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母亲,可能是我们一生的功课|翻翻书·书评

article/2025/9/18 17:02:54

从40年前上映的瑞典导演伯格曼之作《秋日奏鸣曲》,到近年的票房黑马《你好,李焕英》,探讨母女关系的作品,早已成为文艺界探索人们亲密关系的重要部分。

但在文艺作品之外,当下的中国,仍有许多女性为如何处理与母亲、与女儿的关系而困惑。身处结构性困境的漩涡中,母亲与女儿们面临着相似的处境,但时代更迭,新的观念又启发着年轻的女儿们探索更自由的生活方式。继承与自由之间,冲突不免发生。回到母亲身边,还是勇敢发出自己的追问?如果难以获得母亲的理解,又该如何赋予自己独立的底气?每个人对这样的问题,或许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式母女》一书最早开始于2024年初《三联生活周刊》的一次选题会。大家谈论着各自和妈妈相处的方式,从中也获得启发做了一期封面专题:《母女关系》。

但母女关系这个话题不是一期杂志就能谈完的,记者们继续深入采写的母女故事,这些来自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发生在母女之间的采访、对谈、声音,最终汇聚成了这本《中国式母女》。

此前我们发起了「身为女儿,为什么抗拒成为像妈妈一样的人?|翻翻书·送书」,的征集活动,最后选出三位读者寄送了这本书。十天的共读过后,他们分享了自己对母女关系的看法,也分享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更多可能。

我不断地陷在与母亲的拉扯之中

文|李白云

整理这段读后感时,我正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完成未尽的工作,恍然间觉得,仿佛母亲这一生的处境如同坐在高楼中的自己一般,手头有干不完的活,身旁是万分孤寂。

书中,安许心在回答段弄玉的时候说,一个受过高等教育但不太懂事的女儿会在此时同母亲撕扯。不过一句话,却完整地概括了我与我母亲从互相依恋到相互撕扯的18年。

许多人的人生觉醒是在18岁成年以后,但我,24岁以前都不曾拒绝过我的母亲提出的任何要求,按她说的做,在我看来是一种孝顺、一种体谅、一种“应该”。

直到我24岁以后,见过更多女孩与母亲相处的样子,突然意识到,我仿佛在母女感情上极为冷漠,不会向她撒娇、不会念家、更不会说爱她。意识到这一点后的这5年时间里,我不断地陷在与母亲的拉扯之中,与自己的拉扯之中,浮浮沉沉。

我开始学会拒绝她,是源自一次打车经历。彼时,我刚工作3个月,她需要独自一人去到离她10公里左右的地方办事,在此之前,她每每出门都是与我父亲一起,于是,在这样一个工作日,她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能否请假陪她一起去。一时间,我脑中两股思绪开始打架,一个说“应该去,母亲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事情,不去就是不孝顺,就是辜负了这些年她的艰辛供养”,另一个说“工作请假损失的不仅是工资,还有领导的信任,要为自己的事业负责”,纠结半个小时后,我提出给她约网约车。母亲拒绝了,挂断电话的那一刻,我被一种巨大的歉疚感包裹起来,哭泣不止。但是,眼泪又像有着某种魔力,带着我的内疚一点点突破枷锁。哭完以后,我只觉得内心有种解脱的畅快,说不清道不明。从那以后,我的母亲再也没有事事依赖于我。

我一直觉得,这件事是我开始抗争的一步,值得纪念。从《中国式母女》这本书中,我又看见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抗争之外,共同成长。我学着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母亲则开始慢慢接受我逐渐脱离她的生活。

我经常在母亲求助我的时候,告诉她我是如何用现代化手段解决的,母亲常常回复我的是“她年纪大了,学不会”,而在我看来,“学不会”,其实是“不想学”。现在,我突然发现,我从始至终都把母亲看作母亲,一个应该具备各项技能的成年人,却从未想过,她不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个不断被迫改变,也要不断适应他人期待的正在迈入老年期的女性。她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渐渐被时代、被我们束缚成我们想要她成为的样子,却丢失了她自己。我赶上时代的步伐,就认为她也要如此,正如她原来一直觉得我“应该懂事”一般。其实,我们的想法一直都是错位的。

回到故事的开头,我又看了看自己看书之前想找到的答案——我与母亲的关系是否良性健康?正如后记中所言,“没有标准答案”。

母女关系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时代不同,注定了母女需要共同成长,从血肉相容,到各自生活,从相遇到离别,都是注定的,但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和解可行,不和解亦可行,就顺其自然地走下去吧,或许我们都应该找到“她自己”,成为“她自己”。

妈妈的“松弛感”是我人生最大的底气

文|Arishe

读到这本书,属实是一个“机缘巧合”的故事,如果它放在书店,我可能看一眼封面,翻一翻前面一两篇采访就会放下它,然后在心里感叹:“又是这种夺眼球的营销”。但既然它来到了我的身边,我决定认真读一读。

从我最初的反应可以看出,我几乎是抱着一种批判的态度来翻开这本书的。甚至我对封面的那句“在生下我的那一刻,医生说‘是女儿’,我妈一下就哭了”,也不太赞成。我可以理解妈妈的哭也许不是重男轻女的哭,可能也是心疼女儿要在这世间受和自己一样的苦的哭,但在当时的我看来,我还是觉得把这句话放在封面属实有些像是“挑事儿”。

但随着阅读的展开,我开始慢慢理解这本书的意义,不知不觉就会带入自己的故事,反思自己与母亲的关系(我相信每一位阅读此书的女性一定都会这么做,也一定会在书中找到共鸣);同时,我也开始思考作为一个女性,我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1、我很想成为和母亲一样的人

阅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的母亲和书中的每一位母亲都不一样。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我母亲拥有超绝松弛感。她的事迹包括但不限于:在小学暑假快结束的时候跟我说:“今年要不就先不去上学了吧?陪妈妈在家玩一年,明年再去”。把我吓得哇哇大哭,一边哭一边喊“我要上学,我要上学”。初中的暑假,她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偷偷帮我抄完了一整本练习册的答案,我大惊失色,她倒很淡定,说反正你自己做也是要抄答案的。中考报志愿,她问我想上哪个高中,我说,当然是全省最好的那个师大附中。她在我志愿表上填上“师大附中”后,就拿了把尺子,把其他所有空格都画上斜线,全程用时不到5分钟,交表,在所有家长和老师惊讶的目光中,带我离开教室。我问她,如果我考不上怎么办?她云淡风轻地说,那就回来复读,再养你几年也是养得起的。

但其实,我母亲自己也没什么钱,她只是一个老国企的普通员工。和我父亲离婚的时候,她几乎是净身出户,但她似乎从没有过对生活的焦虑感。

到了后来,我上了附中、进了大学,去500强工作,再辞了工作出去留学……每次在我面临重大选择,感觉不知所措的时候,去征求她的意见,她每次都会跟我说,去试试吧,实在不行就回来,我们一起花我工资也够的。

甚至,在我的婚礼之后,母亲也悄悄对我说:“如果过得不好,也不用一直坚持。”虽然,至今还没有出现我需要回老家花她退休工资的情况,但是,母亲这种淡定和松弛是我的定心丸。我知道无论我跌倒在哪里,只要回家,她都会炖好鸡汤迎接我。

所以,我对书里诸如“每个女性都有这样的经历”、“不相信世上会有良好的母女关系”这样非常绝对的字眼是有一些敏感和较为负面的感受的。这或许是因为,我和我母亲的关系不是泥沼,反而是我在这个世界冲锋陷阵的最大底气。同样,我也不认同书中说的“没有女儿会选择和母亲一样的生活,或是成为母亲”,因为我很想成为和母亲一样的人。母亲在她的工作、婚姻、投资中展现出的魄力和勇敢让我望尘莫及,一直视她为我的偶像。不过,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2、“如果妈妈把你生成男的就好了。”

除了书中所说,母亲“让我成为一个人,而非一个女人”之外,这本书让我深刻共鸣的是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的作品《成为母亲的选择》。我结婚前,曾经很认真地考虑过要不要成为一个母亲,因此专门阅读过这部作品。

而这一次阅读,我突然想起我的母亲仅有的两次向我表达“后悔”,第一次是在我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老家有一个很好的岗位,专业对口待遇丰厚,母亲很重视,还托人去打听了面试情况。但后来,我还是没有得到工作。我的面试表现和简历都特别好,但那个岗位想要男性。母亲回家后,哭着对我说:“如果妈妈把你生成男的就好了。”

第二次,我在国外留学,有一个很好的实习机会,我导师也推荐了我,但最后,对方表示想要个男生,还是选择了学弟。我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在电话里哽咽:“如果妈妈把你生成男的就好了……”

结婚时,我想过那个问题,最后,我的答案是,或许我不会成为母亲。

我非常认同书中提到的“压缩饼干”困境,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之后,我不认为自己还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面对国内的“35岁困境”、“非升即走”等等事业压力,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拥有母亲那种平衡事业与育儿,还能轻松生活的松弛感。

总之,这是一次很特别的阅读体验,在书中我既看到别人的人生体验,又能换个视角,看到自己,看到各种我可能面临的困境。

我想,我得保护我母亲

文|李汉荣

《中国式母女》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些知名女性及其母亲的故事,书中还有相关作家及专家一起讨论,剖析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母女关系走向。

梁娇颖是一个河南小镇女孩,到美国后,她去做脱口秀,成长为一位脱口秀新星。她是家中长女,18岁时揣着从同学父亲那借来的12万元到了美国,为了实现自己到美国学表演的梦想,经历许多挫折和历练。但她的妈妈李书云,非但不支持女儿的梦想,还经常言辞刻薄,挖苦她。梁娇颖把这些挫折、经历和妈妈的话作为素材,放在脱口秀舞台上讲述,竟成为了她独有的笑料包袱。

在成为了一个幽默的脱口秀演员的过程中,她的内心也越来越强大。还好,后来妈妈看到她的成就,也认可了女儿。

巫昂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才女,与弟弟毕业于复旦大学。她的妈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爸爸是中科大的高材生,一家都是高知。但是,巫昂的妈妈经常被爸爸家暴,有两次,甚至被逼到自杀寻死。巫昂坚决支持妈妈离婚,在孩子们的帮助下,妈妈终于成功离婚。

这使我很能产生共鸣,我想,以后,如果我有能力,也要把妈妈带在身边一起生活。我父亲脾气也不好,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看到爸爸打了妈妈。妈妈打不过他,一个人就要往水边去,我拉着她的手,拖住她哀哀地哭,才终于劝阻她不要寻死。现在,我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又不识字,她身体不好,腰弓背驼,但是,但凡少干一点活,我父亲还是会用很难听的话责骂她。我想,我得保护我母亲,为了这个目标努力。

安许心是北师大教师。她是出生在农村家庭的长女,因为不是儿子,她妈妈承担了很多来自奶奶的敌意。她说,今天的农村,虽然很多女性仍然困在传统性别的牢笼里,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从母爱到母职,母亲既要作为个体生活,也要作为整体付出、贡献,母亲的人格价值,在今天已经渐渐不再以“神圣”的名义,被理所当然地作为“剩余价值”剥夺,母亲的养育和照顾劳动逐渐被大家所承认和补偿。她认为,母亲和女儿都可以慢慢成长。

她手机里的两张照片,非常打动我。一张是一位来自农村的“50后”母亲,她将背影留给人们,一张是她读博时带孩子在食堂吃饭的照片,她和孩子同时面向前方。

我想,这照片像是一个象征,代表着女性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转向,一个背向世界,留下模糊的背影。一个选的面向世界,与孩子一起闯荡江湖。觉醒了的现代女性,可以不再讨好读者,完整地记录和实现自我。女性开始拿起笔,为自己立传、为母亲立传。

杨荔钠说,“母女是社会身份中的一种,人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需要关心”。在中国的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的当下,我认为,成为母女本身就是一场独特的人生体验 ,在这场旅程中,母亲和女儿都成为了照亮彼此的光,互相成长,互相成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的观点或立场,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http://news.xdnf.cn/gcdqYYBLDY

    相关文章

    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2025年大会观察:达成五项具体共识

    新一年度的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达成了五项具体共识。9月18日,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新闻发布会在江苏连云港举行,大会主席曾伟雄对外介绍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澎湃新闻注意到,9月16日至18日,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成功召开。与会嘉…

    分析|美联储抛出“风险管理式降息”:有何背景?透露出什么信号?

    时隔9个月,美联储重启降息。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最新的议息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4.25%,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近期指标表明,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小幅上升,但仍保持在低位。通胀上升,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高企。与7月议息声明…

    匹克被曝首次主动降薪:有亏损部门降薪50%,董事长称亏不起

    内销直营板块承压的背景下,运动品牌匹克集团被曝首次主动降薪。9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多位匹克内部员工方面了解到,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在9月17日上午的管理层分享会上表示,工资在五千至一万元的员工工资降10%,一万元至两万元的降20%,高于两万元的降30%。直营公司亏损的…

    【社论】《731》热映,用影像捍卫历史真相

    9月18日,以侵华日军731部队为题材的电影《731》公开上映。截至13时58分,综合票房已破2亿元,成为中国内地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中国内地影史首映日总场次冠军,开播首日至少打破10项纪录。侵华日军731部队,臭名昭著,罪恶滔天。这支细菌战部队以哈尔滨为大本营实施反人类…

    文学派对|蒋胜男自述:我写大女主的故事并非要削弱男性

    现在正值诸种语境、文学、事态转轨、变驳,“文学的专业性”正在文学内部悄然发生,并借助新的形式、策略、技术显化其自身。在流动的话题、成见、故事之外,世界如何发生、意义如何生产、经验如何形成,已变得更加迫切。基于此,“文学(露天)派对”(Literature Open-air Pa…

    “视障人士带导盲犬爬泰山”被质疑吸引流量,导盲犬基地回应

    近日,一位视障人士带导盲犬登泰山的视频引发强烈争议。这其中既有对视障人士挑战自我的鼓励,但更多声音质疑该视障人士带导盲犬登泰山的行为——不仅超出了导盲犬的工作范畴,还会给导盲犬本身带来不可逆的身体损伤。9月18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通过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官方…

    厦门海沧区投洽会签约超456亿,“3+3+4”产业集群崛起

    9月8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投洽会”)海沧展馆前,一款可立、可跑、可卖萌的机器狗格外吸睛,引得参展人员纷纷驻足围观、拍照互动。为这款机器狗提供配套服务的,正是小鹭智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虽今年刚在厦门市海沧区落地生根,但其科技实…

    拟任副厅级领导的广西投资集团“85后”冯旭波,已赴贺州履新

    据广西贺州新闻网报道,9月16日,贺州市委书记李杰云在南宁会见了广西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讲席教授谢涛一行,双方围绕推动贺州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市领导匡永红、冯旭波参加会见。这也意味着,此前获公示拟任设区市副厅级领导职务的广西投…

    沪游简报|1000位英国女玩家调研:三分之一有游戏负罪感

    摄影师:Priscilla Du Preez 图片来源:Unsplash最新研究发现,近三分之一的英国女性手游玩家会对玩游戏产生负罪感。该报告发表于2025年8月21日,由斯特灵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的斯蒂芬伦尼克博士(Dr Steph Rennick)与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的肖恩罗…

    上海孵化器发展如何?欢迎订阅《澎湃城市报告》第27期

    《澎湃城市报告》总第27期《京沪比较:卓越孵化器创新实践》已于8月25日发布,本报告包含《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创新实践:要素、路径与京沪比较》、《上海商圈消费者满意度调研③南京东路商圈》、《上海货运电动化调研:创新机制,引领长三角货运绿色转型》和《外滩第二立面更新调…

    公安机关斩断“网暴”陈芋汐黑手,向体育极端饭圈说不

    个人权利受到侵犯,法律是最好的武器,在体育圈也不例外。9月18日,公安部网安局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上海公安机关侦破跳水运动员被实施网络暴力案”。根据报道,2025年5月,部分网民侮辱诽谤跳水运动员,引发舆论关注。上海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立…

    2025环球人物年度盛典在泸沽湖举行

    9月16日,“共生共荣”2025环球人物年度盛典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畔举行。“泸沽湖对话”环节,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安德烈切韦廖夫和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马荣国,围绕“文化间对…

    杭州警方通报女子误踩氢氟酸中毒身亡:涉案人员已被控制

    责任编辑:伍智超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渔业补贴协定》已生效,中国将担负什么责任?商务部回应

    9月18日下午3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澎湃新闻记者赵利新 图9月18日下午3时,商务部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媒体记者提问:世贸组织《渔业补贴协定》已于9月15日生效,请问协定的生效实施对于世贸组织和全球渔业资源有什么重要意…

    商务部:今年以来中方未对欧盟发起任何原审调查,但欧盟对中国已发起7起原审调查

    9月1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澎湃新闻记者赵利新 图9月18日下午3时,商务部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媒体记者提问:近日西班牙媒体报道,欧洲猪肉产业最终可能要为汽车产业引发的问题“买单”,多家西班牙猪肉行业组织和企业呼吁欧委…

    《外交》季刊刊发唐学锋中英文文章追忆二战期间苏联航空援华队

    9月18日,2025年第2期《外交》季刊刊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唐学锋文章《热血铸剑  情谊永载史册》,追忆二战期间苏联航空援华队的故事。文章如下:《热血铸剑情谊永载史册》唐学锋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2025年5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

    政策忽左忽右,选民和政党都没耐心:执政一年后工党步履维艰

    英国首相斯塔默及其带领的工党政府眼下正处于多事之秋。9月13日,英国伦敦市中心同时爆发两场观点对立的游行示威活动,其中由极右翼人士汤米罗宾逊(Tommy Robinson)组织的、反移民的“团结王国”(Unite the Kingdom)游行集会有多达15万人参与,有英国媒体称这是英国有史以…

    城事|抢“鲜”看!长春航展明日开幕:你最期待哪一款战机

    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将在吉林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拉开帷幕。战鹰列阵,叱咤蓝天,一组预演日精彩大图,带你抢“鲜”看!9月16日,人们在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预演上拍摄飞行表演。这是自2019年以来,长春市举办的第四届航空盛会,航展规…

    商务部谈中美Tiktok谈判: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9月18日下午3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北京主持例行新闻发布会。澎湃新闻记者赵利新 图9月18日下午3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主持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媒体记者关于日前中美TikTok谈判的话题提问称:在谈判中,中国得到了什么?美国是否就此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作为交…

    上海知名商场改造大调整:投资翻倍式增加,在徐家汇重建地上三十层

    位于徐家汇的上海六百城市更新项目,拆除重建已进入第二年,目前迎来重大调整。9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调整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公告。根据最新公告,上海六百城市更新项目的总投资,已从此前约7.08亿元翻倍式增加至约16.98亿元。这个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