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黄奇帆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演讲。记者赵利新 图
10月28日,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谈了中国经济近些年的成就、短板,以及相关建议。
他表示,中国制造业目前已经在高铁、汽车、新能源装备、电力装备、造船五大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在生物医药、信息智能技术、芯片生产、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也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制造业规模已达全球30%以上。
“目前世界上先后有三个制造业占全球比例超过30%的国家,一个是英国,保持了100年;第二个是美国,保持了80年;第三个是当代中国。我很乐观地相信,未来几十年,中国还会保持30%以上的份额。”他说。
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经济目前仍存在短板。
首先,我国制造业的产值利润率现在比较低。各种装备产品、工业品的产值利润率,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在10%到12%,而中国去年制造业的产值利润率是7%左右。之所以低,是因为我们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到位,导致产能过剩;其次,服务贸易占比低。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例到了25%,欧美到了30%、40%,我们现在处在13%;另外,我们的独角兽比重低。还有,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短就短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从而在发展中消耗了太多的资源。
他表示,要补齐短板,就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当中,生产性服务业包括10个大类,35个中类,171个小类,加在一起有216个大中小类型。十大类中第一大类是硬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创新;第二是产业链的物流配送;第三是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第四是产业链市场准入检验监测,各种产品的认证服务;第五是产业链的绿色低碳服务;第六是产业链数字化服务;第七是产业链上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贸易、批发、零售包括售后服务;第八是产业链上的品牌、专利、商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广;第九是产业链上的各种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咨询服务等;第十是产业链上各类职工培训、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
他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GDP的最大增长极,并且往往成为发达社会GDP板块中最大的板块。如,美国GDP从1950年的40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24年的29万亿美元,而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10%变成50%。中国在1980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10%,现在已经占28%左右。
“从世界上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微软、苹果等企业,既是制造业的大企业,更是生产性服务的大企业,但是它自己往往没有直接干制造业,而是把制造的活委托给代工企业运行,它自己主要就是干生产性服务业。”他说。
他表示,对中国来说,民营企业不要光在制造业这个窄窄的行业里挤,而要在生产性服务业赛道中展开。生产性服务业有10大赛道,有35个种类,还有171个小类,各种大大小小民营企业都可以在这里展开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且它不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资金,也不是所有市场主体高度“内卷”、过剩,而是可以各得其所,在这个意义上,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是民营企业大展宏图的地方。
他介绍,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类别可分为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专业搞生产性服务业的50强或500强大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链头企业、产业互联网等。“总之,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效益密集而不那么内卷的产业,正好契合中国每年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还能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