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人文之城》系列短视频今天推出第三集《红色文化融入城市肌理》,跟随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Citywalk,探访街头巷尾的红色印记,在名人故居的历史回响中见证这座城市的热血故事。
以人文之眸,阅魅力之城。《看见人文之城》系列短视频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网信办、中共上海市委外宣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文汇报社联合出品。

苏智良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红色血脉早已融入城市的肌理,从石库门里的革命火种到街头巷尾的红色印记,从名人故居的历史回响到纪念馆里的岁月峥嵘,红色基因是上海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近些年,上海扎实推进精神家园守护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构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大联动格局,更多红色资源得到系统整合,上海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资源高地。在革命旧址遗址、名人故居等发掘保护方面,不少沉睡的红色载体重焕生机,全覆盖的宣传教育体系满足群众了解红色历史的需求。同时,开发符合新时代特色的红色题材产品,推出广受喜爱的文艺精品和红色文创,运用多种形式深入梳理红色基因肌理,诠释红色血脉当代价值,让群众更真切理解红色文化内涵。



红色血脉滋养着城市精神的成长,它是攻坚克难时的勇毅担当,是改革创新中的奋进姿态,更是市民心中代代相传的精神密码。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过程中,红色血脉不断焕发新生,化作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


作为上海“行走的党课”首创人,虹口记忆传讲工作室首席传讲人张家禾经常穿梭在上海街头巷尾的红色记忆间,为人们生动讲述这座城市的红色故事。通过不懈挖掘和整理,他将身边的红色点位串联成一条条“行走的党课”的红色线路,将红色文化的课堂变成Citywalk的沉浸式体验。

张家禾

张家禾说,上海有很多这样的红色点位,它们深藏在马路边、弄堂里、石库门当中。从事行走党课工作15年以来,他最大的感受是整个社会对红色资源的热情越来越高,许多年轻人都会来红色寻访。


《看见人文之城》每日更新一集,邀请知名社科专家和实践地建设者,全景式、沉浸式解读《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9大行动、30项重点工程的精彩实践、创新案例和突出成果,阐释文化建设的内在肌理,提炼文化实践的一般规律,展示上海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自信自强文化样本的积极探索。

跟随《看见人文之城》,一起去发现这座城市的活力魅力!

(原题为《看见人文之城|苏智良:红色文化融入城市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