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雷打不动的仪式——周五“家庭掼蛋日”。说是“掼蛋日”,其实只是周五晚上八点以后的两个多小时。
家有两个中学生,大多数周末比周中更忙。忙补觉,忙补习,忙乐器,忙运动,忙作业——马不停蹄,人仰马翻。所以周五晚上的放松就特别难得,一家人彻底卸下一周的忙碌与疲惫,不约而同把自己扔进热气腾腾的“掼蛋”游戏之中,让时间中断,让欢乐冒泡。
刚上预初的弟弟最起劲,童年的“黄金时代”过后,在强度与压力不可避免地向他袭来后,他更渴望这样的“停摆”与“贪欢”。这不,晚8点才下课的他,开笼放雀般奔回家里,急不可待高高举起两副扑克,振臂一呼,一声令下,“来——”。
弟弟最起劲,因为他刚入门,还在兴头上。说来奇怪,不会打牌的人手气却旺得不像话,上帝真是公平,技术不够运气凑,一点不假。他那连牌都理不明白的小手,能变魔术一般,动不动就甩出一串“顺子”,轻而易举便能凑个“姐妹”、“三连对”什么的。还有遍地开花的炸弹,偶尔还能整个“同花顺”,出其不意,来势汹汹。就他这不可阻挡的架势,如果赢了,那绝对属于老天爷赏饭吃,资深玩家们从不嫉妒,那牌桌上“躺赢”的得瑟,活脱脱一个无赖小儿,收割了我们清一色的喜爱。
但有时候好牌也救不了他,他的打法像初生牛犊,鲁莽冲动,横冲直撞,不会算计,常常是炸弹都倾巢而出了,两张小牌却困在手里。爸爸试图复盘纠正他,可一心想要放飞的他哪里还有心情沉潜下去学技术,就是图个痛快而已。然而,不识时务的爸爸执意要“培养”他,话不投机半句多,不甘示弱,恼羞成怒的弟弟索性揭竿而起,弃“暗”投“明”,直接投奔云淡风轻的哥哥去了。
哥哥沉稳有谋略,能不动声色,一股脑儿把手中的牌全部出掉。他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总觉得自己能运筹帷幄,力挽狂澜,根本不在意跟谁一组,在他眼里,越弱的队员反而越能证明他的水平。所以,弟弟不费吹灰之力,便成功被哥哥纳入麾下。
重新组队后,兄弟俩势如破竹,连赢数局,一气呵成打到了9。弟弟气焰继续嚣张,叫嚣着,“长江后浪推前浪,要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也难怪他实力大涨,信心大增的,牌好才是硬道理啊,他非常张狂,每揭一张牌就斜斜眼,甩甩头,抖动抖动眉毛,肆无忌惮挑衅道:“我仿佛闻到了死亡的腐朽的味道”。不过,帅不过三秒,牌运如天气,说变就变,“后浪”们的形势急转直下,“前浪”们则如有神助,连升9级,绝尘而去。
眼看着兄弟俩身陷被动,我其实是放了点水的,先是暗地里不压他们的牌,不挡他们的路。被爸爸看出来后,情商低下的他不满道,“我这是一对三啊!”既然被识破,我索性摆明了看爸爸的牌,给他们通风报信,爸爸不给看,我偏要看,还明抢过来看。我的松弛和嬉皮跟平时一个劲儿催他们起床、睡觉、吃饭、上学、写作业的雷厉风行大相径庭,他们看到了我和爸爸平日里说不出口的亲密后,那颇有点不好意思,偷着乐的表情也是“掼蛋”时才有的。
然而,尽管我倒戈放水,爸爸筑起的铜墙铁壁依然牢不可破,无论我怎么扯他后腿,他仍然是一路狂奔,所向披靡。“后浪”们的心态开始崩塌了,失去理智的弟弟认定爸爸洗牌作弊,哥哥倒是一身正气,实事求是,果断纠正了弟弟,但他也是不服气的,他认定是天要亡他,他只是运气差点罢了,“虞姬虞姬奈若何”,“卷土重来未可知”,悲愤之中,哥哥文思如泉涌。
可他毕竟还是孩子,对于“顽固不化”的爸爸,他无语极了,埋怨道:“五十岁的人了,何必对一个小屁孩严防死守——”不想,原则性极强的爸爸继续“顽固不化”,了无生趣,他义正词严,掷地有声:“打铁还须自身硬——”,哈哈,跟他一起生活几十年,我早就风平浪静了,你们这些“后浪”还真能翻出个浪来?
认死理的爸爸、好战的兄弟俩在可恶的好胜心的驱使下,在一片不满与控诉中,互不买账,不欢而散。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兄弟俩宣布下周五将是他们的复仇之夜!
周五清晨,刚刚起床的弟弟便开始“磨刀霍霍”,大造声势了。羽翼渐丰的他继续狂妄:“今天打掼蛋,我可以带上妈妈!”啥时候弟弟摇身一变成领袖了!
看,所有的争执与不服都成了下一次欢聚的前奏。而家,不就是那个允许我们“不欢而散”,却又必然让我们“再次相聚”的地方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