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美国投资大单也难掩“特殊关系”裂痕:工党借特朗普访问“镀金”

article/2025/9/23 7:35:57

当地时间2025年9月18日,英国艾尔斯伯里,美国总统特朗普(左)与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在契克斯别墅举行新闻发布会, 视觉中国 图

2025年9月16日-18日,特朗普第二次以美国总统身份对英国开展国事访问,这也是特朗普在两个月内第二次访问英国(今年7月他曾以“私人工作访问”名义访问苏格兰)。两国领导人对此访给予高度评价: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此访“为新时代重置了特殊关系”,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为“实现人类潜能、解决问题、治愈疾病并让我们更富裕和更自由”的新技术铺平了道路;特朗普则在17日晚的国宴上宣称“特殊”一词不足以表达美英关系的高度,双方因“历史与信仰、爱情与语言,以及文化、传统、血统与命运的超越纽带”联结,两国纽带“无价且永恒”。

英美表示将继续加强贸易、科技、奥库斯(AUKUS,即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等方面的合作。对于近期深陷内政危机的英国工党政府而言,邀请特朗普来访可谓是风险与机遇并存,访问结果也是喜忧参半,在一些领域取得或巩固了成果,在部分战略议题推进上则步履维艰。

特朗普到访给工党政府“刷了业绩”也暴露了分歧

特朗普此访对英方而言最大成果是美国对英科技投资。英美两国签署《科技繁荣协议》(Tech Prosperity Deal),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民用核能等技术领域合作。英国政府宣称,这将为英带来创纪录的1500亿英镑投资(这是2500亿英镑投资计划的一部分)。其中约310亿英镑来自美国科技巨头谷歌、英伟达和OpenAI,用于加强英国的人工智能和科技基础设施;私募股权集团黑石集团(Blackstone)承诺未来10年内在英投资1000亿英镑。该投资旨在将美国在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能力和资本方面的优势与英国大学、初创企业和大公司的创新性和创造力结合起来。对英国而言,与美国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可以确保其自身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的建设。另一方面,该投资预计将为英国创造约7600个就业岗位。这对今年11月预算公布前迫切希望推出经济举措的英国政府来说,是提振执政党工党士气和选民信心的重大利好消息。

双方在核电领域也加强了合作。核能是英国当前唯一可大规模部署的可靠、安全、低碳电力,发展核能是实现该国2050年零净排放目标的关键部分。但英国当前的核电设施和技术严重老旧,在所有8座核电站中,已有3个停止发电并进入退役卸料阶段;且核电发电量在英国电力供应中的比重也由1990年代的25%降至如今的15%左右。

2024年1月,英国政府发布核能扩张计划《民用核电2050路线图》,旨在加强能源独立性,助力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此次斯塔默与特朗普签署了价值数十亿英镑的核电协议,双方达成“大西洋先进核能伙伴关系”,旨在加快新反应堆建设,为包括能源密集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在内的高需求行业提供可靠的低碳能源。根据协议,英美将在核电、AI数据中心、核监管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寻求核材料的“去俄化”。斯塔默称该协议“将使英国顺利进入核能的‘黄金时代’”。加快核电建设是工党履行发展绿色能源的竞选承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降低能源成本危机的一大举措。

然而,英美“特殊关系”的表象,难掩双方在多个重大议题上的矛盾与裂痕。首先,在贸易领域。今年5月,英国成为特朗普宣布实施大规模全球关税以来首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此访期间,英美双方均表示将继续巩固在贸易方面的成果,为英国汽车、部分钢铁和农产品设置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汽车关税配额内降至10%,但双方原有的一些分歧并未得到解决。其中,一项旨在取消美国对英国钢铝产品征收25%关税的协议未被取消,仅被“无限期搁置”,被英国钢铁协会警告称可能对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苏格兰政府试图降低或取消出口美国的威士忌被征收的10%关税,威士忌行业称该关税每周给企业造成损失达400万英镑,给行业未来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关键行业关税有待进一步谈判,而双方签订全面自贸协定更是遥遥无期。

其次,在科技投资方面。英国希望借美国巨额投资承诺彰显其吸引投资的全球影响力,提升英国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基础设施与竞争力,短期内可创造就业并提振经济信心;然而,科技投资的背后也有一些疑虑和挑战,包括美方投资能否兑现、英国当前的软规则和硬设施能否消化这些投资以及是否存在主权风险等方面。

英国前副首相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警告称,该科技协议和投资不过是“来自硅谷的草率举动”。斯塔默希望以美国青睐的轻监管方式,在AI等领域把英国打造成吸引进一步投资的目的地。然而,此前美国政府曾批评欧洲(包括英国)的网络安全法规和数字税政策,但这些议题未纳入本次的协议磋商范围。托尼·布莱尔全球变化研究所新兴技术和地缘政治专家基根·麦克布莱德(Keegan McBride)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英国需要“改革规划规则、加快清洁能源项目的交付、建立必要的数字基础设施,为英国的技术驱动增长提供动力”。

在核电合作方面,《卫报》指出英国的核电项目面临巨大的成本和工期延长问题。此外,英国缺乏大规模的核电建设所需的建筑和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员,核工业扩张后如何处理核废料尚不清楚,财政部针对清理老化的核废料场的巨大耗资评估为“无法实现”,大量新能源项目能否及多快接入英国国家电网仍存疑。可见,要发挥科技合作预期中的潜力,英国仍面临一些挑战。

此外,有英国人士表达了英美合作中潜在的主权让渡担忧。巨额科技投资被批评可能使英国更加依赖美国科技巨头,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智库“英国在世界”(UK in the World)项目主任奥利维亚·奥沙利文(Olivia O 'Sullivan)表示:“这些交易的一些细节存在很大的疑问……包括英国做出了哪些让步,以确保双方保持密切的技术联系。”英国为换取投资,可能在科技监管、数据流动等领域向美国做出过多让步,这引发了国内对“牺牲主权”的担忧,有批评人士甚至警告称英国正在失去人工智能的主权。

第三,在地缘政治方面。双方均强调追求地区和平的重要性及在防务、情报、北约框架下的持续合作,但在巴以问题、俄乌问题等战略领域的分歧公开化。

在中东议题上,英国首相府7月29日发表声明称,若以色列不采取实质性行动结束加沙地带的骇人惨状,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维护“两国方案”的可行性。特朗普在与斯塔默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反对该立场,称这将“削弱以色列安全”,并称两国在加沙问题上的分歧是本次会晤的“少数分歧之一”。

9月21日,英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分别发表声明,宣布承认巴勒斯坦为独立国家,表明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在国际上逐渐陷入孤立。但斯塔默同时表示,将在未来数周内宣布对哈马斯组织成员的进一步制裁措施,以平衡各方力量。

在俄乌冲突方面,斯塔默和其他欧洲领导人一直在敦促特朗普向普京施加更大压力,以尽快结束冲突;特朗普则暗示希望减少美国负担,推动谈判,在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未能解决战争问题表示“失望”之余,并未提到将对俄实施进一步制裁。尽管斯塔默巧妙地避开了双方分歧升级的可能性,但他未能从特朗普那里获得新的外交政策承诺。

第四,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方面。英美双方承诺在核能和清洁能源领域加强合作,并签署了核电合作协议,但两国在能源战略基调上存在显著差异:英国重视开发风电、核电等绿色能源与减排,而特朗普主张化石燃料开发。后者公开批评风电是“昂贵的笑话”,且长期以来一直指责英国停止开采新的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的计划,建议英国加大开发北海油气的力度,认为这些石油和天然气可能有助于为未来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提供动力。而这与英国致力于清洁能源转型的国策直接冲突。

给斯塔默政府加分了吗?

有英国媒体分析称,斯塔默邀请特朗普访英是一次赌博,因为后者是个难以预测的人物,因此难以预估来访效果。斯塔默及其带领下的工党政府的确面临国内多重压力,在此背景下邀请特朗普访英,希望能为执政工党“加分”:通过巩固“英美特殊关系”,借机提升外交政绩,展示工党的执政能力,并暂时转移英国公众对国内矛盾的注意力;通过吸引巨额美国投资并增加就业岗位,斯塔默希望向选民证明工党政府有能力提振经济并巩固英国的“全球影响力”;通过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在“后脱欧时代”强化英国作为欧美桥梁的战略价值,以进一步提升英国的国际地位。

预期很美好,现实效果如何呢?

首先,特朗普访英尽管存在一些公开分歧,但整个过程处于较为友好及可控的氛围,彰显了工党务实、谨慎的应对策略。伯明翰大学国际政治教授大卫·邓恩(David Dunn)表示,包括巴西和印度在内的其他国家受到美国惩罚性关税的打击,而“英国通过安静、谨慎的外交手段,设法获得了合理的有利待遇。”

英国政府善用王室外交,安排了王室邀请、王室超高规格接待这一王牌(包括皇家马车、礼炮、国宴等)​​,为这位对英国王室情有独钟的美国总统准备了尽可能隆重的接待,并有效避免了抗议者可能带来的任何混乱。英国政府在双方会谈中强调务实合作,​​聚焦共同利益明确的领域​​(如科技和投资)并进行大力宣传,而对关税、巴以问题等分歧则采取技术性淡化策略,避免公开冲突,维持了表面和谐。

在双方关键分歧如巴勒斯坦问题上,斯塔默​​并未因特朗普反对而改变原有立场​​,向英国民众展现出保持本国独立外交立场的坚定性。在国内力量平衡方面,政府一方面宣传投资带来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可能在议会和党内应对质疑时强调协议对英国长期发展的战略价值,并承诺会保护本国利益。这都是在接待特朗普访英过程中向英国民众传达的有利信息。舆观(YouGov)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受访者(29%)认为斯塔默与特朗普的关系给英国带来了比其他国家更有利的待遇,认为英国因此而变得更糟的只有9%。

然而,特朗普来访成果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给工党政府带来一些长期的挑战。首先,美方投资和双方科技合作上的可见成果​​为斯塔默提供了一定的宣传素材,然而​​在英国民众更关切的关税、移民等议题上缺乏实质性进展。英美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深刻分歧​​在特朗普访英期间更加公开化,这让斯塔默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显得与美国并不协调,可能招致国内部分选民的忧虑。若在人工智能合作中出现主权风险,将为工党政府带来源源不断的批判。

若美方投资承诺未能完全兑现,政府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此外,英国民众是否有耐心看到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的合作效益,也是未知数。舆观一项民调数据显示,近一半的英国受访者(45%)认为邀请特朗普进行第二次国事访问是错误的,支持者比例约为30%;舆观和《泰晤士报》(Times)的一项民调显示,只有26%的人认为特朗普的国事访问会带来改善,而一半(51%)的人认为不会对英美关系产生任何影响。特朗普来访之前及期间伦敦爆发的多次抗议行动也反映了部分民众的态度。

《卫报》形容特朗普的第二次国事访问“有很多亮点,但是镀金的,不是黄金”,凸显出盛大仪式和特殊关系宣称的象征性成绩与有限的实际成果之间的落差。上台一年多以来,斯塔默政府的外交业绩明显优于国内政绩。尽管特朗普此访于英国而言实际收效有限,但能够控制损害与争取时间已属不易。

明年5月的英国地方选举,将对斯塔默和工党的政治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此次外交业绩在短期内可能对转移国内矛盾、提升执政信心有一定效果,但能否助力工党政府提升长期支持率,将取决于政府能否将此次访问的成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成果,有效管控风险,制定持续、平衡、有效的政策来解决民众关切的问题,来向选民证明工党是值得信任的、务实的长期主义者。

(徐晓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施鋆

    http://news.xdnf.cn/npeXZngEgH

    相关文章

    eVTOL起飞前的多维攻坚:低空人才紧缺待解,安全监管成关注焦点

    “作为新兴产业,当前eVTOL(电动垂直起降器)行业各板块人才紧缺问题突出,企业正优先招聘具备民航、通航工作经验或知识基础的人才,同时也欢迎汽车行业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跨界人才。当前低空市场上完全匹配经验的人才很少,招聘难度较大,招聘后需内部培养。”近日,…

    新质观察|“人工智能思维”到底应该是什么?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鼓励和支持全民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新知识、新技术。再一次掀起了全社会关注人工智能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产业部门开启了新一轮推动人工智能(AI)落地的专项行动,几乎所有领域都在更加积极地探索如何运用人工智能转化…

    更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放话战争目标“不仅限于加沙”

    美国时间9月22日,法国、比利时等国陆续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超过15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而与此同时,以色列方面则表现冷淡,甚至扬言称其目标不仅在于加沙。随着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的举行,国际社会再掀…

    再遇见|空客全球执行副总裁徐岗:中欧应从异中找同,竞争激发合作潜力

    【编者按】五十年春风化雨,中欧从相识到相知,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合作之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段跨越山海与制度差异的关系,如今已不仅是一份经贸数据的增长图谱,更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之间思想互鉴、理念交汇的深层对话。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澎湃新…

    释新闻|特朗普为何希望美军重返阿富汗?

    特朗普 视觉中国 资料图据新华社报道,围绕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涉阿富汗言论,阿富汗政府9月21日发布声明,重申维护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敦促美方切实履行2020年多哈协议中“不干涉阿富汗内政”等承诺。特朗普20日在社交平台发文威胁称:“如果阿富汗不把巴格拉姆空军基…

    解读|西方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能推动“两国方案”落地吗?

    加沙战争持续之际,越来越多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要求落实“两国方案”。当地时间2025年9月22日,英国伦敦,在巴勒斯坦驻英国代表处举行的一场仪式上,支持者挥舞巴勒斯坦国旗。 视觉中国 图据新华社报道,在22日举行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

    跨时代跨剧种的戏剧宣言!世界级舞台剧上海封箱

    9月21日,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大剧场,舞台剧《中村仲藏》完成了其在上海的第10场演出,同时也是该剧的全球封箱演出。当舞台上的灯光一瞬间熄灭,黑暗像超载的卡车撞向我们的视网膜时,《中村仲藏》已然蜕变为一首天鹅之歌。这部由源孝志编剧、蓬莱龙太执导、藤原龙也主演…

    法国前锋登贝莱摘得2024-2025赛季男子金球奖

    当地时间9月22日晚,第69届金球奖颁奖典礼在法国巴黎夏特莱剧院举行。来自法甲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的前锋登贝莱摘得2024-2025赛季男子金球奖,成为第六位获得男子金球奖的法国球员。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被评为2024-2025赛季最佳男子足球俱乐部。效力于巴塞罗那女足的中场…

    既研究罕见病又帮助运动员,全球首家数字化能量代谢监测平台有何神奇之处?

    十间4-10平方米不等的智慧舱室,遍布传感器和精密分析设备,可模拟从赤道到极地、海平面到高原的多样环境,实时采集分析80余项人体生理参数、生化指标乃至心理参数……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太空基地,而是全球首家数字化能量代谢监测平台。这一平台设立在上海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大…

    预制菜包围下,“秋收”的味道去哪儿了?|湃客Talk

    秋分时节,本是稻浪翻滚、瓜果飘香的传统丰收时刻。然而如今,超市货架上的西兰花、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四季常驻,“青黄不接”这个词,已悄然从现代人的生活词典中消失。当预制菜成为热议焦点,当外卖变成日常选择,我们与土地、与食物之间最本真的联结,正经历着怎样的改变?…

    追更西天取经vlog,已经追到八十难了

    抖音vlog,正成为一部部自制穿越短剧 文|毛巾 编|园长 Vlog用来记录真实生活的时代,可能要一去不复返了。 在AI的加持下,最近抖音上的Vlog已经渐渐脱离了当下的时空,而成了一部部穿越短剧——你能跟随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像追更一样追完八十一难;也能亲历赤壁之战,…

    法国、比利时等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比利时首相德韦弗(资料图)当地时间9月22日下午(北京时间23日凌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上,马耳他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本次会议上已有法国、摩纳哥、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合国…

    马耳他等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比利时首相德韦弗(资料图)当地时间9月22日,比利时首相德韦弗表示,比利时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责任编辑:王晓峰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比利时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比利时首相德韦弗(资料图)当地时间9月22日,比利时首相德韦弗表示,比利时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责任编辑:王晓峰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俄愿将俄美唯一军控条约再延一年,白宫回应“听起来很不错”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当地时间9月22日,美国白宫表示,俄罗斯提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一年内继续遵守相关规定“听起来很不错”。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知道相关提议,并希望对此发表公开评论。她还表示,特朗普称将亲自处理这一提议。当天,俄罗…

    美政府取消多名巴西官员签证

    白宫(资料图)总台记者当地时间9月22日获悉,美国政府取消了多名巴西官员的美国签证,包括巴西总检察长豪尔赫梅西亚斯、前总检察长何塞莱维等人。与此同时,美国还对巴西最高法院大法官德莫赖斯的妻子实施制裁,她在美国关联资产将被冻结。巴西外交部大楼当天,巴西最高法院发…

    法国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新华社联合国9月22日消息,在22日举行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前一天,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责任编辑:王晓峰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

    法国在联合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新华社联合国9月22日消息,在22日举行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前一天,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分别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责任编辑:王晓峰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

    防御台风“桦加沙”,深圳全市停课、机场停航、铁路停运

    9月22日,深圳湾公园景象。视觉中国 图新华社深圳9月22日消息,防御台风“桦加沙”,深圳市22日宣布,9月23日至24日,全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全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参照学校严格执行停课指令;深圳机场将于9月23日20时起暂停航班运行;深圳地区各个方向列…

    国际观察丨五人角逐、两大决定因素,谁会是日本下任首相

    新华社东京9月22日报道,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管理委员会22日发布公告,确认5人报名参加本届自民党总裁选举,投票将于10月4日举行。这次党总裁选举的胜者如无意外,将成为日本下任首相。自民党在国会两院选举中接连受挫,党内分歧明显,选举博弈激烈。日本舆论认为,5名候选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