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是贯穿武汉市汉阳区2025年的一个关键词。
从历史看,汉阳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的地理故乡;从文化看,汉阳是知音文化的守护者;再从发展来看,知音文化几千年以来一直滋养着汉阳。
因此,守护知音文化,也是在守住汉阳的根与魂。作为无数人追寻知音文化的“精神圣地”古琴台,已焕新归来。如今在这里,互动装置可再现“楚八音”的千年回响,琴堂内开始定期举行古琴演奏,首届知音文化周也即将开幕。更高浓度的知音文化,在这里正以更生动、更沉浸的方式,走进来访者的心灵深处。这是汉阳文化浓度上的“新”。
当下,“知音文化”从历史深处生长出了当代叙事。千年之后,同样的理解与共鸣,为汉阳居民新生活带来感动与活力。旧铁路轨道旁的社区,在居民自发的改造下,从边缘空间转变为花香弥漫的“站前花街”,成了网红打卡点;也有两代人接力守护一棵544岁汉阳树,也守护着这座城市共同的记忆与念想。这是汉阳生活温度上的“新”。
还有一种“新”力量,正在作用于汉阳的产业发展。全新的文旅产业规划“一区两带三圈”,正在塑造全区文化底色更鲜明、竞争力更强的文旅产业。2025年以来,汉阳争取来多家低空经济企业落户,既为文旅产业赋能,也助力汉阳成为低空经济赛道的一匹黑马。这是汉阳发展空间上的“新”。
“新”,在催生出一个不一样的汉阳。
文化向新:“知音”浓度更高
提及“知音”,必言“汉阳”。
9月16日,游客在汉阳区古琴台探寻知音文化。 记者 王珏玮 图
春秋战国时期,楚人伯牙在晋国做官。一次,当他出使途中停泊汉阳时,雨后山水清朗,他即兴鼓琴,路过的樵夫钟子期竟听出他“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的意境。二人相见恨晚,结为知音,约定来年再聚。
次年伯牙赴约,却惊闻子期已然病故。伯牙悲痛至极,于墓前摔琴断弦,并终生不再弹琴,以示对知音的敬重。
从此,“知音”成为至高友谊与心灵共鸣的代名词,而汉阳便是这段千古佳话的起源之地。
在汉阳区,“古琴台”凝固着那段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鸣。这座为纪念伯牙子期而建的园林,静卧于龟山脚下、月湖之畔,被誉为“天下知音第一台”。
作为汉阳文化灵魂所在,古琴台早已超越了一般名胜的意义,成为无数人追寻知音文化的精神圣地。
去年4月,“修旧如旧”的古琴台焕新归来。如今,在这里,“高山流水”的故事正以更生动、更沉浸的方式,走进来访者的心灵深处。
9月16日,悠远的古琴声自景区琴堂内缓缓流出。琴师袁杰指尖轻抚,一曲《秋风辞》如泣如诉。琴韵起落之间,萧瑟的秋风、飘零的落叶与孤寂的寒鸦意象交织,将悲秋意韵弥漫至整个空间。
这正是古琴台焕新后的特色体验之一。如今,每周二至周日,琴堂内都会举行四场古琴演奏。“要让来到这里的每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高浓度的、可感知的知音文化”,古琴台景区的运营方琴调文化负责人章程对(www.thepaper.cn)如是阐释此次更新的出发点。
“高山流水遇知音”能发生于楚地并非偶然,当时的楚国礼乐兴盛,已形成体系完整的“八音”乐制。在“天地合鸣”展区,当观众一一触发对应琴、编磬、笙、柷等乐器的感应装置,数字大屏上便呈现出古老乐器的动态影像,八音相继鸣响,最终交织为一曲楚乐合奏曲。
汉阳区古琴台推出古琴展演。 记者 王珏玮 图
临近国庆假期,古琴台又在筹划新一轮“上新”。首届知音文化周将在这一期间启动,将邀请多名国内外国家级古琴非遗名家、知音爱好者共同举办古琴展演、知音文化讲座等系列活动。届时,古琴台还将化身宋代美学文化剧场,观众可沉浸体验听琴、点茶、插花、焚香等宋式风雅,全方位感受知音文化的古今交融。
足以可见,焕新开放的古琴台,使“知音浓度”更高,也让“高山流水”的千年绝响,在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观众的心中,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可共鸣。
“知音文化周将被打造成全国性IP,每年固定在这里举办”,章程表示,期望能把古琴台打造成世界知音文化的高地。在他看来,知音不仅是音乐的共鸣,更是人与人、城市与世界之间的理解与对话。
生活向新:更温情更“好玩”
正是源于灵魂深处的相互理解,才诞生了伯牙与子期的知音奔赴。千年之后,同样的理解与共鸣,在汉阳生长出了当代新叙事。
在汉阳火车站旁,曾经有一条被荒草淹没、旧轨掩埋的小路,名叫“车站前路”。这条长约300米的铁路,一边连接着汉阳大道,一边伸向京广线上的老汉阳火车站,过去专为汉阳造纸厂服务。
随着二十世纪末火车站的改制,这段铁轨逐渐停用废弃,成为57户铁路工人的安家之所。汉阳区建桥街道车站社区党委书记熊强回忆,这里曾经房屋老旧、环境杂乱,“荒草比人还高,家家散养鸡鸭,到处是粪便。”
2019年,社区原本计划按旧城改造惯例拆除铁轨、进行房屋整体翻新。但许多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铁路人,不忍这条浸透了他们的青春和汗水的铁轨就这样被拆除。最终在居民的共同呼吁和社区工作人员商讨下,这条铁路迎来了由拆除走向改造的新转变。2021年起,这条后来被称为“站前花街”的旧铁道,由几位党员和居民自发开始了改造。
9月16日,汉阳区“站前花街”上鲜花盛开。 记者 王珏玮 图
如今走进“站前花街”,仿佛步入了一条城市里的鲜花铁路。老式车厢静立其中,铁路主题的墙绘引人驻足,新入驻的特色咖啡馆与怀旧特色的摄影打卡馆为小道注入了生机。步行至小路尽头,还能偶遇京广线上驶过的列车,每隔一刻钟就有一次列车与花海人群的相遇。
据熊强介绍,今年“五一”期间,这条仅300米长的小道累计接收超4000人次的游客,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
居民们愈发珍惜这个温情的铁路家园,主动参与日常维护,还成立“绿色驿站”交流养花技艺,每年评选“花仙子”鼓励优秀的花卉养殖住户。
“现在真不一样了”,熊强坦言,以往住户们提到“自家门前”时总有些不自信,而如今随着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大家的言谈间充满了自豪。他们开始热情地为游客指路、协助拍照,甚至主动讲述这条铁轨的岁月故事。
在这个小切口里,居民与街区形成的“惺惺相惜”的共生关系,为这里带来了更有活力的新生活。
这样的理解,在汉阳持续生长、发生、流动。“已经像我的孩子一样”,郑琴是第二代守树人,她要守的则是汉阳一棵544岁汉阳树。这棵高达28米的古银杏,背靠1400多年的显正街,因崔颢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而得名。
2019年,郑琴的公公因病离世,这位老守树人未能再见一眼秋天最美的汉阳树。随后,她的丈夫接过了这份守护的“接力棒”。然而2020年初,丈夫不幸突发脑出血,郑琴决定接力来守汉阳树。一家两代三人,守护着一棵544岁的汉阳树,也守护着这座城市共同的记忆与念想。
汉阳树每年树叶黄时,都是打卡胜地。 汉阳区委宣传部 供图
2023年8月,围绕这颗银杏树建成的公园落成,成为又一打卡地标。百年银杏树下,不时举办非遗展示、科普教育等小型活动会。而到了每年深秋银杏结果之时,果实还会被分发给周边居民,为社区生活注入了新的温度与活力。
今年9月27日,开心麻花汉阳树剧场将亮相汉阳钟家村,成为华中首座“五感”剧场。据湖北日报总结,剧场以“汉阳树”命名,正因为这三个字不仅是汉阳的地理标志,更是武汉人心中的文化图腾——它扎根千年土壤,见证江城变迁,枝叶间都藏着地域的记忆与情怀。
事实上,在汉阳,不少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坐标,在悄然间迎来细微改变。在龟山山顶蝴蝶泉,藏着当地人看不厌的城市画卷,在这里,两江三镇风光尽收眼底,每当晨昏交替,武汉长江大桥与黄鹤楼遥相呼应,勾勒着城市最标志的天际线。
如今,在龟山之上,多了一重书香气息。去年11月,楚才韬奋书院开启试营业,这座复合文化空间同时承担着汉阳区城市书房、城市摄影队摄影基地、楚才小记者研学基地、武汉守艺人创作基地等多重角色。登高、望远、读书、写作,正在为这座名山增添崭新的生命力。
产业向新:博来发展新赛道
回头再看,汉阳新生活图景的背后,似乎始终涌动着城市与人的温柔互动,其实源自一股推力的悄然运作。
作为“知音文化”的核心承载地,汉阳此前以“一山、一湖、一园、一阁”为空间载体,打造了“知音文化旅游区”,将龟山、晴川阁、古琴台、月湖等多个景点“串珠成链”,形成东西绵延超3900米、高低落差近百米、占地面积约144.6公顷的旅游景区。
汉服爱好者集体到汉阳区体验平塘古渡。 两江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供图
往往,整合意味着将产生更大的合力,运用到文旅产业规划上同理。文旅资源的梳理与盘活,在为市民游客提供明晰选择之余,也为汉阳带来更强的文旅吸引力。
据长江日报报道,“知音文化一日游”目前已成为暑期热门线路,在游客的步履丈量之间,由龟山的形、月湖的柔波、长江的奔涌、晴川阁的诗意汇聚成的“高山流水”意境,正变得具象而磅礴。
最近,汉阳文旅产业规划迎来全新迭代升级,以整合资源、集中发力的思路持续发力。8月2日,汉阳区举行2025年第一场文旅资源推介大会,现场发布“一区两带三圈”文旅产业规划,围绕这一规划,一批重点文旅资源向外界推介。
据公开介绍,“一区两带三圈”的文旅产业规划中,“一区”即知音文化旅游区,“两带”是沿长江文旅带、沿汉江文旅带两带联合发展,“三圈”则是打造“亲子友好型”的环动物园文旅圈、“文化生活型”的环汉阳树文旅圈和“休闲度假型”的环龙阳湖文旅圈。
不难理解,如此布局背后的考量:塑造文化底色更鲜明、竞争力更强的文旅产业。
产业的向前更迭,往往需要依托大项目的落地。2024年11月,拓高乐顺利落户当前的汉阳“环龙阳湖文旅圈”,这也是外资企业拓高乐在中国首家落地的大型项目。
拓高乐给武汉汉阳区带来一个地标式文体场所。 记者 王珏玮 图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重要城市,展现出较强的市场开放态度与经济发展韧性,是拓高乐品牌在中国发展的理想市场”,美国拓高乐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斯·查平(Nicholas Chapin)9月16日对表示,基于中国市场需求,拓高乐为此推出了多项本土化创新。
在场馆内,95个科技赋能的打位,配置了不限量的芯片球,加之搭载一系列线上体育游戏,让挥杆运动的互动感显著提升。此外,场馆还融入了多元娱乐形态,项目涵盖儿童乐园、宠物活动、cosplay派对等,是集运动、社交空间、餐饮于一体的科技体育娱乐中心。
9月16日,一款网游的线下活动正在拓高乐举行,引来不少Cosplayer(角色扮演者)的汇聚。据拓高乐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场馆将承办一位外籍歌手的线下见面会。
不同元素在此的碰撞,也意味着此空间可以承载不同群体的多元化体育娱乐和休闲生活需求。项目传递的运营理念,恰恰与其所在的环龙阳湖文旅圈的定位——“休闲度假型” 步调一致。
“可飞行的空域域广,距离人口密集区域距离适中,有众多可实现场景落地的景区资源”,湖北省英武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李飞龙在谈及落地汉阳的决策时这样表示。
今年2月,英武通航位于深圳的母公司高层通过一则公众号文章关注到汉阳区低空经济的发展规划,并产生浓厚兴趣。随后不久,团队便赴汉阳进行实地考察。李飞龙以“一见钟情”形容公司与汉阳区的首次洽谈,这也迅速推动总部作出在此设立新基地的决定。
就在短短五个月内,英武通航在环龙阳湖文旅圈落地。不同于国内其他基地定位,武汉基地初步将业务聚焦于“低空+娱乐”“低空+研学”两大板块。
载人低空飞行器项目落户汉阳。 英武通用 供图
李飞龙透露,不久前,公司自主研发的超轻型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行单车-zero”在汉阳成功完成起飞测试。这也意味着,待时机成熟,汉阳低空交通商业化应用将跳过从零培育的阶段,直接进入实践推进环节。
就在五个月前,汉阳首个低空飞行营地揭牌。环龙阳湖文旅圈运营方坦达公司资产运营部副部长代健州向介绍,目前,龙阳湖飞行营地以 eVTOL 展示、演示和测试飞行为主,同步探索低空物流、摆渡、文旅等新业态,未来将实现“空中观景+低空科普+研学”的服务矩阵,并计划在武汉市各个景区间打造多点联动的低空文旅交通应用网,创新打造沉浸式低空文旅消费场景。
可以说,汉阳在低空经济领域是一匹“黑马”。作为强势入局者,随着低空经济制造企业峰飞航空的落地后,陆续有多家企业开始进入汉阳低空经济领域。
如今,汉阳低空经济已从低空文旅应用,逐步向上游零部件配套、下游通航运营、维修及培训等全产业链环节延伸拓展。
至此,原本只是以文旅为切入点的低空经济,已升格为汉阳区新产业、新增长空间。
不经意间,“向新”的汉阳,已为自己搏来了更新更广的发展空间。
海报设计 郑达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