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目镜观|宏观繁荣与微观冷感,隐伏特朗普2.0的“阿克琉斯之踵”?

article/2025/9/14 12:31:51

2025年下半年的美国,似乎正步入特朗普所说的“黄金时代”。国内立法一路畅通,国际舞台“以强促和”,掌声与喝彩更是此起彼伏——特朗普继续导演着美国政治大戏。然而,在掌声喝彩背后,暗流已悄然涌动:美国经济的隐忧正透过宏观数据与微观体感之间的裂隙,逐步显露。

宏观看来,美国经济仍旧坚挺。2025年第一季度GDP年化下滑0.5%,第二季度却迅速反弹至3.3%。与此同时,美国股市在新一轮贸易战震荡后迅速回弹,标普500指数在2025年夏季多次突破6000点,道琼斯工业指数长期维持在44000点的强势区间上方。

尽管宏观看似乐观,民众体感却迥然不同。盖洛普8月调查显示,73%的美国人认为经济“一般”或“差”。[1]在哈佛-哈里斯8月的民调中,34%的选民将“生活成本与通胀”列为首要问题,紧跟是“经济和就业”(31%),高于其他重要的移民(26%)与医保(23%)等议题,凸显了经济议题在美国选民心中的核心重要性。[2]

特朗普治下的经济呈现出宏观繁荣与微观冷感的背离,恰似拜登执政末期的镜像。其2.0时代最大的政治风险,或许正潜藏其中。

着眼基本面:数据与信心的背离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再度挥动关税大棒,全球贸易战硝烟再起。虽有部分国家在谈判中获得豁免,但整体关税水平仍显著抬升。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费罗利预计,此举将在今年推升通胀率约1至1.5个百分点,并使GDP增速收缩约1个百分点。高盛的分析则显示,目前仅约22%的关税成本由消费者直接承担,其余大部分仍由企业消化;然而在未来数月,消费者承担的比例或将飙升至近三分之二。[3]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2025年8月数据显示,美国CPI同比上涨2.7%,虽远低于2022年峰值,但环比已连续三个月加速上涨。核心CPI增长指数年化率逼近3.1%,更是直接冲击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4]

归根结底,拜登执政期间的民意走向,已经明确指出民众对经济的体感,并非基于GDP数字和其他宏观数据表现如何,而是来自对自身购买日用品时的超市小票和房租账单的主观感受。而这种“体感经济” 的恶化,正转化为对现任政府执政的不满。哈佛-哈里斯8月民调显示,仅有41%的选民赞成特朗普处理通胀的方式,这和其2024年11月大选胜出时在同样问题上拥有55%的支持率相比大幅下滑。部分民调综合数据更是显示,特朗普目前在通胀问题上的净支持率与拜登2023年通胀最高峰时在这一问题认可度的最低点水平几近持平。[5]

宏观数据同样并非尽皆乐观。新一轮关税重挫企业信心,间接令就业市场出现隐忧。政策不确定性,历来是投资与经营的天敌。NFIB小企业乐观指数在2025年7月为100.3,虽高于长期均值,但仍显示企业主普遍担忧“劳动力质量”“税收”与“通胀”。许多企业推迟投资、放缓招聘。劳动力市场虽未显现大规模失业潮,却难掩结构性疲软:8月非农仅增2.2万,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6月的就业数据经调整修正后更是出现了20年以来首次就业负增长(1.3万);而平均时薪环比增长仅+0.3%,则为一年低位。[6]更令人忧虑的是,兼职岗位增加,全职岗位却在减少,就业质量下降,使青年与中产的焦虑日益积聚。

正因这些数据不利于其政治叙事,特朗普在8月初解职BLS局长,由政治盟友接任,引发对统计独立性受损的担忧。与此同时,他再三抨击美联储“动作迟缓”,甚至试图解职理事以迫使其降息,公然挑战联储的独立性。倘若这种博弈持续升级,动摇制度根基,经济震荡恐将难以避免。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这些危险信号未必足以改写美国经济的总体走向。毕竟,2022年的衰退预期最终落空,已揭示线性预测的局限。然则现实更为直白:特朗普不惜更换统计机构负责人,一再对美联储施加极限压力,又借炒作治安问题扬言“接管”民主党执政城市,试图以此转移社会注意力,重塑经济政策与相关叙事。无论这些“赢学”手段能否暂时奏效,特朗普在经济治理上的民意压力,已是不争之实。

历史的回响:经济如何塑造政治

“问题是经济,笨蛋。”——克林顿1992年的竞选口号,至今仍在美国政治记忆中回荡。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催生了延续数十年的罗斯福新政联盟,使民主党几乎垄断白宫长达二十年。直到1980年,吉米·卡特在通胀高达13.5%、经济深陷“滞胀”的困境中败于里根,这一联盟才告终结,美国的政治秩序亦由此转向。

快进到1992年。时任总统老布什因海湾战争一度支持率高达九成,令民主党内重量级人物望而却步。然而,当国内经济在1991–1992年陷入衰退、失业率攀升至7.8%时,并不得不违反政治承诺而加税,导致这位如日中天的总统,最终不敌主打经济牌的克林顿。战场上的胜利,终究敌不过餐桌上的焦虑。

进入21世纪,即便在政治极化日益尖锐的氛围中,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依旧多次显现。2008年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几无悬念地败于奥巴马,民主党更借势赢得国会超级多数。2020年,疫情引发的经济停摆和失业潮,则成为特朗普未能连任的重要推手。

然而,今日的美国正处在另一种张力之中。文化战争与身份认同日益抢占舞台,“经济决定论”似乎遭遇挑战。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社会议题在选民心中的重要性显著上升;2024年大选后分析表明,86%的拜登选民与89%的特朗普选民投票时的首要动机,并非认同,而是反对另一方。

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已退居次要。如上期所谈,决定大选胜负的,从来不是整体民意,而是摇摆州的关键少数。2024年CNN的出口民调印证了这一点:35%的选民将经济列为首要考虑,高于堕胎权(21%)与移民(18%)。而在这一关键群体中,特朗普以58%对39%的优势击败了哈里斯。事实清晰地表明——即便在文化与身份话语汹涌的当下,经济表现仍是摇摆选民投票抉择的核心推力。

通胀幽灵:特朗普的隐患

更何况,特朗普当下在经济层面面临的执政挑战和民意压力,要远远大于其他如包含移民在内的社会议题。一方面,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经济基本面对选举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经济牌一直是特朗普最倚重的政治资产。正是拜登时期高通胀、高物价引发的普遍不满,叠加对特朗普第一任期低通胀、低失业的怀旧情绪,才推动他重返白宫。彼时的减税与宽松政策曾营造普遍繁荣,也塑造了他“善管经济”的形象。

然而,这份怀旧是一把双刃剑。特朗普再度上台时承诺以关税与减税的新组合拳重现繁荣,但若经济因其政策反陷衰退,落差感将迅速转化为政治反噬。MAGA运动的合法性与其在共和党内的超然地位,本就建立在“重振荣光”的期待之上。

更棘手的是,通胀历来是执政者的“政治坟墓”。纵观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福特、卡特三位总统的相继倒台,无不与通胀失控紧密相关:尼克松因价格管制失败而民意崩塌;福特虽高举“立刻抑制通胀”(Whip Inflation Now)的旗号,却未能遏制物价高企,最终在1976年败于卡特;而卡特在能源危机与第二次石油冲击中,通胀飙升至14%以上、利率高达20%,支持率跌至谷底,最终惨败于里根,催生了影响深远的“里根革命”。

根据哈佛的最新民调,特朗普在通胀治理上的支持率已跌至41%左右,与拜登任内的低点相仿。类似趋势在其他民调中同样可见,说明公众对其控通胀能力的信任正在流失。若未来因关税与政策掣肘导致物价持续高企,历史的悲剧或将重演。毕竟,在“体感经济”层面,通胀之“难受”很难被真人秀式的“娱乐”所消解 —— 其既能榨干选民的钱包,也逐步耗尽了执政者的声望。这也是为何特朗普在立法、司法、外交层面的多项“胜利”未能显著提升其民调支持率的根本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经济疲软正在侵蚀他的基本盘。RealClearPolitics的综合民调平均值显示,特朗普的执政认可度自就职以来持续在46%左右徘徊,远低于其前任在同一时期的水平。更为显著的变化则是在与中期选举高度挂钩的国会政党支持度(Generic Ballot)民调中,共和党对民主党的领先优势已从2024年底的5个百分点在2025年8月转变为民主党领先3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全美国,对经济和通胀的担忧正在让多数摇摆选民疏远共和党。

若这一颓势持续,2026年中期选举共和党不仅可能失去众议院优势,连参院多数地位也会动摇。到2028年,总统大选很可能回到“经济决定论”的轨道。届时,若特朗普无法交出满意的经济答卷,其政治遗产将遭受严峻挑战。即便特朗普任命的新任BLS局长试图调整数据口径,以政治干预粉饰就业与通胀,也难改变根本。经济数据一旦失去公信力,民众只会更加依赖自身感受,政府与社会的信任裂缝将愈加扩大。历史经验亦表明,这类掩耳盗铃的操作,不仅无助于缓解舆情,反而会加剧市场恐慌与政策误判,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余音:政治还是经济?

特朗普2.0时代的主要矛盾,或许并非民主党的反扑,亦非外部的地缘挑战,而是美国经济内部的潜在疲弱与政治经济周期的历史惯性。高企的财政赤字压缩了政策空间,全球化的逆流推高了商品成本,而极化的政治则不断蚕食治理效能,这些结构性桎梏正逐步钳制着美国经济的健康成长。

未来两年颇为关键:消费与投资的活力,科技创新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美联储与政府的政策走向(包括移民与人才政策),以及全球经济与地缘格局的波动(尤其贸易战的演进)—— 种种因素交织塑造着美国经济走向,并将为2026年的中期选举奠定基调,也将决定特朗普与MAGA运动最终在历史坐标中的落点。

若特朗普无法在经济上兑现“再次伟大”的承诺,他的政治神话难免褪色,“经济决定选举”的古老逻辑极可能重新主宰美国的政治周期。与此同时,内政困境所积累的压力,或将诱使特朗普如同前任们那样,在对外问题上更趋强硬,以转移国内矛盾。

所谓“特朗普主义” ,能否突破制度的既有轨道,成为一种超越常规的政治力量,还是终将被经济现实拉回常态?历史一再提醒:政治神话可以制造,经济现实无法回避。所以无论“特朗普主义”如何包装自己,可能终究难逃历史逻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岚目镜观”专栏由美国两位资深研究和观察人士——亚洲协会副会长、中国中心联合创始人兼主任钱镜,和亚洲协会中国中心研究员王浩岚——执笔,力图透视“特朗普2.0”背后的特征和逻辑,为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提供严肃、中立和着眼长远的分析框架和实证依据。专栏逢每月初推出,敬请关注。

注释:

[1] https://news.gallup.com/poll/1609/consumer-views-economy.aspx

[2] https://harvardharrispoll.com/

[3] https://www.cnbc.com/2025/08/13/as-trump-berates-goldman-other-economists-agree-that-higher-tariff-inflation-is-coming.html

[4] https://www.bls.gov/charts/consumer-price-index/consumer-price-index-by-category.htm

[5] https://www.gelliottmorris.com/p/trumps-biggest-political-liability

[6] https://www.cnbc.com/2025/09/05/jobs-report-august-2025.html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张艳

    http://news.xdnf.cn/CVaVyYFSVF

    相关文章

    动漫眼|从萌系日常到关系性生存——少女乐队番的时间性建构与后现代想象

    2025年7月13日,为期三天的BILIBILI MACRO LINK(下文简称“BML”)正式落下帷幕。作为国内最大的二次元现场演出盛会,BML已举办了13届。从虚拟歌姬到偶像、声优、歌手,每年的嘉宾阵容变化也反映着二次元群体的喜好趋势变化。细看今年的演出阵容,AVE MUJICA和RAISE A SUILEN…

    浙江省第二届隶书大展有作品抄袭,浙江书协取消作者入展资格

    9月14日,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发布关于“灵桥杯”浙江省第二届隶书大展抄袭违规问题的情况通报。责任编辑:王建亮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马上评|抄袭者荣誉被撤销后,高校应否作进一步处理

    第八届辽宁摄影金像奖组委会9月13日发布声明称,近日,组委会接到关于第八届辽宁摄影金像奖获奖者李靖部分参评作品涉嫌抄袭的举报。组委会高度重视,组织专家鉴定,认定其作品与他人作品高度相似,确定为模仿抄袭,研究决定取消李靖获奖者资格,收回相关荣誉,禁止参加辽宁省摄…

    同济校长杨金龙寄语新生:在AI即时反馈的惯性中,勇于拥抱“慢思考”

    “同学们步入同济园之际,正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并主动拥抱AI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成为驾驭智能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者,正是你们在智能时代中成长的第一课。”9月14日上午,同济大学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

    当AI相遇青年艺术家,上海青年美展探索人机共生

    中国美院今年毕业展上的青年艺术家聂士昌作品《滴动仪》曾引发巨大关注,不少观众专程到这一作品前去打卡。澎湃新闻获悉,这一作品昨天开始现身上海,与之一同展出的还有聂士昌的另一作品《六十仪》。9月13日,“机智——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正式开幕…

    累计发布近200项新成果,2025年服贸会14日下午闭幕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今天下午闭幕。尽管进入到了最后一天,但是会展现场依旧亮点纷呈,备受瞩目的建筑3D打印机器人等13项新成果将与公众见面,至此今年的服贸会已有超过110家企业和机构累计发布近200项新成果,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建筑、无人装备等多个领域的…

    北师大校长办原主任、启功研究专家侯刚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原副社长侯刚同志,因病于2025年9月12日逝世,享年92岁。侯刚侯刚生前担任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顾问,并曾任北师大“励耘助学奖学基金会”秘书长,曾长期协助启功先生处理日常对外事务。启功先生逝…

    南水北调工程:新时代红色精神谱系的璀璨篇章

    2025年5月25日,南水北调泗洪站枢纽周围绿树成荫。视觉中国 资料图南水北调工程作为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不仅创造了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更在实践中孕育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南水北调精神。这一精神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指引,以“人民至上…

    DeepSeek、宇树科技等被MIT科技评论评为聪明公司

    9月12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以下简称“MIT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最新评选结果揭晓,DeepSeek、宇树科技等明星创企均入选。什么是“聪明公司”?根据MIT科技评论的定义,聪明公司应该具备两个特征:聪明地研发和使用新技术、聪明地理解市场和商业机会。它们凭借技术…

    活力中国调研行|擎朗智能CEO李通:未来机器人的数量会超过人类

    “可以预见未来世界中,在专用任务中会有专用机器人完成,而在没有专用机器人的通用任务中,则由通用机器人来承担,最终形成一种相互融合的服务机器人整体应用场景。”9月12日,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擎朗智能)CEO李通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中表示…

    如何提升自身学术品位?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寄语研究生新生

    “步入研究生阶段,意味着同学们在完善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将逐步从理解已知转为追寻未知、创造新知。这是从知识的‘学习者’走向‘探索者’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持续拓展认知边界、孕育学术成果的创新过程。”9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2025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校长、中国…

    什么也不能阻止法国人放假!新总理放弃减少公共假日计划

    法国新任总理勒科尔尼在法国媒体13日登载的专访中表示,他将放弃上届政府所提减少2个公共假日以改善财政状况的计划,继续保留这些公共假日,使劳动者免受影响。法国新任总理勒科尔尼。视觉中国 资料图据新华社9月13日报道,勒科尔尼在法国《西南报》专访中说,“我希望减轻劳动…

    复旦史学百年︱三度任教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顾颉刚

    为纪念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一百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特推出“复旦史学百年”专栏,刊载关于谭其骧、顾颉刚、杨宽、章巽、耿淡如等大师、名师的研究性文章。他们不仅是复旦史学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历史学界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专栏刊载的文章并非学人自述或回忆,而是力图…

    “天空像是在倒冰块!”北京这场冰雹为何如此猛烈?

    “天空像是在倒冰块”、“从没见过这样的冰雹”……昨天(9月13日)傍晚至夜间,北京迎来一场强对流天气,全市出现分散性雷阵雨。部分地区伴有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雨,不少市民在网上分享冰雹视频。视频中,地面白花花一片,冰雹颗粒堆积恍如下了一场雪。这场冰雹为何这么强?…

    9月18日起上映,电影《731》今日发布全球上映海报

    电影《731》今日发布全球上映海报。侵略者曾企图掩盖真相,但中国人民揭露历史的决心永不磨灭。《731》即将全球多地上映,让血色记忆成为全人类的警示。9月18日起电影上映,让和平的信念在全球回响! ​​​责任编辑:王建亮图片编辑:陈飞燕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

    朱雨玲反击网络暴力与谣言:已正式提起民事侵权诉讼

    朱雨玲北京时间9月14日凌晨,前国乒选手、近期代表中国澳门参赛的朱雨玲在社交媒体透露,已经为自己遭受的网络暴力和谣言提起了诉讼。“回归赛场整整一年,我始终心怀感恩,努力追求梦想。那段特殊的经历没有击垮我,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我没有放弃自己,也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依…

    “挖掉他双眼”:中世纪护书诅咒

    【编者按】从普林尼到但丁,从亚历山大传奇到亚瑟王罗曼司,从护书诅咒到“世界之布”,学者、诗人包慧怡在学术散文集《中世纪星空下》中从往昔文本和图像的花园中采撷腊叶标本,在遥远的中世纪星空下收集天体的音乐,沿着历史与故事的经纬编织词章的银河。从宇宙论、海洋文化…

    斯托伊奇塔谈作为思想实验的图像史

    斯托伊奇塔(章静绘)斯托伊奇塔是出生于罗马尼亚,自九十年代起在法国、德国、瑞士等地崭露头角的艺术史学者。其以法语写作完成的一系列作品吸纳了欧陆后结构主义思潮、符号学、图像人类学、媒介观念等不同的学术取向,并辅以扎实的语文学和图像学功底,逐步阐发出一套灵动跨…

    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垃圾堆积,市容与民生如何兼顾?

    此前,有上海市民反映,青浦区朱家角镇泰安菜市场人流密集,且闭市较早,流动摊贩逐渐成为附近居民,尤其是晚下班群体采购的重要补充。然而,随之而来的占道经营也导致周边道路拥堵、垃圾堆积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居民抱怨“出行难、环境差”,市场内商户也因客源分流与环境卫…

    卡塔尔将主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特别峰会,谴责以色列空袭

    当地时间2025年9月9日,卡塔尔多哈,以色列战机对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发动空袭后,浓烟升入天空。视觉中国 资料图卡塔尔9月13日宣布将于9月15日主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特别峰会,以此表达对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的谴责,并对海湾国家展示团结。据央视新闻报道,在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