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湘潭市委编办发文介绍,在指导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中,当地严肃整治上级文件“囫囵吞枣”,事项名词“大而无当”,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创建达标”“材料报表”,让乡镇(街道)干部们精力从“迎检迎评”转向“服务群众”。
履职事项清单被认为是乡镇(街道)工作的“任务表”,更是工作职责的“说明书”,编制街乡履职清单有利于明确乡镇(街道)与上级职能部门权责边界,压缩权力交叉模糊地带等。
上文称,湘潭在思想认识上破除“清单万能”等形式主义误区。一是防止“清单无用论”。市委编办积极引导干部摒弃 “清单万能” 与 “清单无用” 两种极端认知。通过深刻剖析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本质,明确其作为依法履职 “说明书”、属地责任 “分界图”、群众办事 “服务单” 的精准定位。二是杜绝“清单做秀”。及时纠正清单编制中“照搬照抄”“避重就轻”“推诿卸责”错误倾向,严肃整治上级文件“囫囵吞枣”,事项名词“大而无当”,三保事项两头落空,上收事项堆砌罗列的形式主义做法,不搞花拳绣腿。三是破除“唯上不唯实”。建立“需求导向”的清单生成机制,以乡镇(街道)为主体,编制清单,改变以往“上级文件怎么写、清单就怎么列”的机械执行模式,聚焦“清单实用性”,以“群众能不能看懂、工作能不能落地”为检验标准,坚决杜绝“纸上谈兵”。
在清单编制工作中,湘潭市委编办通过“减事项、优流程、明责任”为基层减负增效。一是减事项:全面清理“一票否决”“责任转嫁”事项,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创建达标”“材料报表”,让乡镇(街道)干部们精力从“迎检迎评”转向“服务群众”;二是优流程:对涉及多部门的高频事项(如民生补贴审核、乡村振兴项目审批),通过清单明确牵头单位、协办责任和办理时限,避免群众“多头跑、反复问”;三是明责任:杜绝“模糊表述”,如“自然灾害防范处置”明确为配合做好“防汛防台防震防雨雪冰冻防地质灾害等5类7项具体内容”,让事项可量化、可追溯。
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虽“小”,却承载着基层治理的“大”责任。上文披露,在清单编制中,市委编办室务会成员主要结合“三听三问”下基层调研,采取“无扰式调研”“体验式走访”等方式。一是合理选取打样点。在县域内选取2个有代表性的乡镇(如工业型、农业型、城郊型)作为打样点,集中人员力量蹲点指导,以点带面,促进县域清单整体提高。二是开展无扰式调研。下基层调研时,整合相关工作,不重复调研,一般不听汇报,不搞迎来送往,以“四不两直”的方式,直插乡镇(街道)专班,同坐一条板凳研究解决问题。三是建立问题台账。对调研中发现的权责不清问题(如农村宅基地纠纷调解涉及农业、自然资源、司法等多部门),现场协调相关单位“联合会诊”,能解决的当场明确责任,暂时不能解决的纳入“攻坚清单”跟踪督办。
湖北咸宁也要求干部在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中切身体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实际。
据咸宁机构编制网7月10日文章介绍,咸宁市委编办全员下沉解剖麻雀,在基层实践中淬炼系统思维。推动机构编制干部走出机关,走进乡镇。成立3个专项指导组,分片包联6个县(市、区)70个乡镇(街道),干部每周不少于3.5天扎在基层,与乡镇(街道)人员“同坐一条板凳”,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跟班、查阅资料,指导全市70个乡镇(街道)逐条逐项梳理工作事项超10万条。深度辨析事项来源、法律依据、责任主体和职责边界,精准凝练“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三张清单。编办干部切身体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实际,系统掌握基层工作全貌与复杂性,清晰认知权责的法定边界与实际运行边界,深刻理解机构编制资源如何精准对接治理需求。
咸宁市委编办还创新建立“五必访五必看”督导闭环机制,访谈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编办主任、镇街书记、县直部门等关键人员;对清单工作的人员参与、工作进度、清单架构、清单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全面掌握清单工作的推进难点和基层反馈。指导组全员下沉一线,现场核查事项落地可行性、对比分析区域共性与个性问题,精准识别症结所在,对发现的典型问题开展现场协调与联动会商,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形成督导闭环。在这一过程中,编办干部通过实战化解条块冲突、厘清职责争议,系统运用政策法规、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综合考量治理效能进行多维度研判,练就了统筹协调各方、精准拆题破题的实战真功。
乡镇(街道)履职事项语言描述复杂、模糊,导致职责不清,职能部门与乡镇(街道)执行起来相互推诿怎么办?《党员生活》杂志近日报道就提到,在湖北松滋市委编办会议室,在场的编办干部和乡镇负责同志正对着清单内容逐条推敲,确保“名能副实”。这场针对八宝镇履职清单事项编写的“打样”示范会,力求让清单语言表述达到极致的精准与简洁,做到群众一看就明白、基层干部“照单履职”、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让清单真正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服务人民群众的“明白账”和“指南针”。
“‘负责低保对象的受理、审核。’改为‘负责低保对象的受理、初审工作。’是否更准确?因为乡镇实际上是对申请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和核实,并没有较大的裁量权和最终决定权,达不到‘审核’这一词所表达的工作范畴。”松滋市八宝镇组织委员杨雪梅指着屏幕上一条待定的清单事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类似这样的逐条“打磨”贯穿了整个“打样”清单的编制过程。每一个动词的选择、每一个定语的增减、每一个程序的补充,都力求指向明确、流程清晰、责任到点。“清单语言必须像施工图一样精确,差一个字,基层执行就可能差之千里。”松滋市委编办干部田梦思表示。
“在履职清单事项初步确定后,我们会要求每个县选出一个基础较好、比较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打样’示范。”湖北省委编办政策法规处有关负责同志说,通过将各乡镇专班工作人员组织起来,与编办干部共同商讨示范乡镇的履职清单事项编写,不仅让其他乡镇有了供直接参照的“例题”,也让各乡镇专班工作人员对清单编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与感受“这个‘打样’太及时了!”报道中,前来参加“打样”示范会的松滋市南海镇组织委员陈哲感慨,“通过‘精加工’,每条事项都写得明明白白。我们照着这个‘例题’梳理自己镇的清单,方向清、效率高、底气足,真是为我们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