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硅谷战略与创新咨询专家杰弗里·摩尔提出的“跨越鸿沟”理论,高科技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新技术拥护者的人群比例约为2.5%,约13.5%用户愿意冒险尝试,这类人群通常是意见领袖,“当前,中国大模型已经从早期试用阶段迈向规模化增长阶段,所有企业各行各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在日前由复旦大学校友会举办的AI硬核驱动长三角科创新生代第五届创业创新数字经济生态论坛上,科大讯飞AI营销副总裁王云霞指出。
圆桌论坛现场。 记者 喻琰拍 摄
她的这一结论依据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所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C端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
王云霞称,在跨越鸿沟阶段,每个行业任何软硬件都值得AI 重构一遍。其中,教育和医疗是非常适合AI重构的典型场景,因为这类行业规模大,且规则流程性强,一旦跑通就能快速复制并且能实现规模化,此外还具备数据丰富的特点。
不过,虽然AI可以重塑各行各业逐渐形成共识,但这还是一个开始。丽瓦信息董事总经理李俊杰认为,反向解读的话,AI现在的能力几乎在所有的行业里做不到端到端交付,各行各业AI的落地应用还需要深度到行业里,对行业的工作流、场景有深刻的理解。
王云霞也提到,AI智能体从产品设计原型上是端到端,但从能力上无法实现真正的端到端,还不能独立解决所有复杂问题,尤其是在涉及到深度行业知识的场景下,比如白酒营销,涉及到白酒酿造领域非常复杂的场景,一定还需要人机耦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具体到营销领域,王云霞看好类似“AI超级销售”(Super Sales)的角色。她认为,这类销售能够覆盖用户触达、客服、导购全流程,能实现从早期被动响应客户需求到主动挖取客户潜在需求,并且针对性地引导客户连接到产品端。
李俊杰称,他非常看好AI编程领域,在他看来,AI编程能让软件开发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同时也能显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多人包括黄仁勋在内,都认为未来的编程语言将是自然语言。
“当然,这里的自然语言必须足够精确,模糊不清是行不通的。我认为AI编程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它甚至可能成为AI改变各行各业的抓手,因为通过软件,AI几乎可以改造所有行业。”李俊杰称,他一直倡导的理念是,鼓励各行各业的人都去学习AI编程,把这项能力带回到自己所在的行业里。
“与其被动等待AI专家来颠覆行业,不如主动掌握AI编程。根据自己对行业的理解亲自改造和提升。”李俊杰说。
参与讨论的嘉宾上海萌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也提及,AI技术驱动创新创业,企业端需要大量的资源,但现有资源还较为有限,这类资源包括数据共享、知识产权和隐私保护等公共服务资源,现在尽管API的费用持续下降,但租赁显卡成本还是较高,专利资源也较为稀缺,这些挑战也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