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保尔森基金会在美国发布《为自然融资》(Financing Nature)中期报告(以下简称“中期报告”)。该报告是继2020年保尔森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及康奈尔大学联合发布《为自然融资》(Financing Nature)全球报告之后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指出,全球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已从2020年的每年7110亿美元扩大至9420亿美元。尽管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认识有所提升,但自然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地球上多达一半的物种将面临灭绝的风险。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的繁荣和福祉构成深远的风险。”保尔森基金会主席、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表示,“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正在不断发掘有效的应对之道。过去五年,我们在开发创新性的融资机制和推动自然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当前的症结并非认识不足,而在于如何激发更强的领导力与更切实的政府行动。”
该报告在“彭博慈善基金会全球论坛”上发布,恰逢第80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也正值将在亚马逊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前夕。报告提出的核心建议为:应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而不是各自为政,否则将导致对自然的无谓破坏。
中期报告强调,自2020年《为自然融资》报告发布以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不断加剧。主要表现为:48%的物种呈现种群数量减少的趋势;自1970年以来,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73%;若该趋势继续下去,到21世纪中叶,全球多达一半的物种可能将不复存在;北美原生草原已消失过半,成为最濒危的生态系统。
自然退化对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危及农业、旅游、公共健康等多个领域:全球GDP总量中,逾一半(约合58万亿美元)中度或高度依赖自然;传粉生物的消失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红树林的破坏将加剧风暴与洪水灾害,每年的经济损失超过800亿美元;自然退化会加剧发生饥荒的风险,引发大规模人口迁移与社会动荡,不仅造成人道灾难,也对全球稳定构成威胁。
该报告警示,气候与生物多样性议题常常各自为政,有太多气候解决方案对自然造成不必要的危害,而领导力的缺乏以及二者之间协同的缺失则进一步加剧了危机。
报告指出,许多气候解决方案缺乏生态保护措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例如,风能和太阳能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土地面积可达化石燃料基础设施的12倍之多。输电走廊会让动植物栖息地面临破碎化的风险,大规模的设施建设会给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而在争夺关键矿产资源的竞赛中,若选址不慎,将给地球上一些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造成无谓的破坏。
报告指出,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尽管资金缺口巨大,但通过制定实施得当的政策和创新的融资机制,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农业、渔业和林业中的有害补贴,可填补约一半的资金缺口;由非政府组织、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实施的、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项目与政策,若能推而广之,将成效可观。
“现状令人警醒,但对商界与金融界而言,从问题制造者转变成为解决方案的关键一环,已有明确的路径可循。”保尔森表示。
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指出:“实现气候融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关键不在于技术可行性,而在于政治意愿。政府必须制定规则,私营部门则需作出积极响应,推动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唯有各方携手合作,才能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系地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