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将如何发展?
6月24日-26日,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参加了“解读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的闭门会议。6月25日,就新质生产力热点话题专访黄汉权。
黄汉权表示,当下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确实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不利因素可以对冲。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做好自己,目前,我国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新兴领域广阔的消费市场也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的重要底气。
关于部分新质生产力行业出现的“内卷”现象,黄汉权认为,对于已存在的“内卷”问题,可以从调控产能产量、鼓励行业兼并重组、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等方面入手。而避免新的“内卷”出现同样需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中产业政策需要转型和进一步完善。
关于人工智能,黄汉权表示,我国人工智能已进入到加快应用的转折点与关键期。他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我国科技产业深入发展的过程中,DeepSeek等人工智能涌现是一种必然。人工智能将从提高效率、吸引投资、促进消费三个方面支持中国经济增长。
以下是与黄汉权的对话,内容略经整理:
:在上次就新质生产力接受采访时,您提到,“以新能源产业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面临一些外部挑战,比如部分国家对中国产新能源车加征关税等”。时隔一年,特朗普再次成为美国总统。在当前全球政经形势下,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如何应对不确定性不断增强的外部环境?
黄汉权: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新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际环境。当下外部不确定性确实会对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环境,经济全球化无疑能促进科技合作和经贸往来。
不过,这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可以对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比如,我们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近年来美国对我们的打压封锁并没有能够阻碍我们的科技进步。
同时,国内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当前中国政府提出要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的内需驱动型增长方式,这将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您刚刚提到“做好自己”需要扩大内需,但目前我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这是否可能阻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黄汉权:总体来看,我国确实面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情况有所不同。目前,传统行业需求较为饱和,消费增长有所放缓甚至部分行业比较低迷,但新兴领域的消费增长还是很快的。比如,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
:此前,新能源车企“内卷”曾引发关注。怎么看这种现象?
黄汉权:新能源车的“内卷”是行业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结果,任何供大于求的东西竞争都会很激烈,因为企业为了销售会降价出售产品。但也要看到,新能源车的销售增长并不低,这些年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甚至达到30%-50%。只是说,相对于需求,新能源车的产能扩张更为迅猛,导致了其产能远大于需求。新能源车的“内卷”不能说明我国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需求不足,只能说明我们的产能比需求增加得更快。
: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内卷”问题,如何破解?
黄汉权:解决“内卷”问题,要区分两类情况分类施策,一是如何处理已经存在的“内卷”,二是如何避免新的“内卷”出现。
处理已经存在的“内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调控产能,不应再让“内卷”严重的行业产能继续“野蛮”生长。“调控产能”并非仅仅让企业减少产能,也包括遏制地方政府通过不合理的政策和有违公平竞争的招商引资行为吸引企业盲目扩张。这些做法容易诱发企业扩张产能的冲动。
二是鼓励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低效、闲置产能,特别是通过破产机制让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顺畅退出。否则,只有进入而没有退出机制,行业里的产能肯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应当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让那些创新能力不强、产能利用率不高、性价比低的企业退出市场,此前破产的哪吒汽车就是个很好的案例。
三是规范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不能允许企业通过恶意价格战(即以远低于成本的销售价格)打压对手,行业协会要发挥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在规范生产端的同时,对需求侧发力也必不可少。目前,有些需求还没完全充分地释放出来。比如,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一二线城市销售较好,但受限于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大量的需求仍未完全得到释放。
避免新的“内卷”出现同样需要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产业政策需要转型和进一步完善。对于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或走向成熟的产业,产业支持政策应及时退出,这样才不会导致产能继续过快扩张。
:您多次提到应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是否可以理解为,当前有些新质生产力的“内卷”一定程度上是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政策造成的?
黄汉权:造成“内卷”的因素很多,地方政府不规范的招商引资竞争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同时也与当前发展的新赛道不够多、企业同质化竞争有关。具体来说,市场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新赛道,导致资本短期内大量涌入,引发投资潮涌的现象,即大家都看好这个行业,资本蜂拥而入。
不过,资本具有逐利性,涌向前景看好的赛道是市场行为,不应过多限制。需要治理的是技术侵权等行为,要加以规范。比如,有些投资项目不是通过自己创新,而是靠挖同行企业的人才来推进。资本投资于有创新成果的赛道没有问题,但通过侵犯知识产权和恶意挖人复制别人的新项目,容易引起产能扩张,导致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这是需要遏制的。
:除去“内卷”,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存在哪些痛点和难点?该如何解决?
黄汉权: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在于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的创新。目前,我们的原始创新成果还不够多,需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形成更多的前沿的原创性成果。创新需要依靠前沿领域优秀人才,要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给。
同时,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领域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要长期、耐心资本支持;另外,市场培育也同样重要。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被快速推广应用。
:您提到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有一种观点是,中国更擅长做“从1到10”的扩大规模,而非“从0到1”的创新,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黄汉权:过去,在创新方面,我国更多做的是“从1到10”的扩大规模,但现在情况正在逐步改变。过去,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对自主研发重视不够,能力也有所欠缺,两个因素叠加,导致我国创新能力偏弱。现在,我们不仅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而且自主创新能力也明显增强,部分领域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相信,未来中国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从0到1”的创新。同时,我们也看到,尽管我们希望加强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形成共赢,但一些国家不再允许我们引进其先进技术,个别国家甚至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打压围堵,这会倒逼我们加大研发力度,推动取得更多自主创新成果。
:您曾提到,“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创新在实际产业中的应用会对今年经济增长起到较大支撑作用”。您怎么看DeepSeek现象?这些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将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汉权: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科技产业较快发展、深入推进,DeepSeek等人工智能涌现是一种必然。人工智能经过多年发展,在应用层面进入到了转折点,或者说突破期。DeepSeek等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可以预计的,也是顺理成章的。
新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提高效率。人工智能是一种底层的战略性技术,在各个行业都能得到应用,提高千行百业的生产效率。
第二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这些行业,带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是可以创造新需求。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运用可以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性能,通过形成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比如目前大量出现的AI电器、AI电子终端产品等。近年来,我国对人工智能赋能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快速增长的。
总体而言,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提高生产效率,也能带动企业投资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这就是其对经济增长支撑的具体表现。
:您提到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另一种观点是,人工智能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失业。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我们应如何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转换?
黄汉权: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导致一部分人失业,但不必对此过度担心。在导致部分岗位被替代的同时,人工智能也会创造新的就业需求和岗位,比如数字标注师、人工智能工程师、人机互动训练师等。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有一部分人被替代,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岗位需求。这是一种社会变革,生产力的每次重大变革都会伴随着就业调整,这不光是人工智能时代出现的现象,而是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发生的事情。
对于被人工智能替代失业的人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再培训,让这部分人获得新技能或者技能升级,以适应与人工智能时代更适配、更高要求的岗位。同时,也可以通过培训,帮助这部分人群实现转岗就业,比如从原来的制造业领域转入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业中,因为这些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服务业发展还不充分、空间大,蕴藏着大量的就业岗位。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对新动能的培育、呵护和支持必不可少,这样才能使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加快成为经济增长的重大引擎。不过,也不能忽视、放弃旧动能,因为它仍然是我们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必须对旧动能进行改造升级,使之在新技术、新模式赋能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记者滕晗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