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当地时间10月21日凌晨,第19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结果在决赛结束五小时后终于揭晓。美国华裔钢琴家陆逸轩(Eric Lu)夺得金奖,加拿大华裔钢琴家Kevin Chen获银奖,中国钢琴家王紫桐获铜奖。此外,中国选手吕天瑶获得并列第四名及“最佳协奏曲”奖,李天佑获得“最佳波兰舞曲”奖,成绩斐然。
华裔钢琴家陆逸轩(Eric Lu)夺得金奖 图片取自波兰肖邦研究院官方微博
在最终结果出炉前约一小时,本届比赛评委、也是唯一一位连续担任第18、19届肖赛评委的中国钢琴家陈萨,在出发前往颁奖典礼现场前,通过一段视频分享了自己的即时感受。她坦言,长达20天的密集聆听对评委的体力和精力都是巨大考验。“比赛没有绝对的公正,这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因为评委也是人,大家都会有疲惫的时刻,感知上难免出现波动。”
2025年第19届肖赛全体评委大合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她表示,身为中国评委,肩负的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需要对台上倾尽全力的每一位钢琴家负责。她还特别提到了本届采用的科学评分系统,即每一轮评委只能看到匿名的分数列表和无分数的名字列表,以最大程度避免先入为主的影响。
颁奖礼后,陈萨在华沙接受了的独家连线专访。她透露说,最终结果的出炉经历了评委团多轮艰难、细致的讨论。“依照章程,在复杂算分系统得出初步分数后,若评委有疑问即可发起讨论。而达成最终共识则需要频繁投票——几乎每个环节都需要投票。”
“17位评委各有心中的排序,针对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确定前六名到评定特别奖,整个过程耗时良久。我也想对身在祖国熬夜关注的乐迷朋友们道一句,辛苦了。”
本届比赛,华裔及中国钢琴家群体表现尤为亮眼:前四名获奖者中三名为华裔或中国籍,且进入正赛的84名选手中有多达33位中国籍钢琴家。陈萨对此表示“惊喜和惊讶”。她分析,一方面中国选手报名人数众多,另一方面由于本届比赛不允许俄罗斯选手以本国国籍参赛,一定程度改变了选手构成,使得华裔面孔从数量上显得更为突出。
本届肖赛评委、钢琴家陈萨在决赛现场留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曾经的肖赛获奖者与如今的评委,陈萨见证了中国钢琴力量在国际顶级赛事中的传承与突破。她感慨道,无论是作为选手还是评委,肖赛都为自己留下了无数美好记忆,但并非所有闪光点都能体现在获奖名单上。“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对话】
:陈老师辛苦了。我们知道决赛的最后一场在今天凌晨3点半左右就结束了,最终结果5个小时后才出炉,评委们之间的争议点主要在哪里?
陈萨:是的,非常漫长。依照比赛章程,在根据一套复杂的算分系统得出初步分数后,如果评委有疑问,是可以进行讨论的。讨论后要达成最终的结果,就需要投票——所以几乎每一个简单的环节,都需要投票,这就花了很多时间。毕竟是17位评委,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自己(对参赛选手)不同程度的排序,因此大家针对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了很多轮讨论。包括在确定了前六名之后,还有对于特别奖的讨论和宣读。整个过程确实比较耗时。所以我也想在这里对身在祖国熬夜关注本届肖赛的乐迷朋友们道一句,辛苦了。
本届肖赛结果公布现场 图片取自网络
:我们注意到本届比赛的前六名获奖者中,前四名得主都是华裔和中国钢琴家(除了并列第四的日本选手),而且有数据显示,在进入正赛的84名选手中,有33位是中国籍钢琴家,这是否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陈萨:我也对这个数字感到惊喜和惊讶。首先,本届报名的中国选手有很多,而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比赛不允许俄罗斯选手以本国国籍参加,他们必须以中立身份或个人名义独立参赛,一定程度上筛掉了一些原本可能参赛的俄罗斯选手,这是和往年不大一样的地方。包括美洲、亚洲报名参赛的选手中也很多也是华裔,从数量上就显得尤为突出。
第四名(并列)吕天瑶 图片取自波兰肖邦研究院官方微博
:能否请你对前六名的选手逐一做个点评?先从金奖得主陆逸轩(Eric Lu)开始,他不是第一次参加肖赛了,2015年曾经获得肖赛第四,并且在2018年你担任英国利兹比赛评委时,他是获得了第一名的。
陈萨:对,我和陆逸轩在2018年利兹比赛时就有交集,当看到他的参赛名字时也有些震惊——对于任何演奏家来说,再次参加肖赛都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挑战。他这次来,可能是希望开拓更多的市场和关注度。再次登上万众瞩目的比赛舞台,对于Eric Lu来说,他已经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如果要形容的话,会让我联想起摄影师杉本博司的海景作品,有一种沉浸在静态感中的诠释,比较克制和冷静的style,我很欣赏他的音乐性和成熟度。和本届其他选手相较,他已经28岁了,对于这个年龄的钢琴家来说,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参加大赛的机会了,这个成绩对他未来的事业会是很好的推动。
第二名Kevin Chen是加拿大籍华裔 图片取自波兰肖邦研究院官方微博
:那么银奖得主Kevin Chen呢?
陈萨:Kevin Chen是一个很有天才的年轻钢琴家,也在鲁宾斯坦钢琴大赛拿过第一名。其实我不太确定他有多么完美地“适配”肖邦,但他非常有天赋,无论是技术还是对音乐细节的把握,都让我很惊喜。
:铜奖获得者,来自中国的钢琴家王紫桐也是第二次参加肖赛吧?
陈萨:对,我非常为她这次的成绩感到高兴。她的演奏逐渐在形成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时间感。在对轻弱音色的触键处理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些轻快的、灵动的跑动片段也很有光彩。
第三名王紫桐 图片取自波兰肖邦研究院官方微博
:获得第四名的中国选手吕天瑶还未年满17岁,应该是本届比赛最年轻的钢琴家。
陈萨:是的,她非常有天赋。听说她现在的老师是波兰人,教得非常到位,耳濡目染,弹琴有种freshness(新鲜感),自然舒适、流畅年轻的状态,相信观众们也会有同感。
第四名(并列)Shiori Kuwahara来自日本 图片取自波兰肖邦研究院官方微博
:另一位并列第四名是日本的Shiori Kuwahara,你怎么评价她?
陈萨:她有些曲子让我记忆犹新,有很宏大的音响,同时也有一些非常有乐感的处理。她已经30岁了,能在这个年龄获得肖赛的荣誉,会为她的未来带来很多机会。
:并列第五名的有两位,波兰的Piotr Alexewicz和马来西亚华裔Vincent Ong。
陈萨:波兰的这位选手很卓越。另一位Vincent Ong,是马来西亚的华裔,他的音乐我非常喜欢。他弹琴时有一种非常自我,又很大胆的表达,不是完全学院派的风格,他在舞台上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我觉得他很酷,更像一个Artist(艺术家)。
:第六名是美国的William Yang,也是华裔。
陈萨:他是一个很独特的钢琴家,可能有人会觉得他完全没有音乐性,但我觉得他有着像操着手术刀般冷静的触感,他的诠释和我个人喜好的、或者说传统的肖邦风格完全相反,但又从一个完全不同的切入点带来了新意,蛮有说服力。他是有自己脑回路的人,算是个“怪杰”吧。
吕天瑶 图片取自波兰肖邦研究院官方微博
:在单项奖中,吕天瑶除了第四名还获得了“最佳协奏曲”,你怎么看?
陈萨:单项奖的评选也经过了很多投票。比如会出现两个人分数完全一样的情况,这时就要根据投他们票的评委人数多少来决定。吕天瑶的协奏曲弹得很有青春气息,是用很单纯自然的方式来演绎,很是悦耳好听。当然,可能其他人的协奏曲也有不同的深度和丰富性,但最终结果是大家投票决定的。
波兰漫画佳托马斯·布罗达在比赛现场创作的肖赛评委陈萨的漫画肖像 图片取自网络
:此次肖赛把《幻想波兰舞曲》放在了决赛轮,这可能肖赛历史上的第一次。我知道你当年就是凭借这首曲子在肖赛上得奖的,能否谈谈你演奏这首曲子的心得体会?
陈萨:这首曲子是在肖邦在晚年创作的,属于他的晚期作品,历来被认为是肖邦“最复杂的波兰舞曲”,主题素材繁多,情感层次丰富,既有沉思的忧郁,又有戏剧性的爆发。我认为肖邦当时是将传统的波兰舞曲(波罗乃兹)与幻想曲体裁融合,打破了古典舞曲的规整结构,从而赋予了这首作品更自由的即兴性和叙事性。
今年肖赛把《幻想波兰舞曲》放在决赛,这个安排很有意思。协奏曲更像是对观众的展示,而这首我深爱的晚期作品,才是对钢琴家全方位的考验。我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2000年肖赛的“波兰舞曲奖”就是凭借它获得的。我深知这首曲子有多难,它“形散而神不散”,需要在看似自由的幻想中,精准把握从绝望到新生的情感脉络。弹好它的关键,是在理性与感性间找到那个平衡点:沉溺太多会失掉结构,太拘谨又会失去幻想中的层次。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波兰漫画佳托马斯·布罗达在比赛现场创作的肖赛评委的漫画肖像 图片取自网络
:最后一个问题,作为评委,同时也是曾经的肖赛获奖者,你当年也是从肖赛开启了个人的音乐事业。这次看到王紫桐(26岁)获得铜奖,尤其是未满17岁的吕天瑶获得第四名,某种意义上刷新了你在21岁获奖的纪录。
陈萨:我刚才忘了说,关于特别奖里面的“最佳玛祖卡奖”,我很高兴Yehuda Prokopowicz(波兰籍)拿到这个奖。虽然他并没有进入最后的决赛轮,但我特别开心肖赛能够以特别奖的方式奖励了他,他在很多曲子的演绎时都有一种迷人的气质。你知道马祖卡风格的回旋曲本来就很好听,那天早上,当我们这些评委拖着疲累的身心来到现场,他的琴声一出来,当时心真像是被融化了一样。
所以我想说,这么多年来,不管是我作为选手还是评委,参加肖赛都收获了很多美好的记忆,但这些记忆中的闪光点未必都会体现在最终的获奖名单里,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钢琴家陈萨的评委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现在再来回答你刚才最后那个问题,我觉得肖赛的魅力正在于一届比赛和另一届比赛是完全不同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评委阵容和选手阵容,所以很难简单地像提木偶线一样来做比较。时代在变,演奏的潮流和审美其实也在变。别忘了傅聪先生也曾在肖赛历史上留下过成绩,而我们大概谁也不会来做这样的类比。对我个人来说,音乐还是音乐,不会变的也没有变,同时我衷心祝愿后起之秀们能够抓住此次参赛获奖带来的机会,在未来收获更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