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不忘,吉祥照相馆的故事值得每个人去看

article/2025/7/28 14:40:15

对于中国人来说,南京大屠杀是一段沉痛的民族记忆,是一场许多人不愿触及甚至不堪回首的历史苦难。这也部分解释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时,中国才开始筹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启动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搜集以及系列研究,并于1987年推出了第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故事片《屠城血证》。

《屠城血证》的创作目的在于为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提供“血证”,表现一批中国人无惧生死,通过接力的方式,将记录了日军暴行的照片交到美国人凯蒂手中。这个过程本应是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但影片直到情节的后半段才建立起这条线索,中间的波澜曲折显得急就潦草,加上人物的立体性不够,巧合与浪漫化抒情太多,艺术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南京大屠杀题材的故事片出现了一批力作,如《南京!南京!》(2009,导演陆川)、《拉贝日记》(2009,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金陵十三钗》(2011,导演张艺谋)等。这些影片以不同的视角,哀悼了中国的无辜亡魂,控诉了日军的战争罪行,致敬了饱含人道主义情怀的外国友人,并反思了这段蘸满中国人血泪的历史。只是,这些影片的创作诚意固然毋庸置疑,但受人诟病之处也不少,包括从抽象空泛的人性角度去塑造日本人,用戏剧化的方式虚构历史事件,用视听刺激迎合观众的观影心理,用巧合和想当然的方式化解灾难情境等。

海报

《南京照相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盛大登场,无疑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也引发了观众更高的期待。整体而言,影片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视觉呈现等方面都可圈可点,不仅用低饱和度的色调还原了历史场景,更将镜头深入到民族精神内核与人性幽微之处,为观众留下了绵长的思考余韵。 

南京大屠杀时中国人在想什么

《南京照相馆》显然明白,若以全景式手法展现南京大屠杀,既容易流于纪录片式的平铺直叙,也可能因叙事分散而削弱情感张力。因此,创作者巧妙地选取吉祥照相馆作为核心场景,将视线投向馆内的一群普通市民:金老板一家四口、邮差苏柳昌、日文翻译王广海、电影演员林毓秀和警察宋存义。日军的活动,则由军中摄影师伊藤秀夫来呈现并串联。影片人物塑造主次分明,还原历史场景时以点带面,既保持了叙事的紧凑,又穿插了大量极具情感力量和反思意味的镜头。

影片中的南京市民大多只求生活安稳、家庭幸福,但影片通过彰显他们不同层次的道德立场,构建了一个参差映照的人物谱系:邮差苏柳昌代表了普通市民的道德均值,他身上既有善良淳朴的品质,也有常人的恐惧与软弱,会在现实压力下妥协退让。在苏柳昌之下,日文翻译王广海和电影演员林毓秀代表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顾个人安危,缺乏家国情怀;照相馆老板金氏夫妇则站在道德的高处,坚守民族气节,对于汉奸行径有着本能的抵触与抗拒。

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不再拘泥于传统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对人物社会身份的刻板划分,而是直指人性本质,因而获得了更普遍的意义所指。当然,其中的艺术风险也不容忽视。影片对部分人物背景的交代过于简略,导致某些角色有符号化的倾向。比如王广海,观众无从知晓他的过往经历,一度以为他虽自私却不失为顾家之人,甚至有朴素的是非观念,但当他的妻儿将要被屠杀时,他却背过身去,甚至盘算着与情妇林毓秀的美好未来。这些细节虽然强化了人物的冷漠特质,却难免有点失真。同样,金老板夫妇作为小商人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也因缺少伏笔而略显刻意。

刘昊然 饰 苏柳昌

高叶 饰 林毓秀

影片中最打动人心的人物形象,当属苏柳昌和林毓秀。两人虽然道德起点不同,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完成了令人信服的成长轨迹。他们所经历的刺激事件或来自触目惊心的照片,或是亲身经历的身心创伤,或是亲眼目睹的日军暴行,这些扎实的细节铺垫让人物的转变水到渠成。尤其是林毓秀,她一度对日本人抱有幻想,直到在戏台上被羞辱,甚至后来可能遭遇了强奸,又通过照片和街头见闻,才逐渐认清现实:侵略者从不把中国人当人,更不会善待投靠他们的“合作者”。这种层层递进的心理变化,让人物的觉醒显得格外真实有力。

在凸显人物弧光时从个体的切身经历出发,而非一味高扬民族大义的旗帜,进而避免了人物形象的空洞化,并精准把握了中国社会特有的“差序格局”,即普通人往往优先关注自身利益与亲人安危,只有在个人利益受损时,才会将道德关怀扩展到更广的范围,逐步上升到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层面。因此,苏柳昌、林毓秀身上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性格特征,又在现实的触动与震撼中一步步引领观众实现思想蜕变,完成影片主题的直接显现。

南京大屠杀时日本人在想什么

影片对影像(照片)力量的深刻探讨令人称道。从纪念、宣传到证据留存,影像的多重意义得到了生动体现。特别是通过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的底片流转这条线索,影片巧妙地展现了影像如何穿越时空,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伊藤秀夫初次登场时有文质彬彬的气质,甚至看上去有点笨拙懦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南京!南京!》中那个最终醒悟并反抗的日本兵角川。但导演颠覆了观众的预期:即便目睹了种种暴行,伊藤依然熟视无睹且内心平静。可以说,伊藤自始至终都是标准的日本士兵,是冷血而虚伪的刽子手,正如苏柳昌所说,伊藤和中国人永远不可能是朋友。在伊藤身上,影片冷冰冰地强调了一个事实:日军士兵缺乏“人之常情”,观众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去理解他们。究其原因,并非这些士兵天性邪恶,而是日本军方对中国人“非人化”的宣传,使他们实施暴行时毫无道德压力,并最终彻底割裂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原岛大地 饰 伊藤秀夫

伊藤或许怀揣着“报效国家”的动机(价值理性),却在军国主义机器中被打造成纯粹的工具(工具理性),将中国人的苦难完全排除在道德考量之外。这种精神分裂状态,恰恰是法西斯国家最可怕的副产品之一。推而广之,在伊藤眼中,摄影不是艺术追求,而是获取军功、光耀门楣的工具。就连那些看似中性的南京风景照,也是他向父亲展示征服者荣耀的载体。影片还通过伊藤对街头死尸视若无物,却对守尸小狗施以温情的细节,让观众意识到,当一个人用工具理性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时,他必然热衷于通过理性计算选择最有效的方式达成目标,并忽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在伊藤看来,爱抚小狗能以最小成本(无需直面死亡)换取最大收益(彰显道德优越感),而尸体所代表的真实苦难则因其“低性价比”被彻底无视。

藉由伊藤,影片深刻揭露了日本侵华军队的集体心理:他们将侵略行径完全合理化,视之为实现“国家前途”“帝国荣耀”和“武士道精神”的必然手段。在这种反人类的逻辑下,中国的人、物、景致,乃至一砖一瓦,在日本侵略者眼中都只是实现野心的材料。影片通过这种深入的心理剖析,让观众看到了军国主义如何将正常人异化为战争机器和杀戮工具。

剧照

剧照

影片还在开场不久将日军内部的等级制度作了形象化地呈现:一位军官掌掴伊藤,随即又被更高级军官掌掴。当一支军队没有任何平等观念,漠视自己人的尊严和生命,他们对待中国人的生命必然是轻慢而草率的。纪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2007)中,张纯如的旁白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他们(日军士兵)被当成废物一样对待,是低微得不能再低的一群,进入了中国的首府之后,突然间他们拥有了比神还要大的权力。所以不难理解,在南京,他们把过去几个月,甚至一辈子所受的压抑,以不可遏制的暴力形式爆发出来。”

这正是《南京照相馆》的意义所在,它不仅用近乎纪实的手法还原了日军的暴行,更深入透视了日军的心理结构、思维逻辑和价值体系。影片还超越了单纯的历史控诉,对南京大屠杀上升到哲学观照的高度:当工具理性凌驾于人性之上时,任何人都可能沦为冷酷无情的杀人恶魔。

面对南京大屠杀我们在想什么

在反映施暴者的扭曲心理之外,《南京照相馆》也思索了当年的中国人为何会陷入那般绝望的境地。这种双向思考,使影片没有满足于一般性的历史再现,而是在历史伤痛中融入了非凡的洞察力。

影片开场就是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日军的坦克、飞机如入无人之境,中国守军却只能用血肉之躯抵抗。但比武器代差更触目惊心的是,守城司令唐生智早已弃城而逃。随之而来的混乱场景令人扼腕:溃军退至挹江门,竟与督战队自相残杀。此外,影片还有大量镜头表现中国人麻木或顺从地被零散虐杀,或被大规模屠杀。至于城中百姓的无序奔逃,则暴露出社会组织体系的全面崩塌。

剧照

至此,影片以冷峻的笔触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精神困境:在国民党统治下,国家意识已然瓦解,个人利益成为唯一的行为准则。当每个人都困在“差序格局”的牢笼里,盘算着自身安危时,再坚固的城墙也难挡人心涣散。这时,王广海的一句话格外令人深思:“中国人就是一盘散沙,当兵的彼此之间说话都听不懂(中国人各地方言不通),怎么赢?”

王传君 饰 王广海

这时,我们开始理解宋存义的出现,除了有情节意义之外,也对主题表达作了有益的补充与丰富。宋存义是南京人,他在南京城有家人,所以他有比较充沛的战斗意愿。对于其他的国民党士兵而言,南京城是陌生之地,没有他们的利益关切,故没有死守的决心;尤其对于国民党高官来说,只要个人利益能转到重庆,南京城也是可以放弃之地。看来,影片中最可恶的并非唐生智。因为,我们在影片中没有看到任何一位国民党的政府基层官员出场,遑论高官。这是当年国民党政府的耻辱,也是影片隐晦地完成的历史拷问。

当然,影片没有陷入悲观,而是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契机,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依然能够被唤醒。这种深植于民族血脉中的生存意志,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密码。例如,宋存义看到弟弟惨死的照片之后,又感念于金老板等人的照顾,迸发出舍生取义的决绝。还有金老板用幕布展示中国各地标志性的景点时,众人动情地发出“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呐喊,虽有思想觉悟被人为拔高之嫌,但依然令人动容。

预告片 截图

《南京照相馆》或许在人物刻画和情节逻辑上存在些许瑕疵,部分戏剧冲突的编排方式也值得商榷。但影片的叙事策略独具匠心,它在乱世中聚焦一个“安全岛”,通过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既能观察外界的血腥暴行,又能照见人性的复杂光谱。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不仅在历史迷雾中清晰勾勒出日军罪行的轮廓,更深入解析了中国、日本民族性格的多个面向,进而召唤中国人铭记历史,并在反思中警醒,在警醒中砥砺前行。

(龚金平,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徐美超
    校对:张亮亮

    http://news.xdnf.cn/nxVZODEyVk

    相关文章

    “至关重要”还是“痛苦的妥协”?欧美达成贸易协议对德国意味着什么?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7日,英国苏格兰特恩伯里,美国总统特朗普(右)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左)在一次会议上准备握手。视觉中国 图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位于英国苏格兰南艾尔郡的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达成新关税协议。特…

    多位院士谈“AI在医疗机构的应用”,上海将推动大模型技术普惠落地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医疗卫生未来?AI技术当前在医疗机构应用成熟度如何?未来,AI医疗发展还需要突破哪些障碍?7月27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智领医界・AI 创未来医疗人工智能论坛在徐汇西岸启幕。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徐汇区人民…

    岭南师大留学生配陪读?岭南师范学院发布严正声明:纯属不实信息

    岭南师范学院7月28日就“岭南师大留学生配陪读”言论发布严正声明,全文如下:近日,我校发现今日头条、懂车帝、抖音等多个网络平台出现“岭南师大留学生配陪读”等不实言论。此类言论严重误导社会公众,致使部分网民误认为我校存在相关情况,对学校声誉造成严重损害。为维护我…

    人民法院报刊文:胡友平用生命诠释了勇敢与正义的千钧之力

    六月的苏州,透出梅雨的湿气,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已浸在初夏的闷热中。年过五旬的胡友平像往常一样,正细心地引导着小学生们排队上校车。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即将打破这份宁静,而勇敢善良的她,将用生命谱写一曲见义勇为的壮歌。2024年6月24日下午…

    “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历程展”开幕,有珍贵文献、互动装置等

    今年是中共四大召开一百周年,百年前的中共四大明确将党的基本组织由“组”改为“支部”,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开创了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为党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月28日,《“固本强基筑堡垒” ——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历程展》在位于上海…

    一场青少年版“京沪大战”,让篮球少年体验专业赛事的感觉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以81比77战胜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一周前的中超赛场,一场“京沪大战”被不少人津津乐道。62291名观众创造联赛上座率第二高,环绕全场的巨幅TIFO,甚至就连现场采访的媒体人数也突破了200名......这场中超的榜首大战,也让申花时隔8889天再次在工体取得比赛的…

    柬埔寨劳动部警告:泰国针对柬移民劳工的暴力行为加剧

    柬埔寨与泰国在边境地区的冲突持续之际,当地时间7月27日,柬埔寨劳动和职业培训部(柬埔寨劳工部)发表公开信,敦促各方关注柬埔寨在泰国移民工人的权益。据柬埔寨《金边邮报》报道,柬埔寨劳工部指出,柬埔寨移民劳工在泰国正遭受日益严重的暴力和骚扰,这些似乎是泰国民族主…

    为免YouTube被纳入澳大利亚青少年社媒禁令,谷歌正做最后游说努力

    谷歌近日向澳大利亚政府施压,反对将其旗下视频分享平台YouTube纳入16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社交媒体禁令,并警告可能采取法律行动。对此,澳大利亚内阁部长塔尼娅普利伯塞克28日明确表示,威胁起诉不会影响政府的决策。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在2025年12月实施一项全球最严格的社交媒体…

    上海模速空间留学归国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揭牌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归潮新声:青年海归科技对话”活动在上海西岸智塔举行。活动现场,“留学归国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模速空间”揭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有限公司、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上海临港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徐汇资本四方签署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框…

    济州航空空难调查新细节:飞行员误操作后仅剩的发动机或仍能维持飞行

    去年底致179人遇难的济州航空空难调查正在进行中,根据外媒曝光的调查最新进展,客机在降落时遭到鸟击,飞行员误操作关闭了受损较轻的发动机后,另一个受损严重的发动机可能仍能让飞机继续飞行。当地时间2024年12月30日,韩国务安国际机场,消防人员在飞机事故现场工作。视觉中…

    拍死正在吸血的蚊子,它的嘴会断在肉里吗?

    夏天最让人咬牙切齿的生物,非蚊子莫属!它到底有多讨人厌?就连一向冷静克制的科研工作者,都在憋着一口气研究:怎么才能更有效地弄死它图片来源:文献而我们普通人在这场夏日大战中,最解气的时刻,莫非——啪!一掌拍下去,正中靶心。蚊子死得轰轰烈烈,血流成河。点击图片…

    每一口饮料可能都在伤害心脏,一个简单动作就能避免

    原创 腾讯医典 早上,喝一袋早餐店里最常见的袋装豆浆。平时喝水,担心自来水里杂质多,不干净,选择喝饮水机里的水,或者喝瓶装水。想喝饮料了,点一份奶茶或者买一瓶可乐。有没有发现,你喝的每一口水或者饮料,似乎都离不开这个物质——塑料。现如今,塑料不仅出现在我们生…

    伊朗水危机加剧:德黑兰或数周内断水,全国多城停工限电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2日,伊朗德黑兰,卡拉季大坝水位降至历史最低点,导致德黑兰出现水资源短缺。 本文图均为 视觉中国 资料图据新华社7月26日消息,近日,伊朗多个城市发布高温预警,全国多地出现水电短缺。 《纽约时报》同日报道,伊朗国内多个主要水库已萎缩成浅水池,首…

    李公明︱一周画记:乌克兰人民抗议取消反腐机构的独立性

    开栏小语:涂鸦小分队的人有一句口号: 画什么才重要!怎么画和画成什么,没那么重要!图1 乌克兰人民抗议取消反腐机构的独立性 纸本 彩墨 65cm X 45cm 李公明 作 2025年7月26日据“澎湃新闻全球速报”报道(2025-07-23),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22日通过一项争议法案,赋予乌…

    澎湃思想周报|AI让课堂变得更好了吗;蟹化的人类

    AI让课堂变得更好了吗?以Chat GPT为首的AI工具一经问世,就让教育工作者陷入恐慌。ChatGPT能在几秒内搜集、总结研究资料,并起草一篇完整的论文。许多院校试图对AI加以规范,却收效甚微。在AI不断更迭,飞速发展的当下,学校和师生都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与AI的关系:选择拥抱或…

    智能体、具身智能火热,大模型落地狂奔 | 直击WAIC 2025

    本文为澎湃号湃客科技 光锥智能 联合出品,湃客科技栏目独家首发,未经允许禁止转发文|魏琳华编|王一粟“人已经多到炸馆,逛展堪比庙会。”2025年,WAIC的火爆程度已经不用多说:闲鱼上炒到2000元一张的门票;现场随处可见的老外;各个展区被人流挤得水泄不通......光是外围…

    黄峪|她是被爱的:陈冲《猫鱼》中的记忆与疗愈

    《猫鱼》,陈冲著,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2024年6月出版,632页,168.00元2024年夏天,演员陈冲自传体散文集《猫鱼》在上海出版,并成为《收获》文学榜长篇非虚构获奖作品。此书中的散文首先在《上海文学》上发表,然后编辑成书。鼓励陈冲写作并担任此书编辑的金宇澄在序言《…

    SAIL奖项目在沪落地:国内首个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发布

    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算云启,共绘生态”论坛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论坛上,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海曦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国内首个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光跃LightSphere X。此项目获得了今…

    长沙召开工程质量安全调度会,要求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 掌上长沙 图据“长沙住建”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7日,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会上,通报了全市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方面情况,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湘江新区、天心区、浏阳市住建局分别作了表态…

    美元霸权换新“锚”?特朗普的《天才法案》与稳定币战略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8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东厅出席加密货币立法法案签署仪式。 视觉中国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5年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