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第32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之际,2025年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安全调查报告》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发布。
9月18日,2025年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安全调查报告》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发布。本文图均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供图
本次调查报告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推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安全照护标准的制定、照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社区安全支持网络的搭建,让更多失能老人“安全养老”。
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现存的阿尔茨海默病(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近1700万例,其中73.6%的认知障碍患者曾遇到安全风险,超过34.6%的认知障碍患者曾遇到三种及以上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包括用药错误、跌倒走失以及语言攻击或激越行为、躯体攻击行为、家庭用火问题和噎食、误吸等,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近一年用药错误发生率超过半数,其中漏服、拒服、错服、藏药分别为49.6%、24.7%、18.7%、14.3%。认知障碍中有45.6%曾发生跌倒,33.3%曾发生过走失,近一年发生跌倒、走失的患者分别为31.6%、17.4%。近一年语言攻击或激越行为的发生率为39.5%,发生躯体攻击行为22.4%,发生家庭用火问题为12.3%,发生噎食、误吸的比例分别为10.6%和6.6%。
上述报告内容基于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0余名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患者及家属的真实情况调查,受访者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中近2/5的受访患者经过脑脊液或者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检查(PET)确诊。报告围绕“认知障碍患者整体安全情况”“不同地域、不同机构患者安全风险特征和差异”“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三个维度,全面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患者安全情况,为后续针对性安全管理提供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正在为患者看诊。
发布仪式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指出,认知障碍患者更需要关注安全管理,推广标准化与创新并重的安全管理模式。他建议将安全管理纳入认知障碍诊疗全周期指南,实施精准化分级防控策略;同时加强照顾者安全培训和跨部门合作,推动安全管理政策和研究,提高安全教育的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