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秋航空被卷上风口浪尖。起因是,该企业宣布启动“空嫂”专项招聘,面向已婚已育女性开放客舱乘务员岗位,年龄放宽至40岁。对此,有网友发问,为何叫“空嫂”,不继续叫“空姐”?
春秋航空此次招聘放宽年龄限制,值得肯定。这种有益的尝试,有利于更多女性从事空姐这个职业。
其工作人员也解释道,“(此举)是为了和未婚未育应聘者进行区分”“就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而言,空姐和空嫂是没有区别的,此举旨在优化客舱服务,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这一解释,较为合理,但为何很多网友并不买账,甚至质疑该企业涉嫌歧视?
究其原因,在已有空姐这一惯用称呼的前提下,称某类人为“空嫂”,给人一种标签化的嫌疑。很多网友都表示称“空嫂”是多此一举,比如有网友称,“空姐本身就是职业,跟是否生育没有必然联系”“做个相同工作,还换称呼?”
梳理广大网友的表达,可发现他们并不反对已婚女性应聘空姐,也不反对春秋航空招聘已婚女性,而是反对标签化。一旦标签化,就可能导致某个群体被凝视、被裹挟,乃至被污名。
应该说,这些担心并非多余。比如,一说到中年男性就贴上“油腻大叔”的标签……这种表达固然直接而轻快,甚至可宣泄情绪,但也容易误伤无辜。具体到“空嫂”,也许言者无意,但听者有心,有无考虑到她们的真实感受?
年轻女性是“空姐”,年长女性是“空嫂”,以后会不会出现“空奶”?由此看,“空嫂”这一称呼,在不经意间暴露了深植于社会的年龄与性别偏见。这种称谓差异背后,潜藏着对女性价值的单一评判标准,并不妥当。
舆论对此的“敏感”反应值得深思,起码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契机,如何更有效捕捉大众情绪,如何更精准对接社会反馈,如何在推动就业平等的同时,避免落入标签化的陷阱?
就目前来说,应读懂网友对“空嫂”一词的抗拒,读懂网友对标签化现象的不满,并以此凝聚共识,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专业能力与服务精神,不该被年龄、性别或婚姻状况所定义。
有网友说:天空属于所有怀揣飞行梦想的人。诚然,无论未婚女性还是已婚女性都有当空姐的权利,都会活出自我的追求。改变标签化分类,让就业更平等,让社会更包容,让每个人都能凭借能力活得出彩,这是人们更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