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7月3日,日本神户,日本首相兼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左)在该党竞选集会上发表讲话。 视觉中国 图
7月3日,日本参议院选举的选战打响,“石破丸”尚未驶出对美关税谈判的旋涡,同时顶着物价高腾之逆风,前路艰险。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3日发布公告,候选人报名受理自当日8时30分启动。为期17天的竞选活动就此拉开序幕,投票日定在本月20日。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去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中失去过半数优势,成为少数执政党。此次参议院选举也被广泛视为对其施政表现的检验。
物价上涨问题被视为此次选战的最大焦点。日元贬值导致进口成本大增,人力和物流费用不断上浮。对普通家庭而言,大米价格上涨带动一系列相关食品涨价,连续6个月保持3%以上的涨幅。
“将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工资涨幅超过物价上涨。”日本首相石破茂3日承诺,尽快向生活困难的民众发放补助金,确保今年落实到位。
在竞选的关键时刻,日美第七轮关税谈判依旧未果,为期90天的对等关税暂缓期即将在7月9日结束。“日本明明需要大米却不接受我们的大米,也不购买我们的汽车。在贸易问题上日本一直非常不公平,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1日在专机上对媒体说,日本无法满足美方要求,因此可能要支付30%或35%的关税。
“由于参议院选举迫在眉睫,在对美谈判方面,日本绝无‘投降’的可能,任何让步都会让执政党陷入选举失败的陷阱。而美国在关税战的关键时期,也不会让日本成为其对外强硬防线的‘破口’。”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张玉来对(www.thepaper.cn)说道。
张玉来认为,石破政府显然对与美国达成关税谈判寄予极大期待,使出了“浑身解数”——如大打“中国牌”、造船合作、农产品进口等,但现实状况却是非常严峻,很有可能成为压垮石破政权的致命“稻草”。
日方代表七访华盛顿碰壁
美国4月2日宣布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后,日本作为美国盟友和最大的投资者,从一开始就试图争取特殊关税豁免,并且是第一个与美国进行谈判的国家。
据日媒报道,日本方面原本计划在6月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期间达成协议,但在汽车关税等问题上未能与美方达成一致,随后在加拿大举行的美日首脑会谈中也未有任何进展。
从4月至6月,作为谈判代表的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七访华盛顿,尤其是从5月底开始几乎每周访美,密集协商寻求达成协议。6月26日,他赴美展开第七轮谈判,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仅达成继续就关税问题进行事务层面磋商的共识。
为了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见面一谈,赤泽将6月29日的原定回国日期延后一天,但仍未如愿。卢特尼克主要负责汽车关税的交涉,贝森特则是美方与各国进行关税谈判的核心人物。6月30日,赤泽回国的当天,贝森特对彭博社表示,即使是与美国进行善意贸易谈判的国家,也可能面临“对等关税”,“不希望走到那一步。”
“空手而归”的赤泽表现出自信的模样,7月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赴美“强行拜访100%成功”。他解释说,7次访美行程中,多数情况都是未经事先约定就直接上门,最终都成功实现了部长级会谈,并认为这种做法并无不妥。
赤泽率团赴美谈判,已打出不少“牌”,比如在一揽子方案中引入应对中国的措施,在稀土、半导体等经济安全领域提出日美合作方案。然而,美方揪住汽车贸易和大米贸易两个问题不放。
汽车是日本支柱性产业,大米牵涉民生和农政。参议院选举临近之际,石破政府难以做出让步,也未能找到能打动特朗普的有效谈判筹码。
日本外务省和经济产业省的部分官员仍然留在华盛顿,继续就汽车关税问题进行磋商。美国4月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日本是除墨西哥之外对美汽车出口额最大的国家,石破茂曾说 “汽车关税对日本经济影响极大”。
据《华尔街日报》2日报道,熟悉谈判情况的相关人士透露,日方从一开始就向美方表明,不会接受任何维持25%汽车关税的协议。美方5月底发出警告,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将对日本汽车采取惩罚性措施,可能要求日本对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数量设置上限,即实施所谓的"自愿出口限制"政策。
石破茂似乎已为美方惩罚“大棒”的落下做好准备,他2日在日本记者俱乐部举办的讨论会上说,如果日本对美出口的汽车数量减少,将通过扩大内需和开拓其他出口市场来保护日本汽车产业。
6年前,特朗普在首个总统任期时也一直要求日本削减贸易逆差,并以国家安全为由威胁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2019年9月,日本前首相安倍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与特朗普会面,签署美日贸易协议,使日本汽车及零部件获得关税豁免。
张玉来指出,当前日美首脑关系不再是安倍与特朗普时期的日美“蜜月”关系,对于少数派执政的石破政权而言,显然已经难以引起特朗普的高度重视。而且,日本没有对美国加征关税采取反制措施,这种非均衡状态也是双方难以达成共识的重要现实原因。
《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日本政界不少人恳求石破仿效安倍的“亲特朗普”路线。石破在与防卫省、外务省和经济产业省官僚们进行的马拉松式会议中,不断被灌输如何取悦特朗普的策略:夸大中国威胁、承诺购买美国能源与军火、说话简短直白以适应这位以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闻名的总统。
石破茂则试图用“财力”说话,在不同场合强调日本是美国“最大投资者”,似乎收效甚微。“特朗普根本不在乎日本已经投资和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他只会想要更多。”美国天普大学亚洲研究主任杰夫·金斯顿对日媒说,“石破将发现,自己难以安抚这个痴迷于复仇与权威的人。”
大米是谈判“禁区”
“我非常尊重日本,但他们就是不接受我们的大米,明明他们大米短缺得很。”特朗普6月30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日本不愿进口美国大米是“被美国宠坏了”的表现。这番话戳中了石破政府的“痛处”。
关于大米进口问题,日本自1995财年起设立了“无关税进口配额”制度,每年进口量约为77万吨,由国家统一管理。若在配额之外由民间企业进口,需缴纳每公斤341日元(约合人民币16.8元)的高额关税。然而,近年来日本的大米进口量呈扩大趋势,尤其是去年夏天以来,稻米减产和游客大量涌入等原因导致“令和米骚动”,米价持续上涨,民间企业进口量猛增。
根据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2025年5月民间业者进口精米总量为10605吨,是去年月平均进口量的126倍。其中来自美国的进口米达7894吨,占总量约四分之三。从4月起,美国大米进口量增长超过四成。
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7月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反驳了特朗普有关“日本未接受美国大米”的说法,称其言论“明显存在事实认知错误”,并列举出财务省的数据。
特朗普之所以说日本“被宠坏了”,是因为2019年 “日美贸易协定”达成时,特朗普扬言 “将为美国农业打开一个70亿美元的市场”,但事实上,美国对日贸易赤字并没有大规模下降,2024年仍然高达715亿美元的入超,排在第七位。
近期日本米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仍高于同期,农业政策成为参议院选举中朝野都格外重视的议题。此时特朗普的大米言论在政界激起波澜,自民党的警惕情绪升高,担忧如果在大米关税问题上稍有不慎,可能会失去农业选民这一重要支持基础。
据《读卖新闻》报道,在过去的对美谈判中,自民党始终将大米视为“圣域”,坚决拒绝市场开放的要求。在2016年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日本国会的农林水产委员会将大米列为“重要五项”之一,并通过“守住关税”的决议。虽然在TPP框架下新设了最多7万吨大米的免税进口配额,但仍维持了高额关税。之后,即使在2017年美国退出TPP后所签订的日美贸易协定中,日本接受了降低猪肉等产品关税的条件,但仍将大米排除在谈判内容之外。
日本官房长官林芳正7月1日在记者会上回应:“在今后的(日美)协商中,不会考虑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当天,日本政府为确保大米的稳定供应召开会议,石破茂要求推进相关农业政策的转变,进一步稳定大米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