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忆|科学巨子杨振宁

article/2025/10/18 13:06:14

据央视新闻报道,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据公开资料报道,杨振宁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57年,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2003年起,杨振宁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在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7年9月22日,香港,杨振宁教授在获得诺贝尔奖50周年和85岁生日之际与媒体交流,并揭幕了他在中文大学的雕像。

2021年3月,百岁杨振宁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这样写道:“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这段评价,恰如其分地勾勒出杨老跨越东西方的传奇人生。

家学启蒙:战火求学路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杨武之是著名数学家,后留学美国。童年杨振宁与母亲在厦门、北平辗转生活,追寻着父亲执教的足迹。1929年,他随父迁入清华园,在这里,他的天赋初露锋芒:小学时数学才能已显,但父亲并未急于拔苗助长,而是另请家教为他悉心讲授《孟子》。这段经历,为他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使他一生都立于“科学与传统的交叉点”。

1926年,合肥,四岁时的杨振宁。

1929年,厦门,杨振宁与父母。

1935年,童年杨振宁。(左起)杨振平、杨振汉、杨振宁兄妹合影。

1935年,童年杨振宁在清华园西院19号(后改为11号)院中留影。

中学时代,杨振宁在战火中辗转求学。1938年,年仅16岁、仅念完高二的他以同等学力考取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他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深造。1945年后,怀揣科学救国的理想,杨振宁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物理学巨擘费米和特勒,于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自此开启了其辉煌的科学生涯。

1938年,杨振宁报考大学时的准考证。

约1947年,美国芝加哥。左起: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平。

1952年秋杨振宁等物理学家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左起:杨振宁、派斯、李政道、斯诺、爱德华兹、沃德、南部阳一郎)。央视新闻 图

科学巅峰:首获诺奖的中国人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深刻地改变了现代物理学面貌,足以铭刻于人类文明史册。

1956年2月,李政道和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该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这一革命性理论,颠覆了传统物理学认知,次年他们因此发现,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1957年12月10日,李政道(左)、杨振宁(中)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接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尔夫(右)向他们致贺。

1957年12月10日,诺奖得主合影。左起:杨振宁、丹尼尔·博韦、李政道、亚历山大·托德、阿尔贝·加缪。

1957年12月10日,杨振宁接受诺奖。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图

1957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右)和李政道。

然而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他于1954年与米尔斯共同创立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即杨-米尔斯理论)。该理论构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数学基石,被公认为20世纪后半叶理论物理的巅峰成就,其价值足以让他再次问鼎诺贝尔奖。此外,他在统计力学领域提出的“杨-巴克斯特方程”,也为量子可积系统与多体问题研究开辟了全新方向,影响深远。

1954年杨振宁与米尔斯关于“非阿贝尔规范场”的论文

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办公室里。

赤子归根:从理念到实践

杨振宁始终心系故土。1971年他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被誉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他亲自募集资金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近百人到美国进修,这些学者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为促进国内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教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影响。自2003年回国定居清华起,他把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事业,为清华大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极大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6年2月,杨振宁在纪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

他的奉献远不止于身份的回归,更体现在切实的行动中: 他不仅长期不领年薪,还将个人积蓄与美国的房产捐给清华;82岁高龄时,仍亲自为本科新生完整讲授《大学物理》课程;他倾力推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创建与发展,累计筹措资金逾亿元,为吸引和培育顶尖人才搭建了至关重要的平台。

2007年12月2日 , 杨振宁先生受邀为南开师生做了精彩演讲 , 受到热烈欢迎 。

2007年9月7日,杨振宁院士先后出现在华师一附中和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受到媒体和学生追捧。

2012年4月8日,杨振宁、翁帆夫妇参加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启用仪式。

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并于次年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与此同时,他始终以一片赤诚关心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与科技决策,以其深厚的学养与人格魅力引领中国科学界的方向。2021年3月,百岁杨振宁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他从身份的归根到生命的最后一点,始终如一的奉献,正是“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这句获奖词最深刻的注脚。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9月3日早上,杨振宁、翁帆夫妇在北京天安门观礼台就座。

2016年12月8日,北京,杨振宁在2016影响中国年度科技人物颁奖典礼上。

2011年6月23日,杨振宁、翁帆夫妇参观贺兰山岩画,圆了从小的“踏破贺兰山缺”的梦。

2021年百岁寿辰上,杨振宁曾深情提到已故同窗好友邓稼先,并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讲话。他说:“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50年合了你这个‘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会满意。”

杨振宁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中西文化,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他将自己的人生比喻为“一个圆”,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了世界舞台,最终归根故土。正如他最钟爱的杜甫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物理学家戴森这样评价杨振宁:“他对物理学的贡献,是一只鸟的贡献。”杨老如同翱翔于雨林之上的飞鸟,以俯瞰全局的视野,洞察了物理学最深刻的规律。这只百年飞鸟划过的轨迹,不仅照亮了物理学的天空,更在每一个渴望探索的心灵中,种下了向往苍穹的种子。

2004年7月17日,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上,杨振宁扶着眼镜观看他为妻子和家庭制作的一段影片。

本文综合央视新闻 清华新闻网 公开资料 图片 视觉中国 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史训锋
    图片编辑:薛晶
    校对:张亮亮

    http://news.xdnf.cn/lnjwpirrrO

    相关文章

    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召开,成立上海AI-FI实验室

    10月18日至19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于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办。作为静安区与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再次合作打造的高端资管对话沟通平台,本次活动设置全体大会、国际对话、平行闭门会以及多场主题演讲及论坛。论坛集聚百余名国内外重量级嘉宾,围绕数字驱动时代…

    杨振宁先生生平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0月18日,清华大学发布杨振宁先生生平。杨振宁先生生平杨振宁,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

    清华大学发文悼念杨振宁,学校官网已转为黑白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0月18日,清华大学官网发布了《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一文,学校官网也已转为黑白。清华大学方面介绍,杨振宁先生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随父母来到清华园。1938年考入…

    苹果CEO库克谈AI:不担心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担心人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蒂姆库克与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执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展开对话。 主办方供图10月18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上午全体大会的“国际对话:科技驱动时代的创新边界”环…

    清华大学: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先生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随父母来到清华园。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入清华大学…

    纪念|院士葛墨林谈杨振宁:小事情、大先生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本文由澎湃新闻发表于2022年10月1日,当天是杨振宁百岁生日。2022年8月,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葛墨林撰写的《我…

    新城市志︱聚焦六大方向,上海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未来”已来。日前,上海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系统性、前瞻性的政策设计,为未来十年创新布局定下基调。《若干措施》明确,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六个方向,结…

    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通报“两名学生在教室发生争执情况”

    “上海高境第一中学”微信公号责任编辑:管卓图片编辑:乐浴峰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海高境第一中学通报“两名学生在教室发生争执情况”

    “上海高境第一中学”微信公号责任编辑:管卓图片编辑:乐浴峰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三亚警方回应“女子酒驾自称国企员工求通报”:已采取强制措施,纪监委正核查

    10月18日,三亚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对外发布警情通报称,10月14日20时20分许,毛某(女,38岁,三亚某国企下属二级公司员工)酒后驾驶机动车,在海棠区223国道林旺加油站路段发生两车刮碰事故,无人员伤亡。经查,毛某血液酒精检测含量为222mg/100mL,涉嫌危险驾驶罪。目前,公…

    三亚警方回应“女子酒驾自称国企员工求通报”:已采取强制措施,纪委监委正核查

    责任编辑:陈建慧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百姓话思想|多元,才有味道

    视频来源:上观新闻(11:57)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味道就像一张独特的名片,传递着城市的文化和气息。费宝英是一家上海老杂货铺的店主,她的店里专卖老上海的东西,蛤蜊牌、雪花膏、蒲扇……在她眼中,上海是传统的、有腔调的味道;永嘉路上,意大利人艾利克斯也开了一家…

    著名方剂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谢鸣病逝,享年68岁

    谢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资料图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发布的讣告,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方剂学家、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带头人谢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0月15日23时2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公开资料显示,谢鸣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

    三亚警方通报国企员工酒驾:已采取强制措施,纪委监委正进行核查

    责任编辑:陈建慧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多辆车占用高速应急车道致救护车受阻,警方:对18辆车记分罚款

    针对网友举报在云南曲靖境内的杭瑞高速2032公里500米处堵车时,多辆机动车占用应急车道行驶,致使救护车通行受阻一事有新进展,10月18日,澎湃新闻从曲靖公安交管获悉,经核实,18辆机动车在同一时段存在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交通违法行为,目前已分别作出驾驶证记6分、罚款200元…

    “梗王”刘宇坤:我就是来破纪录的

    在全运会射击赛场上,超世界纪录夺冠者不在少数,突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的也不算稀奇,但在超过世界纪录后还评价自己表现“中规中矩”的,大概只有刘宇坤。在17日全运会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中,巴黎奥运会冠军刘宇坤打出470.1环,以6.7环的碾压级优势夺金,大幅超越了自己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郑英宁出任西藏大学校长

    据西藏大学新闻网消息,10月17日,西藏大学召开干部大会,宣布自治区党委对学校领导的任职决定:郑英宁任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薛涛任西藏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藏大学党委书记孙献忠主持会议并讲话。郑英宁,男,汉族,1969年1月出生,研究…

    19人团伙用 “外挂”抢购玉龙雪山索道票并囤积倒卖,已被移送起诉

    云南丽江,这座以雪山巍峨、古城温婉闻名的旅游胜地,其热门景点玉龙雪山索道票长年紧俏,然而,这份稀缺性被不法分子觊觎,化作非法牟利的"商机"。10月18日,云南丽江警方披露已成功摧毁一利用 "外挂"技术疯狂抢票的犯罪团伙。 据介绍,2024年11月起,以…

    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周锋出任中原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周锋 资料图10月17日,中原银行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整,刘凯不再担任行长职务,自2025年10月17日起生效。同日,中原银行董事会已审议通过聘任周锋担任行长及建议委任其为第三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周锋,1977年1月生,研究生,管理学博士,中共党员。他早年曾在深圳证券交易所(…

    解读|不给“战斧”不搞三方会晤,加沙停火后特朗普能促成俄乌停火?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一变再变。10月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左二)欢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左三)。 新华社 图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17日在白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谈,排除近期举行美俄乌领导人三方会晤的可能性,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