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里奥·库卡波罗(Yrjo Kukkapuro,1933–2025)是芬兰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大师之一,其设计的“卡路赛利”椅(Karuselli)被评为“世界上最舒适的椅子”。
库卡波罗于今年2月辞世,享年91岁。获悉,“库卡波罗设计生涯回顾暨《蓝门》中文版签发活动”近日在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举办。库卡波罗女儿伊萨·库卡波罗来到现场,回顾了其父亲的设计生涯。而在杭州,一场名为“坐着的人:库卡波罗作品回顾展(1933–2025)”的特展正在举办,呈现其重要代表作。
在芬兰设计界中,约里奥·库卡波罗的作品标志了一个“后阿尔托”时代,他大胆地将时代的激进设计风潮转化成独特的有机形式。尽管世人常将其作品归于后现代主义,但他本人是务实的,他强调,“舒适始终是第一位”。库卡波罗主张的人体工程学,并不是各项参数精确推导的结果,而是亲身感受得到的。在其75年的设计生涯中,他为现代生活贡献了一大批充满创意、影响深远的家具作品。
约里奥·库卡波罗
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库卡波罗于1963至1964年设计的“卡路赛利”椅(Karuselli)被当时的媒体评为“世界上最舒适的椅子”。据说,评选项目数以千计,包括Eames椅(伊姆斯夫妇设计)、豆袋、Grand Confort(柯布西耶设计)、Wing椅(汉斯 · 瓦格纳设计)等,最终,库卡波罗的设计赢得了冠军。
“卡路赛利”椅(Karuselli)被评为“世界上最舒适的椅子”
库卡波罗坐在“卡路赛利”椅(Karuselli)上
谈及“卡路赛利”椅的设计外形,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晚上,醉酒的库卡波罗兴奋地朝家中走去,途中他掉进了一个雪堆里,当他从雪堆中挣扎出来时,自己的身体在雪中产生的感觉给了他设计椅子的灵感。在他看来,没有什么设计比人体的曲线和弧度更优美了。这是第一把用玻璃钢制成的椅子,其塑性、曲面带给家具界一种全新的设计的可能。此后,玻璃钢和塑料家具在全球盛行,至今不衰。
20世纪80年代的芬兰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与同僚们相比,库卡波罗显得更为放松,他也是最先拥抱新技术与思潮的那个。除了在1960年代围绕着玻璃钢进行设计外,到了1970年代,他因石油危机和胶合板工艺的兴起而转向人体工学设计,而1980年代又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流行尝试设计一些具有装饰味道的座椅,1990年代以来,库卡波罗则开始专注于“生态学”设计。
库卡波罗设计的A500座椅系列
库卡波罗,Experiment系列的设计手稿
自上世纪末以来,库卡波罗进入了中国市场,将简约、现代、时尚、前卫的设计精髓带到了中国。他进行了几十次的中国之旅,除了参加纪念芬兰100周年的活动庆典之外,库卡波罗还怀揣着对于东方文化的探究,尝试把中国竹子运用到家具设计上。
91岁时,库卡波罗出版了传记《蓝门》(The Blue Door),由其女儿伊萨·库卡波罗编撰。对他而言,“蓝门”是人生的符号,意味着记忆与归属。这扇蓝门,会通往他与妻子女儿共度二十余年的家。
“蓝门”所在的建筑位于芬兰南部Kauniainen市郊森林深处,是一座精巧的房子,一度被认为是20世纪未来派建筑典范。该建筑整体呈一个圆润的三角结构,俯瞰时似一枚吉他拨片。库卡波罗与朋友、设计师埃罗·帕洛海莫(Eero Paloheimo)一起设计建造了它。帕洛海莫熟悉工程学,后来一直是库卡波罗在设计上的伙伴,做过芬兰绿党代表,践行生态主义。
库卡波罗在上世纪60年代为自己所设计的工作室
从1968至1993年,库卡波罗与妻子伊尔梅丽工作与生活的工作室
库卡波罗的妻子伊尔梅丽是平面设计师,也会画水彩,作品色调柔和明亮,尤其喜爱清浅的蓝色。“她喜欢芬兰诗人Katri Vala的诗,诗人曾写过一扇魔幻的蓝色之门,门后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所以我们把工作室的大门刷成了蓝色”,库卡波罗曾回忆道,“蓝门也是实用的指引,让大家很容易就能找到这里。”
近日,《蓝门》中文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9月8日,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举办了“库卡波罗设计生涯回顾暨《蓝门》中文版签发活动”。活动现场,库卡波罗的女儿、芬兰知名设计师伊萨·库卡波罗现场回顾了父亲的设计历程。她表示,库卡波罗的作品融入芬兰日常,从地铁站到学校再到图书馆,几乎人人都曾坐过他设计的椅子。一生近130件作品中,他持续探索新材料、顺应新趋势,几乎每十年便推出一个新系列。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举办的“库卡波罗设计生涯回顾暨《蓝门》中文版签发活动”现场
库卡波罗女儿、芬兰知名设计师伊萨·库卡波罗
伊萨·库卡波罗还说道,“父亲也在中国传统里看到了一些与他自身设计理念相通的东西:卓越、简约之美,以及将装饰细节与功能主义相结合。他喜欢参观中国的博物馆,欣赏中国悠久且精湛的工艺传统。 他自己的设计基于工业设计,但他欣赏所有注重细节、完美尺寸和美观外观的家具。”
而在圆桌讨论环节,伊萨·库卡波罗与来自同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阿旺特家具有限公司的设计学者、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库卡波罗先生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及其作品在中国市场的生产和运用,不少师生和年轻设计师到场聆听,备受鼓舞。
2013年库卡波罗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作品展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图书馆内景
记者了解到,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作为活动主办地,亦与库卡波罗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曾受邀担任学院客座教授,并于2013年举办个人家具展。时年80岁的他亲力亲为调整展陈,为师生带来珍贵的大师课堂。现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的娄永琪曾担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他回忆,学院图书馆的“库卡波罗角”,一直摆放着由阿旺特公司在学院图书馆落成之时捐赠的近十把经典椅子,它们陪伴着一届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非常温馨的场面。
“现在,我们失去了他的是身体部分,但他的精神将永存,我们必须继续传承下去。”伊萨·库卡波罗说道,“每次参加活动,父亲总会说,‘如果有人还记得我,请代我问个好。’”
而在杭州天目里 B1OCK Gallery,一场名为“坐着的人:库卡波罗作品回顾展(1933–2025)”的展览正在对外展出。该展览呈现库卡波罗跨越七十年的代表性作品。
杭州天目里 B1OCK Gallery呈现的“坐着的人:库卡波罗作品回顾展(1933–2025)”展览现场
杭州天目里 B1OCK Gallery呈现的“坐着的人:库卡波罗作品回顾展(1933–2025)”展览现场
据悉,这一展览以年代为线索,结合设计师对人体工学的研究思路与材料实验发展,呈现库卡波罗的创作全景:从 1950 年代的 Moderno,1960 年代的 Karuselli、Remmi、Ateljee,到 1980 年代后现代主义时期的 Experiment Chair,再到晚年的平面艺术合作。观众可系统追溯库卡波罗对“人如何坐下”这一设计主题的探索。
《蓝门》书影
《蓝门》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坐着的人:库卡波罗作品回顾展(1933–2025)”将展至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