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校长杨金龙寄语新生:在AI即时反馈的惯性中,勇于拥抱“慢思考”

article/2025/9/14 11:32:29

“同学们步入同济园之际,正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并主动拥抱AI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成为驾驭智能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者,正是你们在智能时代中成长的第一课。”

9月14日上午,同济大学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以《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者》为题发表讲话,殷切寄语新学子。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讲话。图源:同济大学

AI的发展正在重新定义创新的可能,而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机遇的时代成为创新者?杨金龙与2025级新生交流了三点想法。

一是筑牢知识底座,夯实创新根基。杨金龙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知识的核心不再是记忆,而是提问、辨析、整合和创造。打牢知识基础,不是为了成为知识的容器,而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心智模式,提升认知能力。希望同学们深度拥抱AI,既能深耕专业,系统掌握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夯实知识的深度;更要主动打破学科边界,搭建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的广度。同时,还要善于利用AI工具构建迭代更新的知识图谱,努力成为能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具有跨领域整合能力的π型人才

二是投身“AI+”创新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在“人机共创”的新纪元,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深度融合、协同共生,为我们探索未知世界开辟出近乎无限的可能。但AI再强大,终究是工具而非主体。杨金龙希望同学们在使用AI时始终保持批判意识,在AI带来高效与即时反馈的惯性中勇于拥抱“慢思考”,更要主动投身于“AI+”科研实践与项目挑战,在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锤炼提出假设、设计路径、验证迭代的完整创新能力。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成为智能时代的引领者,而不只是技术的追随者。

三是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动能。置身智能时代的澎湃洪流,更需冷静思考“为何创新”“为谁创新”这一根本命题。唯有如此,创新才能获得更为深厚的力量、更为崇高的意义。希望大家坚持科技向善,弘扬人文精神,坚守伦理底线,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社会公正与可持续发展,让科技创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希望大家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引领智能时代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迈进。

【以下是杨金龙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中学校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代表郑庆华书记,向来自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5344名本科及预科生、8805名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向辛勤养育你们的家长、悉心教诲你们的师长和关心支持你们成长的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步入同济园之际,正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驱动经济社会智能蝶变,也成为了赋能学习与创新的革命性力量。AI正让“个性化学习”从理想成为现实,能为我们量身定制学习路径,精准推荐学习资源,帮助我们大幅提升学习效率。AI也是强大的“研究助手”,它在处理复杂系统、发现隐藏规律、预测未来趋势等方面展现出强大潜力,为破解科学难题、探索未知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AI还能成为“创新实践加速器”,帮助我们快速验证假设、迭代方案,将创意迅速转化为原型。这一切,都在重新定义创新的可能。

处在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机遇的时代,如何理解并主动拥抱AI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成为驾驭智能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者,正是你们在智能时代中成长的第一课。今天,我就围绕“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者”这个主题,与大家交流几点想法。

一是希望你们筑牢知识底座,夯实创新根基

创新从来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必须深深扎根于知识的沃土。即使在知识触手可及的智能时代,这个道理依然成立,甚至更为关键。越是强大的工具,越需要深厚的内功来驾驭。当然,与过去不同,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知识的快速迭代与便捷获取,学习知识的核心不再是记忆,而是提问、辨析、整合和创造。打牢知识基础,不是为了成为知识的容器,而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心智模式,提升认知能力,最终使我们能真正驾驭AI这个时代利器,迈向更具想象力的创新前沿。

同学们,选择同济,就是选择数智未来。近年来,同济大学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在“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道路上阔步前行。学校积极打造数智融合驱动下的人才培养新范式,全面启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不断推动专业课程与数智化深度融合,系统推进专业知识图谱建设。一批学科特色大模型相继推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日益丰富,AI应用创新平台不断升级。今年,学校更是面向2025级本科新生推出启迪书院,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培养能够引领工程智能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学校正在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将为同学们打牢厚实基础、迎接未来挑战提供强大支撑。

希望同学们乘同济AI之风,深度拥抱AI,既能深耕专业,系统掌握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夯实知识的深度;更要主动打破学科边界,搭建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的广度。同时,还要善于利用AI工具构建迭代更新的知识图谱,努力成为能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具有跨领域整合能力的π型人才。

二是希望你们投身“AI+”创新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当前,在智能浪潮的推动下,人类的创新模式正在经历深刻转型,进入了“人机共创”的新纪元。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深度融合、协同共生,为我们探索未知世界开辟出近乎无限的可能。从蛋白质结构预测到可控核聚变设计,从新材料的智能发现到太空碎片的精准追踪,从早期宇宙引力波信号的解析到黎曼猜想证明,AI正在众多科学前沿地带释放其变革性能量,催生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同济学子已经走在了创新浪潮的潮头。汽车学院学生张昊博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农业机械的绿色智慧改造,主持研发多款适应全地形的智能农机,帮助小农户实现智慧种植,推动农业绿色智慧转型,去年获得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医学院孙维言等同学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医疗技术领域,发明了肺部穿刺智能导航装置,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获得多项国家级赛事的奖项,也获得了发明专利的授权。

在今年5月20日建校118周年纪念日当天,学校聚焦“工程智能”,系统布局成立五大研究院,结合近年来学校在智能建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持续探索,聚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这些研究院的成立,将为全校学生全面提升驾驭AI的创新能力提供沃土和舞台。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AI再强大,终究是工具而非主体。希望同学们在使用AI时始终保持批判意识,主动追问其生成结果背后的数据偏差、逻辑漏洞与价值立场,养成审慎判断、独立求真的思维习惯。在AI带来高效与即时反馈的惯性中,更要勇于拥抱“慢思考”,坚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养成“思想上艰苦奋斗”的作风,滋养原创的想象力与洞察力。同时,主动投身于“AI+”科研实践与项目挑战,在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锤炼提出假设、设计路径、验证迭代的完整创新能力。惟其如此,你们才能真正成为智能时代的引领者,而不只是技术的追随者。

三是希望你们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动能

回望同济大学118年的办学历程,“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初心始终如一。抗战时期,同济人告别上海吴淞校园,一路辗转多省,以万里跋涉践行科教救国的信念,在烽火连天中走出一条文化不断、弦歌不辍的壮丽长征。虽屡经迁校之艰、颠沛之苦,同济始终未忘“教育兴邦”之重任,“工以强兵,医以援战,发展教育,培育栋梁,服务社会,强健祖国”,为抗战胜利挺起了一道不屈的精神脊梁。新中国成立后,同济人又将满腔热血投入到了国家建设和科教事业的发展中。从中国人自主建造的第一座大跨度斜拉桥南浦大桥,到被誉为“工程界的珠峰”的港珠澳大桥;从我国首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一号”,到全球最快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从中国海区首个国际大洋钻探计划航次,到全球首例人类自体肺干细胞移植再生——在一项项重大工程、一次次技术突破、一场场科学远征中,处处闪耀着同济人挺膺担当、矢志报国的身影。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置身智能时代的澎湃洪流,我们更需冷静思考“为何创新”“为谁创新”这一根本命题。唯有如此,创新才能获得更为深厚的力量、更为崇高的意义。希望你们坚持科技向善,弘扬人文精神,坚守伦理底线,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社会公正与可持续发展,让科技创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希望你们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引领智能时代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迈进。

同学们,智能时代的崭新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充满了无限可能,也蕴含着深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站在同济这个新的起点,你们不仅是知识的求索者,更将成为未来的塑造者。作为新同济人,希望你们传承同济精神,以“同济天下”的胸怀,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中乘风破浪,成为引领未来、造福人类的卓越创新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你们的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管卓
    校对:张亮亮

    http://news.xdnf.cn/JMPuPZIPXb

    相关文章

    当AI相遇青年艺术家,上海青年美展探索人机共生

    中国美院今年毕业展上的青年艺术家聂士昌作品《滴动仪》曾引发巨大关注,不少观众专程到这一作品前去打卡。澎湃新闻获悉,这一作品昨天开始现身上海,与之一同展出的还有聂士昌的另一作品《六十仪》。9月13日,“机智——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正式开幕…

    累计发布近200项新成果,2025年服贸会14日下午闭幕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今天下午闭幕。尽管进入到了最后一天,但是会展现场依旧亮点纷呈,备受瞩目的建筑3D打印机器人等13项新成果将与公众见面,至此今年的服贸会已有超过110家企业和机构累计发布近200项新成果,展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建筑、无人装备等多个领域的…

    北师大校长办原主任、启功研究专家侯刚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原副社长侯刚同志,因病于2025年9月12日逝世,享年92岁。侯刚侯刚生前担任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顾问,并曾任北师大“励耘助学奖学基金会”秘书长,曾长期协助启功先生处理日常对外事务。启功先生逝…

    南水北调工程:新时代红色精神谱系的璀璨篇章

    2025年5月25日,南水北调泗洪站枢纽周围绿树成荫。视觉中国 资料图南水北调工程作为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不仅创造了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更在实践中孕育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南水北调精神。这一精神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指引,以“人民至上…

    DeepSeek、宇树科技等被MIT科技评论评为聪明公司

    9月12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以下简称“MIT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最新评选结果揭晓,DeepSeek、宇树科技等明星创企均入选。什么是“聪明公司”?根据MIT科技评论的定义,聪明公司应该具备两个特征:聪明地研发和使用新技术、聪明地理解市场和商业机会。它们凭借技术…

    活力中国调研行|擎朗智能CEO李通:未来机器人的数量会超过人类

    “可以预见未来世界中,在专用任务中会有专用机器人完成,而在没有专用机器人的通用任务中,则由通用机器人来承担,最终形成一种相互融合的服务机器人整体应用场景。”9月12日,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擎朗智能)CEO李通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中表示…

    如何提升自身学术品位?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寄语研究生新生

    “步入研究生阶段,意味着同学们在完善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将逐步从理解已知转为追寻未知、创造新知。这是从知识的‘学习者’走向‘探索者’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持续拓展认知边界、孕育学术成果的创新过程。”9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2025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校长、中国…

    什么也不能阻止法国人放假!新总理放弃减少公共假日计划

    法国新任总理勒科尔尼在法国媒体13日登载的专访中表示,他将放弃上届政府所提减少2个公共假日以改善财政状况的计划,继续保留这些公共假日,使劳动者免受影响。法国新任总理勒科尔尼。视觉中国 资料图据新华社9月13日报道,勒科尔尼在法国《西南报》专访中说,“我希望减轻劳动…

    复旦史学百年︱三度任教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顾颉刚

    为纪念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一百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特推出“复旦史学百年”专栏,刊载关于谭其骧、顾颉刚、杨宽、章巽、耿淡如等大师、名师的研究性文章。他们不仅是复旦史学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历史学界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专栏刊载的文章并非学人自述或回忆,而是力图…

    “天空像是在倒冰块!”北京这场冰雹为何如此猛烈?

    “天空像是在倒冰块”、“从没见过这样的冰雹”……昨天(9月13日)傍晚至夜间,北京迎来一场强对流天气,全市出现分散性雷阵雨。部分地区伴有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雨,不少市民在网上分享冰雹视频。视频中,地面白花花一片,冰雹颗粒堆积恍如下了一场雪。这场冰雹为何这么强?…

    9月18日起上映,电影《731》今日发布全球上映海报

    电影《731》今日发布全球上映海报。侵略者曾企图掩盖真相,但中国人民揭露历史的决心永不磨灭。《731》即将全球多地上映,让血色记忆成为全人类的警示。9月18日起电影上映,让和平的信念在全球回响! ​​​责任编辑:王建亮图片编辑:陈飞燕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

    朱雨玲反击网络暴力与谣言:已正式提起民事侵权诉讼

    朱雨玲北京时间9月14日凌晨,前国乒选手、近期代表中国澳门参赛的朱雨玲在社交媒体透露,已经为自己遭受的网络暴力和谣言提起了诉讼。“回归赛场整整一年,我始终心怀感恩,努力追求梦想。那段特殊的经历没有击垮我,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我没有放弃自己,也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依…

    “挖掉他双眼”:中世纪护书诅咒

    【编者按】从普林尼到但丁,从亚历山大传奇到亚瑟王罗曼司,从护书诅咒到“世界之布”,学者、诗人包慧怡在学术散文集《中世纪星空下》中从往昔文本和图像的花园中采撷腊叶标本,在遥远的中世纪星空下收集天体的音乐,沿着历史与故事的经纬编织词章的银河。从宇宙论、海洋文化…

    斯托伊奇塔谈作为思想实验的图像史

    斯托伊奇塔(章静绘)斯托伊奇塔是出生于罗马尼亚,自九十年代起在法国、德国、瑞士等地崭露头角的艺术史学者。其以法语写作完成的一系列作品吸纳了欧陆后结构主义思潮、符号学、图像人类学、媒介观念等不同的学术取向,并辅以扎实的语文学和图像学功底,逐步阐发出一套灵动跨…

    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垃圾堆积,市容与民生如何兼顾?

    此前,有上海市民反映,青浦区朱家角镇泰安菜市场人流密集,且闭市较早,流动摊贩逐渐成为附近居民,尤其是晚下班群体采购的重要补充。然而,随之而来的占道经营也导致周边道路拥堵、垃圾堆积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居民抱怨“出行难、环境差”,市场内商户也因客源分流与环境卫…

    卡塔尔将主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特别峰会,谴责以色列空袭

    当地时间2025年9月9日,卡塔尔多哈,以色列战机对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发动空袭后,浓烟升入天空。视觉中国 资料图卡塔尔9月13日宣布将于9月15日主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特别峰会,以此表达对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多哈的谴责,并对海湾国家展示团结。据央视新闻报道,在以色列…

    体坛联播|皇马向国际足联申诉裁判,国乒包揽澳门赛女单四强

    赫伊森被罚下时,阿隆索愤怒不满大声抗议。10人皇马2比1皇家社会,裁判引发巨大争议北京时间9月13日晚,2025-2026赛季西甲联赛第4轮,皇马客场挑战皇家社会,最终在少一人的情况下以2比1战胜对手,取得开赛四连胜,领跑积分榜。回顾本场比赛,上半场第12分钟,姆巴佩单刀球破门…

    “十三太保”争座次,为保障公平“苏超”下两轮各场同时开球

    “苏超”从立夏过后火到白露之秋,至9月13日常规赛踢罢十一轮,“十三太保”即将排定座次、决出八强。为保障公平性,常规赛最后两轮的各六场比赛将依照赛程设计,从此前的分两天进行变为分别在20日晚、27日晚同一时刻开哨。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赛期近六个月,分为常规赛、淘…

    澳门特区举行第八届立法会选举

    9月14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举行第八届立法会选举。投票于14日9时开始,14日21时结束。初步结果预计将于15日凌晨公布。澳门特区立法会是澳门唯一的立法机构,由澳门特区永久性居民组成,大多数议员由选举产生。第八届立法会由33名议员组成,当天选举将产生14名直选议员和12名间接…

    国庆中秋火车票购票日历出炉:9月17日购买10月1日火车票

    国庆中秋假期火车票即将起售了!这些时间节点要牢记:9月14日可以购买9月28日火车票9月15日可以购买9月29日火车票9月16日可以购买9月30日火车票9月17日可以购买10月1日火车票预填信息快速购票:在火车票起售当日页面,点击购票信息预填旅客,即可提前选择乘车人、预选车次、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