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2025供应链合作创新大会在厦门举行,大会以“数智赋能 链聚全球”为主题,掀起了一轮智慧浪潮。
作为鼓浪屿论坛的“重头戏”之一,此次大会吸引了全球目光,来自塞尔维亚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商精英、全球供应链领军企业代表、供应链研究机构共襄盛举。
(www.thepaper.cn)从现场获悉,大会聚焦人工智能在供应链领域的创新应用、国际合作及生态构建,设置主题演讲、分论坛等环节,搭建起一个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高端平台。
2025供应链合作创新大会在厦门举行。记者 陈鑫露 图
会上,与会嘉宾分享了中外企业案例与经验,探讨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的产业链重构和风险应对措施,强调合作开放、创新驱动以及供应链安全稳定。他们认为,当前,全球产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现代供应链作为连接全球经济的关键纽带,已进入数智化转型与创新突破的重要阶段。中国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新兴技术加速赋能,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作用更加凸显。
厦门作为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近年来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加快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政策措施,提出打造全国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在第25届投洽会上,还设立了供应链人工智能创新馆,向全球投资者展现人工智能赋能供应链领域“厦门解决方案”。
我国供应链稳中向好
“世界需要的不是更少的通道,而是更强、更可靠、更多样化的通道。”在2025供应链合作创新大会上,塞尔维亚内外贸易部国务秘书斯托扬诺维奇的开幕致辞直击行业痛点,强调了建设信任供应链的紧迫性。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禄表示,福建是国家重要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域,是国内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是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现代商贸体系发达,是全国供应链创新发展的高地。在厦门举办供应链合作创新大会意义重大。
厦门市市长伍斌则表示,厦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供应链发展,提出打造全国供应链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三大中心”的战略目标,并设立400亿元供应链协作基金,完善要素供给、标准制定等发展生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2025)》及《中国供应链韧性指数》发布。主办方 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重磅发布《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2025)》及《中国供应链韧性指数》,解析中国供应链的破局之道,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和发展指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胡大剑强调:“我国供应链整体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抗风险与恢复能力较强。”
从智能预测、无人仓储到全程可视化与动态化调度,数字技术正在将传统供应链进化为“会思考的神经网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物流供应链人工智能整体渗透率超过37%,其中,运输优化场景更创下78.18%的应用纪录。
中国供应链正以数字化之姿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中国企业出海已实现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输出”的跃迁。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在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构建新质生产力矩阵,其中高端装备集群占比达36.25%。
《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2025)》中指出,中国企业出海模式从“产品出海”“产能出海”逐步迈向“产业链供应链出海”新阶段,产业集群协同共建海外生态体系。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中国企业建设的海外仓超过2500个,总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形成辐射全球的智能物流网络。
聚焦人工智能与全球市场
AI如何赋能供应链激发新活力?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结合多个创新案例给出了答案。他指出,人工智能在供应链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决策效率,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决策过程缩短至一两分钟,实现全局性决策。
他举例说,物流是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大宗商品在整个物流环节中会有很长的运输时间,长达数周甚至数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和特殊场景是非常考验能力的。目前这些工作依靠人的大脑决策,要处理各种来源于文件、参数公式、图表以及卫星、气候预测等信息。他解释道,人工将信息转化成决策的过程,往往需要 5-6 个小时甚至更久。但实验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将这种调整决策的效率提升100倍,从几个小时缩短到一两分钟,迅速消化所有信息,做出全局性决策。
在分论坛全球供应链CEO圆桌战略对话上,多位与会嘉宾分享讨论。 记者 谈婧媛 图
“人工智能将给企业创新带来变化。”他表示,供应链企业如果对物流、物理世界以及经济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和积累,这样的公司在专业上可能会对行业有所帮助。未来几年,特别是在厦门拥有供应链国际化企业的背景下、在政府积极推动的加持下,这些场景很可能落地并展现价值。
另一方面,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成为全球投资格局的重要力量。从“世界工厂”到“世界投资人”,中国企业正加速“出海”。在此背景下,供应链不再是最后支撑,而是决胜全球市场的核心增长。
在分论坛全球供应链CEO圆桌战略对话上,以企业出海三个阶段,“战略拓荒——体系深耕——生态融合”作为主题,内容围绕“四真”原则展开,即:真踩过的坑、真管用的招、真能成的策、真心的建议,企业家们分享实战经验,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带来精彩点评。
“要不要去?去哪儿?怎么去?”针对这一命题,周其仁从丝绸之路引发“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贸易”的思考。他说,丝绸之所以会通过丝绸之路销往罗马,是因为一个来自甘肃内地的畜牧人发现了“用10头牛在长安换取的丝绸去西域能换来100头牛”这一商机,成为成功开拓远程贸易的过程。他指出,产品的价值是由客户决定,而不是由成本决定。
“一瓶水、一辆汽车,全世界谁对它的评价最高,就决定了它的价值。”他总结道,企业或产品“出海”并非仅为扩张本地市场,正是因为不同地域客户对产品价值的评价差异显著,远方市场往往能带来更高回报。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企业出海的案例证明,利用外部市场信息、集体协作以及创新战略对于打开全球市场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相信自己的产品在全球某处会获得更高认可,抓住时代变化,敢于尝试和拓展。
“厦门解决方案”
全国四大供应链集团厦门占据三席,钢材贸易、铁矿石贸易、浆纸贸易均居全国第一……厦门不仅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还是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作为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厦门不仅拥有三家跻身世界五百强的供应链企业,更在供应链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由建发集团、国贸控股、象屿集团三大供应链巨头合资成立的厦门供应链数智创新有限公司,联同供应链行业上下游企业、人工智能行业企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生态共建,成立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正推动人工智能与国际物流供应链的深度融合。
记者注意到,本届投洽会上设立了供应链人工智能创新馆,向全球投资者展现人工智能赋能供应链领域“厦门解决方案”。
第25届投洽会上设立了供应链人工智能创新馆,吸引众多参展人员驻足。记者 谈婧媛 图
在供应链人工智能创新馆里,大屏中滚动播放着大豆主产国粮食产量预测模型,整合气象卫星与土壤数据;铁矿石价格走势预测,动态关联天气情况与港口库存;非洲锂矿线路运输路线规划,时效提升至“分钟级”,犹如精密的智慧大脑为企业提出成本最优、时效最优的路径方案。
“随着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中国企业未来在出海过程中,无论从设计角度,还是从物流、仓储等环节,都能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实时掌握从天气到农副产品生产的全链路信息。在未来十年,随着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企业的大规模出海,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能力有可能得到重新定义。”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会上分享说。
在2019至2020年间,吴晓波将自己的年终秀放在了厦门,主题是“来海边拾取信心”。他一直被厦门这座城市独特的氛围所吸引,虽然面积不大,但经济地位很高,一直是中国城市中的优等生。
他在主旨演讲中说道,面积不大的厦门,却拥有三家跻身世界五百强的供应链企业,这样的成绩说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作为经济特区之一,厦门确实发挥了特区效应。如今中国企业是大中小企业共同出海,而发展中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是中国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中国企业出海产业分布的国家多,对产业的全方位要素能力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服务变得尤为重要。
他表示,投洽会在厦门已经举办了25届,从第一届到第二十五届,主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中国的产业经济现状,与40年前、20年前相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要重新理解中国经济四十多年发展形成的诸多能力;另一方面,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我们能够对未来有新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