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整版关注“伪健康”标签下的真相:零添加、儿童专用……藏着多少猫腻?

article/2025/11/1 7:20:08

法治日报编者按

当“无糖”“零添加”“超级食物”“儿童专用”成为食品包装上的高频词汇,当健康焦虑化作消费选择的重要依据,一些商家借机用精心设计的概念标签、模糊其词的宣传话术,将普通食品包装成“健康神器”,既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刚性要求,也辜负了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期待。

法治经纬版聚焦食品领域“伪健康”乱象:从暗藏代糖、混淆“0蔗糖”与“0糖”概念的饮品零食,到用小字限定范围、以“零添加”之名掩盖成分真相的加工食品;从缺乏医学依据、炒作“超级功效”的网红食材,到标榜“低钠高营养”却暗藏添加剂的儿童食品,通过还原消费者真实遭遇、解读法律法规边界、采访专家学者,抽丝剥茧,揭露“伪健康”营销背后的套路与风险。敬请关注。

“无糖”食品藏陷阱,“代糖刺客”伤健康

专家:“0蔗糖”仍需明确标注其他糖类成分及含量

“明明标注‘0糖’,配料表里却有代糖,这不是误导人吗?”近日,上海上班族方欣(化名)站在超市货架前,拿着一瓶“0糖”饮料说。

货架上,瓶身上带有“0糖”“无糖”“减糖”等标签的饮品琳琅满目,甜腻口感与“健康”标签的反差,让不少像方欣这样的消费者陷入困惑。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糖分的摄入愈发谨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一些商家嗅到商机,大量添加代糖的“无糖”食品涌入市场,阿斯巴甜、安赛蜜、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味剂,成为饮料、面包、糕点等食品中的“常客”。

然而,“无糖”并不等同于“健康”。方欣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因血糖偏高,她曾长期依赖“0糖”食品,却发现血糖始终居高不下。仔细查看配料表后,她才发现,自己常买的“0糖”饮料和“无糖”面包中,都添加了山梨糖醇等代糖。

“这些食品吃起来和普通含糖食品没有区别,有些甚至更甜;但是因为包装上显著标明‘0糖’,让人觉得即便吃了也不影响身体健康。”方欣说,后来她查阅资料才知道,长期食用含代糖食品可能会刺激食欲,反而不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

湖南人和人(湘潭)律师事务所律师许伟指出,部分商家在商品包装和宣传上刻意突出“0蔗糖”,却添加果葡糖浆等升糖快的小分子糖,利用一些消费者对“无糖”的普遍认知(糖尿病患者认为“‘0蔗糖’等于不影响血糖”等)进行误导,属于典型的“片面真实”式宣传,存在构成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可能。

他解释,根据相关规定,食品标签中的“糖含量”需标示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糖类含量之和,即便蔗糖含量为0,商家仍需明确标注其他糖类成分及含量,若只显著标注“0蔗糖”,刻意弱化添加了其他糖类,极易让消费者产生“0蔗糖等于0糖”的错误认知。

值得关注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已针对此类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强调食品标签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且无误导性,对于“无”“不含”“0”等表述,原则上仅当产品中对应成分含量为0时方可使用。该标准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此前生产的库存产品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许伟提醒,若商家在蔗糖含量高于0时虚假标注“0蔗糖”,或未对其他应标示糖类进行同等说明,可能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还可能构成民法典规定的欺诈。

如何避开“代糖刺客”?广州大学法学院讲师肖平辉建议,消费者应养成查看配料表的习惯:“配料表顺序即含量顺序,若靠前位置出现果葡糖浆、蜂蜜、浓缩果汁等,绝非真‘无糖’;若为三氯蔗糖、阿斯巴甜、赤藓糖醇等成分,也说明添加了代糖。”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则强调,消费者需明确自身需求,究竟“是为控血糖还是减重?要根据目标选产品”。同时,消化功能较弱者需谨慎食用含代糖食品,避免加剧肠道不适。她还呼吁企业履行告知义务,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需注意的成分及不适宜人群,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零添加”范畴模糊,消费者易踩坑

“原来‘零添加’的范围,全由商家说了算。”北京市民于强(化名)的妻子患有慢性疾病,因为听信不少商家和社交平台上推广帖的宣传,夫妻俩一直认为“零添加”食品意味着“安全、健康、天然”,选购时青睐这类产品。但今年年初家里的一次大扫除,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整理厨房时,女儿发现家里囤的‘零添加’食品,全都藏着‘小秘密’。”于强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有款面包包装上的显眼位置标有“零添加”,但右上角有个极小的角标,需翻到包装左下角才能看到有一行小字——“零添加香精、色素”。于强的女儿查看配料表后发现,面包中确实没有香精和色素,但含有防腐剂成分。

“家里的调料、零食也大多如此,‘零添加’只针对部分成分,却不明确说明。”于强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指出,认为“零添加”等于“健康、天然、低风险”是一些消费者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实际上,“零添加”也可能含有安全隐患。以一些标明“零添加”且低盐的酱油为例,这类产品通常会标注“开封后需冷藏”,但很多消费者容易忽略这一提示,未将其及时冷藏。这种酱油中没有足够多的盐,又缺少防腐剂,长时间存放很容易滋生细菌,安全风险反而更高。

广州大学法学院讲师肖平辉认为,此举本质是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零添加”等于“成分简单、纯净”的认知预设,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用小字隐藏关键信息、玩文字游戏,既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又借助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被动作出非理性选择,最终挤压如实标注产品的市场空间。”

不过,“零添加”的“橡皮筋”正被拉紧。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公告,发布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对“零添加”标注作出严格规定:强调某成分含量低或无时,需标示该成分在成品中的含量;使用“无”“不含”等词汇时,对应成分含量必须为“0”;对于法律法规和标准禁止添加的物质,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表述;同时明确禁止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义语等词汇。

今年4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牵头发起标识规范化倡议,200余家大型食品企业共同承诺,在食品标签宣传中将不再使用“零添加”“无添加剂”等易引发消费者误解的词汇。

“按照新规,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含复配食品添加剂、加入量超过25%的复合配料中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加入量小于25%的复合配料中发挥功能作用的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复合配料中的复合配料里,发挥功能作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强制标示的内容,必须标注。”湖南人和人(湘潭)律师事务所律师许伟解释说。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商品包装上虽少见“零添加”纯汉字,但仍有商家在广告宣传中突出“0添加”,或放大“0”字,同时用小字标注“0添加”范畴,给消费者制造该商品“纯净无添加”的错觉。

在许伟看来,这类行为会导致消费者因陷入误解而购买、食用食品,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人身或者财产利益以及其他合法权益。消费者可依据民法典、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维权,符合条件的还可通过公益诉讼主张权益。

“经营者的法律责任承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以及消费者或者受害者的主张、裁判结果进行认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商家法治意识较为淡薄,在进行生产和销售时往往意识不到‘正常商业宣传’和‘虚假或引人误解宣传’的区别,这就需要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合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避开标签违规、广告欺诈等常见问题。”许伟说。

范志红还提醒,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或者为防腐、保鲜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已被证明是安全的,被许可加入食品中,消费者可以放心选购。”她特别提到,工业柠檬黄等所谓大众认知中的“添加剂”其实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也不能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如果真想实现“零添加剂摄入”,最重要的就是日常饮食中以新鲜天然的食物为主。

“儿童专用”食品藏猫腻,埋下“隐形风险”

“专为儿童设计,低钠高营养”“孩子爱吃,妈妈放心”……超市货架上,儿童酱油、儿童饼干、儿童果泥等“儿童专用”食品,凭借温馨的包装和诱人的宣传语,成为不少家长的首选。但《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多名消费者发现,部分“儿童专用”食品名不副实,有的钠含量比普通产品还高,有的暗藏香精、色素,给孩子的健康埋下“隐形风险”。

广东家长张霖(化名)曾购买过一款标价18元的“儿童酱油”,包装上醒目标注“低钠配方,适合3到6岁儿童”,但他对比配料表发现,该产品的钠含量反而高于普通酱油。

“还有一款‘儿童草莓饼干’,宣称‘无添加香精,天然营养’,但配料表中‘香兰素’‘诱惑红’等成分赫然在列。销售人员解释说,加这些是为了让饼干更香、颜色更好看、孩子愿意吃,少量添加不影响健康。”张霖说。

多位家长向记者反映,自己曾被“儿童专用”标签误导。北京家长李鑫(化名)说,她给2岁的女儿买过一款“儿童果泥”,以为“吃了身体更健康”,后来发现配料表中有“柠檬黄”(食品添加剂)。“孩子吃了一段时间后,偶尔会说肚子不舒服,现在再也不敢买了。”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宜前指出,“儿童专用”食品若宣传“低钠”“高营养”却与实际不符,则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中食品标签不得含有虚假内容的规定。一些企业标注“儿童适用”却无对应质量支撑,既违反标签真实性要求,也可能触及禁止生产不合格食品的条款。此外,还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构成虚假广告,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

对于企业“无标准却标称儿童专用”的行为,孙宜前认为,其构成“虚假宣传”和“不规范标签标注”的双重违法。“目前多数‘儿童专用’食品缺乏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仅凭包装和宣传语暗示产品更适合儿童,实际却无质量支撑,本质是利用家长对儿童健康的焦虑,通过信息不对称误导消费,既扰乱市场秩序,又损害消费者权益。”

若生产企业虚假标注添加剂含量或刻意隐瞒含有的添加剂,需承担哪些责任?

孙宜前介绍,从民事责任来看,一是违约赔偿,企业与消费者形成买卖合同关系,产品不符合宣传标准,需赔偿消费者购买价款及合理间接损失,如孩子因食用不合格食品产生的体检费用;二是欺诈赔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消费者可要求退还价款,并主张3倍赔偿,不足500元按500元计算;三是召回责任,企业需启动问题产品召回程序,公开澄清事实,消除误导。

而线上网店、线下商超等,并非“只管卖货”。孙宜前说,销售者负有法定的进货查验和宣传真实性审核义务,需查验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核对宣传内容与实际成分是否一致,若发现问题需及时要求整改或下架。若销售者未履行查验义务,导致消费者购买到虚假宣传的产品,消费者可选择向销售者或生产者索赔;若销售者明知产品虚假仍销售,或因重大过失未发现问题,需与生产企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如何破解“儿童专用”食品乱象?孙宜前建议,首先,应构建清晰的“儿童专用”食品标准体系,由相关部门按儿童年龄段(0到3岁婴幼儿、3到6岁学龄前儿童等)制定细分标准,明确钠含量、添加剂种类、必需营养素等核心指标,同时规范“儿童专用”标签使用,只有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标注;其次,可建立简化版备案制度,企业生产的产品无需像保健食品那样经过严格审批,但需向监管部门提交产品配方、检验报告等材料,审核通过后方可生产,平衡监管与企业成本;最后,加大处罚力度,对利用“儿童健康焦虑”营销的企业,提高罚款金额,可按货值金额10到20倍进行处罚,同时追究企业负责人责任,对情节严重者实行从业禁止,并列入失信名单,让违法者付出高昂的代价。

北京某三甲医院一名儿科主任医师也提醒,家长不必盲目迷信“儿童专用”食品。对多数健康儿童而言,新鲜天然的食材是最佳选择,如自制水果泥、蔬菜泥,能有效避免添加剂摄入。家长如果要给孩子选购食品,要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关注钠含量、添加剂等关键信息,而非盲目相信“儿童专用”标签。

“超级食物”噱头足

功效存疑专家:商家应提供真实全面产品信息破除营销滤镜

巴西莓粉、奇亚籽、羽衣甘蓝粉、姜黄、卡姆果粉、酵素梅、沙棘原浆……一段时间以来,一批被冠以“超级食物”名号的产品走红。不少商家宣称其对身体健康有“神奇功效”,社交平台上的相关宣传视频点击量动辄数万。但这些“超级食物”是否真有那么神奇?其究竟是“健康神器”,还是收割智商税的噱头?

河南的健身爱好者林语(化名)曾是“超级食物”的关注者。她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近段时间以来,网上销量比较高的就是由各种“超级食物”制成的冲调粉末。

“前阵子羽衣甘蓝粉很火,最近又流行卡姆果粉。”她向记者展示了多个“超级食物”宣传链接,视频中,这些产品的功效被吹得神乎其神:巴西莓粉号称“抗氧化之王”;奇亚籽不仅饱腹感强,还高钾低钠;姜黄抗炎抗衰;号称“维C炸弹”的卡姆果粉更兼具抗肥胖、抗氧化、抗炎等多种功效。

但一次过敏经历,让林语对“超级食物”开始警惕。

此前,她购买了一款甜菜根饮品,饮用后身上出现疹子,就医后被确诊为甜菜根过敏。但她清楚地记得,自己所购买的商品包装上并没有“过敏人群不适用”的提醒。随后她查看其收集的信息发现,“超级食物”往往只宣称功效,但缺乏可查可信的医学证据支持,而在禁忌使用人群等方面,只能依靠消费者“自行探索”。为避免重蹈覆辙,此后她对“超级食物”及其制品就一直保持观望态度。

“超级食物”是否真有“超级功效”?

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看来,部分“超级食物”确实营养价值较高,但“超级功效”多为夸大宣传,对“超级食物”的适用性与性价比需理性看待。以羽衣甘蓝为例,它属于十字花科蔬菜,因水分少、营养浓缩,显得“营养密度高”,但日常多吃小白菜、西兰花等同类蔬菜,同样能达到类似的营养效果。

“‘超级食物’的共同点是‘新’,正因为少见,才有炒作的空间,而常见蔬菜价格透明,商家自然不会过度宣传其功效。”范志红说。

与林语谨慎态度形成对比的,是电商平台上“超级食物”制品的火爆销量。

记者随机搜索并浏览了十几款粉末状冲剂的页面发现,这些商品价格不等,价格区间在20元至200元之间,主要集中在五六十元,销量都不低。商品详情页面中的信息大多集中在功效宣传上,而少有对不适用人群的提醒。

以甜菜根制品为例,资料表明,甜菜根含糖,且草酸含量较高,因此,除了过敏人群,高血糖人群和肾结石患者均应谨慎食用。但在记者浏览过的十款不同品牌甜菜根粉的销售页面中,只有两款对不适宜人群进行了提示。大多数客服表示“这款产品大部分人群均可服用”,还有客服并未正面回答记者问题,只模糊指出该产品不添加糖。

这样“抓功效弃副作用”的宣传是否触及法律红线?

湖南人和人(湘潭)律师事务所律师许伟指出,商家不告知“超级食物”的副作用与禁忌人群,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与安全权,可能违反食品安全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广州大学法学院讲师肖平辉补充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要求经营者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信息,以破除营销滤镜。此类广告仅对产品功效进行宣传,却对潜在风险及使用禁忌予以隐瞒,通过较为片面的信息输出,使消费者掌握了不全面的产品信息,为消费者构建了“没有任何弊端、只有益处”的错误认知,本质上已属于“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这类行为如认定为欺诈或涉及食品安全,根据不同情形,消费者有权获得以价款为基数3至10倍(不足500元按500元计算)的惩罚性赔偿。

在肖平辉看来,“超级食品”的相关宣传在本质上是一种涉及食品信息披露的行为。“信息披露特别是‘功能声称’(指表述食品或其成分与健康之间关联性的声明)是一种在商业文化中常见的行为,对一些特定的商品进行特定声称具有广告放大效应,从而吸引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

“目前,‘超级食品’炒作乱象至少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但体系化不够,还未能形成制度性严丝合缝的合力。”肖平辉建议,推进食品声称规章层面有关立法,规范并强化商家对消费者的食品信息披露。在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签标识和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食品标签营养声称有关规定,更好地响应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健康的要求。

此外,肖平辉还建议,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制定相关执法指引等方式,强化现有立法的解释和执行统一标准,统一食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标签、广告、直播带货等场景)违法行为定性标准,实现对食品信息行为可能涉及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行为的精准打击。

(漫画/李晓军)

    责任编辑:王建亮
    图片编辑:金洁

    http://news.xdnf.cn/ddhjXJcbIh

    相关文章

    特朗普呼吁废除参议院“拖延战术”议事规则,遭共和党内部反对

    当地时间10月31日,央视记者获悉,美国总统特朗普呼吁共和党参议员动用所谓“核选项”,废除参议院长期实行的“拖延战术”议事规则(即通过法案需要至少60票的规则),以打破当前政府“停摆”僵局。然而,这一提议遭到共和党高层的立即抵制。根据现行规则,参议院绝大多数立法…

    法国一贵金属精炼厂遭武装抢劫,近亿元金条被抢

    据法国内政部长洛朗努内兹证实,当地时间10月30日下午2点左右,法国里昂一家贵金属精炼厂遭武装抢劫,劫匪甚至使用了爆炸物。抢劫行动造成这家精炼厂5人受伤。目前已有6名嫌疑人被捕。警方勘验现场据了解,劫匪盗取的金条等财物已被警方追回,总价值达1200万欧元(约合9867万元…

    特朗普:不会与加拿大重启谈判

    当地时间10月31日,当被问及美国与加拿大是否将重启谈判时,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不会”。特朗普10月23日宣布,中止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原因是他对安大略省政府赞助的一条广告不满。特朗普指责加拿大“欺骗性地”声称美国前总统里根反对关税。特朗普25日还称,由于加拿大安大…

    一场断弦事故成为古典乐现场的试金石

    “第一乐章快结束时,琴弦突然断了,乐声戛然而止。一切都太突然了,就算是这样身经百战的大师级独奏家,眼神里也闪过了瞬间的绝望。不过,沙哈姆很快就镇定下来,将演出进行下去。可以说,后两个乐章,小提琴家的演奏、与乐队的配合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断弦意外成为了试金…

    一针一线间,看中韩服饰艺术的传统和现在

    10月31日,“服之艺——中韩服饰艺术交流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对外展出,呈现57件来自中国和韩国的服饰艺术作品。从一针一线的温度,到影像与装置的思辨,展览呈现了中韩两国服饰的传统与当代。澎湃新闻了解到,“服之艺——中韩服饰艺术交流展”是继吴文化博物馆“和合——…

    游族网络前三季度净利增超13倍,将借助新兴渠道激活经典IP价值

    游族网络 视觉中国 资料图游族网络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增1374.6%。10月30日晚,游族网络(002174)发布今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19亿元,同比增长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35.52万元,同比增长1374.6%。其中,第三季度营收3.31亿元、净利润2…

    不秀独奏拼全能,20位钢琴才俊的泉州“闯关记”

    不同于多数钢琴比赛聚焦独奏的“个人秀”,首届“上音国际音乐家比赛”考验的是钢琴选手作为“复合型音乐人才”的综合素养。比赛由上海音乐学院联动福建泉州市惠安人民政府、芬兰萨翁林纳音乐学院等联合举办。金秋时节,来自全球的20位音乐才俊相聚泉州,不仅角逐音乐技艺的高…

    全运会乒乓球男单:王楚钦头号种子,樊振东4号种子

    10月31日晚,中国乒乓球协会公布了大湾区全运会乒乓球男单比赛的种子选手名单。北京队的王楚钦被列为全运乒乓男单的头号种子,而海南队的林诗栋为2号种子,河北队的梁靖崑为3号种子,上海队的樊振东为4号种子。根据这份名单显示,本次种子排名是综合考虑国际乒联世界单打排名和…

    2025南昌飞行大会开幕,首次迎来军机飞行表演队

    10月31日下午,2025南昌飞行大会暨航空产业博览会正式开幕。 图/徐国亮 摄据了解,本届南昌飞行大会暨航空产业博览会为期三天(10月31日至11月2日),共安排了开幕式、动态飞行展示、民用航空展、航空航天科普展及产业对接等五大活动。“七机开花”“四机如影随形”“落叶飘”…

    李在明APEC首日连续开展双多边外交,呼吁践行“和白精神”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31日上午,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韩国庆州和白会议中心举行。当地时间2025年10月31日,韩国庆州,韩国总统李在明(中)在庆州花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言。视觉中国 图据《韩民族日…

    完美世界第三季度净利增1.7倍,前三季度游戏业务营收增长超15%

    完美世界 视觉中国 资料图完美世界交出三季度成绩单,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10月30日,完美世界(002624)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26亿元,同比增长31.45%,实现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76.59%。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17亿元,同比…

    英伟达将向韩国供应26万颗最新芯片,黄仁勋参与李在镕啤酒炸鸡局

    英伟达 视觉中国 资料图在公司CEO黄仁勋来到韩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之际,AI(人工智能)芯片龙头英伟达宣布了一系列与韩国政府以及企业的合作。10月31日,英伟达宣布,公司与韩国政府以及包括三星电子在内的多家韩国大企业达成协议,将向韩国供应超过26万颗最新的…

    APEC峰会首日|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密集会见多国首脑

    10月3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韩国庆州和白会议中心举行。当天上午,习近平主席抵达会场时,李在明热情迎接。习近平主席第一阶段会议发表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多年来,…

    中超奖杯留在上海!海港or申花,留待最后一轮

    上一轮联赛榜首三强上演“让冠军”的剧本后,榜首三强终于在联赛倒数第二轮全力冲刺冠军了。由于争冠三队海港、蓉城、申花正好也是中超亚冠联赛参赛球队,因此最近一段时间这三支球队往往都在同一天比赛。北京时间10月31日,中超联赛第29轮率先迎来榜首三强的比赛。当日18时,…

    第1现场·神舟二十一|出征!我国最年轻航天员将圆梦太空

    神舟再穿九霄云,逐梦苍穹写新篇。2025年10月31日20时许,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张陆、武飞、张洪章三位航天员启程前往发射场。10月31日晚,出征仪式上,航天员张陆(右)、武飞(中)、张洪…

    强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力量!临港集团成立专业招商平台

    上海市属国企临港集团在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力量上迈出关键一步。10月31日,临港集团专业招商平台——上海临港产促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临港产促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当前,临港集团正经历从大规模开发建设向招商引资、产业培育、运营服务的关键…

    天津警方通报:62岁女子停车场驾车操作不当连撞4车2人,3人轻微受伤

    天津交警通报,10月31日12时30分许,吴某某(女,62岁)在和平区南京路与赤峰道交口路边停车场内驾驶小客车时,因操作不当,先后与3辆小客车、1辆电动自行车和2名行人发生碰撞。事故造成3人轻微受伤(其中1人为被撞车辆乘车人),伤者经送医治疗,均无大碍。事故发生后,公安、…

    174338标准箱!上海港昼夜集装箱吞吐量再破纪录

    10月3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港集团获悉,10月30日,上海港昼夜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4338标准箱(TEU),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彰显出了全球航运枢纽的强劲活力与高效韧性。新纪录的诞生,离不开港口自动化设施的升级迭代——洋山四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装卸效率提升,其自主研发的…

    邓亚萍在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开讲:“我不是催大家卷,但请不要害怕失败”

    10月31日,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邓亚萍福耀大讲堂开讲:“我不是催大家卷,但请不要害怕失败”》介绍,10月30日,首位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剑桥大学博士邓亚萍走进“福耀科技大学大讲堂”,以自身从运动员到学者的跨界经历,与首批50名本科生分享了自己在赛场、…

    夜读|家乡的黄泥巴,“黏”人

    今年的雨水真多,老家院子里总是湿漉漉的。我通过手机App操控着房子窗户上的摄像头,寻找妈妈的身影。好半天,她才慢悠悠地出现在镜头里。雨还在下着。妈妈顶着一块雨布,穿着硬底胶鞋,站在院子里,左顾右盼了好一会儿才踏上台阶。进门前,她随手抓起一根玉米芯刮净鞋底的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