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共安全指数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数据覆盖更广,代表性更强。
9月18日,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新闻发布会在江苏连云港举行,大会主席曾伟雄对外介绍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他表示,2025年度全球公共安全指数报告已正式形成,将择时发布。
注意到,9月16日至18日,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成功召开。与会嘉宾围绕“共谋对策,应对新形势下的全球公共安全风险挑战”、“创新引领,提升公共安全能力建设与技术协作水平”、“一致行动,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球公共安全合作机制”等3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此期间,《全球公共安全指数报告(2025)》正式形成。曾伟雄表示,在2024年首次成功研发全球公共安全指数并发布《全球公共安全指数报告》的基础上,今年指数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数据覆盖更广,代表性更强。
此外,在延续社会治安、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这四大核心维度的同时,在网络安全维度下新增人工智能安全指标,积极应对新兴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
“作为论坛的重要成果,期待指数通过量化评估各国安全治理成效,为更多国家提供符合国情的安全治理借鉴,推动国际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方向发展。”曾伟雄表示,目前,报告已经理事会集体审议通过,将在大会后择时发布。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优化指标体系,拓展研发范围,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具体而言,今年指数报告相较去年有何变化或者创新?曾伟雄表示,一是数据覆盖更广,代表性更强。研究范围从23国拓展至50国,其中发达国家共12个(新增4个),发展中国家38个(新增23个),涵盖全球80.05%的人口,82.44%的全球经济总量及66.07%的陆地面积。遵循国际指数通行惯例,充分考虑发布国家代表性,经论坛理事会审议后,今年我们将公布20个国家的评分。
二是在指标体系中纳入了人工智能安全等新指标。目的是系统评估人工智能技术对公共安全的影响,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新兴科技带来的安全挑战。
三是进一步完善数据获取方式,优化调查问卷问题设计及样本配额设置。指数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各国政府等权威开源数据,同时,委托具有国际民调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民意调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问卷发放与数据回收工作,遵循国际惯例和统计学标准,以23种语言向50个国家投放调查问卷,每个国家的有效问卷数量不少于1000份,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包括专业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员,调查数据可靠、可信。
四是进一步完善报告框架、分析内容及分析角度,增加指数的整体性分析、指标的关联分析、与去年的对比分析、数据采集说明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