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总台之声报道,有地方推出新政策,对外卖骑手接单将不再要求上传健康证,但一些平台依然强制要求上传健康证,导致地方政策和平台要求“打架”,令外卖骑手无所适从。
出台新政策的是四川。去年11月,四川规定全省外卖送餐人员、售卖预包装食品的工作人员,不再需要办理健康证;同时,体检机构也不再接待外卖员做健康证体检。
之所以部分行业需要健康证,主要是《食品安全法》有明确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不过,随着全国外卖“食品安全封签”的推广,外卖员已不太可能再和食物有直接接触。想必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次外卖到手之后,先是包装就被订书钉牢牢封死,里面又是里三层、外三层的透明薄膜——包装已经如此严实,外卖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四川的这个政策更加尊重实际,也是一种为外卖员减负的举措。但是,这种善意现在却面临落地难。从报道就能看到,平台依然要求健康证,但是在新政策之下,外卖员却连体检的地方也找不到了,很多外卖员最后只能P图、办假证,应付了事。
这种衔接困难或许也有无奈。现在几大外卖平台都是覆盖全国的跨区域平台,健康证作为一个默认要求依然存在,现在只是四川一地的改动,事实上就需要平台开发出一个特殊的版本。要走出这个“两难”的困境,恐怕还需要地方和平台做好政策沟通,双方协商出一个具体的办法。
据央视新闻21日最新报道,多家外卖平台表示,将按照四川省相关政策,逐步采取措施,不再强制要求当地外卖骑手上传健康证。
仔细想想,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观点拉锯:外卖员的健康证,是否还有必要?正因为态度发生了松动,才导致了衔接上的冲突。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在不少地方外卖骑手假健康证泛滥,价格低到了“30元包过”,平台、配送站点默许可用,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这当然可以说是一些骑手怕麻烦、平台管理不规范,但从另外一个层面说,健康证对骑手的重要性在下降。可以想象,平台、站点、商家、骑手等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依然有着“理性人”的预设——害怕出错、惧怕风险。但在长期的市场运转中他们形成了某种共识,在包装越加规范的当下,放松健康证要求并不会带来多大的风险,四川的新规终究是对社会现实的某种承认。
因此,借着这个“健康证办理两难”的契机,社会也应当从行业层面探讨外卖员的健康证要求。无论如何,健康证都是一个准入许可,意味着外卖员的额外开支。如果已有足够的办法保障食品安全,不再要求外卖员办健康证的的做法也不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必须强调,对于给外卖员减负,不能片面理解为降低食品安全要求。在取消健康证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外卖的包装和运送规则,对商家和骑手提出一定的要求,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