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野生动物园获悉,大熊猫“芊金”于8月22日顺利诞下一对大熊猫龙凤胎,目前“芊金”和幼崽健康状况良好。
这是上海野生动物园建园以来出生的第二对大熊猫龙凤胎,也是上海首次迎来大熊猫“子二代”的诞生。2016年至今,上海野生动物园已成功繁育8只大熊猫。
园方表示,9月22日是大熊猫龙凤胎满月的日子,将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方式开启龙凤胎亮相相关活动。
大熊猫“芊金”诞下的龙凤胎。本文图片均为上海野生动物园 供图
上海野生动物园大熊猫保育员孙文晓介绍,“芊金”2017年10月10日在上海出生,今年8岁。此前它前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亲”,配种成功后返回上海野生动物园待产。
今年8月22日,“芊金”于 16:11和17:17诞下龙凤胎,大崽为雌性宝宝,出生体重200克,小崽为雄性宝宝,出生体重160克。“崽崽出生以后,‘芊金’迅速将崽崽叼起来,抱着崽崽舔舐,给崽崽温暖和保护。”孙文晓说,虽是第一次生产,“芊金”很快适应了母亲角色,展现出极强的天然母性,悉心守护着新生宝宝。
截至9月4日,两只宝宝的体重均明显增加,大崽体重已达499.8克,小崽体重也达到了394.5克。目前,熊猫宝宝粉色皮肤上的白色绒毛已十分明显,眼圈、耳朵、肩带、前后肢也渐显大熊猫的标志性黑色,模样健康可爱。“芊金”与龙凤胎幼崽身体健康状况均稳定。
“芊金”和幼崽
上海野生动物园表示,“芊金”从受孕、生产到育幼,得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包括列入繁育规划、选择优生优育、接生育幼和产后护理工作等。
园方为“芊金”生产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孕前调配技术团队,进行孕期护理和育幼的技术培训和再学习,组成保育团队等。团队从优化居住环境,调配专属食物,安抚疏解大熊猫情绪,观察记录健康数据等方面下足了功夫,给予了“芊金”最精细化的照料,开启24 小时全方位陪护。
孙文晓介绍,目前两只幼崽处于吃奶阶段。一只是“芊金”亲自抚育,另一只是人工育幼,两只幼崽定期交换,“崽崽跟妈妈在一起是不可或缺的成长环节,但妈妈可能没有精力同时照顾两个崽,定期交换可以保障妈妈和幼崽的身心健康。”
新生的大熊猫。
根据园方科普,雌雄大熊猫在交配完成后分开单独生活,妊娠、分娩和育幼等工作由雌性大熊猫独自完成。大熊猫妊娠期为83~200天,其繁育最奇特的一点是新生儿在出生时发育相当不成熟,体重仅仅是母亲体重的0.1%,初生重平均为145克左右。新生的大熊猫,四肢甚为虚弱,完全不能站立。在两个月内,除了吃奶、睡觉和排便,基本上不活动。
饲养员给大熊猫喂奶。
照顾孩子对于雌性大熊猫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常历时18个月,有时甚至长达两年,直到它的下一个孩子出生。在野外,如果出生的是双胞胎(圈养下,大熊猫产双胞胎比例近50%),大熊猫妈妈通常会忽视或拒绝较弱的一个,这能保证至少一只成活。在圈养情况下,动物园会人工饲养,并采用换崽技术,尽量使所有的大熊猫幼崽都能成活。