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南下,让不少地方一夜入秋。
秋高气爽,正是出游的好时节。今年,多地的中小学生还将迎来可以在秋天出游的新假期——“秋假”。
今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其实, “春秋假” 并不是新概念。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就提出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具体到地方,杭州地区自2004年实施中小学“春秋假”至今,已有21个年头。
到了2025年,更多地方开始落实中小学生“春秋假”,其模式基本是与清明、五一、国庆等小长假连休。值得一提的是,乌鲁木齐市还在今年将12月1日至12月5日定为“雪假”,并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滑雪的机会。
相比于传统的寒暑假,春秋季天气不会过热或过冷,气候适宜,更加适合出游。此外,由于幅员辽阔,各地入春入秋存在时间差异,不同地方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春秋假时间,为错峰出游创造了条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顾问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前所长杨宜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行春秋假作为优化假期结构的重要探索,其对居民消费的提振作用并非简单的“假期数量增加”所能概括,而是涉及消费时间再分配、需求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平衡的系统性影响。
杨宜勇指出,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旅游人数达8.26亿人次,但游客满意度仅为78分(满分100分),低于平日均值10分。而春秋季(3—5月、9—11月)正值旅游淡季,气候适宜且避开传统高峰,若增设3—5天春秋假,可分流约30%的长假客流。
根据杨宜勇的测算,从短期(1至2年)看,春秋假可以贡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0.4%~0.6%的增量,长期(3至5年)则可提升至约1%~1.66%。
如果要放好“春秋假”,不只多增加几天假期,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配合。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2024年进行的一项有1333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71.3%的受访者支持在更多大中小学放春假,但同时也有很多受访者认为要把放春假落到实处——有58.7%的受访者认为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带薪休假,55.2%的受访者认为学校要安排好课程进度和课程时间。
此前广西、四川南充等地统计部门也针对职工家庭做过春假调研,多数人表示支持,少数反对声音也集中在类似的现实顾虑上。
今年春假期间,针对部分家庭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杭州市多个城区设置了托管服务点,为春假期间家长看护有困难、有托管需求的学生提供免费托管服务。托管服务以看护为主,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资源设施,提供阅读指导、文体活动、兴趣拓展等服务,不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也表示:“对于促进春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最重要的一点是鼓励带薪休假制度持续落地。如果孩子放假了,家长没有假期,那大概率孩子还是在家待着,春假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出来。”
202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中小学春秋假放在了“保障休息休假权益”章节内,和“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实现弹性错峰休假”“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等并列。
中小学生“春秋假”的落地发芽,或许能成为一个起点,助推全社会假期福利的更进一步。
参考资料:
多地中小学生11月喜提5天“小长假”:机票预订量增长超2倍,北京、西安成最受欢迎目的地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808232
专家解读“中小学春秋假”:每年或新增消费5000亿—8000亿元http://www.cb.com.cn/index/show/zj/cv/cv135323001260
71.3%受访者支持更多大中小学放春假 https://news.youth.cn/jsxw/202404/t20240411_15189415.htm
学校放春假 旅行社瞄准新机遇 https://travel.gmw.cn/2025-04/24/content_37987892.htm
中小学春秋假,如何放得好推得开? https://www.news.cn/politics/20250509/72e199a05b8349a78004a1a45f96079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