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车速39公里/小时,已行驶102公里,一切正常。”
在上海浦东新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公安交通安全监管平台上,民警正调看自动驾驶车辆实时行驶情况,一旦车辆出现状态异常,警方可以及时提醒企业采取远程干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深入践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通过严打涉企犯罪、跨前服务企业、护航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2024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共收到企业感谢信、表扬信、锦旗1600余件,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
向自动驾驶企业共享信号灯数据
在上海浦东金桥地区的自动驾驶开放测试路段,功能各异的无人驾驶小车正有序通行。除了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很多市民还能看到配送车、清扫车、巡查车等一系列小型无人车,这些“小东西”被官方统称为无人驾驶装备,而测试号牌均由公安机关负责审核发放。
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浦东新区在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方面一马当先。记者了解到,浦东已陆续设立临港、金桥、张江、世博、花木等多个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区域,拥有智能网联汽车365辆,累计测试道路已超1500公里。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既减少自动驾驶带来的道路安全问题,又保障企业得到最新、最多的测试道路数据?为此,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积极探索创新模式。
“有的测试车企通过摄像头识别信号灯,会存在超视距、视线遮挡等情况。”金桥智能网联技术研发部相关负责人周轶介绍,“为更好摸清企业需求,当时交警主动召集企业开了一次调研会,最后把金桥100公里范围内的175个信号灯的数据共享给了企业。”
近年来,为进一步简化无人驾驶企业办事流程,市公安局交管总队将无人驾驶装备号牌审核发放权限下放,压缩审批流程,由浦东公安分局交管部门直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进行审核发牌。
截至2025年5月,浦东公安分局已累计核发无人驾驶装备标牌43块,形成无人配送、无人清扫、无人巡检三大应用场景,车辆测试里程突破10万公里,测试时长近5万小时。
推动备案大模型落地
上海市徐汇区集聚了众多人工智能企业和互联网游戏企业,“模速空间”作为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已入驻企业100余家,大部分为初创公司、小微企业。
在项目入驻揭牌后,徐汇分局网安支队主动对接运营公司,动态掌握企业底数。同时,协助企业梳理网站、APP及公众号等网络资产,对提交的网站备案审批给予绿色通道,同步开展网站漏洞扫描,督导整改漏洞隐患。目前,已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约占全市的61%。
同时,在米哈游、莉莉丝、鹰角等本土游戏头部企业聚集的漕河泾开发区,共有互联网游戏企业100余家。徐汇警方不断加强涉企风险线索的搜集研判,持续强化对侵犯知识产权、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制造涉企谣言等违法犯罪的打击防范力度。
今年4月,米哈游公司反映有人使用《原神》游戏外挂,修改游戏内数值,导致其他玩家卡死、崩溃无法进行游戏,给公司造成损失数百万元。徐汇警方迅速在三地抓获制作、传播外挂软件的张某、蓝某、肖某。三人均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打造“一体化”办案新模式
“从可疑网店店主和实际发货地址等信息分析,主犯一定是他!”今年4月中旬,在普陀分局“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合成作战室内,经侦、网安等多条线民警密切配合,共同侦办了一起制售假案件。根据信息循线深挖,警方锁定了一个从生产、包装到销售的制售假犯罪团伙,抓获13名犯罪嫌疑人。
案件的成功侦破,得益于中心合成作战平台的“一体化”办案新模式。近年来,普陀分局紧密联动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行政监管部门,依托“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助力提升案件打击质效,有力强化自主研判、线索深挖扩案能力,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工作中,执法办案中心纵深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以数据、法制、刑侦、治安、网安等多警种骨干力量为班底,组建24小时实体化运作的合成作战平台,按照中心总平台、部门分平台、派出所子平台的“三级”架构,建立起覆盖全局、上下贯通、权责明晰的职能体系,指导并带动案件线索研判、支撑、深挖等工作。
今年以来,普陀分局“一站式”中心已研发搭建50余个数据模型,成功办理案件1062起,抓获嫌疑人2400余名。其中,涉经济金融领域犯罪案件19起,刑事处理96人,先后捣毁5个制售假团伙窝点,为地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和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