博、故宫走访记:没预约,请回

    暑期来临,“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一些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无法预约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国家文物局近期专门发出《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博场所结合实际实施预约参观机制,禁止预约“一刀切”。作为北京最热门的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和故宫…

    高边疆之谋·67|以军称卫星在以伊冲突中表现出色,军事航天能力如何

    以军宣称其卫星在对伊朗打击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参考消息网7月3日援引以媒报道,以色列国防部宣布,在最近的以伊冲突爆发前和冲突期间,以色列卫星拍摄了大量伊朗的照片。通过基于对伊朗弹道导弹发射模式和趋势的实时分析,调整以色列空军的实时攻击,卫星能够对打击伊朗…

    已致近80人死亡超40人失踪,美国得州洪灾引发三连问

    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近日洪水肆虐。截至当地时间6日,洪灾已造成至少79人死亡,多人依然下落不明。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宣布,他已签署“重大灾难声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已在得州启动紧急状态并提供联邦救助。得州洪水多发,为何这次灾情如此严重?灾区疏散是否及时?谁该…

    400多位两岸学子共聚机器人科技节

    7月4日,第二届平和机器人科技节(Robotics Festival)在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金鼎校区举行,本届科技节以“竞胜共荣”为主题,共有来自海峡两岸的400余名中学生参与。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本届机器人科技节嘉年华现场,擎朗智能全球首款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

    “融梗”无边界,网文成短剧抄袭素材库?

    原创 GuDuo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 文|11 “网文已经成了短剧的抄袭素材库了。” 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攀升至504亿元,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市场一片火热,但在光鲜之下,众多短剧作品却深陷于各种各样的侵权争议。 比如,前几日哇唧唧哇与晋江就《偷偷藏不住》改编的短…

    这位交警能撸起袖子与外卖员比肤色,也能分析50多万条数据缓拥堵

    2024年12月中旬,被交警倪嘉辉拦下时,逆向行驶的外卖骑手小王失声痛哭。了解到小王是想多送几单、多赚点钱供老家的妹妹上大学,倪嘉辉“递进式”地给小王讲道理。此后,还促成了站点结对和安全宣讲教育,小王所在站点骑手的交通违法率下降了85%。倪嘉辉在外卖站点为骑手开展交…

    新华每日电讯:历史十字路口,世界为何需要“大金砖”

    这是7月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外拍摄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标识。 新华社 图当地时间7月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全球目光再次聚焦这一新兴力量。本次会晤以“加强全球南方合作,促进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治理”为主题,是对…

    上海“大码头”的源头活水,滋养中国演员登上拜罗伊特舞台

    7月4日—6日,上海大剧院上演引进自德国拜罗伊特音乐节的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次演出由上海歌剧院、上海大剧院联合出品。歌剧由许忠执棒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合唱团,携手中外歌唱家共同呈现。拜罗伊特音乐节总监、瓦格纳重孙女卡特琳娜瓦格纳表示,许忠和上海…

    人民时评:发展足球事业,呼唤“事业心”

    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中国球迷没能等来那支心心念念的球队。平心而论,是中国人“玩不转”足球吗?中国男足曾在2002年踏上过世界杯决赛圈的赛场,在2004年获得过亚洲杯亚军,精彩场面年纪稍大的球迷仍历历在目。理性观察,中国的足球氛围不好吗?今年3月,浙江杭州奥体中心涌入…

    你身上最没用的器官,每天还在拼命工作

    原创 丁香医生 丁香医生越努力越落寞…… 这不是胆囊的错,只是时代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生物体的进化速度。曾经是主角的胆囊、胃等器官在今天都离开了舞台中央,带来的麻烦可能比正面价值都大。 欧洲航天局甚至会建议宇航员出发前预先切除胆囊,免得出现胆绞痛难以救治。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